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A.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越短越好100字以內。越短懸賞越高!!!!
1,小時候瓦特去他姑媽家看見沸騰的水使水壺蓋不停地跳躍,由此使他找到靈感,但經常被祖母阻止,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長大後發明了改良蒸汽機。
2,小時候瓦特去他姑媽家做客,偶然看見爐子上的水煮沸了使得水壺的蓋子不停地跳躍,小瓦特記住了這個奇特的現象,多年後小瓦特長大成人。由於工業的發展,由此瓦特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了改良蒸汽機 這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端(18世紀60年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9世紀70年代(電力時代,交通工具的變革)代表人物愛迪生,萊特兄弟 第三次是高科技領域(20世紀以後)電子計算機,生物領域,武器 可以說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交錯發生。
B. 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故事
1,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
愛迪生是美國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因為他有電燈、留聲機、電影和蓄電池等一千多種發明成果,所以人們稱他為「發明大王」、「魔術師」。
愛迪生最大的功績是發明了電燈,然而在他的發明創造中,最引起當時社會震驚的,莫過於留聲機了。在1877年秋天,愛迪生發明的留聲機轟動了整個紐約,各家報館的新聞記者,像潮水般地涌來報道這一特大新聞。
這一發明一經傳出,激起當時社會急速而巨大的狂熱達數月之久,鐵路特開專車前去參觀,許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發明,疑心他是先在裡面藏了個什麼會說話的東西騙人的。
有個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對著收音盤背誦《聖經》中的一串專門名詞,當這些名詞一字不漏的從機器中重復出來時,人們才相信這東西確實不是虛假的,並且齊聲稱奇,報紙把留聲機稱之為19世紀的奇跡。
然而,愛迪生這項著名的發明構思,卻是幸福的偶然性促成的。一次,愛迪生一人在靜靜的實驗室里研究改善在紙帶上列印符號的電報機。這時,電報機內的一種單調的聲音吸引了他。
在試圖排除這種聲音時,愛迪生出乎意料地發現,這是紙帶在小軸的壓力下發出的聲音。在改變小軸的壓力時,聲調的高度也隨之變化。這就使他產生了一個念頭:藉助運動載體上深度不同的溝道來記錄和回收聲音。
無獨有偶,愛迪生在另一次試驗電話的時候,發現傳話筒里的膜板,隨話聲而震動。他找了一根針,豎立在膜板上,用手輕輕按著上端,然後對膜板講話。實驗證明,聲音愈高,顫動愈快;聲音低,顫動就慢。這個發現,更奠定了他發明留聲機的決心。
幾天後,愛迪生就畫出了草圖,並立即和助手干起來。留聲機的主要部件,是一個金屬圓筒,圓筒邊上刻有螺旋槽紋,把它按在一根長軸上,長軸一頭裝著曲柄,搖動曲柄,圓筒就會相應地轉動。
此外,還有兩根金屬小管,管的一頭裝有一塊中心有鈍頭針尖的膜板。經過無數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聲機誕生了。愛迪生回憶說:「我大聲說完一句話,機器就回放我的聲音。我一生從未這樣驚奇過。」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過後,他又從架子上的塵埃中把留聲機取下來,要繼續改善它,他僅在留聲機上的發明專利權就超過了一百項。
2,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
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情緒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此刻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
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明白。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
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最後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用心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之後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
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3,電話的發明
貝爾,就是發明電話的人。他1847年生於英國,年輕時跟父親從事聾啞人的教學工作,曾想製造一種讓聾啞人用眼睛看到聲音的機器。
1873年,成為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的貝爾,開始研究在同一線路上傳送許多電報的裝置――多工電報,並萌發了利用電流把人的說話聲傳向遠方的念頭,使遠隔千山萬水的人能如同應對面的交談。於是,貝爾開始了電話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貝爾和他的助手華生分別在兩個房間里試驗多工電報機,一個偶然發生的事故啟發了貝爾。華生房間里的電報機上有一個彈簧粘到磁鐵上了,華生拉開彈簧時,彈簧發生了振動。
與此同時,貝爾驚奇地發現自己房間里電報機上的彈簧顫動起來,還發出了聲音,是電流把振動從一個房間傳到另一個房間。貝爾的思路頓時大開,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對著一塊鐵片說話,聲音將引起鐵片振動。
若在鐵片後面放上一塊電磁鐵的話,鐵片的振動勢必在電磁鐵線圈中產生時大時小的電流。這個波動電流沿電線傳向遠處,遠處的類似裝置上不就會發生同樣的振動,發出同樣的聲音嗎?這樣聲音就沿電線傳到遠方去了。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電話嗎!
