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創造游戲
① 如何通過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如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游戲對幼兒的創造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廣大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人們越來越發現游戲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作用。經過一段時期的教育實踐,我也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這里主要對教師在游戲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提出了一點體會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創設豐富的環境,給予幼兒想像的空間,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一是要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投放幼兒游戲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關的材料。這些材料要賦予啟發性、層次性,並能構成豐富的游戲情景。如我班開展的「超市」,投放了豐富的游戲材料,有各種瓶瓶罐罐、小碟子……姚詩逸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個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來作秤,一邊稱東西,一邊還說「這個×斤」。可見,幼兒在豐富的游戲環境中就能萌發出各種各樣的創造性行為。二是要創設寬松的精神環境,只有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會有愉悅的心態,才會大膽的創造、 [b] 1活動。
其次,要肯定幼兒的大膽創造。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經常會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師應肯定他們的想法,不能否定或進行反面的評價。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創造的積極性。另外,幼兒的心理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應使用正面評價性的語言。如我班的梁凱雯小朋友在玩娃娃家時,遇到了娃娃要過生日但沒有生日蛋糕的情景,她就提議,沒有蛋糕我們就自己做。老師聽到後就肯定了她的想法:「梁凱雯,你的辦法真好!」接著,娃娃家裡的成員就一起做起了「蛋糕」,他們個個都很認真,娃娃家進行了熱鬧的生日慶祝會。
再次,教師應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進行指導。
我們知道,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是環境的支持者、維護者,觀察者、記錄者,引導者,教師要根據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適時的改變角色,以相應的身份適時的介入幼兒的游戲。如當幼兒在無目的的擺弄操作材料時,教師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老師和你來一起玩好嗎?想想這些拼板能做什麼?」幼兒拿了一塊梯形的拼板說:「可以用來做手槍。」「好,那手槍是誰拿的?」「是警察拿的。」「那你想不想來當警察?」「想。」教師就引導了幼兒利用手裡的玩具當警察,並告訴他要再想出新的點子。
最後,要及時的鼓勵、表揚幼兒,給幼兒成功的體驗。
成功的體驗能激發幼兒再創造的積極性,讓他們在今後的游戲中能繼續主動的創造和想像。我班在游戲結束後,教師會組織 [b] 1幼兒來講述自己在游戲中的收獲,並給一些有創造性行為的幼兒以五角星獎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勵了其他幼兒。
創造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相信通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幼兒的創造力能獲得可喜的發展和進步。
② 幼兒園創造性游戲指什麼
畫畫和積木
③ 維果斯基認為游戲創造了幼兒的幼兒象徵性游戲有哪些
「捉迷藏」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兒童「去自我中心」,讓兒童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如在「捉迷藏」時,兒童為了不讓對方找到自己,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藏在哪裡才行,這促進了兒童思維可逆性的發展。在「捉迷藏」時,兒童在屋裡、屋外、床下、桌子下、角落裡藏來藏去時,從中體驗到了上、下、內、外空間關系,運動技能也得到了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兒童規則意識的形成。
