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創造社文學家

創造社文學家

發布時間: 2020-11-25 08:35:02

⑴ 2.創造社的文學活動以哪年為界,分前後兩期3.在「孤島」雜文創作中,誰是最能學的魯迅風致的作家

1925年
唐弢

⑵ 結合郭沫若、郁達夫等作家的創作,簡述創造社「為藝術」的浪漫主義文學主張主要有哪些主要表現。

互動網路:

創造社在前期被認為是尊重天才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注重自我表現的文學團體。內前期作容家們的創作側重主觀內心世界的刻畫,具有濃重的抒情色彩。他們的文學主張、創作以及所介紹的外國作品形成了浪漫主義和唯美螞舉嫌主義的傾向。強調文學必須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前期創造社文藝思想的核心。創造社的這種藝術傾向,在打破封建文學「文以載道」的舊傳統方面,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而且郭沫若的詩作、郁達夫的小說,以及創造社其他成員的創作,思想內容上大都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所介紹和翻譯的歐洲18世紀啟蒙主義、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個性解放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與民主革命的要求相一致。雖然在浪漫主義文學中有的作者也感染了歐洲「世紀末」文學種種現代流派的影響,但總的說來創造社的浪漫主義傾向,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發展答悄起了巨悶手大的促進作用。

⑶ 創造社「自敘傳」的抒情小說,代表作家是誰

創造社檔虧旅為主的「自敘傳」抒情小說派,被看作是浪漫主義的追隨者,其中影響最行凳大的是郁達夫,其代表作《沉淪》空拍

⑷ 1921年,與成仿吾、田漢、郁達夫、張資平等組織文學社團"創造社",提倡個性主義的創作的作家是( )

創造社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成立的文學社團,是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7月中旬由留陪雀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信亂派成立滑賀。是郭沫若

⑸ 創造社作家的抒情風格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創造社作家的抒情風格的形成,與他們心中的燃亮畢郁積無處排解有關,他們大多生活在國外,雖然無法反映中國社會中的現實問題,卻可以抒寫一個弱小民族鍵輪在異國他邦的屈辱和長期郁積在自己心中的憤懣,或通過想像中的主人公形象來寄託自己的皮芹理想,形成了抒情小說的基本特點。

⑹ 「左翼作家聯盟」的歷史

1928至1937這十年間,表面上是國民政府大成功。但1927年的中國國民黨清黨,使共產黨作家從此努力在文學方面奪取領導地位。

1930年3月2日下午2時左右,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上海虹口竇樂安路201弄1號中華藝術大學舉行。馮乃超、華漢、郁達夫、田漢、沈端先、潘漢年、周全平、洪靈菲、錢杏邨、魯迅、蔣光慈、柔石、林伯渠等50餘人與會。

在成立大會上,魯迅發表了《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提出「我們應當造出大群的新戰士」作為戰略任務。」陽翰笙代表黨組織發表總結性講話:「國民黨反動派正加緊白色恐怖和反革命圍剿,鎮壓革命力量。

我們要加強隊伍的團結……文藝工作者深入到工農正源中去,到勞動人民中去。這也是中央和省委的意圖……幫助黨在那裡做好宣傳工作,還要增加對工人的了解。」

成立大會專門建立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以進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翻譯和闡釋,並且確立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理論及批評理論。

1932年,為反擊「文化圍剿」,陽翰笙與田漢等「文總」各團體負責人共同籌劃,抽調金山、趙丹等「劇協」成員,聶耳、呂驥、賀綠汀等音樂人開辟電影戰線,拍攝進步電影,成為左翼文化運動的重心。

陽翰笙代表「文總」黨團組織著力培養聶耳、王瑩、陳波兒等青年藝術工作者入黨,成為進步電影骨幹。左翼電影戰線逐步控制了明星、聯華、藝華、電通、天一等電影公司。

1935年2月,上海文委領導成員遭到大逮捕,2月19日晨,陽翰笙在南京的家裡被國民黨抓捕,同田漢等一起被投入南京老虎橋監獄。只有周揚和夏衍倖免。左聯與文委失去了與中共中央的聯系。

1935年11月,《密勒氏評論報》記者史沫特萊接到了左聯駐國際革命作家聯盟代表蕭三的信,在內山書店將這封信轉交給魯迅;魯迅將信通過左聯行政書記胡風、左聯組織部長及黨團成員王堯山,輾轉交給當時左聯的黨團書記周揚。

