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發明的木鳥
① 魯班發明了什麼『
在木工工具方面,魯班發明了鋸子、曲尺、墨斗。墨斗是木工用以彈線的工具,曲尺最早的名稱是矩,又名魯班尺。在古代兵器方面,他發明了雲梯、鉤強。在農業機具方面,魯班發明了石磨。
② 魯班的木鳥能飛三天嗎
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但我認為墨子說得不對,後面再細說。 先說魯班真的曾經發明過木鳥嗎?真的飛了三天嗎?那可是人類飛行史最重大的創舉呀! 就算達不到「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只要能上天那也不簡單。比如「竹蜻蜓」,手一搓就上天,這裡面就包含了螺旋槳的原理。再比如滑翔機,這裡麵包含了現代飛機的升力原理,顯然遠不是那個時代能發明的。 還有比如風箏,孔明燈,雖然也都是中國古代的飛行器,但春秋戰國時代恐怕還不大可能產生。而且那也不是用竹木削成的。 總之,我認為這不過是墨子的寓言罷了,先秦諸子都愛編點寓言,並非真有其事,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說明自己的哲學思想而已。 墨子在這里不過是用「極巧」和「極拙」做對比,先說最聰明的魯班爺發明了一個大大超越時代的極高妙的,卻毫無用處的木鳥,然後再舉了個普通木匠製作的極簡單,卻很有用處的車轄,兩相對比,從而引出了墨子的哲理—— 利於人才叫「巧」,不利於人,哪怕再巧妙,也只能稱為「拙」。 而我認為:這道理大錯特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恰好就在這兒。 中國人太講務實,缺少西方人那種浪漫幻想的科學精神。 西方人從古希臘時代就具有一種探索精神,對宇宙奧秘懷有極大的好奇心。 蘋國砸在了牛頓頭上,要是中國人不過罵一句「他媽的」,但牛頓卻把目光從蘋果樹一直延伸到了月亮,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麥克斯韋研究電磁波的時候,完全想不到它能創造出一個五彩斑爛的信息時代,只是覺得「有趣」。 在西方的專利庫中,有許多荒誕的發明創造,令人捧腹大笑,但正是這種瘋狂的發明精神開創了工業時代。 就拿無數人傾其一生醉心研究的永動機來說,盡管永遠不可能成功,毫無實際用處,但其中有許多精妙構思,能最大限度的減少摩擦,克服阻力,這些巧思最終奠定了機械設計原理。 如果當年魯班真能發明一個能飛的木鳥,就算只是個玩具,但必然含有高超的飛行科學原理,那將是中國的驕傲。 諸子百家是中國人思想最開放的時代,墨子是諸子中唯一的科學家,即使這樣,也未能產生純粹的不計功利的科學探索精神。 孔子對科學探索就更沒興趣了,所謂「子不語力亂怪神」,固然說明孔子對鬼神之類沒興趣,但同時對自然奧秘也沒興趣。孔子只關心人世,人與人的關系,君臣關系,父子關系之類。 孔子學說最後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沒人再去關心宇宙自然,即使天文觀測也只是為了探查上天對天子的旨意,以驗證人世吉凶。 當然,中國人在技術上不是沒有「巧」,類似魯班那樣的工匠還在繼續搞發明,但類似墨子這樣的思想家卻不屑於探究所謂「奇技淫巧」,所以只有技術,沒有科學。 結果是,老大中國越來越老化腐朽,而充滿好奇心的歐洲人卻永葆活力。 直到今天,中國人仍然只看重應用科技,只重直接效益,對那些一時間變不了現錢的基礎科研從來捨不得投入,所以至今也獲不了一項諾獎。 唉,看來墨子的「利於人謂之巧」大大的錯了!
③ 魯班發明了什麼
魯班的很多發明事跡都是傳說
相傳他當年發明雲梯攻城,但未派往戰場採用,而被墨子於模擬戰打敗。傳說他發明了滑翔機,使人可以在空中掠過城牆。據說中國鋸子、墨斗、鉤強、曲尺(彎尺)、古代大門扇上用來裝飾及敲門鋪首也是魯班發明的。
雲梯的發明者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公輸般,公輸般曾為楚王造雲梯,由3部分構成:車輪、梯身和梯頂,底部的車輪可令雲梯自由移動,梯頂端裝有鉤,可保護雲梯免遭破壞。
④ 魯班造了個會飛的木鳥,動力是什麼
彈簧的張力。
傳動翅膀振動
跟我們小時候玩的鐵蛤蟆一樣。擰幾圈它就自己向前跳的那種。
望採納,謝謝!
