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結構體系
Ⅰ 中國最大的體育場
中國最大的體育場是國家體育場,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國家體育場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
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
(1)新型結構體系擴展閱讀:
國家體育場(鳥巢)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南部,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工程總佔地面積21公頃,場內觀眾坐席約為91000個。
舉行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奧運會後成為北京市民參與體育活動及享受體育娛樂的大型專業場所,並成為地標性的體育建築和奧運遺產。
體育場由雅克·赫爾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興剛等設計,由北京城建集團負責施工。體育場的形態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搖籃,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
Ⅱ 新型復合自保溫砌塊,建築節能與結構一體化
設計使用年限25年。
Ⅲ 請問國內外關於基坑新型支護體系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150字左右)
深基坑開挖與支護結構是基礎和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一個傳統課題.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岩上工程難題,涉及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工程結構、施工工藝和施工管理。隨著城市居住空間的發展,高層、超高層建築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斷涌現.對基坑工程的要求越來越高.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促使工程技術人員以新的眼光去審視這一古老課題,使許多新的經驗和理論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現和成熟。
早在20世紀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開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問題,提出了預估挖方穩定程度和支撐荷載人小總應力法,這理論直沿用至今.只不過有了許多改進與修正。在以後的時問里,世界各國的許多學者都投入了研究,並不斷存這一領域取得豐碩的成果。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土地資源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向高空、向地下爭取建築空間成為一個發展趨勢,對基坑工程的研究逐步發展起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城鎮建設中高層及超高層建築的大量涌現.深基坑工程越來越多,同時南集的建築物、復雜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開挖的條件越來越復雜。因此,對基坑開挖與支護的計算與設計理論、施工技術等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2.深基坑支護結構類型
2.1懸臂式支護結構
懸臂式支護結構是指未加任何支撐或錨桿,僅靠嵌入基坑底下定深度的岩土體來平衡上部地面超載、主動土壓力以及水壓力的支護結構。分為連續的扳樁式結構、分離的排樁式結構和地下連續牆結構。對於該種支護結構.其嵌入深度至關重要。由於基坑底以上部分呈懸臂狀態,無任何支點力作用,與有內支撐的支護結構相比,這種結構的樁頂位移及構件彎矩值比較大。因此,這種立護結構形式主要用於土質條件較好、基坑深度不大及對基坑水平位移要求不很嚴格的基坑,一般開挖深度不宜大於lOm。
2.2拉錨式支護結構
拉錨式支護結構是由擋十結構與外拉系統組成的,分地面拉錨支護結構(外拉系統在地面設置)和錨桿支護結構(外拉系統沿坑壁土體內設置)兩類。地面拉錨支護結構由擋土結構、拉桿(索)和錨固體組成,錨固體通常使用錨周樁或錨碇板。常用於深度及規模不大的基坑或懸臂支護結構的搶險工程中。錨桿支護結構是由擋土結構及錨固於蒸坑滑動面以外的穩定土體的錨桿組成。一般用於規模較大的深基坑,鄰近有建築物或重要管線而不允許有較大變形的基坑,以及不允許設內支撐或設內支撐不經濟等情況。
