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是誰發明的
㈠ 誰發明瑜伽
瑜伽。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पतंजलि)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㈡ 瑜珈最初的發明者是誰瑜伽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呢
瑜伽源於古復印度,是古制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
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2)瑜伽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關於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了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
這門課程被其系統化和規范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㈢ 你知道瑜伽的來源是什麼嗎
瑜伽在詞源在抄5 BCE的吠陀經,一開始的詞意襲就是「連接」,這個詞的使用,印度教語境中一般指梵我合一,行識合一。佛教唯識學派語境中,योगाचार瑜伽行派,應該是對之前語義的繼承使用。參考孫晶教授的《印度六派哲學》
㈣ 瑜伽起源於哪個國家
瑜珈的起源最來早可以追溯到源印度河文明時期,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以前。五千年來,它一直是體現印度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經時代多次變遷,在各階層流傳,甚至於在12世紀末徹底滅亡.在7世紀開始轉入我國西藏後,自12世紀開始,中國西藏成為瑜珈的新的搖籃,練習者秘而不宣.19世紀以來陸續輸入世界各地,包括印度,美國的喜馬拉雅瑜珈學;瑜伽一直充滿了活力。
㈤ 瑜伽的來歷
瑜伽哲學認為,有形的身體只是內在的存在或靈魂的載體。比它更重要的是「微妙」的身體(pranayamakosha),它通過許多氣脈和能量中心,包圍著有形的身體。瑜珈哲學認為練習瑜珈可以激活身體的功能。
柏坦加利之樹的低級分枝注重有形身體,而高級分枝則注重微妙的身體。對後者進行解剖,可以看到它由七個能量中心--輪(chakras)和七萬多個氣脈(nadis)組成。通過學習控制呼吸和瑜珈姿勢的身體訓練,你能控制通過身體的能量流向,最終實現精神的圓滿。
七個輪chakras從梵文翻譯過來是「輪」和「圈『,它是把微妙身體與有形身體相連的能量中心。脈輪儲存人所有的能量或生命力(prana),通過呼吸來控制能量的釋放。每個輪與某種體能或情感相關聯,通常也與一種元素相關聯。除了天頂輪以外的所脈輪,都有它們各自的咒語。
這七個輪按順序、有一定間隔地分布在主氣脈上,中脈沿著脊椎形成一條垂直地路徑。第一個輪位與脊椎底部,是海底輪,它意味著根基或生命來源,與生命和土相關。生殖輪(意為「靈魂之所」)是性慾和享樂地位置,屬水。下一個是臍輪,意為「太陽」,與或相關,它控制著人的意志力和耐力。心輪意為"不敗",它與愛情和激情的勝利相關,主宰「氣」。喉輪主宰智慧和創造力。眉間輪位於前額的中心,與知覺和意識相關。在氣脈上的最後一個輪是天頂輪,象微著永恆和開啟智慧於靈魂之門。
氣脈圖 氣脈在整個身體中織成一張氣脈網。最基本的氣脈是中脈,沿著脊椎形成一條垂直的通道,把七個輪連接起來。位於中脈兩邊的是二級氣脈,即右脈和左脈,他們互為相反地控制著身體中地能量--用兩極描述為男性和女性或陰或陽,與大腦地的左半球和右半球控制有形身體中不同功能的情形相似。
【喚醒身體的能量】
著七個脈輪位於主要的氣脈--中脈上。恰當的呼吸可以保證能量均衡的流過身體。
所有的輪都用蓮花來表示,每一片花瓣都象微身體或精神的某種特微。天頂輪有一千個花瓣,比其它七個輪的花瓣都多,代表智慧和統一。
【保持能量平衡】
大多數東方哲學認為,能量的陰陽失衡可以影響到身體和精神的健康。瑜伽姿勢和呼吸技巧,比如鼻孔交互呼吸,能夠幫助刺激左脈和右脈的活動,保證等量、平衡的能量在身體的兩邊流動。輪可以打開也可以關閉。在練習瑜珈姿勢和呼吸技巧時,生命能量在身體那穿行,刺激各個輪相繼打開,釋放出它們的能量。每一個輪的能量被吸收,一直上行到天頂輪,在這里,能量與一種超脫的意識狀態相融和,而瑜珈學生則達到其覺悟的精神境界。雖然你可能意識不到這種神秘的能量系統,堅持練習瑜伽姿勢和呼吸術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推動這種能量流。
