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榫卯
『壹』 有沒有,中國木質傢具或者古建築常用的結構的書(卯榫結構)
本文從結構仿生學這一全新的角度觀察中國古建木構這種特殊的框架結構的結構特性,從卯榫節點連接這一著眼點分析了中國古建築的抗震機理.認為在概念設計、構造、耗能減震等方面,其與現代工程抗震原理是相通的,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從現代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的發展趨勢看,這種減震理論屬於"延性抗震結構體系"的抗震思想,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對中國古建木構的發展史及結構特點進行了簡要介紹;第二部分主要從整個結構體系的角度,整理總結木構體系的抗震理論,包括木構梁架、柱架的水平地震反應分析,構架豎向構件的力學性能分析,並建立簡要的力學模型進行說明.針對古建木構所特有的結構構件及其構架的抗震現象,亦做了相應分析介紹,如木構架卯榫連接的抗震機理、斗拱的作用,以及木構柱架的高位不倒翁現象、柱腳滑移與限位機制等.此部分的工作是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從宏觀角度,將古建木構體系的抗震理論系統化,給讀者以更完整直觀的表述.第三部分則是針對古建木構卯榫節點連接的具體研究,此部分的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點,亦是整個課題前期工作的核心部分,在文中做了最為詳細的解說.文中從相對微觀的全新角度,著眼於卯榫節點摩擦減震的細節,對此節點進行建模分析.應用有限元方法,將新型的變剛度單元加入空間桿單元中建立卯榫節點的力學模型,並進行編程計算.從而得出了變剛度單元系數與桿端內力的關系曲線,根據此系數的取值范圍,分析出卯榫節點摩擦減震的工作過程和詳細機理,為整個課題的後續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文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由前面幾部分工作所得理論成果引發的三個問題的討論、以及本課題的前景展望.古建保護、結構仿生、摩擦減震,這三個問題是目前建築學和結構學界普遍關心的前沿課題.本文通過古建木構抗震理論的分析結果,針對古建保護與維修工作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從建築學的角度對結構仿生的應用提出了新的想法;應用ANSYS軟體對卯榫節點的摩擦工作狀態進行模擬分析,並對摩擦減震在現代建築結構中的應用提出設想.
『貳』 榫卯結構是中國特有的木工工藝么
這個自然是中國特有的木工工藝。這種結構不用釘子而純用木頭構造。利用木頭版之間的張力合力來擠壓成型。權而外國就沒有這種藝術。他們也沒有用過這種結構。畢竟外國人多的是石頭,他們一般都是哥特式建築。那種建築是用石頭構成的。而非木頭。但我國多的是木頭,因此在我國古代那麼多人傑地靈中才會誕生出這種奇妙的結構。榫卯結構也成了我國套有的木工工業。這種結構可以說是跟人文地理有關。這也決定了它的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