2.3內支撐支護結構
內支撐支護結構是由擋土結構和內支撐系統組成的結構形式。擋土結構主要承受基坑開挖所產生的土壓力和水壓力井將此側向壓力傳遞給內支撐,有地下水時也可防止地下水的滲漏,是穩定基坑的一種臨時支擋結構,一般採用護壁樁和地下連續牆。內支撐為擋土結構的穩定提供足夠的支撐力,直接平衡兩端圍護結構上所承受的側壓力。常用的有鋼支撐和現澆鋼筋混凝土支撐。
2.4重力式擋士支護結構
重力式擋土支護結構是重力式擋上牆的一種延伸和發展,主要以自身重力來維持支護結構在側壓力作用下的穩定。其特點是先有牆後開挖形成邊坡,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重力式基坑支護結構與重力式擋十牆有較大的區別。目前,常用的重 力式支護結構主要是水泥土重力式圍護結構。該結構用於軟十的支護結構, 一般深度不大於6m,用丁非軟土基坑的支護深度可達l0m。
2.5土釘支護
土釘支護是用於十體開挖和邊坡穩定的一種新的擋土技術,由於經濟、可靠且施工快速簡便,已在我國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它由密集的土釘群、被加固的上體、噴射混凝上面層形成支護體系。由於隨挖隨支,能有效地保持上體強度,減少七體的擾動。適用於地F水位以上或經降水後的人工填上、粘性十和弱膠結砂土,開挖深度為5m~10m的基坑支護。土釘支護不適用十含水豐富的粉細砂層、砂礫卵石層、飽和軟弱土層和對變形有嚴格要求的基坑支護,
2.6復合土釘支護
由於土釘支護自身具有局限性,在鬆散砂土、軟土及含水豐富的粉細砂層、砂礫卵石層、飽和軟弱土層不能單獨使用該 支護形式,必須與其他支護相結合使用,即所謂的「復合土釘支擴」。復合上釘支護就是由土釘、噴射混凝土與預應力錨桿或預支護微型樁或水泥土樁組合,以解決因基坑變形、土體自立和隔水而形成的支護形式。常用的復台土釘支護南土釘+預應力錨桿+噴射混凝士、上釘+預支護微犁樁+噴射混凝土、土釘+預支護微型樁+預應力錨桿+噴射混凝上、土釘+水泥上樁+噴射混凝土、土釘+預應力錨桿+水泥土樁+噴射混凝土、土釘+預應力錨桿+噴射混凝土。
2.7預應力錨桿柔性支護
預應力錨桿柔性支護是用於基坑開挖和邊坡穩定的一種新型支擋技術,是南預應力錨桿與噴射混凝土面層或木板面層結合而成的一種支護方法。其中預應力錨桿是由眾多噸位較小的預應力錨桿組成的系統錨桿。由於強大預應力的作用,改變了基坑的受力狀態,減小了基坑位移,因此該方法特別適合於位移挖制要求嚴格的基坑及超深基坑的支護。
3.我國當前深基坑支護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3.1支護結構設計計算問題
目前,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計算仍基於極限平衡理論。而極限平衡理論是一種靜態設計,而實際上基坑開挖後的土體是種動態平衡狀態,也是一個鬆弛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土體強度逐漸下降,並產生一定的變形。工程實踐證明,有的支護結構按極限平衡理論計算的安全系數,從理論上講是絕對安全的,但卻發生破壞;有的支護結構卻恰恰相反,即安全系數雖然比較小,甚至達不到規范的要求,但在實際工程中獲得成功。這說明在設計中變形和時間效應必須給子充分的考慮.但在目前的設計計算巾卻常被忽視。
3.2基坑的上壓力計算問題
支護結構上的土壓力的計算是基坑立護結構計算的關鍵.但目前要精確計算土壓力還十分困難。目前的支護結構設計中.一般都以古典的庫倫公式或朗肯公式作為計算上壓力的基本公式。應用這2個公式進行基坑上壓力汁算存在以下問題:(1)庫倫-朗肯土壓力理論所制對的擋士牆問題是平面問題,而深基坑開挖支護問題實際上是空問問題。(2)庫倫朗肯土壓力理論計算的是極限平衡狀態時的土壓力,但是在實際的基坑工程中,對基坑位移均有嚴格的控制要求,位移過大是不容許的。基坑擋土結構上實際發生的土壓力總是介於靜止土壓力與主動土壓力或靜止土壓力與被動土壓力之間。尤其在開挖過程中,上壓力隨開挖和支護的進行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應用庫倫-朗肯上壓力理論無法計算出這一動態過程中相應的土壓力。
3.3基坑的變形控制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用地越來越緊張,基坑工程往往處於房屋和生命線工程的密集地區,對基坑工程技術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不僅要確保基坑的穩定,而且要滿足變形控制的要求,以確保基坑周圍的建築物、地下管線、道路等設施的安全。而變形控制是現有基坑工程強度控制設計理論不夠重視的一個方面,常規計算方法對立護結構及基坑周圍十體的變形未能給出相應的解答,這是導致一些基坑工程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侯學淵、孫家樂等深入討論,變形控制設計.提出了變形控制設計的基本思想:立護結構在滿足強度的前提下,尚需滿足其使用要求,即基坑在施工過程中既要保證其安全、不失穩,又要保證其對周圍環境不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3.4地下水控制設計問題