1935年12月17日,長征後的中共中央在陝北舉行瓦窯堡會議,決定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春,為了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莫斯科的中共中央代錶王明、康生通過蕭三指示解散左聯;魯迅和茅盾曾對左聯的解散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是對資產階級的示弱和潰散,並由此加大了對左聯實際掌控人、左聯中共書記周揚的不滿,

由此引發了「國防文學」和「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之爭(其實是「魯迅派系」借機以更「左」的面目、表示對周揚在左聯內架空魯迅「主帥」地位的不滿)。

1936年4月,日本改造社社長山本在上海采訪魯迅,問及左聯情況時,魯迅說:「我本來也是左聯的一員,但是這個團體的下落我現在也不知道了。」這次采訪內容隨後在《改造》期刊公開發表。

魯迅頌啟拒絕加入1936年6月7日成立的中國文藝家協會,另外發表了《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魯迅寫信稱「好在現在舊團體已不存在,新的呢,我沒有加入,不野清如再會因我而引起一點糾紛。我希望這已是我最後的一封信,舊公事全都從此結束了。」

(6)創造社文學家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成立此一文學組織,目的是與中國國民黨爭取宣傳陣地,吸引廣大民眾支持其思想。左聯的旗幟人物是魯迅。

左聯是1930年10月在上海正式成立的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文總」)的團體成員,先後參加「文總」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社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劇盟」)、

中國左翼新聞記者聯盟(「記聯」)以及中國左翼教育工作者聯盟(「教聯」)、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美聯」)、音樂小組、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及中共電影小組)、中國普羅世界語者同盟(世界語小組)等8個團體。陽翰笙任「文總」黨團書記。

⑺ 你認為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及創作風格主要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其各自代表作家的創作實踐加以說明

很明顯的,文研會他們要求文學表現人生、指導人生、對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稱為「為人生派」。
創造社他們的主張多帶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因而也被稱為「為藝術派」。
具體實踐,你找兩篇小說加以對比不就行了。比如葉聖陶的《潘先生在難中》和《沉淪》。

《潘先生在難中》的內容特點

《潘先生在難猛鉛芹中》是葉紹鈞早期小說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發生於江浙的軍閥戰爭為背景,通過讓里縣一位小學校長潘先生在戰亂中帶領全激宏家逃難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長的通知隻身返回縣城,以及他在戰後歡迎得勝的軍閥這三個主要情節 ,塑造了潘先生這個城市小資產階級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軍閥混戰中,他首先考慮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帶全家逃到了上海,為自己「從毀滅和危難當中」撿回了四條性命和一個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縣里後,先是為自己決定回來而不會被開除而慶幸,接著又為自己的家產憂慮和操勞,最後,在炮聲中帶著細軟躲進了洋人的紅房子里去了。如果說從題材上看,寫教育界是葉紹鈞小說的特長,那麼,從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來看,寫灰色人生就是葉紹鈞小說的特色了。這類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階層很廣,但更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

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膽怯而樂觀,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帶著明顯的「奴性」特徵。他既對統治階級不滿,又心甘情願為他們效勞;既對軍閥的罪惡有親身的感受,又故作瀟灑地為他們歌功頌德。畏畏縮縮、庸庸碌碌,沒有正義感,沒有是非觀,沒有社會意識,沒有男兒血性。個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據了他的全部心靈,自私猥瑣,庸俗低級,隨遇而安。這類灰色人物在舊社會各界的雇員階層中,常能見到。

《潘先生在難中》的藝術特色
(1)葉紹鈞初期的小說較為散文化,後來情節 性有所增強,有的重故事,有的通過情節 片斷,著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難中》在結構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斷,順序連接,簡明樸素,情節 生動而細節 精彩,既有利於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緊密而不拘謹。
(2)葉紹鈞在寫作中堅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在文學研究會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的人生的。」他盡量讓事實說話,用人物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難中》第一段「逃難」中的精采描寫,約十個細節 便從多側面把潘先生的心靈勾勒出來了。
(3)葉紹鈞小說的語言是非常朴實的,同時又是非常嚴謹的,描情敘事都憑那平正、明凈、清爽、流暢的文字。與他冷靜客觀枝畢的創作態度相一致,他在諷刺之中也不露聲色,幾乎全不用誇張,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靜的口氣加以表述,那諷刺的效果常在讀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說又是蘊藉而含蓄的。葉紹鈞的小說是文學研究會中最能體現該會主張的現實主義方法的,也是魯迅之後最具現實主義特色的,所以,在文學研究會的眾多作家中,他是最為重要的作家。

