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發明家
㈠ 有個印度的電影,內容是他是個發明家的,勵志電影
三傻大鬧寶萊塢
㈡ 相傳古代的印度國王要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問他需要什麼.發明者說
一共64格,第一格放1粒穀子,第二格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第五格16粒。第六格32粒。所以前64格是(2^64-1)粒。
累計約可供全球人類吃N年。
其實不同的穀物,如小米,小麥、大麥,大米,玉米等還是有著十幾倍的差距的,總之天文數字,非常大。
㈢ 印度橡棋發明者要的麥粒一共多少噸
僅供參考
傳說國際象棋是舍罕王的宰相西薩.班.達依爾發明的。他把這個有趣的娛樂品進貢給國王。舍罕王對於這一奇妙的發明異常喜愛,決定讓宰相自己要求得到什麼賞賜。
西薩並沒有要求任何金銀財寶,他只是指著面前的棋盤奏道:「陛下,就請您賞給我一些麥子吧,它們只要這樣放在棋盤里就行了:第一個格里放一顆,第二個格里放兩顆,第三個格里放四顆,以後每一個格里都比前一個格里的麥粒增加一倍。聖明的王啊,只要把這樣擺滿棋盤上全部六十四格的麥粒都賞給你的僕人,他就心滿意足了」,舍罕王聽了,心中暗暗欣喜:「這個傻瓜的胃口實在不算大啊」。他立即慷慨的應允道:」愛卿,你當然會如願以償的!」但當記麥工作開始後不久,舍罕王便暗暗叫苦了,因為盡管第一袋麥子放滿了將近二十個格子,可是接下去的麥粒數增長的竟是那樣的快,國王很快意識到,即使把自己王國內的全部糧食都拿來,也兌現不了他許給宰相的諾言了!
聰明的宰相所要求的麥粒總數,實際上是等比數列:1,2,4,8... 的前六十四項和,即二的六十四次方減一,為一個二十位的大數:18,446,744,073,709,551,615。如果一斤要26000粒把他換算成噸,18,446,744,073,709,551,615÷26,000÷2000=354,745,078,340.568 (噸)
㈣ 宰相的麥子:相傳古印度宰相達依爾,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有一次,國王因為他的貢
第1 個方格需要給 2
第2 個方格需要給 4
第3 個方格需要給 8
第4 個方格需要給 16
第5 個方格需要給 32
第6 個方格需要給 64
第7 個方格需要給 128
第8 個方格需要給 256
第9 個方格需要給 512
第10 個方格需要給 1024
第11 個方格需要給 2048
第12 個方格需要給 4096
第13 個方格需要給 8192
第14 個方格需要給 16384
第15 個方格需要給 32768
第16 個方格需要給 65536
第17 個方格需要給 131072
第18 個方格需要給 262144
第19 個方格需要給 524288
第20 個方格需要給 1048576
第21 個方格需要給 2097152
第22 個方格需要給 4194304
第23 個方格需要給 8388608
第24 個方格需要給 16777216
第25 個方格需要給 33554432
第26 個方格需要給 67108864
第27 個方格需要給 134217728
第28 個方格需要給 268435456
第29 個方格需要給 536870912
第30 個方格需要給 1073741824
第31 個方格需要給 2147483648
第32 個方格需要給 4294967296
第33 個方格需要給 8589934592
第34 個方格需要給 17179869184
第35 個方格需要給 34359738368
第36 個方格需要給 68719476736
第37 個方格需要給 137438953472
第38 個方格需要給 274877906944
第39 個方格需要給 549755813888
第40 個方格需要給 1099511627776
第41 個方格需要給 2199023255552
第42 個方格需要給 4398046511104
第43 個方格需要給 8796093022208
第44 個方格需要給 17592186044416
第45 個方格需要給 35184372088832
第46 個方格需要給 70368744177664
第47 個方格需要給 140737488355328
第48 個方格需要給 281474976710656
第49 個方格需要給 562949953421312
第50 個方格需要給 1125899906842624
第51 個方格需要給 2251799813685248
第52 個方格需要給 4503599627370496
第53 個方格需要給 9007199254740992
第54 個方格需要給 18014398509481984
第55 個方格需要給 36028797018963968
第56 個方格需要給 72057594037927936
第57 個方格需要給 144115188075855872
第58 個方格需要給 288230376151711744
第59 個方格需要給 576460752303423488
第60 個方格需要給 1152921504606846976
第61 個方格需要給 2305843009213693952
第62 個方格需要給 4611686018427387904
第63 個方格需要給 9223372036854775808
第64 個方格需要給 18446744073709551616
總共要給36893488147419103230粒麥子
㈤ 印度和中國哪一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的國家
是中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
傳說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就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嫘祖作為中華第一夫人,與黃帝並列為「人文初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嫘祖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內外。嫘祖教民養蠶繅絲,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業,被稱為「蠶母娘娘」。
《詩經》中就有養蠶織綢的記載。在距今將近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已經有蠶繭、絲帛、絲帶、絲繩等,表明當時不但已經養蠶,絲織技術也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到3,000多年以前, 蠶桑、絲織已相當發達。
㈥ 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愚昧還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反被羞辱。(王)
2.自恃聰明而行事過於張揚容易令他人惱羞成怒,招致禍患。(發明者)
㈦ 宰相的麥子:相傳古印度宰相達依爾,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
program maizi
var
i:integer;
s,m:longint;
begin
m:=1;
for i:=1 to 64 do
begin
s:=s+m;
m:=m*2;
end;
writeln(s);
end.