⑤ 魯班製作的木鳥能飛是真的嗎
呃,我還以為是看了十全九美呢。木鳥不是真的能飛,民間有太多關於魯班的傳說,據說在當時有兩個很了不起的發明都出自於他手,例如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拒」等,在那個時代,那種製作技術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的水平,所以後人便把他神化啦,不過他確實是當時很出名的匠人,我們現在還稱魯班為著名的工程家咯。古書還有記載過墨子,說他曾領著他的學生,花了幾年的時間去製作了一隻會飛的大木鳥,我想應該是類似現在滑翔機那樣子的東西吧,據說是真的可以憑借風的動力又或是各方面的原因上升到了空中,雖然只是飛了一小會,但人們依然稱贊其了不起,因為在當時,那已經是很高水平的表現了,古書上記載的名字是木鳶,但體積應該是比較龐大的吧,嘿嘿,現已經無從得知。。。
⑥ 《墨子·魯問篇》中如何描述魯班製造木鳥
《墨子·魯問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說的是魯班造出的木鳥能乘風力飛翔,三天不會降落。
⑦ 魯班有哪些發明
魯班,生於公元前507年,約卒於公元前444年左右。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般輸、魯般。魯國(今山東曲阜)人,中國春秋時期科學家。
魯班應稱作公輸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出身於手工業家庭,所以從小便受到熏陶,跟隨家裡人參加各種建築工程勞動,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相傳有許多發明創造的大發明家。從古至今兩千多年來,他一直被土木建築工匠們尊奉為祖師。
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藝等方面都有所發明。在公元前450年左右,他來到楚國,開始幫楚國製造進攻型的武器。他曾創制出雲梯和鉤強用以攻打宋國,但是被墨子及時地制止了。後來在墨子的勸說下,魯班開始專門從事製造一些實用的生產生活工具,造福於人民。
魯班的發明創造有很多。據《物原》、《古史考》等很多古籍記載,木工所使用的不少工具都是他創造的。像曲尺(也稱矩),就是魯班發明的,所有又叫做「魯班尺」。還有墨斗、刨、鑽、鑿子、鋸、鏟子等器具,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
魯班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做的鎖,機關於內里,表面看不出痕跡,必須要有配置好的鑰匙才能打開。《墨子·魯問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說的是魯班造出的木鳥能乘風力飛翔,三天不會降落。另傳說魯班還製造過一種機動的木車馬,這部機械由木人駕馭,內置機關,可以自由任意行走。後世的許多科學家,都受其影響,努力的探索過其中的奧妙。
魯班還發明過不少的農機器具,先進的農業工具是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在《世本》和《物原·器原》記載他製作了石礎、礱、磨、碾子等當時很先進的糧食加工機械。
古代民間還傳說他曾主持造過橋梁,他的妻子雲氏為了使工人們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雨傘。
當然,有些關於魯班的傳說未免誇張,可能與史實有些出入。可是這些有關他的發明創造的故事,實際上就是我國從古至今一代代充滿智慧的勞動者的故事。
⑧ 魯班發明了什麼,魯班的故事
魯班的發明「刨」
在魯班以前,木匠僅用斧子和刀來弄平其建造用的木料,結果既使幹得很好,也難也令人滿意。後來魯班通過長時期的實踐發現,他使用的刀片越薄,所製造出來的表面越平,干起來也越容易。這樣,這種刨逐漸地從魯班的實踐中加以演變,最初用較薄的斧刀片,後來用一個刀片固定到一塊木頭上再橫穿以手柄,最後刀片固定到木槽中--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刨。魯班的妻子也是一位發明家,前啟發了她的丈夫。當魯班刨平木料時,她不得不站在木料的一端握住粗糙的厚板。由於她還要盡其它的義務,做這樣的事是很不理想的,所以她為刨木工作台發明了一個木槽以抵住魯班刨木撞擊的壓力,使刨木成為可由一個人來乾的工作。由她發明的木槽被稱為班妻。
墨 斗