地下水控制是基坑工程的個難點,較通常的「降水有更加廣泛的含意,它包括降水與截水。因土質與地下水位的條件不同,基坑開挖的施工方法大不相同,不能制定統一的設計模式,這就要求設計者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地下水位控制設計。實踐中絕大多數基坑工程在控制地下水方面獲得了成功,但也有少數基坑(存在透水性大的粉土、砂土層,含水量豐富、相鄰建築物密集)山於其降水或截水在設計或施工中存在問題而出現基坑嚴重滲漏、管涌.致使工期延長(或者更嚴重的後果),故地下水控制設計是基坑丁程設訓和施工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必須引起重視」。
3.5支護結構的空間效應問題
深基坑本身是個具有長、寬、深尺寸的三維空間結構,基坑開挖過程中,基坑周邊向基坑內發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間大兩邊小,深基坑邊坡失穩常常以長邊的居中位置發生,這說明深基坑開挖是個空間問題.但傳統的深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是按平面應變問題處理的。對一些細長條基坑來講,這種平面應變假設比較符合實際,而對近似方形或長方形深基坑則差別比較大。對於支護結構的空間效應,近幾年國內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因為在土體力學參數的確定、有限元分析模式的選取等方面仍不能令人滿意,基坑支護結構的三維在限元分析還處於輔助設計水平。所以.在未能進行字問問題處理前支護結構的構造要適當調整,以適應開挖空間效應的要求。
Ⅳ 軍事高技術是什麼兩大領域相互滲透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新型結構體系
信息技術和材料科技。
Ⅳ DCS與PLC的什麼區別
一、網路不同
1、DCS網路是整個系統的中樞神經,和利時公司的MACS系統中的系統網採用的是雙冗餘的100Mbps的工業乙太網,採用的國際標准協議TCP/IP。它是安全可靠雙冗餘的高速通訊網路,系統的拓展性與開放性更好。
2、而PLC因為基本上都為個體工作,其在與別的PLC或上位機進行通訊時,所採用的網路形式基本都是單網結構,網路協議也經常與國際標准不符。在網路安全上,PLC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我們採用電源、CPU、網路雙冗餘。
二、安全性不同
1、為保證DCS控制的設備的安全可靠,DCS採用了雙冗餘的控制單元,當重要控制單元出現故障時,都會有相關的冗餘單元實時無擾的切換為工作單元,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可靠。
2、PLC所搭接的系統基本沒有冗餘的概念,就更談不上冗餘控制策略。特別是當其某個PLC單元發生故障時,不得不將整個系統停下來,才能進行更換維護並需重新編程。所以DCS系統要比其安全可靠性上高一個等級。
三、系統維護不同
1、系統軟體,對各種工藝控制方案更新是DCS的一項最基本的功能,當某個方案發生變化後,工程師只需要在工程師站上將更改過的方案編譯後,執行下裝命令就可以了,下裝過程是由系統自動完成的,不影響原控制方案運行。系統各種控制軟體與演算法可以將工藝要求控制對象控制精度提高。
2、而對於PLC構成的系統來說,工作量極其龐大,首先需要確定所要編輯更新的是哪個PLC,然後要用與之對應的編譯器進行程序編譯,最後再用專用的機器(讀寫器)專門一對一的將程序傳送給這個PLC,在系統調試期間,大量增加調試時間和調試成本,而且極其不利於日後的維護。
Ⅵ 用MIPS來衡量的計算機指標是什麼
MIPS是高效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體系結構中最優雅的一種;即使連MIPS的競爭對手也這樣認為,這可以從MIPS對於後來研製的新型體系結構比如DEC的Alpha和HP的Precision產生的強烈影響看出來。雖然自身的優雅設計並不能保證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長盛不衰,但是MIPS微處理器卻經常能在處理器的每個技術發展階段保持速度最快的同時保持設計的簡潔。
相對的簡潔對於MIPS來說是一種商業需要,MIPS起源於一個學術研究項目,該項目的設計小組連同幾個半導體廠商合夥人希望能製造出晶元並拿到市場上去賣。結果是該結構得到了工業領域內最大范圍的具有影響力的製造商們的支持。從生產專用集成電路核心(ASIC Cores)的廠家(LSI Logic,Toshiba, Philips, NEC)到生產低成本CPU的廠家(NEC, Toshiba,和IDT),從低端64位處理器生產廠家(IDT, NKK, NEC)到高端64位處理器生產廠家(NEC, Toshiba和IDT).
