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給孩子創造

給孩子創造

發布時間: 2020-11-24 19:30:32

1.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學校,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如何提高學習的效率,我認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在班級管理的理念上,我積極主張思想先行。特別是對於初三的學生,從初二到初三的跨度很大,課程增多,時間緊迫,任務加重,壓力加大。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初三的學習,我覺得有一個積極平和的心態最關鍵,因此我經常利用班會和課上時間給學生講,環境我們沒法改變,因為你們這個年齡本來就是求知的年齡,需要付出和艱辛,那麼我們就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適應初三這種學習發氛圍,正如「積極的人象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二、學習上我鼓勵學生課堂上要積極回答問題,千萬不要畏首畏尾,害怕自己說錯了,如果說錯了,反而這節課你的收獲最大。因為你說錯了,老師同學肯定給你糾正,這個糾正的過程肯定是你記憶最深刻的。
三、紀律上主張 「先專政後民主」,一個班級必須要有鐵的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凡是違反紀律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旦有一次你沒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則,那麼你將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在你處理違紀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少數學生對於處理不滿意,那麼班主任在這個時候應該馬上進行疏導工作,這就是「法」和「情」的關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們先將法律在講人情,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則!
在家庭:
作為家長,其主觀願望一般都是關心、重視子女教育的。那麼,孩子放學回到家裡,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1、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
中學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為他們准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布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
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殊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說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3、避免「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際上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長的榜樣作用:
常言說:「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很難想像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其實,在工余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為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5、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孩子進行了中學階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導員」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的家庭里,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何談專心致志地學習!

2. 如何給孩子創造驚喜

如果說你想要給孩子創造驚喜的話,那麼你給他在生日當中准備的禮物,一定不要讓他提前知道,然後在他今天即將要入睡的時候把禮物拿出來,這樣的話能夠給孩子直接的創造驚喜,也能夠讓孩子非常的喜歡,很有可能他今天晚上都非常的激動。

3. 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未來

想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那就要讓自己的生活圈子干凈一點,給孩子選擇一個好一點的學校。

4.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開學季,很多家長就開始頭疼,家裡瘋玩了一個寒假的小孩,開學恐懼症又開始冒出來了,會以各種理由拒絕上學。

孩子收心難,在學校很難進入學習狀態,很大原因是家長忽略了家庭學習的氛圍,孩子長時間脫離校園,開學後遊玩少了,學習壓力大了,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如何在家營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愛上學習?那就從兒童房開始!

學習區

擺放軟沙發,把閱讀空間與娛樂空間結合,真是一個讓人歡樂的游樂園。

在牆壁上裝上軟木板,激發孩子的創作力和想像力,上面掛上小孩的創作畫,還有小孩的生活照,讓整個空間都豐富起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他們努力把孩子培育成優秀的人,在兒童房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區,是孩子不斷進步成長的捷徑道路。

0元搞定全屋設計,全國僅限3000個名額,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查看詳情。

5. 中國家庭怎樣給孩子創造英語學習環境

曾經一度,大家總結中國人英語不好,或者說中國人講中式英語的原因,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中國人講英語沒有語言環境。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把孩子送到國外。但是觀察在國外的孩子,情況也是大不相同。

比如有些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原來英語水平不高,出去以後好幾年,再看英語提高不大。而小孩子出國,則比較普遍的很快就能達到母語水平。而且,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最近我看到一篇資料,說有研究證明,兒童的語言形成是左右腦互相配合的結果。當兒童接觸一種語言的時候,首先聽到的是它的語音信號,然後就要尋找對應的圖形信號。回想一下孩子學習母語的過程,我覺得這一觀點是可信的。最初,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候基本都是用實物和名稱來對應的。嬰兒最初接觸的圖書,也都是一個名稱一個圖,或者叫看圖識字。

為什麼中國的小孩子出國以後在沒有母語幫助的情況下可以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聽懂老師的講課並且開始輸出?原因在於國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特點。而國外的方法現在看,也正是這一研究的具體應用。

一個孩子,到了國外,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小學,老師為了讓不懂英語的孩子能聽明白,往往都會使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而且國外的教學特點本身都是把圖片里用到極致。記得教室里有很多掛圖,比如說表情,就是孩子們各種表情的臉,然後下面是對應的單詞。而老師在講這些的時候,往往是強化聲音,然後動作對應的都非常到位。

