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危重症出院
『壹』 關於鍾南山的事跡
鍾南山,男,漢族,福建廈門人,1936年月出生於南京,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曾任廣州醫學院院長、黨委書記,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會長。
轉過來之後,鍾南山帶著醫護人員正常地與病人接觸:按慣例檢查、量體溫。
就這樣,病人緊張的情緒立即緩解了。
而其他醫院的醫生看到這種情況,對這種病的恐慌與焦慮也漸漸消除了。
鍾南山這樣做的理由很充分:在較大的疫情前,醫護隊伍的穩定非常重要,這是社會穩定的一個前提與保證。
從此,鍾南山醫術高超、無私無畏、敢講真話的醫生形象廣為稱頌、深入人心。
『貳』 疫情會不會再次爆發
綜合來看目前的疫情控制,爆發的可能性很小:
1、現在的爆發點可能的只存在境外輸入導致的病例增加,在這方面,國內哈爾濱、吉林已經用實例驗證過了,當一個地區突然出現10例以上時,整個市又都會陷入警戒狀態,全國對該地區「拉黑」,如此嚴格的控制措施,使的即便是境外輸入了一些病例,也是能有效地控制住的。
2、全國逐漸步入秋季,在秋季期間,病毒活躍性減弱,傳染能力弱,所以只要做好預防措施,病毒是不會大范圍的起來的。
3、目前國內疫苗進度良好,而且已經試驗成功,病毒就基本離我們而去了。
4、口罩肯定是常態化了,因為大部分生產商都復工了,供給肯定足夠。
5、最後,還有一個可能會導致病毒大爆發那就是病毒突然的變異+季節步入冬季,第二輪的疫情起來也不能說不可能,這是最壞的情況。
(2)新型冠狀病毒危重症出院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為: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少見,會出現缺氧低氧狀態 。約半數患者多在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在1周後恢復。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治療技術:八個抗疫科技攻關突擊隊分別是:病患預防檢測及確診檢測技術、超敏定量PCR試劑盒技術、抗體葯物及疫苗、室內及樓宇空氣殺毒技術、基於蛋白的病毒傳播阻斷劑、幹細胞炎症治療葯物、流行病學研究和心理康復系統
『叄』 疫情期間十個感動人物
1、鍾南山。疫情爆發以來,鍾院士始終心繫祖國,心繫湖北人民。他呼籲大家不要出門,居家防護。然而他卻在當天逆行湖北,當時的湖北已經是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他沒有恐懼,始終把祖國放在第一位。
2、李蘭娟。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本該是享清福的年齡,現在依舊在疫情最前線戰斗。武漢疫情爆發,李蘭娟院士及團隊便到達了武漢一線。在醫院晝夜不停、爭分奪秒地阻擊疫情。
3、韓紅。疫情爆發的時候,韓紅第一時間來到湖北。籌備物資,捐款捐物,因為一直在超負荷工作,韓紅還病倒了。但是她依然心繫湖北人民,為湖北人民做著自己的貢獻。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她做到了公眾人物應該有的態度和行動。
4、王辰。在武漢病毒疫情很嚴重之時,他提出建設方艙醫院,並指出方艙醫院重點收治確診的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此舉能解決目前定點醫院收治容量有限的問題,同時能使確診輕症病人得到醫療照顧、與社會隔離,能減少大量輕症患者在家庭、社會中的傳染性。
5、陳薇。2020年1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陳薇院士帶領專家組進駐武漢。他帶領的團隊緊急展開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挽救了眾多病患者的生命。
6、張伯禮。他提出中醫進行新冠病毒治療的方案,強調治急症是中醫的強項,而中醫對人體的抵抗力具有很強的增強作用。
7、李文亮。作為一名放哨人,他已經遺憾去世了。但是不管怎麼樣,是他首先將病毒爆了出來,只可惜當初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他是英雄,也是武漢大學的驕傲。
8、張思兵。臨危受命,擔任武漢火神山醫院院長。作為曾經參與過非典防治的老兵,這次的擔子更重了,但是他毫不畏懼,在他的眼裡,早日戰勝病毒是支持他前進的最大動力。
9、王行環。作為另外一所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醫院的院長,在這種危急的時刻需要負責這么多事物,壓力可想而知。但是他沒有退縮,他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明星」。
10、張文宏。在病毒疫情爆發以後,各種謠言四起,很多普通民眾並沒有專業的知識來分辨這些謠言真假與否。這個時候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站了出來,他以「說人話」的特點,為大家答疑解惑,收獲各年齡層無數粉絲,成為「沒有注冊ID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