【什麼是瑜伽】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例如:在長期觀察貓科動物後發現,它們透過聳肩、胸部貼地等動作,使得肩、背、腰、臀的肌肉得到充分地伸展,牽扯、按摩肺、胃等內部器官,刺激了腰椎周圍神經、肌腱、骨骼、肌肉等。由這觀察,人類領悟出在意識力的支配下進行這一整套的動作,將可治療腰部酸痛、強壯肺、胃,並可以清除多餘脂肪一美化腰部曲線。
瑜伽的函義為"結合" ,"平衡" ,"統一" ,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 ,瑜珈是讓我們去身體力行的運動。
【瑜伽的分類】
瑜伽相對而言可分為智瑜伽、業瑜伽、信仰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昆達里尼瑜伽六大類組成,還有一些瑜伽體系並不佔有主流所以不進行介紹。
按照瑜伽的真正意義是不可分的,因為不管如何的一種瑜伽,對於修習者來說都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工具,使用的工具不同,方法自然有許多出處;只是現代人總是希望強調自己的工具特別的好所以不知不覺中就開始排斥其他的工具,這種思想最後影響了更多的人,我在這里進行區分,只是希望大家能夠更好的明白瑜伽具有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她格外的生動,希望大家不要特別注意某一種方法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東西。
智瑜伽提倡培養知識理念,從無明中解脫出來,達到神聖知識,以期待與梵合一。智瑜伽認為,知識有低等和高等之別。尋常人所說的知識僅僅局限於生命和物質的外在表現。這種低等知識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獲得。然而智瑜伽所尋求的的知識,則要求瑜伽者轉眼內向,透過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質,去體驗和理解創造萬物之神-梵。通過朗讀古老的、被認為是天啟的經典,理解書中那些真正的奧義,獲得神聖的真諦。瑜伽師憑借瑜伽實踐提升生命之氣,打開頭頂的梵穴輪,讓梵進入身體獲得無上智慧。
【瑜伽的修持方法分八個階段進行:】
道德規范:
道德首要。沒有道德任何功法都練不好。必須以德為指導,德為成功之母,德為功之源。瑜伽道德基本內容:非暴力、真實、不偷盜、節欲、無欲。這是瑜伽首先要求修持者遵守的道德規范。
自身的內外凈化:
外凈化為端正行為習慣,努力美花周圍環境;內凈化為根絕六種惡習:慾望、憤怒、貪欲、狂亂、迷戀、惡意、嫉妒。
體位法:
是姿勢鍛煉,能凈化身心,保護身心,治療身心。體位法種類不可勝數,他們分別對肌肉、消化器官、腺體、神經系統和肉體的其他組織起良好作用。不僅提高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精神素質,使肉體、精神平衡。
呼吸法:
是指有意識的延長吸氣、屏氣、呼氣的時間。吸氣是接受宇宙能量的動作,屏氣是使宇宙能量活化,呼氣是去除一切思考和情感,同時排除體內廢氣、濁氣,使身心得到安定。
控制精神感覺:
精神在任何時候都處於兩個相反的矛盾活動中,慾望和感情相糾纏,其次是同自我相聯系的活動。控制精神感覺,就是抑制慾望使感情平和下來。 集中意識於一點或一件事,從而使精神安定平靜。
冥想、靜定狀態:
只有通過實際體驗去加以理解,難以描述。
修持者進入「忘我」狀態:
即意識不到自己的肉體在呼吸、自我精神和智性的存在。已進入了無限廣闊的寧靜世界。
以上八個階段綜合起來即瑜伽。
八個階段又分四個步驟來實現。
第1和2階段是思想基礎,思想准備。
第3和4階段是肉體訓練,通過各種姿勢訓練達到去病強身的目的。
第5和6階段進行初步靜坐修持靜功。
最後二個階段,是高層次修持,進行冥想、靜定階段。
【瑜伽與一般運動的不同】
瑜伽:必須集中意識,使身體在某姿勢下靜止維持一段時間,而達到身心的統一。使內分泌平衡,身體四肢均衡發展。全身舒暢,心靈平靜,內在充滿能量;睡眠時間不需要太長。
一般運動:使身體機械式的不停地動,無需用意識。使肌肉發達,但不均衡。體力易消耗,肌肉易疲勞,需要長時間睡眠以恢復體力。
【瑜伽的好處】
瑜伽是一種幫助我們協調身體和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傳統科學。它還能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身心相關的疾病。
瑜伽最大的特點是它嚴謹的實踐性、科學性和邏輯性。修煉瑜伽,男女老幼都可以練習,它對人體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對防病健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消除煩惱,平靜心境。
2、能維持姿勢平穩。
3、能夠凈化血液、凈化肉體、調節人的體重,有效的消除脂肪,而對過瘦的人又能增!加體重,能維持飲食平衡。
4、少能刺激內分泌系統,維持內分泌平衡,對內分泌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