㈧ 相傳古印度國王為獎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問他有什麼要求
:相傳古印度宰相達依爾,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有一次,國王因為他的貢獻要獎勵他,問他想要什麼。達依爾說:「只要在國際象棋棋盤上(共64格)擺上這么些麥子就行了:第一格一粒,第二格兩粒,……,後面一格的麥子總是前一格麥子數的兩倍,擺滿整個棋盤,我就感恩不盡了。」
㈨ 喬布斯是不是印度人
喬布斯不是印度人,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簡介內:
史蒂容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並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㈩ 科學在印度和中國的發展是什麼
科學的早期發展絕不只是局限於地中海岸周邊的少數社會。與此同時,其他文化在技術和科學上也取得了相當的發展,其中的某些與西歐原有的概念和理論相匯合,結果產生了科學革命。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所謂的阿拉伯數字系統,基於十進位制,由印度思想家最先提出,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吠陀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抽象的印度數字系統經過阿拉伯學者傳人中世紀歐洲。
印度學者在語言及其結構與發展的研究上也非常優秀,語言學在印度科學中的地位不亞於數學和幾何學在希臘科學中的地位,它是邏輯思想和探究的源泉。印度人在數學領域里,諸如代數,也相當成功。在保健與醫學領域,他們提出了詳盡的知識體系。他們認為人體由五種元素混合而成(很像希臘的元素)——以太、空氣、火、水與土——正是它們令人類成為有知覺的存在。當空氣、火和水(也可稱為風、膽汁與黏液)等元素在人體中失去平衡時就會引發健康問題。印度人發明了草葯療法和外科療法,這是印度草醫學傳統(以2900年前寫下的印度草醫學為基礎)的一部分,它尋求恢復人體中各種元素的平衡。早在2500年前,他們就意識到一種被稱為阿努(anu)的微小構造塊是所有物質的基礎——類似於希臘的原子論,盡管他們對物理學從來沒有多大興趣。然而,大多數印度科學的發展局限於本土范圍內,所以,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科學發展影響不大。
中國早期在科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在技術方面往往早於西方取得類似的突破。但是除了少許例外,由於地理隔絕(陸地上巨大的山脈和無法越過的海洋就像是一道道屏障),亞洲人作出的大多數發明和發現並沒有融合到西方文化之中,直到西歐的科學革命之後才打破這一格局。
不過人們認為,古代中國哲學家所建立的一種理論有可能是第一個化學理論。希臘和中國都有一種用手頭現成的自然物質來模仿血液的做法。在希臘,人們利用氧化鐵,也叫做紅赭石,與死人的骨頭摩擦,以產生紅褐色。在中國,人們利用硫化汞或硃砂,結果產生更鮮艷的紅色。用硫化汞做實驗,硫化汞加熱後產生一種易點燃的黃色物質,同時還有一種發亮的流體狀物質。這三種物質——紅色的硫化汞和它的成分:硫(會燃燒的黃色物質)和汞(發亮流體)——被認為是三種基本物質,是真正的元素。發亮流體被認為是陰性或雌性。會燃燒的黃色物質被認為是陽性或雄性。當兩者結合,陰陽處於平衡狀態,就得到了生命所必需的血液或生命液(life blood)。一位科學史家指出,這一點與化學的實質何其相近:當汞與硫化合時,元素就在硫化汞化合物中達到了平衡。這一觀念顯然是通過阿拉伯人才從中國傳入西方世界的。
大多數學者把絲綢、紙、火葯和指南針的發明歸功於中國人,西方只是引入了它們。亞洲的發明家在技術和農業領域有無數的貢獻,並且在科學的不少領域遙遙領先,在觀測、邏輯、數學和數據的組織與收集上手段嫻熟。
例如,中國天文學家很早就進行卓越地天文學觀測,他們有規律地觀察和記錄新星和超新星(恆星由於爆炸產生大量明亮熾熱的氣體,因而在夜空中突然發亮),其中包括1004年、1054年、1572年和1604年的超新星。這些現象大多完全被歐洲天文學家忽略或者錯過了。他們束縛在亞里士多德的天空十全十美的思想中,以至完全沒有記錄1054年的特大超妙聞(Susruta)是印度文化「黃金時代」里醫學著作的作者和有名的外科醫生,他最早描述了麻風病並介紹消毒傷口的方法以防止感染。新星。這一記錄僅在中國和日本存在。中國地理學家製作了最早的精確地圖,他們的地圖繪制傳統大大超過西方,那是因為西方的宗教壓制了精確的繪圖法。早在公元100年,張衡使用坐標方格用於繪制地圖,大大改善了精確度。氣象記錄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16年,盡管顯得粗糙。北宋科學家沈括在11世紀時已提出這一設想:山脈是大陸板塊的抬升,而大陸以前是海底,這個事實在西方直到19世紀才得到承認。
但是直到17世紀以後,由於航海的進展打破了隔絕,世界其他地方才能夠從中國的科學發展中受益。從那時起,兩大傳統最後匯合成世界科學。然而在此之前,由於諸多不明原因,中國沒有經歷類似於歐洲科學革命的過程。也許,世界觀的偉大覺醒帶來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現代科學在西歐的誕生,這些需要諸多因素的匯合,而它們恰好最先在14—17世紀的義大利,隨後在法國,西歐的其他地區發生了。無論如何,在那段時期里發生的一切,永遠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探索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