貝爾和華生按新的設想製成了電話機。在一次實驗中,一滴硫酸濺到貝爾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華生先生,我需要你,請到我那裡來!」這句話由電話機經電線傳到華生的耳朵里,電話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貝爾成為電話發明的專利人。
貝爾一生獲得過18種專利,與他人合作獲得12種專利。他設想將電話線埋入地下,或懸架在空中,用它連接到住宅、鄉村、工廠……這樣,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電話。這天,貝爾的設想早已成為現實。
4,雷達的發明
雷達是一種神奇的電學器具,它由電磁波往返時間,測得阻波物的距離。假如你問雷達是誰發明的?在芬克的雷達機械中說,「雷達的發明,不能專歸於某一位科學家,乃是許多無線電學工程師努力研究,加以調准而成。」
在戰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由五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致力於雷達的研究。希奇得很,在自然界中,你找得到神為某種動物所豫備的雷達。在一九四七年一月號的英國奮勉雜志上,有個科學家發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給我們解釋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導自己飛行,不論如何黑暗,如何狹窄的地方,絕不碰壁。
關於這事有兩位美國生物學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年已經證明,蝙蝠能夠避免碰撞,是藉一種天然雷達,但是是聲波代替電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從蝙蝠口中發出一種頻率極高的聲波,超過人類聽覺范圍以外,二位科學家藉著一種特製的電力設備,在蝙蝠飛行時,將它所發的高頻率聲波記錄出來。
這種聲波碰到牆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礙物的距離遠近,而向適宜方向飛去。蝙蝠傳輸聲波也像雷達一樣,都是相距極短的時間而且極有規則,並且每隻蝙蝠,有其固有的頻率,這樣蝙蝠可分清自己的聲音,不至發生擾亂。
因這緣故,蝙蝠飛行之時,常是張口,假如你將它口緊閉,它便失去指揮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牆上,無法飛行。這個搞笑的實驗,道破了它的秘密。
5,避雷針的發明
歷史上關於避雷針的發明,有一段廣為人知的故事。1752年,46歲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用綢子做了一個風箏,並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天氣里用麻線把風箏放上天空,麻線下端系了一把金屬鑰匙,當雨水把麻線澆濕以後就變成了導電體。
這時,他把手靠近鑰匙,突然看到電火花在鑰匙和手指之間跳過,同時,手指感到一陣刺痛。這個實驗證明了天空中打雷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規模的放電現象。
由此,使富蘭克林想到,如果在高大的建築物上裝一根金屬導線,導線下端接地,根據尖端放電的原理,就可避免建築物遭到雷擊的危險。
這就導致了避雷針的發明。由於避雷針的發明,人類生活的世界就多了幾分安全。關於避雷針的發明,似乎是一個偶然事件。一個巧合提醒了一位偉人突發奇想,導致了發明和創造。
C. 發明蒸汽機的故事五百個字
瓦特(1736~1819),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生於英國造船中心格拉斯哥
附近的格林諾克小鎮。他的父親當過造船工人,祖父叔父都是機械工人,由
於家庭的影響,瓦特從小就熟悉了許多機械原理和製作技術。
瓦特是一個智慧非凡的孩子,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對發明創造最感
興趣。有一天父親的朋友前來做客,正好看到小瓦特坐在爐子旁邊發呆,手
里拿著筆和紙,地上有許多畫過的圖。他好心地說:「小瓦特應該上學了,
別光在家用玩耍來打發寶貴的時光了。」父親莞爾一笑,說:「謝謝你,我
的朋友。不過,你還是看看我的兒子在玩什麼吧……」原來,小瓦特在設計
各種各樣的玩具,還畫了許多圖樣,這年小瓦特才剛好 6 歲整,客人吃驚地
說:「這孩子真了不起!」
又有一次,家裡人全出去了,只留下瓦特一個看門。他獃獃地看著爐子
上燒水的茶壺。水快燒開了,壺蓋被蒸汽頂起來,一上一下地掀動著……他
想:這蒸汽的力量好大啊。如果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爐子,再用大鍋爐燒開水,
那產生的水蒸汽肯定會比這個大幾十倍、幾百倍。用它來做各種機械的動力,