國外老師講故事也是一樣。比如國外有大量的繪本,很多繪本圖都做的非常好,和單詞的對應關系非常清楚。而老師,則會在講解的過程中把這些對應關系處理的非常到位。記得小寶上親子班的時候,老師自製了非常多的教具,在帶領大家唱兒歌的時候,手上的對應動作都很明顯。

當時,我以為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增添樂趣,現在才明白,原來這是基於孩子語言學習特點的科學方式。

而在老師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也一樣體現了這個特點。比如小寶上幼兒園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能整句表達的意思,基本上都是一個在幼兒園和家裡同樣發生的場景。比如吃飯的時候推凳子、咳嗽了用袖子把嘴捂上、在外面滑梯玩的時候提醒注意別摔倒之類的、在過馬路之前提醒先停下觀察。後者走在外面,看天下雨了;或者看到了一個車,說這個車真大之類的。

說到這里,讓我想起了一個有趣的場景:一次小寶和爸爸坐地鐵---小寶一直對地鐵情有獨鍾,有機會就要求坐。上了車,小寶異常興奮,高興地和爸爸說:This skytrain is so big(溫哥華的地鐵叫 skytrain )。這個時候,旁邊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大男孩很是驚訝,說這么小的孩子英語怎麼這么好啊。然後就很謙卑地蹲下身來和他說話。接下來的對話是什麼大家應該都能想得到: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小寶一聽,立刻不說話了。

這也讓我想起一位博友在評論中說的話。他說他想給三歲的兒子找英語環境,於是帶孩子去英語角,到了以後,看到一小老外,上去就和人家說話: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人家嚇的直躲,首戰以失敗告終!是啊,能不失敗嗎?孩子們要有實際內容的交流,我們學到的那些句型,國外的孩子在一起玩的時候,誰說這些啊?!

其實,我們國人一直把英語環境等同於和外國人交流或者在生活中講英語。所以,當我們討論兒童學英語的問題時,有博友也有些疑問,那就是你的孩子都是在國外長大的,她們有英語環境,國內的孩子沒有英語環境,能一樣嗎?

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國外孩子的英語環境哪些可以在國內獲得。在國外的中國家庭,非常多的孩子在家是不講英文的。所以有些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一點英語都不會說。後來我發現,不僅僅是中國人這樣,東歐人也是一樣。比如小寶幼兒園的創辦人是俄羅斯人,她的外孫上幼兒園之前也是一句英語不能講。

雖然同樣是不能講,但是這些孩子每天還是有很多英文的東西能夠進到耳朵裡面去,比如大人看電視,比如自己看動畫片以及繪本等等都是英文的。應該說,國外孩子即使家裡面英語不是母語,但是對英語的接觸量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和老師、同學的互動,成了英語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到了學前班,開始系統地學習 phonics,學校對於英文的閱讀量也有要求,一般來講,從5歲學前班 k 開始(當然也有些地方是從4歲開始上 pre-k),孩子們的英文水平會得到非常大的一個飛躍。

再回頭看看我們國內的孩子,英語環境主要缺什麼呢?

第一,大量接觸英語語音信號。其實這個問題主要說的是聽。這部分過去我們沒有條件,但是目前英文原版的視聽資料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從小也是在原版動畫片的熏陶下長大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只要家長有心,三歲以前孩子聽上幾百個小時的英文兒歌之類的東西是沒什麼困難的。

當然也有人質疑孩子在根本不理解意思的情況下聽英語有沒有用,尤其是有人以大人自己的感受來理解孩子,覺得自己都聽不明白的英語素材,孩子聽著不是一片混沌?關於這一點,科學研究還真有顯示,證明嬰兒期的聽力辨音能力強,有人說9個月以後呈現逐步退化的趨勢。對於任何一項研究成果,我都無意於去追究其科學性到底幾何。相比於研究成果,我更看中的是自己對於孩子的觀察和體驗。當安妮在四歲剛到加拿大就可以完整復述一段非常快的歌詞之後,我相信,所有前期對於語音方面的積累都是有回報的。孩子的語音識別能力,不依賴於她對語言含義的理解。