《沉淪》和郁達夫小說的藝術特色
(1)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小說,從頭到尾貫穿始終的是作家的情緒流。他的小說同郭沫若的詩一樣,是生的顫動、靈的叫喊。這種情緒流的小說,結構單純、鬆散,帶有散文的特點,故事的進展不是依據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情節 的內在沖突,而是隨著主觀情緒的起伏而發展。
(2)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小說,不大重視人物塑造,不求細節 的真實刻繪。自敘小說的主人公實質上是作家自我表現的工具,而寄託小說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這樣的現實主義成分較明顯的作品,其主人公雖是勞動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內在情緒的外化表現。
(3)郁達夫抒情小說中使用的各種表現手法,都以抒情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著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內心獨白更是感情的宣洩。

⑻ 醫生成為作家的吧那個人是誰

魯迅和郭沫若
毋庸置疑,魯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壇兩顆最耀眼的巨星,可是做文學家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年輕時他們都是學醫的。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故事,相信讀過他的散文名作《藤野先生》的讀者都很熟悉了。魯迅留學日本,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期間,一次上課看幻燈片時,看到了令他為之震驚、羞愧的場面:一些中國人麻木地欣賞著同胞被殺。這件事強烈地刺激了他:做一名作家用棗伍念文章喚醒精神麻木的國人,遠遠勝過做一名醫生醫治好國人的生理疾病。於是他毅然做出了這個改寫了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大抉擇。
就是這張日軍屠殺中國人、而附近卻有許多中國人麻木圍觀的圖片,促使魯迅棄醫從文,走上救國救民的文學道路
郭沫若1913年底遠赴東橘敗瀛日本留學,在報國濟民的思想影響下,1914年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備班醫科,1918年8月升人福岡九州帝國大學,並於1923 年3月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在留學日本的10年間,他雖然學習了大量近代醫學科學知識,但由於孩提時代就有的興趣愛好和所受教育、所讀書籍的影響,也由於青年時期患腸傷寒而造成兩耳重聽所帶來的生理上的限制,更由於「五四」運動給整個中華民族所帶來的覺醒,他決心棄醫從文,想通過「搞文學」以「鼓動起熱情來改革社會」(《<郭沫若選集>自序》)。於是積極聯絡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激情創作了《鳳凰涅》等詩篇,並最終成為了繼魯迅以後中國文壇的領軍人物。
我們相信,以他們二人的智商和毅力,如果不中途改行的話,一定也會在醫學領域取得驕人的成就。而他們的「棄醫從文」,雖然使醫學界少了兩位醫術高超的醫學家,卻讓文學界多了兩位成就卓著的文學家,成就了現代文壇的兩面旗幟,這可以說是醫學界的小損,文學界的大幸。
冰心
現代著名女作家,她原是醫科預備班的學生,後因身體不好,老師勸她改行,她棄醫從文後,為現當代文壇留下了《給小讀者》《小桔燈》等諸篇寫滿愛心的美文。
畢淑敏
當代走紅的女作家,17歲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區當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隊服役11年,歷任衛生員、軍凳困醫,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處女作中篇小說《昆侖殤》即獲得「第四屆昆侖文學獎」。此後又陸續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紅處方》,散文集《素麵朝天》《保持驚奇》等,成為了一位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家。
余華
當代著名青年作家,以前曾是個牙醫。提到他轉行的經歷,還有一段小故事。據他自己回憶說,當時做牙醫的時候,整天與別人的牙齒打交道,覺得人的口腔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他在工作的時候經常看到外面街上有一個人顯得很悠閑,好像沒事一樣,就很羨慕這種生活。於是他走出門外,詢問那個人是干什麼的,那個人回答說他在文化館工作。余華就問他怎樣才能到文化館去工作,那個人說,要麼你會畫畫,要麼你會寫文章。余華回到家中,思前想後,覺得自己學畫是肯定來不及了,學寫作倒還有一線希望。自此以後,他就走上了文學創作生涯。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活著》,被文學界有人推測為在本世紀極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力作。
馮唐