不是可以代替許多人力嗎?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說中的「瓦特發明蒸汽機」的
故事。小瓦特是這樣設想過,只不過真正試制蒸汽機,卻是後來的事情。
小瓦特為搞發明創造,發憤學習科學知識。他 13 歲開始學習幾何學;15
歲讀完了《物理學原理》;17 歲開始當學徒工。此後,他才真正投入了蒸汽
機的研製和發明,一發而不可收。
1757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學當教學儀器修理工。那裡既有完備的實驗設
施和各種儀器,又有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這些都給瓦特提供了極其有利的
條件。學校還專門為他創辦了實驗車間。1769 年,瓦特在大量試驗的基礎上,
經過了無數次失敗,終於製成了一台單動式蒸汽機,並且獲得了第一台蒸汽
機的專利權。1782 年瓦特又研製成功一種新式雙向蒸汽機,並且可以廣泛地
應用在各種機器上;1788 年,英國政府正式授予瓦特製造蒸汽機的專利證
書;從 1775 年到 1800 年,瓦特和波爾頓合辦的蘇霍工廠,就製造出 183 台
蒸汽機,全用於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到了 19 世紀 30 年代,蒸汽機推
向了全世界,從此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造福於人類的發明家——
瓦特永遠被後人敬仰。
D. 你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中受到什麼啟發
創造力和想像力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智慧需要加點努力做調理,成功才更加美味
E.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的故事
首先,瓦特看到燒開水的水壺發明了蒸汽機的說法是不對的。
瓦特的父親是木工和造船工。
瓦特自幼愛好技藝和幾何學,少年時即精通木工、金工、鍛工和模型製造技術。
17歲開始當徒工。20 歲到格拉斯哥大學作儀器修理工。
1764 年,為格拉斯哥大學修理紐科門蒸汽機模型,開始從事蒸汽機的研究和改進,長達 30 年。
經過他不懈努力和周圍人的幫助,終於完成了蒸汽機的改進
F.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簡要故事
故事簡介:
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械的動機,並不像一般人說的看了水壺里噴出來的蒸氣,把壺蓋子頂的發出格登格燈的響聲,就觸動了他發明蒸汽機那麼簡單的一回事。他之所以能完成蒸汽機的發明,是經過了三十年的苦心研究得來的。
拓展資料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主要影響
瓦特在原有的原有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它使得工廠的選址不必再依賴於煤礦而可以建立在更經濟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賴於水能從而能常年地運轉,這進一步促進了規模化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也使得商業投資更有效率。
G. 從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對,瓦特改良蒸汽機,要創新,開拓思維,這樣才能有創造,還有就是個人的努力很有可能改變整個社會,引發產業革命
H. 關於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簡介)
小瓦特是一個愛觀察和思考的孩子。有一次,小瓦特在廚房陪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他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奶奶,壺蓋為什麼跳動呢?」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工夫回答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問這么多干什麼!」但他沒有灰心放棄。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氣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氣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瓦特蒸汽機原理設計圖
後來,瓦特長大了,不過他可一直沒有忘記小時候琢磨過的那個問題。1756年,瓦特來到格拉斯哥大學當一名儀器修理工,接觸到了新的機器,最後改進了人類適用的蒸汽機,把人類的歷史推進到蒸汽機時代。