低端的CPU物理面積只有1.5平方毫米(在SOC系統裡面肉眼很難找到).而高端的R10000處理器,第一次投放市場時可能是世界上最快的CPU,它的物理面積幾乎有1平方英寸,發熱近30瓦特.雖然MIPS看起來沒什麼優勢,但是足夠的銷售量使其能健康發展:1997年面市的44M的MIPS CPU,絕大多數使用於嵌入式應用領域.
MIPS CPU是一種RISC結構的CPU, 它產生於一個特殊的蓬勃發展的學術研究與開發時期.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縮寫名詞,與很多這類名次相似,可能遮掩的真實含義超過了它所揭示的.但是它的確對於那些在1986到1989年之間投放市場的新型CPU體系結構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標識名,這些新型體系結構的非凡的性能主要歸功於幾年前的幾個具有開創性的研究項目所產生的思想。有人曾說:"任何在1984年以後定義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都是RISC";雖然這是對於工業領域廣泛使用這個縮寫名詞的嘲諷,但是這個說法也的確是真實的-1984年以後沒有任何一款計算機能夠忽視RISC先驅者們的工作。
在斯坦福大學開展的MIPS項目是這些具有開創性的項目中的一個。該項目命名為MIPS(主要是無內鎖流水段微型計算機的關鍵短語的縮略)同時也是"每秒百萬條指令數"的雙關語。斯坦福研究小組的工作表明雖然流水線已經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技術,但是以前的體系結構對它研究的遠遠不夠,流水線技術其實能夠被更好的利用。尤其是當結合了1980年的硅材料設計水平時。
回答者:neiyibo - 經理 四級 5-8 18:51
MIPS是高效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ISC)體系結構中最優雅的一種;即使連MIPS的競爭對手也這樣認為,這可以從MIPS對於後來研製的新型體系結構比如DEC的Alpha和HP的Precision產生的強烈影響看出來。雖然自身的優雅設計並不能保證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長盛不衰,但是MIPS微處理器卻經常能在處理器的每個技術發展階段保持速度最快的同時保持設計的簡潔。
相對的簡潔對於MIPS來說是一種商業需要,MIPS起源於一個學術研究項目,該項目的設計小組連同幾個半導體廠商合夥人希望能製造出晶元並拿到市場上去賣。結果是該結構得到了工業領域內最大范圍的具有影響力的製造商們的支持。從生產專用集成電路核心(ASIC Cores)的廠家(LSI Logic,Toshiba, Philips, NEC)到生產低成本CPU的廠家(NEC, Toshiba,和IDT),從低端64位處理器生產廠家(IDT, NKK, NEC)到高端64位處理器生產廠家(NEC, Toshiba和IDT).
低端的CPU物理面積只有1.5平方毫米(在SOC系統裡面肉眼很難找到).而高端的R10000處理器,第一次投放市場時可能是世界上最快的CPU,它的物理面積幾乎有1平方英寸,發熱近30瓦特.雖然MIPS看起來沒什麼優勢,但是足夠的銷售量使其能健康發展:1997年面市的44M的MIPS CPU,絕大多數使用於嵌入式應用領域.