魯班發明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是工匠用的墨斗(用於設定建築工程),這項發明可能是受其母親的啟發。當時其母正在剪裁和縫制衣服,魯班注視著這一切,見她是用一個小粉末袋和一根線先列印出所要的裁製的形狀。魯班把這種做法轉到一個墨斗中,通過一根線(用墨斗浸濕的線)捏住其兩端放到即將製作的材料之上印出所需的線條。最初需由魯班和他母親握住線的兩端。後來他的母親建議他做一個小鉤系在此線的一端,這樣就把她從這種雜活中解脫出來,使之可由一個人來進行。為了紀念魯班的母親,工匠們至今仍稱這種墨斗為班母。
尺 子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能正確畫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稱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規則的,以及根據占卜的規則(風水)哪些是不吉的。這些尺子在今天的香港仍能買到。鋸對於鋸的發明魯班是非常重視的。或是受一片齒形邊的草葉割 破了手指的啟發,或是看到一隻蟋蟀用其鋒利的牙齒切割並吃掉食物而離去。不管怎樣,多數描述如下。魯班和工匠們遇到一個任務,要求他們砍伐大量的木材。一連砍伐幾天,他們都已筋疲力盡,所用的斧頭也鈍了。這時,魯班忽被一片草葉割破了手指,他當即想:照這樣子做成個工具砍伐木材定是個好辦法。他選了一片竹子,用斧子在其邊緣砍了一行牙齒。這個新鋸很容易鋸斷樹皮,當他來回橫鋸此樹時,軟的竹齒很快就磨光了。然而這卻證明了鋸可斷木的原理。於是魯班放下手中活去鐵匠那裡,讓他准備一塊象斧頭一樣硬和鋒利的鐵板,然後弄成齒形。魯班有了這個人工製做的第一個鋸片,將其用在一個木屋架上,便可准確而不費力地切割木材。
栓
魯班的另一發明標志是栓。在古代,人們所使用的栓被製成魚的形狀掛在門上。Needham指出,魯班用形狀象搗棒鑰匙取代了這些栓,這決定於准確的配合部分的功能。魯班的技藝就能製造這樣一個裝置,而且據說,他還發明了"鎖的制栓"至今仍被用在許多鎖中。魯班的另一些發明的標志是鑽頭、楔、轆轤、鏟和碾米用的石磨。石磨的發明,當時是魯班看到一位老婦人在使用搗捶和臼時費了很大力氣。他反復考慮後,做了兩塊厚石頭片切成圓柱,然後在其表面做上孔洞空心,一個放在另一個上面,將麥子和米置於其間,當上面的圓柱轉動時,粉末(或麵粉)便出來了。
傘
這項發明最終一句話歸於魯班的妻子。在古時候,雨天和炙熱的夏天困擾著人們,人們不得不躲避到小亭子的下面而不能外出。有這樣一個傳說,魯班圍繞著他的四鄰建造了許多小亭子供大家使用,但仍然不能讓人們在狂風暴雨的季節自由地外出活動。魯班的妻子這時照著他丈夫所建亭子的樣式,製成了一個重量輕的竹亭子且帶油紙--這當然就是雨傘。他的妻子對魯班說:「你建造的房子不能搬起移動。我的傘,能帶它到處走動並可以在各種季節里提供防護。」
魯 班 廟
為紀念這位建築聖人而建。香港的魯班廟坐落於香港島Kennedy Town之上的青蓮台,是寶龍台延伸取道的階梯。每年舉行一次魯班節,這時建築者和施工者皆來供奉祭品。此廟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在有十位工匠要求慶祝魯班誕辰的鼓動下,人們提出要在十九世紀末在香港為其建廟的計劃。他們設想,如果徵集到整個建築工人25%的人捐款使建築業的每個人能記住並紀念聖人的生日,將是一個好主意。一位李先生被他們的熱心所感動,在西區捐出一塊地,此後又經過一段時間,收集了足夠的資金,終於在光緒十年將廟建成。此廟和所形成的聯合會即稱為"廣悅堂"接著,出現了一點麻煩。李先生的兒子本要將此地賣給 HopHing 公司,因為他父親已將魯班廟的地段捐贈而沒能實現。幸巧,HopHing公司很同情魯班的追隨者,最後又為「廣悅堂」捐出了一附加地段,並請來一位建築師為此段畫出新的規劃圖。此廟重建了一段時間,現今的這個廟是Chin Chin公司於1927年建造的。與這廟鄰接的會議廳是由委員會成員捐款於1950建造的。在過去的三十年裡,香港建築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並沒有忘記古老的傳統和歷史。每年在炙熱潮濕的季節,都慶祝魯班節,所有的建築工地都停工,以便工人們可以參加慶祝活動。
神 話 傳 說
民間流傳有許多魯班的故事,這些故事對於普通的凡人來說幾乎是難以置信的,但讀起來又是很有趣的。歷經久遠的演變過程,其中少量的故事可能是真的,而其餘那些顯然都是虛構的。許多故事是由建造工地的工匠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這是一個從可能的和可信的到難以置信的幻覺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墨翟經常出現在魯班的故事中。一天,一位工匠發明了一隻木鳥(風箏),木鳥高高地升入天空並高高地留在天空三天。墨翟說,「你造這只木鳥的功績是不能與一位工匠製做一個車軸銷子相比較的。在很短的時間里,工匠砍出一片木頭,雖然僅三英尺,但能載動至少50擔(大約3噸)的重負。的確,任何對人們有益的成就才可說成是靈巧的,而任何無益的則是笨拙的」。據說,這種論點使魯班獻身於他的生活,服務於人們,製造有用的東西。這段歷史還有第二種描述,這也許是學者們對工匠能力的妒忌:墨翟根據這種模型,花了三年的時間製成一個風箏,卻在其放飛的第一天折毀。當他的謅媚追隨者奉承他時,他說:「這和做木製牛軛栓一樣不明智。」