第二,語言的互動交流。這個方式應該說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也因為缺少這個,所以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如果不出國就沒法學好英語。很多媽媽基於這樣的認識,想彌補,於是在家裡千方百計和孩子來用英語對話。也有的媽媽覺得自己的發音不夠好,所以不敢和孩子對話。但是總還是有很多的糾結。因此這個問題也是群里論壇討論比較多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能交流自然好,但是對於孩子來講,成人是他們語言的樣板,對的錯的都來自於成人。這里的對錯,口音問題還算可以彌補,因為大量的原版聽力資料的介入可以彌補這一點。就好比家長講的普通話不標准,但是孩子聽收音機電視都用普通話,可以自行矯正過來。

這裡面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中式英語對孩子的誤導。我們這一代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真正的英語環境中生活過--注意,這里是說生活過,知道英語母語的人常用的生活詞彙,和我們工作中的詞彙是有區別的。如果沒有,那麼我們的英語都來自於書面。而這些表達方式中地道英語的比例非常小。記得前幾天論壇討論大家剛剛拿到的 k 級 phonics 教材配套的繪本,有人就說了,這么簡單的一本書,那麼幾個詞,可是我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有些查字典還是理解不了。問題在哪裡?我感覺就是我們從來沒聽過沒看過原汁原味的表達方式,沒有接觸人家大量使用的很生活化的詞彙。我們中國人學的都是課本上被語言學家設定好的句型,而這些句型,恰恰遠離人們的生活,或者說遠離國外的真正日常生活,最後造成我們的啞巴英語。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感覺,在你不能確定和孩子對話說的是正確的英語之前,還是讓孩子大量地吸收、輸入吧。互動的問題,可以在孩子有了足夠輸入之後,為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的互動環境來解決。或者是和英語母語的孩子一起交流,或者是和英語母語的老師交流。總之,我還是那個觀點,當孩子能夠有比較強的辨音能力,對應一定的情景模式之後,輸出會是很快的一個過程。就好比安妮講中文,2 歲半了才開始,但是一開始就是整句話。想想說英語的問題,是早開始一兩年的中式英語重要,還是晚一些講了就講正確的好呢?

第三,語言的情境對應。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前面提到的中國孩子到國外學英語的成果也正說明了它的作用。實際上,這個過程和語言互動是密切相關的。但是在目前我們互動交流難以實現的情況下,我感覺更應該重視其他方面的情景對應。比如說動畫片,很多人說孩子看動畫片,不知道看明白了沒有。我覺得,明白沒明白,有兩層含義:一個是對整個故事、情節是否明白,一個是對句子、詞是否明白。很多家長看到每個句子中都有孩子不認識的詞,甚至不只一個,就認為孩子一定是沒看明白,讀書就是讀天書。我覺得,是否明白取決於表達與語境的對應,看懂了語境,並且能夠在這個語境下聯想起來這個表達,那就是理解得非常好!對於段落、句子,故事情節和場景就是語境;對於單詞,那整個句子就是語境。這種對應關系積累下來了,孩子就開始輸出,開口就是地道的表達方式和用詞。看動畫片是這樣,讀繪本也是這樣。

目前論壇討論比較多的問題也是怎樣帶孩子讀繪本的問題。很多人糾結於自己的英語不好、發音不好,其實我覺得這都不是主要的。就好比說媽媽不會彈鋼琴,但是一樣能輔導孩子,能聽出來哪裡有問題。讀繪本也是一樣的道理。引導孩子讀繪本,最有價值的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能夠通過畫面和單詞、句子來對應。這樣的情景對應,會讓孩子擺脫對單詞中文含義的依賴,當閱讀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出現一個表達方式,孩子想到的是某些場景,而腦子中的這個場景,就是這種表達方式被正確運用的場合。出現一個單詞,孩子想到的是在哪些表達中、什麼場景下用到了這個單詞,這個過程的積累,也就是英文思維的訓練過程。按照這樣的過程,孩子一定不會是看到一個單詞,先想中文,然後用中文去想和它搭配的英文單詞,再把孤立的單片語合在一起的過程。而且,孩子對單詞的理解,一定超過我們這些家長們。其實,地道老外,如果沒有讀過多少書,單詞量並不比中國人苦學十多年的單詞量大,但是我們的詞彙量,是用中文翻譯的詞彙量,只知道對應的中文意思,結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三,我們自己的實際詞彙量遠遠比我們自己認為的要小很多很多了。這也從安妮身上得到驗證:她的詞彙量並非天大,甚至不如寶爸,但她運用英語的自如比寶爸強太多了!