近年在世界各地興起和大熱的瑜伽,並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么簡單。
瑜伽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築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通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完全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遠健康的身體。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Yoga一字,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是一個發音,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就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於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想清晰。
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志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
瑜伽,又作瑜珈;原為梵文,yoga之中文音譯,本意是「合一」、「連接」、「結合」;即中國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古時東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萬物之母)與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這是通過修行而達至的「境界」。故「瑜伽」一詞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靈三者的升華,而非什麼動作。這境界是無數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脫之門。所謂明心見性,人在寧靜中容易領悟真我與實相,靜坐冥想固然是重要課題:唐玄奘法師所譯的《瑜伽師地論》,指的正是瑜伽師(修行者)禪定時漸次發展的境界(地)。我們只要翻查稍為大本的辭書,都會找到瑜伽一詞的本意,實與今人所聽聞的相去甚遠。瑜伽哲學及其實踐方法,對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響深遠。
(2) 字源淺譯
瑜伽(yoga)一詞,本出自梵文「Yuj」,原是指用軛連起,〔軛又作軶,即「轅前以扼牛馬之頸者」(辭海)〕即服牛駕馬之意。而後來引申為接連、連系、結合、歸一、化一、同一、統一之意,有和諧、等同的含意。有趣的是,英文『Yoke』一詞,正也是「軛」,其拉丁文字源也是「連合」、「結合」之意。
古代印度重要經典,如奧義書、吠陀經等一再提及「瑜伽」,指的都是「個體的靈」(小我Atman)與「宇宙大靈」(大我Mahatman)的和合歸一,即中國人所說萬化歸一,天人合一的狀態。這與佛教和印度教所指的三摩地(三昧)、覺醒、覺者、解脫、涅盤一脈相承。例如在印度教重要典藉《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簡稱Geeta)之中,天神克里希納(Krishna 黑天)一再向阿周那講解何謂瑜伽。
到公元前二世紀,帕坦加利(Patanjali缽顛闍梨)總結各門瑜伽修行功夫而著《瑜伽經》(Yoga Sutra) [ 注1],因而有著名的「瑜伽八支行法」,即8個修持方面:(1)禁制 (持戒)、(2)勸制 (精進)(3)坐法(4)調息 (呼吸)(5)制感。(6)執持(專注)(7)禪定 (入靜)(8)三摩地。
在印度修行傳統之中,這「小我」被喻為「宇宙大我」的能量反映(也就是基督教所稱人是照上帝的形相而造的),所以兩者是有方法重新合而為一的。這個「反映」(能量) 是以3圈半的形式捲曲,沉睡在人體脊柱最底部的三角骨(Sacrum Bone薦骨)之中。在合適的條件之下,這個潛藏而沉睡的能量,便會被喚醒而上升,直至穿越頭頂(頂輪),令人得到覺醒與開悟,即是所謂Self-Realization (自覺——自性真我的覺醒)。身、心、靈的狀態得到升進。瑜伽就是這個狀態。
另一有趣的現象出現在現代醫學名詞:Sacrum(薦骨或 [骨氐] 骨)的古希臘文原意是「神聖」(Sacred);而相對於頂輪,即頭蓋骨的腦囟位置,英文fontanelle其拉丁文原意竟是噴泉(fountain)。這與印度古代詩人、聖者哲賢所記述的完全吻合。再者,三脈七輪的位置和花瓣數目,都與現代解剖學相符。這是否意味著古人向內尋索,則不同文化都有相同的理解?直到機械唯物論突起,內在修行參悟的傳統才被淹沒呢?