人民文學獎獲得者,現為華潤集團戰略管理部總經理,然而他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卻是作家。他利用閑暇寫了多個長篇小說和散文集,輕松拿下人民文學獎,更被女讀者索要其優良精子。2010年他和他出版的《馮唐文集》被認為完全是牛人一個,牛書一本。說起醫學,馮唐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學了8年醫術,正經科班念到臨床醫學博士,從DNA、RNA到細胞到組織到大體解剖,從生理到病理到葯理,從中醫科到內科到神經科到精神科到婦產科。
阿瑟·柯南道爾
英國傑出的偵探小說家。他畢業於愛丁堡醫科大學,行醫10餘年後,於1891年棄醫從文,專門從事偵探小說寫作。他所塑造的福爾摩斯已成為世界上家喻戶曉的人物。
年生於蘇格蘭愛丁堡。曾入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就讀,後定居倫敦。由於並不熱衷醫務,使他有許多空閑時間從事福爾摩斯探案的書寫工作。第一篇成名作品《血字的研究》於1886年完成。1890年在《四簽名》出版後,他放棄了醫務專心寫作。柯南·道爾一生多彩多姿且曲折離奇。他是個歷史學家、捕鯨者、運動員、戰地通訊記者及唯心論者。他曾親自參與兩件審判不公的案子,並運用他的偵探技巧證實那罪犯其實是清白的。1902年,柯南道爾因在布爾戰爭中於南非野戰醫院的優異表現榮封爵士,逝於1930年。
濟慈
英國大詩人,出生於倫敦,他父親是馬廄的僱工領班。自幼喜愛文學的他,由於家境貧寒,不滿16歲就離校學醫。1816年,他認識了雪萊等著名詩人,並深受他們的影響。當年11月,他棄醫從文,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道路,並最終成為當時英國文壇上一顆光彩奪目的巨星。雖然他年僅25歲就離開了人世,可是他留給我們的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瓮頌》《秋頌》等名篇卻一直譽滿世界文壇,被認為是完美地體現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特色的佳作,他因而也被推崇為歐洲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傑出代表。
邁克爾·克萊頓
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和影視導演、製片人,作品多為動作類型,科技成份濃厚,作品中大量的引用醫學科技新知,充分反應出他的醫學訓練與科學背景。他的書已被譯成36種語言,暢銷書幾乎本本被好萊塢搬上銀幕,在全世界擁有億萬忠實讀者和影迷。被冠以「科技驚悚小說之父」的稱號。
曾在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轉讀考古人類學系。人類學系專業畢業後,一年半之後又開始攻讀醫學,1969年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與多數轉行後再進行創作的作家不同,邁克爾·克萊頓在棄醫前就創作出了很多優秀作品,而在文學創作上的巨大成功,也是他決定從文的主要原因。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同時暢銷書、電影、電視劇三個領域取得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雜志將他評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之一。
契訶夫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誠如曹文軒在《櫻桃園的凋零》中說得那樣:「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契訶夫的醫生,才會有這樣一個叫契訶夫的作家。」醫生職業不僅沒有妨礙他醉心與文學藝術,反而成全了作家契訶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渡邊淳一
日本小說家,被譽為日本情愛大師,為當今日本文壇的文學大家。1958年從札幌醫科大學畢業,長達10年從醫經歷讓他熟悉了愛的力量:「面對一個將死的病人,最好讓他的愛人在身邊,緊握他的雙手,只有愛可以戰勝對死亡的恐驚。」渡邊淳一從1956年便加入了同仁雜志「庫力瑪」,時常發表作品。1965年描述腦部手術的第一人稱心理分析小說《死化妝》獲新潮同仁雜志獎,評選委員是同鄉老前輩伊藤整。1970年,渡邊淳一所在大學的附屬醫院正在進行日本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當時渡邊淳一懷疑被摘除心臟的那位患者並沒有真正的腦死亡,因此就對當時所在的醫院進行了批評。後果可想而知,只有35歲的渡邊淳一無法繼續在醫院工作下去了。渡邊淳一說:「我至今給數不清的人親自動刀,看見血,找神經,觸及骨,而且看見死。對於人體,起初的三年只是恐怖和驚異,接著的三年有夢想,再三年就只有那種順從絕望。而到了現在,終於開始覺得自然科學實際上是和浪漫毗鄰而居的。」自此,他索性辭職來到東京,開始了專業小說創作的生涯。

⑼ 創造社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1921年6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

⑽ 趙樹理同時期的作家

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卜凳團。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粗並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