曾經有媽媽問,說孩子學校學英語,就是中英互譯的過程。說實話,對於這種教學方式,咱們作為草民能有什麼解決的辦法呢?但是,我相信,就像聽力你聽正確的東西多了,會有自我矯正的能力一樣。很多孩子從小聽原版的東西,媽媽或者中國老師讀英語的時候,孩子會很快反應出對方的錯誤,並且不會跟著大人的錯誤跑。

讀也是一樣。當你讀了千八百本原版讀物之後,你說什麼的時候,腦子里一定能找到她的英語語境。這個時候,因為英語語境的存在,你對一個詞的用法幾乎可以脫口而出了,那還要回頭找中文意思來幫忙嗎?

語境語境,說到底,就是大量接觸原汁原味的東西。聽是這樣,讀也是這樣。輸入到了一定程度,再學習輸出,相信也會是事半功倍。說出來、寫出來的語音語調以及表達方式也會是最接近人家的東西,即使看起來詞彙量不太大但是運用自如。

6.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高效能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於個人性格特徵、處事方式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西方有"含著金湯匙出出生"的諺語,東方文化中,不僅擇偶要追求"門當戶對",現在,很多人認為連交朋友都要看對方的"出身"。毫無疑問,成長於寬松、融洽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更容易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徵;而緊張、畸形的家庭環境則容易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

除了孩子,對於每個家庭成員來說,"家"都具有著非凡的意義。"家庭是避風的港灣",生活在節奏快捷、"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溫馨、舒適的家庭氛圍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望。那麼,怎樣才能擁有一個積極、健康、高效的家庭環境呢?

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母親,我也一直在育兒、營造溫馨的家庭環境這條路上摸索著。《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無疑可以給我們這些新手爸媽們很大的啟發。書的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作為"最具影響力的30位領導力大師之一",從管理學、心理學以及經驗出發,總結、整理出了"高效能家庭的七個習慣',這些"習慣"並不是史蒂芬博士"創造"出來的,也許你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正在踐行著這些"習慣",但史蒂芬博士將這些習慣總結、分類,為讀者提供了思維框架和模式,以使讀者可以盡可能"高效能"地掌握並運用這些"習慣"。


與簡單教條的講述不同的是,在這本書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實際案例:有他和妻子的親身經歷,也有向他咨詢過的朋友及客戶的經歷及感悟。讀到這些案例時,我常常感同身受,因為,自己在處理家庭關系時、撫養孩子時,常常也"犯過同樣的錯誤"。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大量他以及妻子在撫養子女成長時的經驗與感悟。的確,「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照出的,其實是父母投射在ta身上的特徵與品質。?

?因為,每個孩子都曾經是一張純潔無暇的白紙。無論ta在學校、在社會機構接受怎樣的教育,對ta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ta的父母。在家庭環境中,父母的行為舉止、思想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性格養成,也塑造了孩子的風度氣質。?

?徐小平曾經在一個演講中說過:「父母就是子的第一個老師」。教育專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對此也有精闢的論述:?

?「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們要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效仿源。無數事例證明,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媽媽身上學來的。因此,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媽媽要特別重視榜樣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作用,時時處處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當然,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能讓孩子受益,也能為每個家庭成員帶來愉悅的身心感受。讓我們跟隨史蒂芬博士的腳步,一起為提升家庭效能而努力吧!

7.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把孩子視為家庭的平等成員,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讓孩子獨立思考,自由選擇。
二、認真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意見,要與孩子做朋友,家裡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長說了算。尤其是遇到和孩子有關的事情,家長一定要與孩子商議,聽取孩子的意見,對的意見要接受,不對的意見要做出解釋。當家長就家裡的某件事作出決定時,也應徵求孩子的意見,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家裡平等的一員,在以後會積極為家庭著想,另一方面也有利於事情本身的完成。
三、爭取理解孩子,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願望,尊重孩子的選擇,支持孩子的正當要求。
四、對孩子成長的過程要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
五、做孩子的朋友,並不意味著要放棄原則,遷就孩子的錯誤。
六、主動和孩子交流心裡想法。