魯班的另外一個故事也與思想家墨翟有關。楚惠王是個最有權的人,他准備與鄰國宋國作戰。他委託魯班設計火炮「登城雲梯」,用以攀登宋國首府的防禦區。這時墨翟前來用聰明的言詞和誠心,試圖勸阻惠王放棄其意圖。惠王猶豫不決。為了說服他的論點,墨翟不得不作一次模擬的交戰,反擊魯班和他的器械,最後,以他第九次反擊抵制了魯班。於是惠王終於同意放棄他的追求。有一位本領不高的建造者在設計一座喇嘛廟的屋頂時結構不成比例。工程進展中這個差錯便暴露出來。面對著日益嚴重的工程差錯,急得他只想自殺。他下決心這樣做以後,便到工地食堂去進最後一餐,去後他發現做飯的廚師換了人,菜也做得不可口。當他抱怨這位廚師時,得到的唯一回答是:「加重鹽」。這句話在他腦子里反復出現多次以後,這位建造者發出了一句音同而字不同的聲音:「加重檐」。於是他的建造上的難題終於得到解決。同時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另外還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有一位元朝皇帝想建一處新奇的避署房屋。他找了一位建造者並命他一定要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樣式,否則將被處死。這位建造者憑空想出了許多方案,卻沒有一個能符合要求。絕望之中他來到一個茶館里。發現坐在他旁邊的是一個老翁。這位老人拿了一隻極稀有的空鳥籠。這位建造者立即覺得,這只鳥籠正好提供了他要他尋找的設計基礎。他提出要買這只鳥籠,但出任何高價這位老翁都不賣,後來老翁就離開了茶館。失望地返回家裡,卻驚喜地發現那隻鳥籠已被老翁留在他的家中並提供了鳥籠的裝配圖。這位老翁就是他在茶館見到的那位。第二天這座新奇的避暑房屋即開始動了工。這位老翁就是魯班。
在很多這樣的故事中,魯班都被描寫成一位慈善的強者,能夠幫助那些危難中的人們。上樑的時候,人們按慣例是用帶有福字的紅布裝飾橫穿房了的主梁。這是由於一位磚工人和工匠在建造一所新房子時,錯量了主梁的尺寸,並發現他們所建造的梁比所要求的尺寸短了一英尺。正當他們 發愁這個難題時,一位老工匠湊過來提供了一個解決辦法。他說:「把梁砍成兩半,我來為你們安裝」。他們照著他的說法做了,於是老人登上梯子安裝了此梁的每半個,在中間留出一個空當,並用一塊印有福字的紅綢填放其中。沒有人能看出這根梁是分開的。工匠和砌磚的工人們看到這個新裝法都很高興,當他們轉身向這個老人道謝時,魯班已經不見了。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做細木工所制的物品時要格外的精心,否則時間和木料都會被浪費掉。
在建造東宮的時候,有一位老工匠想求一份活干,可工頭說他年齡太大了,無法爬到所要工作的高處。這位老者說他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工作。這時,另一位工人勸說工頭留下這位老者和他們一起幹活。老人留在那裡,二周之內他做的所有事情只是製作出了許多不規則和不整齊的楔子。這些楔子顯然是根本沒有用的,有些人甚至拿著它當了柴禾。到了裝配所有梁和柱的時候,工人們根本沒有遇到連接上的困難。後來一位工人拿起魯班的楔子,發現每個連接物的空間都接得很好,一個接一個,魯班所有的楔子都用在宮殿的建造中了。這位老人從此很受人尊敬。
魯班的神靈一直永存在工作之中,並活在從事建築工業的人們心中,建築業將繼續慶祝他的生日,整個社會都感激魯班。他為人類創立了許多建築技巧方面的技術
⑨ 魯班為什麼要發明木鳥
木鳥不是真的能飛,民間有太多關於魯班的傳說,據說在當時有兩個很了不起的發明都出自於他手,例如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拒」等,在那個時代,那種製作技術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的水平,所以後人便把他神化啦,不過他確實是當時很出名的匠人,我們現在還稱魯班為著名的工程家咯。古書還有記載過墨子,說他曾領著他的學生,花了幾年的時間去製作了一隻會飛的大木鳥,我想應該是類似現在滑翔機那樣子的東西吧,據說是真的可以憑借風的動力又或是各方面的原因上升到了空中,雖然只是飛了一小會,但人們依然稱贊其了不起,因為在當時,那已經是很高水平的表現了,古書上記載的名字是木鳶,但體積應該是比較龐大的吧,嘿嘿,現已經無從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