④ 幼兒園大班創新游戲記實
1 水的游戲 1、體驗玩水游戲的快樂,了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2、通過幼兒動手實驗、游戲、感知水的特性。 3、讓孩子養成遇事善於創新思考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游戲材料准備:空瓶子、裝滿水的瓶子、蓋子、磁鐵、泡沫、石塊、木塊、橡皮泥、塑料積木、水車等。 2、在活動區游戲和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觀察水的特點。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看哪個小朋友的小腦筋最靈,轉的最快! 謎語:"在小溪里遊玩,在池塘里睡覺。在江河裡奔跑,在大海里歡笑。" 2、提問:孩子們,你們在哪裡見到過水呀?你見到的水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描述自己見到水的情形)。 3、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請小朋友們做個實驗,看看水有哪些變化?(體驗玩水的快樂並從中獲得發現)老師提出實驗要求:a: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及發生的變化,b:不浪費水,c:看哪個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乾凈沒有弄濕。 4、分3個小組游戲,孩子們自選一組參加。 1組--水的沉浮:"把許多玩具放在水裡,看有什麼不同現象?"2組--水的流動:"為什麼小籃子裝不住水?"3組--水的沖力:水倒在水車上,水車為什麼轉了? 通過讓孩子們親手實驗、觀察、講述讓孩子產生實驗的興趣,觀察的能力及分析,講述能力等,通過實驗引導孩子們說出水的用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5、教師:"小朋友,快到這一組來看看,這些小朋友都發現了什麼?"請全班小朋友一起觀察水的沉浮、流動及沖力現象,並請一個小朋友講述他們的發現: A、了解水的沖力:大家看這一組小朋友的水車為什麼會轉呢?(大家討論)教師小結:對呀!水是有沖力、有力量的,水可以通過它的力量來發電呢,你們知道水除了能發電還有什麼用處嗎?(發散思維讓孩子們繼續探索)我們再來看一看下一組小朋友在實驗中有什麼發現? B、沉浮組小朋友講解:各種東西放在水裡後,有的東西沉下去了(石頭、鐵塊、橡皮泥、磁鐵、裝滿水的瓶子等),有些東西浮在水面上(木頭、泡沫、空的瓶子等),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共同得出結論:水是有浮力的。 共同討論:為什麼有的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在水下呢? 藉助孩子的討論教師指導:空瓶子蓋上蓋會浮在水面上,因為它輕;盛水的子蓋上蓋就沉在水下,因為它重。 提高難度讓孩子們實驗:大家再實驗一下我們用什麼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東西沉下去,使沉下的東西浮起來?(再一次進行實驗)C、流動組的小朋友講解:用小籃子舀不起水,說明水是流動的。 剛才小朋友說了水是會流動的,那你們知道水的流動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嗎?(引導孩子說出水可以通過流動來澆地、澆花、洗澡等)。 6、提問:"水有這么多的用處,那小朋友以後用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呢?(孩子們先自由討論後教師小結)教師小結:剛才通過實驗小朋友知道了很多關於水的用處,並且知道以後要節約用水,不浪費水,我們不僅要節約用水,以後還要把學到的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7、結束活動孩子們你們剛才玩的高興嗎?老師也很高興,因為我班的小朋友用他靈巧的小手和智慧的頭腦在實驗中發現了水的很多特性和用處。 我還知道我班的小朋友特別愛勞動呢。那我們就一起把活動室收拾好吧!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收玩具(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習慣,獨立性的能力及愛勞動的品質。)【活動反思】 優點:通過《水的游戲》這一活動,使孩子們通過各種游戲知道了水的特性、用途、怎樣節約用水等,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活動,他們的想像力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在實驗的過程發現了那麼多的問題,那麼多創新的玩法,而且沉浸在游戲的探索與樂趣之中,知道小夥伴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思考、發現問題並及時創新等,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把活動的目標完成的淋漓盡致,效果非常的不錯。 