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錦誰發明的
㈠ 古代有一位名醫發明了一種操,叫五段錦,在十年前的一本體育課本上,誰還知道具體的練法
你好,不是五段錦,是八段錦,口訣如下:
雙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鵰。
調理脾胃臂單舉,
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
馬上七顛百病消。
第七套廣播體操就是模仿八段錦來的,當年我們中學時期做的就是這。你可以看看網上的視頻。
㈡ 八段錦的發明者是誰知道的請告訴我。
達摩祖師
㈢ 太極八卦最早是誰發明的呢
太極圖的起源一般認為是無極圖,太極圖的正式創立者一般認為是老子。
古代戈意圖案。《太平御覽》:「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以「—」為陽,以「--」為陰,組成八卦: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離為火、兌為澤,以類萬物之情。八卦分據八方,中繪太極之圖。《易傳》認為八卦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占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凶避災的吉祥圖案。
㈣ 八段錦是誰創編的
相傳由唐代道士 鍾離權 所創
㈤ 太極八卦圖是誰發明的
太極圖的起源一般認為是無極圖,太極圖的正式創立者一般認為是老子。八卦圖的起源,許多人認為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伏羲。
相傳太極八卦圖,是古代聖人伏羲氏首創,《五經》的《周易》中,有詳細說明。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是太極八卦的基本理論,它原屬於哲學范疇,是樸素的唯物主義。
㈥ 五禽戲的發明人是誰
五禽戲的發明人是華佗。
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其創編者華佗(約145-208),出生在東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其一生著述頗豐,但均亡佚。今傳《中藏經》、《華佗神醫秘傳》等皆託名之作。華佗弟子中著名者有吳普、樊阿、李當之等人。其中,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葯錄》,而樊阿則擅長針灸及養生,據傳他活到100多歲。
(6)八段錦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新編五禽戲
2001年,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成立後,委託上海體育學院迅速展開了對五禽戲的挖掘、整理與研究。並編寫出版了《健身氣功·五禽戲》,2003年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健身氣功·五禽戲」其動作編排按照《三國志》的虎、鹿、熊、猿、鳥的順序,動作數量按照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的描述,每戲兩動,共十個動作,分別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捷,力求蘊涵「五禽」的神韻。
2006年,華佗五禽戲被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11年又被國務院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㈦ 氣功八段錦是誰創始的
坐式八段錦是鍾離創的。
㈧ 五禽戲是誰發明的
一、五禽戲是由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根據中醫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編創的一套導引術。
2011年5月23日,華佗五禽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五禽戲的練習方法:
1、虎戲
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驅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3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向前挪移,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按著抬頭面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走以四肢前爬7步,後退7步。
2、鹿戲
按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左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梢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面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3次,右轉2次,最後回復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3次,右腿2次。
3、熊戲
仰卧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席,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席;略停,先以左肩側滾洛床面,當左肩一觸及床席立即復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席;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復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度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度;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驅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4、猿戲
擇一牢固橫竿(如單杠,門框,樹叉等),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肢懸空,作引體向上7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縣。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5、鳥戲
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面,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7次。
㈨ 何謂八段錦
八段錦 是一種中國古代氣功功法。
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八段錦有坐八段錦、立八段錦之分,北八段錦與南八段錦,文八段錦與武八段錦,少林八段錦與太極八段錦之別。
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撰寫的《夷堅乙志》中,具體內容,首見於臞仙《活人心法》,其歌訣及說明如下:
閉目真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渾,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迍。子前午後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叩齒集神法:叩齒集神三十六,兩手抱昆侖,雙手擊天鼓二十四。右法,先須閉目冥心,盤坐握固,靜思。然後叩齒集神,次叉兩手向項後,數九息,勿令耳聞。乃移手掩兩耳,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後,左右各二十四次;
撼天柱法:左右手搖天柱,各二十四。右法,先須握固,乃搖頭左右顧,肩膊隨動,二十四;
舌攪漱咽法:左右舌攪上顎三十六,嗽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後方得行火。右法,以舌攪口齒並左右頰,待津液生方漱之,至滿口方咽之;
摩腎堂法:兩手摩腎堂三十六,以數多更妙。右法,閉氣搓手令熱,摩後腎堂如數,畢,收手握固,再閉氣,思用心火下燒丹田,覺極熱,即止;
單關轆轤法:左右單關轆轤各三十六。右法,須俯首,擺撼左肩三十六次,右肩亦三十六次;
雙關轆轤法:雙關轆轤三十六。右法,兩肩並擺撼至三十六數。想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後伸兩腳;
托天按頂法:兩手相搓,當呵五次,呵後叉手,托天按頂各九次。右法,叉手相交向上,拖空三次或九次;
鉤攀法:以兩手向前如鉤,攀雙腳心十二,再收足端坐。右法,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生,再漱吞,一如前數。擺肩並身二十四,乃再轉轆轤二十四次。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鼻皆閉氣少頃。
㈩ 八段錦和六字決哪個得氣快
八段錦出自少林寺的易筋經,六字訣出自葯王谷的葯王孫思邈。我都練過,應該這么說:八段錦上手比較快,練六字訣對人體的經絡穴位需要比較了解。
建議你練八段錦,對身體很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