拓展資料
瓦特發明蒸汽機的主要影響
瓦特在原有的原有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它使得工廠的選址不必再依賴於煤礦而可以建立在更經濟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賴於水能從而能常年地運轉,這進一步促進了規模化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也使得商業投資更有效率。
蒸汽機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藝保證各種機器包括蒸汽機本身的性能提高。經過不斷的努力,引入更高氣壓的蒸汽,蒸汽火車蒸汽輪船便很快相繼問世。
I. 誰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
瓦特
一個夏日的早晨,天氣 晴朗,畫眉在樹上唱著悅耳的歌。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校園里,有一個人正在散步。他邁著緩緩的步伐,在綠茵茵的草坪上踱來踱去。他時而望著廣闊的天空,時而瞧瞧乎坦的操場,時而皺起雙眉……突然,他臉上流露出笑容,心情豁然開朗,他想出來了,想出了解決蒸汽機的有效辦法。他高興地跑起來,腳步騰空。霎時間,他的身影便出現在陪伴他多年的操作台上。他就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曾有人說:"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因為他有超人的天才和智慧。"其實不然。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還是講講關於瓦特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發明創造的故事吧。
水蒸汽的啟示
隨著智育的發展,瓦特對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都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好奇和鑽研之心。這為他以後發明蒸汽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瓦特的故鄉--格林諾克的小鎮於上,家家戶戶都是生火燒水做飯。對這種司空見慣的事,有誰留過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淮?他在廚房裡看祖母做飯。灶上坐著一壺開水。開水在沸騰。壺蓋啪啪啪地作響,不停地往上跳動。瓦特觀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這是什麼緣故,就問祖母說?什麼玩藝使壺蓋跳動呢"
祖母回答說:"水開了,就這樣。"
瓦特沒有滿足,又追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是什麼東西推動它嗎?"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沒有功夫答對他,便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小孩子刨根問底地問這些有什麼意思呢。"
瓦特在他祖母那裡不但沒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評,心裡很不舒服,可他並不灰心。
連續幾天,每當做飯時,他就蹲在火爐旁邊細心地觀察著。起初,壺蓋很安穩,隔了一會兒,水要開了,發出嘩嘩的響聲。摹地,壺里的水蒸汽冒出來,推動壺蓋跳動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壺蓋也不停地跳動著,好象里邊藏著個魔術師,在變戲法似的。瓦特高興了,幾乎叫出聲來,他把壺蓋揭開蓋上,蓋上又揭開,反復驗證。他還把杯子、調羹遮在水蒸汽噴出的地方。瓦特終於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這水蒸汽的力量還真不小呢。
就在瓦特興高采烈,歡喜若狂的時候,祖母又開腔了:"你這孩子,不知好歹,水壺有什麼好玩的,快給我走開!"她漫不經心地說。
他的祖母過於急躁和主觀了,這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的話,險些挫傷了瓦特的自尊心和探求科學知識的積極性。年邁的老人啊,根本不理解瓦特的心,不知?水蒸汽"對瓦特有多麼大的啟示!水蒸汽推動壺蓋跳動的物理現象,不正是瓦特發明蒸汽機的認識源泉嗎?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機改成為發動力較大的單動式發動機。後來又經過多次研究,於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機的試制工作。機器上有了聯動裝置,把單式改為旋轉運動,完善的蒸汽機發明成功了。