缺點:活動場地有點小,孩子們的活動受到限制,並且在游戲玩水的時候,孩子們有點擁擠,有的孩子把水灑在了地上,搞的活動室有點臟。 2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大班下學期的活動內容。 《變廢為寶》這一創新活動,通過幼兒在生活中對廢舊物品尋找、觀察、動手製作的過程,激發起幼兒利用廢物再創造的願望,嘗試對事物進行創新改變的興趣。創新源於感性知識的積累和生活經驗的豐富,圍繞廢舊物品開展一系列的創新思維活動,將會讓幼兒在活動經驗的基礎上感受良好的創新思維的樂趣,朋友幼兒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 [幼兒分析] 大班的幼兒對事物以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他們對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內在的聯系缺乏觀察訓練,孩子們生活中吃的瓜子、花生、雞蛋、海鮮等,吃完了就把剝下的殼仍掉,卻不知它們還能再次利用,用它們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而成人也很少有意識的去引導了解類似這方面的變化知識,所以這么大的孩子就不知廢舊材料還可以做別的用,就更不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並想辦法利用它,把它再次改變成我們能用的東西。所以我們通過《變廢為寶》這一活動,讓孩子們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設計思路] 廢舊物品的再次利用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幼兒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體裁。本次活動在課前讓幼兒提前搜集廢舊物品,積累對廢舊物品的感性經驗。 [活動目標] 1、和孩子探究生活中一些廢舊材料的二次利用,激發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再創造的願望。 2、培養幼兒的想像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教具:小烏龜、各種形狀的泡沫板、用紙折成垃圾盒四個、每人一個選材料用的紙盒、剪刀每人一把、照相機一部。 2、雞蛋殼、花生殼、瓜子殼、核桃殼、貝殼、毛線頭、綠葉等。 [活動過程] 1、談話 (1) 出示"小烏龜"。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一下它是用什麼做的。(廢舊報紙、泡沫板、及時貼) (2)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廢舊物品?(幼兒自由發言)2、擴散思維、展開想像。 孩子們說的這些廢舊物品還有用處嗎?用它們可以做什麼東西?如:牛奶盒何以做小車;可樂瓶可以做花藍、魚缸;一次性紙杯可以做電話、公雞、茶幾;舊報紙可以做帽子、紙球;……小結:千萬別小看我們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廢舊物品,只要我們肯動腦筋、積極動手,我們就會變廢為寶。 3、幼兒嘗試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創作。 (1)出示准備的廢舊物品,幼兒觀察、討論它們可以做什麼? (2)請幼兒拿紙盒去選擇自己需要的物品和一塊自己喜歡的泡沫板。 (3) 激發幼兒即興創作,製作過程中教師巡迴觀察,適時關注需要幫助的孩子。(提醒幼兒注意桌面清潔、用剪刀要注意安全)4、作品展示。 (1)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作品。 (2)請幾名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如:名稱、內容等。 (3)用相機記錄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成了真正的藝術家。 5、總結。 孩子們真了不起!個個都是魔術師,你們用靈巧的小手把廢舊物品變成了精美的工藝品!孩子們,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身邊任何一件看似沒有用的東西,我們只要積極動腦、就會變廢為寶。(布置作品展,讓家長和其他小朋友繼續欣賞
⑤ 如何指導幼兒創造性游戲
創新能力是由人的創造性思維品質與創造性個性品質綜合而形成的一種能力。創新性思維品質主要包括思維的流暢性、變意性;創造個性品質主要包括好奇心、想像力、挑戰性和冒險性,為此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孩子們2歲半到3歲半進入幼兒園,要在幼兒園生活、學習3到4年的時間,這正是幼兒腦細胞增值快、大腦皮層發育旺盛,創新思維發展迅速的時期。心理學研究證明:」3歲半到5歲的孩子十分富於幻想,創造萌芽時有顯現,表現出不受習慣約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期間孩子們興趣十分廣泛,好奇心很強,思維定勢少,求知慾望強烈。細心的教師和家長會發現這一年齡的幼兒常會喋喋不休地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常使教師們應答不暇。