(3) 中文裡的瑜伽
瑜伽一詞,在佛典中曾取其意譯,舊譯作「相應」,似乎是自從玄奘開始才通用音譯瑜伽。自此這詞在義意方面開始蛻變、復雜化、思維化,甚至與原意脫軌。藏傳佛教尤甚。打開中文佛學或宗教詞書自一目瞭然。
到底應作「瑜伽」還是「瑜珈」呢?辭海只取「伽」。手頭上的其它工具書,也只取「伽」。「伽」字多用於翻譯詞彙(如伽藍),無獨立意義。而「珈」則指婦人首飾。二者國音稍別,粵音相同。計算機打字,倉頡輸入法之中瑜字的聯想字型檔有伽與珈可選,以伽為首。
到近代,很多人用珈,成了時尚,很可能是取其與瑜字同部首,外形統一,易於記憶;更可能是發音的取向:珈的國音「現在」譯得較准確。但是否因元清兩朝外族入主中土,漢語正音受干擾,北音南移之故?還是原文也經歷了語音上的演變?那是語言學的課題。
有關瑜伽修行中所喚醒的那個沉睡的能量,位於脊柱底部薦骨里的「kundalini」,音譯作「昆達里尼」。印度文化初傳至中國時,因其梵文本意為捲曲(kunda),而且上升時是以蛇繞棒(如雙龍繞柱)冒起的形相,故曾被譯作靈蛇。亦有音譯「軍荼利」等。道教有稱之為「靈能」。密派方術(tantric)修練時發覺有火焚身,故譯為「拙火」,實為嚴重誤解,只因其方法錯誤(用男女交合或邪術)令神聖的(sacrum)三角骨里的「大我的反映」受玷辱而懲罰所引起的後果。真正的修行不但令人安享寧靜的樂土,亦感清涼宜人的舒泰。可以說,這類方術令整個瑜伽體系蒙污。在印度,這類東西已被拼棄,只是有些人為私利而向西方人推銷。
為免誤會,現把 kundalini 譯作靈量,取其靈聖的力量之意。
(4) 瑜伽流派
從瑜伽一詞的本意著眼,就可看出瑜伽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跳出俗世框框,達到萬化歸一,覺醒開悟。
二千多年前流傳至今,一向被奉為圭臬的《瑜伽經》向我們啟示,瑜伽是身心靈的全方位修行,要用不同方法全面地配合來達成解脫的。前人領悟到,很多功課有助修行,例如適當的飲食、戒律、行善(karma)、調理脊骨的運動 (調身)、注意呼吸(調息),甚至誦念經文(mantra)、向上天虔敬(bhakti)、增加知識(Jnana)、喚醒靈量(kundalini)等等都大有裨益。不過,若帕坦加利在天有靈,見到後人把這些修行功夫分崩離析地柝開,各自成派,而且死板板的教條主義,一定搖頭嘆息。
他一再強調禪定(dyana),入靜的重要。卻很少在「調身」方面落墨。
很明顯,即使用軟骨功來調理脊柱,從而調理不同的能量中心(三脈七輪),也應經過診斷和處方,一個動作只對應一個問題。可惜今人不單把這種運動型瑜伽(正名為 Hatha Yoga哈達/訶陀瑜伽,亦稱日月瑜伽)視為瑜伽一切,還不經診斷(也不懂診斷!)便一藍子練習所有體位 ( Asana式子),實已偏離正軌。有如一口氣把葯櫃里的葯一個接一個吞下肚。還有什麼減肥瑜伽,美容瑜伽等標題出現,可謂離題萬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把忠於瑜伽八支行法,方式全面而地位崇高的一派稱為 Raja Yoga(王瑜伽),意即有如王者般地位崇高的瑜伽。(博伽梵歌被稱之為王學(Rajavidya))。可惜這名詞近代被某組織佔用注冊。是否名副其實,不便評論,但顯然我們不要太天真,只消問他們幾條問題自會不說自明。
(5)瑜伽的宗教觀