由於蒸汽機的發明,加之英國當時煤鐵工業發達,所以英國就成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動鐵制"海輪"的國家。十九世紀,開始海上運輸改革,一些國家進入了所謂的"汽船時代"。從此,船隻就行駛在茫茫無際的海洋上了。隨之而來,煤礦、工廠、火車也全應用了蒸汽機。體力勞動解放了,經濟發展了。這不能不說是蒸汽機發明的成果。當然也是蒸汽機的發明家瓦特的功勞。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瓦特的一生充滿著艱苦和斗爭,他走過的道路是多麼坎坷不平啊。他在艱苦和坎坷中為人類造了福,為人類前進,開辟了新的里程。瓦特十分重視學習和實踐。學習,豐富了他的智慧;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J. 瓦特發明蒸汽機遇到了什麼困難
瓦特是改良蒸汽機
人類對蒸汽的認識和利用,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早在公元前二世紀,古希臘人就製造過一種利用蒸汽噴射的反作用的發動機。1690年,法國人巴比首先發明了第一台活塞式蒸汽機,但他未能製成實用的蒸汽機。1698年,英國的一位技師塞萊斯發明了實用的無活塞式蒸汽機。這種機器在礦井中得到應用,被稱為「礦山之友」,但受當時材料和技術的限制,無法推廣。後來經過改進,直到18世紀,英國的鐵匠紐科門才製成第一台能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較原始的蒸汽機。這種機器綜合了巴本機和塞萊斯機的優點,不需高壓蒸汽即可排水,效率也有較大提高。但是,這種蒸汽機結構不合理,耗煤多,活塞只能作往復運動,不能作旋轉運動,因此熱效能較低。
隨著工業發展對新動力的需求日益突出,推動了對蒸汽機作進一步的改進。從18世紀60年代起,英國的工程師斯米頓開始研究改進紐可門蒸汽機,他測量了一百多種當時的蒸汽機的部件和效率,並對所得資料進行了系統的比較分析。斯米頓本人沒有對蒸汽機的結構做任何改進,但是他積累的數據為改進蒸汽機提供了方便。與此同時,瓦特也開始研究改進蒸汽機。
瓦特在大學修理儀器期間,學校曾經把一台舊式的紐可門蒸汽機交給他修理。他通過大量實驗以及根據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布萊克提出的潛熱、比熱理論進行分析,對舊式蒸汽機進行深入研究,找出了舊式機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除了漏汽、散熱等造成熱量的浪費外,主要缺陷在於每一沖程都要用冷水將汽缸冷卻一次,從而耗了大量熱量,使絕大部分蒸汽沒有被有效利用。針對這一缺陷,瓦特提出了減少蒸汽消耗,提高熱機效率的兩項措施:一、為了使汽缸始終保持蒸汽所必須具有的溫度,必須在汽缸外加上絕熱外套或通以蒸汽或用其他方法對汽缸加熱;二、使作功後的蒸汽盡可能快地冷卻,液化成水並要使這一過程在汽缸外進行,為此必須設置一個獨立於汽缸的冷凝器,在機械傳動方面也要改進。他決心自己製造一台新的蒸汽機,來改進舊機器的不足。
瓦特自籌資金,租了間地下室,買了必要的設備,反復實驗,經歷了無數次挫折和失敗,在工人的幫助下,終於發明了與汽缸分離的冷凝器,解決了製造精密汽缸、活塞的工藝問題,同時採用油潤滑活塞,汽缸外附加絕熱層等措施,製成單動作蒸汽機。後經繼續試驗,又在1782年,發明了具有連桿、飛輪和離心調速器的雙動作蒸汽機,製成了新的可實用的蒸汽機。這種雙動作式蒸汽機,把閥門安裝得可利用蒸汽的壓力來推動活塞,既可向前又可向後。並藉助連桿和飛輪把活塞的直線運動變成了圓周運動。為了保持蒸汽機的勻速運轉,他把一個離心調速器連接在進汽活門上,使其自動調節進汽量。這種裝置是最早在技術上使用的自動控制器。他設計了一個和汽缸分離的冷凝器,將高溫蒸汽從氣缸中導出並冷卻,使得主要汽缸能保持一定溫度。同時他提高了汽缸的精密度,把活塞和閥門也做得光滑、嚴密。從而比紐科門蒸汽機大大提高了熱效率和可靠性。由於這種蒸汽機把往復的直線運動變成為連續而均勻的圓周運動,因而可以經過傳動裝置帶動一切機器運轉,成為能普遍用於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萬能動力機」。這種高效率的蒸汽機很快取代了舊式的蒸汽機,被各工業部門迅速採用。從此,動力機、傳動機和工作機組成了機器生產系統,成為產業近代化的核心。
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廣泛應用到紡織、冶金、採煤、交通等部門去,很快引起了一場技術革命。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用瓦特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英國人史蒂芬遜發明了用瓦特蒸汽機作動力的火車。瓦特的蒸汽機成為真正的國際性發明,它有力地促進了歐洲18世紀的產業革命,推動世界工業進入了「蒸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