8. 如何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

眾所周知,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同理,良好的學習環境能起到促進激勵孩子努力學習,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應該從發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打造一個專門的學習場所。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為孩子准備一個專門的房間讓孩子安心學習。房間要整潔、明亮,不需要繁復的裝飾,布置簡潔舒適即可。電腦和電視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間里,玩具收起來放到櫃子或箱子里,以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分散注意力。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最好為孩子准備一個學習角,安置書桌和椅子,讓孩子有一個安心學習的地方。
二是營造一個安靜的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
家長要為孩子准備一個安靜的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讓孩子能全神貫注地學習。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要監督孩子遠離電腦、電視機、手機和玩具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東西,不要讓孩子一邊學習一邊做其他事。另外,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也要剋制一些,不要在家裡看電視,打麻將,大聲談笑,以免嘈雜的聲音干擾孩子,讓孩子難以靜下心學習。所以,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要盡量為孩子排除一切干擾孩子學習的因素。
三是營造一個勤學上進的學習氛圍。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勤奮好學,在工作之餘也不忘讀書學習,刻苦鑽研,不斷地充實自己,不僅能為孩子樹立一個熱愛學習的好榜樣,也在無形中傳達一個暗示: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下,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自覺地加入父母的行列,一起努力學習。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率先學習,在家中營造愛學習的氛圍,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四是營造一個溫馨和睦、和諧的家庭環境。
溫馨和睦、和諧的家庭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父母要努力為孩子構建一個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夫妻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即便發生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以免讓孩子因此感到焦慮和不安;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讓孩子親近和信賴,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孩子遇到學習上的難題,也願意向父母傾訴,和父母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五是理性地對待學習和考試。
家長要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學習和考試問題,不要把考試成績當做衡量孩子成敗優劣的標准。孩子學習進步了,家長要肯定和表揚,同時提醒孩子不要驕傲自滿,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孩子學習退步了,家長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責,而是幫孩子分析成績退步的原因,找出學習上的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於孩子學習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家長要為孩子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全神貫注地學習和思考。

9. 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

閱讀一本好書,不但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更能凈化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名家長,我們要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在讀中學、讀中長,從而汲取書中的營養。
作為長輩,你應該如何給孩子們創造一個講究科學和愜意閱讀環境——適宜場所、充裕時間、合理方法都能影響甚至改變孩子的閱讀習慣。

10. 怎樣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氛圍呢

1、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是每一個家長都想去做的,至於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就各不相同了。我給您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2、「養不教、父子過」。作為家長有責任和義務去教育和培養孩子。首先,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創造和提供一個溫馨和諧、溫暖幸福的家庭氛圍。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會在心理方面得到健康成長。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的愛,溫馨和諧的幸福,思想品德及素質會在爸爸媽媽的率先垂範中得到熏陶,會在爸爸媽媽優良品質的影響和教育下,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樹立。 3、在學習方面,爸爸媽媽 要慢慢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作息習慣。孩子做的不好,家長有很大的責任,不能歸結為孩子的問題。 4、 切忌不要在孩子學習時看電視、娛樂----。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時,陪著他學習,或者自己也在學習。讓孩子感覺到家庭濃厚的學習氛圍。 5、孩子每天的功課,家長都要檢查。當天的功課一定要當天完成,切不可拖到明日。養成孩子「日清日畢」的學習習慣。 6、記住,多關注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從而以此為切入點,來贊揚孩子,給孩子增強足夠的自信心。切不可整天批評孩子笨、蠢---。這樣會引起孩子對學習的厭惡和反感,會讓他們感覺,就是學習才會讓爸爸媽媽這樣不喜歡他。最重要的是家長要記住不要吝嗇你們贊美的語言,「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7、每天要和進行溝通和交流。,詢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吃飯情況、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等等,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時刻都在關心著自己。同時,用通俗的話語告訴孩子,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給爸爸媽媽學的,爸爸媽媽辛苦工作供養他學習,是為了他能夠學到本事,將來會生活的更好-----孩子聽的懂得。 8、爸爸媽媽還要在飲食上、注意給孩子提供合理的營養搭配,不要讓孩子飢一頓飽一頓的。同時在季節變化時,即使給孩子增減衣服。從生活上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 只要爸爸媽媽用愛心、耐心、恆心、信心去培養和教育,就一定會讓孩子在健康幸福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的。 加油!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