瑜伽哲學與實踐方式,在在講求「天與人」的合一。天是什麼?印度人稱宇宙大我為梵、大梵、梵天 (Bhrama)、甚至有濕婆 (Shiva) 之類的名號,還會把宇宙無所不在的大能稱為Paramchaitanya、Ritambhara-Pragna 之類的名稱一大堆。有時這「大能」又以不同形相受人膜拜、頂禮。中國人則含蓄而簡單地稱之為「天」(或如老子說無以名之,姑且稱之曰「道」)。至於何謂天一合一之中的「人」,亦非三言兩語道盡,可以涉及很多深層哲理。從這個角度講,瑜伽修行探索天與人的關系與真諦,而且三脈七輪又代表了人與天的不同面貌和素質,有這樣一套完備的宇宙觀,顯然可以稱得上是「宗教」。不過,那是一種「內在」的宗教,或稱之為「正法」( dharma達磨);與一般外在的、有形相的,教條化、有組織的(institutionalized) 的宗教迥異。那是古已有之、個人化的、向內在「真我」的探索與修持而已。
㈥ 瑜珈的由來有人知道嗎
瑜伽起源於5000年前古老的印度,神秘思想的傾向很濃厚,絕大多數是以口訣的方式,由師父傳給徒弟。唯一的教典,為紀元前二世紀左右一名瑜伽行者遺留下來的《瑜伽行法》。瑜伽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文明,初期的瑜伽行者都是智慧高的科學者,無論冬夏常年在冰雪覆蓋的喜馬拉雅山腳下向大自然挑戰。要想長壽而健康的活下去,就必須面對「疾病」、「死亡」、「肉體」、「靈魂」及人與宇宙的關系,這些都是瑜伽者研究了好幾個世紀的問題。他們仔細觀察動物,看它們如何適應自然的生活,如何實施有效的呼吸、攝取食物、排泄、休息、睡眠以及克服疾病。根據這些資料,結合人類的身體結構、各個系統,解析精神如何左右健康,研究出控制方法。瑜伽的目的在於使身體、心靈和自然和諧統一,從而開發人體潛能、智慧和靈性。、
瑜伽(Yoga)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古印度人更相信人可以與天合一,他們以不同的瑜伽修煉方法融入日常生活而奉行不渝:道德、忘我的動作、穩定的頭腦、宗教性的責任、無欲無求、冥想和宇宙的自然和創造。
1、修身養性、平靜內心。長期練習瑜伽能夠達到心靜,忘掉所有不愉快的,更好的熏陶自己的情操、讓自己更加充滿自信、更加熱愛生活;
2、增強抵抗力。長期練習瑜伽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增強抵抗力,比如說能夠減少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3、改善個人情緒。由於瑜伽使包括腦部在內的腺體神經系統產生回春效果,心智情緒自然會呈現積極狀態。它使你更有自信,更熱誠,而且比較樂觀。每天的生活也會變得更有創意。
4、調節生理的平衡。長期練習瑜伽能夠保持身體中的各大系統的狀態,同時也能夠調整生理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㈦ 瑜伽是誰發明得
瑜珈創始於五千年前的印度,瑜珈(Yoga)一詞原為梵文,有「聯結統一」的意思,它是身體與呼吸法和心靈聯結合一的一種身體與精神的練習。遠古時期,一些修行者無意中發現,有的動物患病後,不經任何治療也可能自然痊癒。於是他們學習和模仿各種動物的姿勢,這種鍛煉被稱為體位練習,再配合有意識的呼吸達到精神安寧的鍛煉目的。它不是激烈運動,而是調身、調息、調心,使人恢復到與自然協調,身心健康的狀態。
五千年前,在古老的印度,高僧們為求進入心神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珈。