郭沫若(1892――1978) 傑出的作家、詩人和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生於四川樂山沙灣,1897年春入家塾「綏山山館」,8歲時塾師教讀唐詩和司空圖《詩品》,後來他關於詩的見解大體還受著《詩品》的影響。9歲左右開始學作對句及五言、七言試帖詩,喜歡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歡杜甫,更有點痛恨韓退之。剛滿13周歲,即入樂山縣高等小學寄讀。把《史記》讀了一遍,「很喜歡太史公的筆調」。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學,林琴南的翻譯小說是「所嗜好」的一種讀物,對其「後來文學傾向上有決定的影響」。此間,「喜歡讀的書是《莊子》、《楚辭》、《文選》、《史記》、嚴幾道譯的《天演論》、《群學肆言》」,並「特別喜歡《莊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學堂分設中學三年級插班學習。民國元年(1912), 經考成都高等學校理科、報考天津陸軍軍醫學校,最終在長兄的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14年1月中旬抵達東京,經過半年的努力,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型橘預備班醫科,成為中國的官費留學生。到1915年7月,升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第三部醫科,與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識。岡山第六高等學校的德語課,由於教員以文學士居多,把他決心拋棄的文藝傾向又挑撥煽動了起來,而且使舊文藝和新文藝深深地結合了。因為德語課而喜歡歌德,進一步熟悉斯賓諾莎,由當時日本的「太戈爾」熱而喜歡太戈爾,便和哲學上的泛神論(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論思想不僅影響他的詩歌創作和對中國古代神話的認識,還表現在他對先秦諸子思想的論述中。1918年8月,免試升入在福岡的九州帝國醫科大學。1919年9月發表新詩。在福岡4年半的學醫生活,基本上被其詩歌創作、文學活動所取代,完完全全「鳧進文藝的新潮」,走上「棄醫從文」之路。與田漢、宗白華通信討論詩歌創作、人生道路,與郁達夫、成仿吾方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往返於日本、上海之間,出版白話詩歌集《女神》,翻譯出版《少年維特之煩惱》以及太戈爾、海涅、惠特曼、雪萊等人的詩文,發表詩劇、歷史劇作。堅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國大學醫科畢業,獲醫學士學位。當時有人高薪聘其為醫生,但卻被拒絕。4月,攜眷回國,到達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廣州,應聘為廣東大學(後改名中山大學)文科學長(即文科學院長)。6月,投筆從戎,參加北伐。任北伐軍政治部宣傳科長(上校軍銜)。7月出征,8月,晉升為政治部副主任(中將軍銜)。1927年3月,蔣介石秘密委任其為「總司令行營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則決定脫離蔣介石,寫成《請看今日之蔣介石》一文發表。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政變。郭沫若遭蔣介石政府通緝,再次東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連寫下《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金文叢考》、《卜辭通纂》、《古代銘刻匯考》、《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殷契粹編》等重要學術論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銅器研究領域的崇高學術地位。學術界以「四堂」----羅雪堂(振玉)、王觀堂(國維)、郭鼎堂(沫若)、董彥堂(作賓)並稱。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民黨南京政府取消對郭沫若的通緝,郭沫若即「別婦拋雛」秘密回國。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離武漢,輾轉長沙、桂林,於年底到達重慶。1940年9月,三廳被撤銷。10月,重新組建文化工作委員會,繼續擔任主任之職,並請回三廳原班人馬。此間,郭沫若一方面寫下大量政論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學術研究上寫出《屈原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甲申三百年祭》、《歷史人物》,在文藝創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歷史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文聯一、二、三屆主席,並任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等職。。1949年--1959年,連選連任世界保衛和平理事會副主席(主席為約里奧·居里)。在50-70年代的20餘年間,發表了學術論著《奴隸制時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與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論文,以及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討論《再生緣》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論文等,並主編了《甲骨文合集》、《中國史稿》等。
、《終身大事》胡適 中國第一部刊載在正式刊物的話劇創作
2、《嘗試集》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部新詩集(1920年3月) [《女神》(1921年)
3、《朋友》 胡適 中國現代第一首新詩
4、《賣蘿卜的人》 劉半農 中國現代第一首無韻詩
5、《窗紙》 劉半農 中國現代最早的散文詩
6、《鳥》 陳衡哲 中國現代最早的女性作家的新詩
7、《沖積期化石》 張資吾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部長篇小說
8、《稻草人》 葉聖陶 中國現代最早的童話集
9、《沉淪》 郁達夫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集 (1921年) [《吶喊》(1923年)]
10、《漂流三部曲》 郭沫若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三部曲。
11、《子夜》 茅盾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12、《倪煥之》 葉聖陶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