每個孩子都有創新的潛質,他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嚮往對任何事物都想探個究竟,所以這時各種各樣的玩具自然成了孩子們的親密夥伴,更是孩子們開展各種游戲的基礎,而結構游戲則是利用許許多多的成品或半成品玩具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大膽想像的空間,有利於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我就談談在結構游戲中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點滴體會。
一、提供豐富的成品、半成品玩具,給幼兒創造能夠創新的氛圍與機會
幼兒園的學習形式主要是活動,尤其是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與材料、同伴、教師相互作用的活動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提供有利於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各種結構游戲玩具,如:積木、積塑片、膠粒、插塑、橡皮泥、飲料瓶、毛絨玩具、各種紙箱、廢紙盒、剪刀、玉米皮等,這些材料最大特點是孩子們不受任何約束,根據自己的想像進行構建活動,如:用積木、紙箱可搭建各式各樣的房子或構建自己心目中喜歡的汽車、飛機、輪船等,用橡皮泥可創造出形態各異的動物、人物等,用飲料瓶、紙盒、剪刀等各種廢舊物品可粘貼各種花籃、紙娃娃、拉力車等,通過這些構建活動,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創造,發展創新能力
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幼兒多實踐,大膽想像和創造。同時教給他們創造的方法,在構思上則是更多地鼓勵那些獨特的想像和創造,從而發展孩子的創新能力。
引導幼兒圍繞中心主題內容進行構建
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構建的內容是否生動、形象,是否豐富,往往反映了幼兒的思維水平和創新能力,在以「美麗的城市」為主題的游戲中,先引導幼兒說說「美麗的城市」應構建哪些物體,幼兒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說:「有寬敞的大街、高樓大廈、超市、動物園、、學校、橋、公園」等,然後孩子們像玩角色游戲一樣進入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構建。他們幾個人圍在一起,動腦筋,發揮想像,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高樓大廈」、「動物園」、「超市「等。教師是城市的總設計師,將孩子們的作品放入合理的區域,通過孩子們自己的辛苦勞動和創造,一座富有想像力的城市誕生了。像這樣的構建活動,孩子們的建構作品有豐富完整的特點,孩子的創造性能力得到了很大發展。
引導幼兒根據材料的結構功能、造型特點建構物體形象
結構游戲的材料種類繁多,結構功能也不盡相同,通過孩子們自己想像、創造,用同一種結構材料可建構出同一物體形象。在這樣的結構游戲中,教師的指導重點是打破幼兒思維定勢,引導幼兒從可以選擇一種結構材料到選擇多種結構材料,從構建單一的物體形象到構建豐富的物體形象,如:在構建大橋時,我們可讓幼兒欣賞圖片或影像資料,啟發幼兒大腦想像,巧妙構思,在此基礎上構建出懸索橋、雙層橋、高架橋、立交橋、浮橋、跨海大橋、隧道等各式各樣的大橋,這時幼兒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三、表揚鼓勵、點燃創新精神的火把
多思好問是創新力的萌芽。在實踐中幼兒的思維方式是從提問開始,在解答問題中得到鍛煉和發展。由於孩子意志薄弱,還不能正確對待各種困難和挫折,教師要鼓勵他們動腦思考、動口提問、動手操作,因此,當孩子在結構游戲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時,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增加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此外,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構建活動不斷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幼兒的思維會產生積極的效應,有利於幼兒的創造發展。
幼兒在創造過程中。只要有點滴創新,老師要充分肯定和贊揚,使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從而激發孩子更強烈的創造意願。如:在指導孩子用各種廢舊紙盒拼裝汽車的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自由發揮,啟發他們用紙盒做車身,用橡皮泥和飲料瓶做車輪,剛開始孩子們熱情很高,但由於材料較硬,需要用剪刀剪、拆、拼、粘等技法,有一定難度,因此孩子們失去了信心,這是我及時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經過不懈努力,孩子們終於完成了「小轎車」、「大客車」、「貨車」「吊車」等各種造型,看著自己親手構建的玩具,孩子們高興極了,這樣的構建活動,不僅可發展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可培養孩子勇於探索,百折不撓的創新精神。