例如:在長期觀察貓科動物後發現,它們透過聳肩、胸部貼地等動作,使得肩、背、腰、臀的肌肉得到充分地伸展,牽扯、按摩肺、胃等內部器官,刺激了腰椎周圍神經、肌腱、骨骼、肌肉等。由這觀察,人類領悟出在意識力的支配下進行這一整套的動作,將可治療腰部酸痛、強壯肺、胃,並可以清除多餘脂肪一美化腰部曲線。
瑜珈的函義為"結合" ,"平衡" ,"統一" ,不僅是知性的、感性的,而且要理性的去實踐"它" ,瑜珈是讓我們去身體力行的運動。
瑜珈是一種幫助我們協調身體和精神的行之有效的傳統科學。它還能用於預防和治療各種身心相關的疾病。
瑜珈最大的特點是它嚴謹的實踐性、科學性和邏輯性。修煉瑜珈,男女老幼都可以練習,它對人體也沒有特殊的要求,對防病健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能消除煩惱,平靜心境。
2、能維持姿勢平穩。
3、能夠凈化血液、凈化肉體、調節人的體重,有效的消除脂肪,而對過瘦的人又能增!加體重,能維持飲食平衡。
4、少能刺激內分泌系統,維持內分泌平衡,對內分泌的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㈧ 健身瑜伽星座流是誰發明的
健身瑜伽星座流,包括12個星座流套路,12支星座冥想,由南京育仁瑜伽學院創始人林琳女士帶領團隊中涵蓋十二個星座的14名骨幹老師潛心鑽研,嘔心原創,歷時12個月,於2020年3月,健身瑜伽星座流,震撼問世。
健身瑜伽星座流,健身瑜伽的一種主題套路,依據十二星座與人的生命階段、肢體器官、性格優缺等對應關系為套路編創原則,結合健身瑜伽體式的外在展現和內在功效進行雙重發掘,精選最貼合內心喜好的療愈系音樂,同時配套最妥帖個性優缺,正向引導揚長避短,充分激發內在潛能的治癒系冥想,兼具流瑜伽行如流水一氣呵成的體式串聯特點,長期規律習練能達到雕琢體態體型、滋養肢體器官、發揚性格優勢、修正個性短板、調動身心潛能等多方面的益處。
㈨ 什麼是瑜伽及最初起源
瑜伽是一項有著5000年歷史的關於身體、心理以及精神的練習,起源於印度,其目的是改善身體和心性。2014年12月11日,聯大宣布6月21日為國際瑜伽日,2015年舉辦了首屆6.21國際瑜伽日。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
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9)瑜伽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瑜伽的好處
瑜伽能加速新陳代謝,去除體內廢物,形體修復、調理養顏從內及外;瑜伽能帶給你優雅氣質、輕盈體態,提高人的內外在的氣質;瑜伽能增強身體力量和肌體彈性,身體四肢均衡發展,使你變得越來越開朗、活力、身心愉悅。
練習後注意事項
1、0.5-1小時以後再進食。瑜伽練習中,消化器官得到充分的按摩,需給予一定的休息調整,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和提升器官機能。
2、休息0.5-1小時後再洗浴。瑜伽練習後體感非常敏銳,短時間內應避免忽冷忽熱的刺激,從而保證體內能量有序流動。同時,能夠避免毛孔過度擴張所造成的油脂清洗過度,從而保養皮膚天然保護層。
㈩ 瑜伽的起源和概念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