MIPS CPU是一種RISC結構的CPU, 它產生於一個特殊的蓬勃發展的學術研究與開發時期.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是一個極有吸引力的縮寫名詞,與很多這類名次相似,可能遮掩的真實含義超過了它所揭示的.但是它的確對於那些在1986到1989年之間投放市場的新型CPU體系結構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標識名,這些新型體系結構的非凡的性能主要歸功於幾年前的幾個具有開創性的研究項目所產生的思想。有人曾說:"任何在1984年以後定義的計算機體系結構都是RISC";雖然這是對於工業領域廣泛使用這個縮寫名詞的嘲諷,但是這個說法也的確是真實的-1984年以後沒有任何一款計算機能夠忽視RISC先驅者們的工作。
在斯坦福大學開展的MIPS項目是這些具有開創性的項目中的一個。該項目命名為MIPS(主要是無內鎖流水段微型計算機的關鍵短語的縮略)同時也是"每秒百萬條指令數"的雙關語。斯坦福研究小組的工作表明雖然流水線已經是一種眾所周知的技術,但是以前的體系結構對它研究的遠遠不夠,流水線技術其實能夠被更好的利用。尤其是當結合了1980年的硅材料設計水平時。
Ⅶ 新型建築模板支撐組合結構,都包括什麼東西
是一個體系抄,整個體系包含立牆、頂板、框架柱、梁四個支撐體系。
頂板模板組合體系全套配件有:主梁、副梁、立桿、橫拉桿、絲杠;
立牆模板支撐組合體系部件:豎梁、橫梁、陰角鎖具、陽角鎖具、過口卡、穿牆螺絲、弓形配件等,其中立牆模板支撐組合體系與框架柱模板支撐組合體系、梁模板支撐組合體系的部件是通用的。
Ⅷ 磚混結構與框架結構的區別
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兩者之間區別。
一、磚混結構
主要以磚為建築材料,「磚」,指的是一種統一尺寸的建築材料,也有其他尺寸的異型粘土磚、如空心磚等。「混」是指由鋼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鋼筋混凝土配料,包括樓板、過梁、樓梯、陽台、排檐。這些配件與磚做的承重牆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住宅。磚混結構抗震等級比較低,所以磚混住宅一般不超過6層。磚混結構是利用磚牆承受重量的。如下圖,樓面上的重量通過樓板傳到下面支撐的磚牆上,最後傳到基礎地面上。
結構如下:
三、成本及使用方面對比
一般來說框架成本要比磚混成本高20%左右,框架結構適合地震區或是牆本需經常改動的房子,磚混的適合地質情況較好,無需太大改動的房子。至於空心板的這種房子,建議大家還是別用了!!
四、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相比在改造方面的對比:
框架結構因為多數牆體不承重,所以改造起來比較簡單,敲掉牆體就可以了,而磚混結構中很多牆體是承重結構,不允許拆除的。
拓展資料:
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是由許多梁和柱共同組成的框架來承受房屋全部荷載的結構。高層的民用建築和多層的工業廠房,磚牆承重已不能適應荷重較大的要求,往往採用框架作為承重結構。房屋荷載包括人、傢俱、物品、機械設備的重量及樓板、牆體和本身自重等。
砌在框架內的牆,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除負擔本身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荷重。為減輕框架荷重,應盡量採用輕質牆,如用泡沫混凝土砌塊(牆板)或空心磚砌築。一般框架以現場澆注居多,為了加速工程進度,節約模板與頂撐,也可採取部分預制(如柱)部分現澆(梁),或柱樑預制接頭現澆的施工方式。
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是指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採用磚或者砌塊砌築,構造柱以及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就是說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牆承重的結構。磚混結構是混合結構的一種,是採用磚牆來承重,鋼筋混凝土樑柱板等構件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適合開間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築,對於承重牆體不能改動,而框架結構則對牆體大部可以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