⑥ 培養幼創造力的幼兒游戲活動有哪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3-6歲的孩子喜歡玩具 ,在玩中增長見識,促進發展。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直覺行動思維也在發展。幼兒們正是通過觀察、擺弄物體來研究物體的構造,獲得對物體的深刻認識,解除心中的疑惑。其實,象偉偉那樣拆開玩具、重新組裝玩具的行為正說明了他頭腦聰明,喜歡發現問題, 一、幫助幼兒樹立創造意識 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述一些大發明家、大科學家的兒時趣事,講述他們小時候的愛動腦筋的「破壞性」行為,說明要善於動腦動手,敢於發現問題,力圖解決問題。拆開物品不是為破壞而破壞,而是為了創造,獲得新知識。家長要鼓勵幼兒樹立創造意識。 二、幫助幼兒豐富感性經驗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各種物品,了解它們的顏色、形狀、結構與功能,不斷地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使他們的認識更深刻。 三、鼓勵幼兒動手動腦行為 當幼兒出現了拆開玩具的破壞性行為時,家長要加以引導,鼓勵他們動腦動手,自己研究琢磨,必要時可以提醒、啟發,但是不要一味地指責批評。 只要家長幫助幼兒樹立創造意識,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鼓勵幼兒動手動腦行為,就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⑦ 如何為幼兒的游戲創造條件
智力游戲的指導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為幼兒進行智力游戲創造條件
幼兒進行智力游戲往往需要各種玩具、教具及其它材料。教師應根據教育要求和幼兒的實際需要,為幼兒選擇、製作各種玩教具。玩教具在室內擺放的位置,要以便於幼兒自由取放為原則,同時要注意更換和增加新的玩教具。對於新的玩教具,教師要教會幼兒玩的方法,然後讓幼兒自己玩。
二教會幼兒正確地游戲
每個智力游戲都有一定的教育任務,要通過游戲的玩法與規則來實現。因此,幼兒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掌握游戲的玩法。教師可以用生動、簡明的語言及適當的示範,向小組或者個別幼兒介紹游戲的目的、要求、玩法以及規則。
如果是有操作練習的游戲,還應事先教會幼兒必要的技能。幼兒之間也可以互教互學。在游戲進行中,教師要根據幼兒進展的情況,隨時給予指導,督促幼兒遵守規則,要求他們按既定的玩法、步驟認真地完成游戲任務,逐步能獨立地進行各種智力游戲。
由於年齡的差異,在指導小、中、大班時,要有一定的側重點:小班的智力游戲多是利用教玩具進行的,教師首先要考慮如何通過游戲玩教具的出現,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在游戲中教師的講解要生動、簡單、形象,有些講解可以和示範動作相結合,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同時要不斷提醒他們遵守游戲的規則。中班幼兒的指導仍需要示範和講解游戲的玩法和規則。
游戲中,教師應注意檢查他們對游戲的玩法的掌握情況以及執行游戲規則的情況,使幼兒明白,只有遵守游戲規則,游戲才有趣味。教師要鼓勵幼兒關心游戲結果,並努力爭取好的游戲結果。
對大班幼兒智力游戲的指導,主要是靠語言進行的。教師要依靠語言講解游戲、要求幼兒獨立地進行智力游戲,並嚴格遵守游戲規則,爭取最好的游戲結果。教師還可以要求幼兒對自己的游戲結果進行適當地評價。
三要注意對個別幼兒的照顧,鼓勵每個幼兒積極參加各種智力游戲
教師應當按幼兒的不同需要,提出共同的要求,進行不同的練習。尤其是對能力差的幼兒,應更多地鼓勵、吸引他們參加智力游戲,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游戲能力。
四廣泛地利用智力游戲向幼兒進行教育
智力游戲條件簡便,方式靈活,游戲時間、課堂上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採用,以向幼兒進行教育。教師要更多地利用這種游戲來復習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技能,還可以利用它來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
⑧ 什麼游戲是一種幼兒操作創造性活動
MHOL依然和單機類似,普通的素材掉落很多,稀有的素材(紅玉、逆鱗)這些都是掉率很低的。而在武器操作系統上,怪物獵人OL保留了系列最新的武器系統,包括太刀的氣刃斬和大劍的超級蓄力斬,全部都在,這點是非常可喜的
⑨ 邱學青:幼兒為什麼需要創造性游戲
只需要一個,或者不需要。
娃娃家能扮演的角色是身邊的角色,幼兒最先接觸到的角色。
娃娃家只適合小班和中班幼兒,如果孩子從入園就玩娃娃家,那麼娃娃家已經不能滿足大班幼兒的發展。而且重復開設的區域游戲對幼兒沒有意義。
建議開設益智區、數學區、美工區、建構區、語言區、閱讀區 ……
根據教學內容和季節投放操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