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創造生命
『壹』 霍金斯的十大預言分別是哪些預言都實現了么
霍金生前的十大預言有一半已經應驗,人類真的會在2045年永生嗎?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無論你多麼富有,當你老了時,都無法逃避死亡的威脅,因此永生不死一直是人類渴望實現的願望。但2045年人類將永生不死,這個預言聽上去雖然十分荒謬,但實際上,在世界各地很多大型試驗室里,已經在做這方面的研究調查了,並且現在在動物界已經找到物理上能夠永生不死的燈塔水母,所以在2045年人類科技能夠發展到這樣的水平,小編覺得也是極有可能的。
霍金的預言在小編看來,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小編認為,霍金在生前肯定有所理論分析過的,否則不會做出這種毫無根據的預言的,並且這項預言對於人類來講,也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事情。2045年人類將永生不死,雖然現在聽上去很玄乎,但作為物理學家的霍金,做出的預言可信度應該還是有的,隨著未來科學技術的發展,小編覺得這一切還是有希望的,說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貳』 為理想終身奮斗的名人故事100字以上
一、居里夫人: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波蘭語:Marie Skłodowska-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稱為瑪麗·居里或居里夫人,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
瑪麗·居里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了分離放射性同位素的技術,以及發現兩種新元素釙(Po)和鐳(Ra)。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她是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也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但她最終因接觸放射性物質,死於白血病。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先賢祠。
二、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三、陳景潤:
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里問題的一個結果作了改進,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升為研究員,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著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
四、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於1879年出生於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五、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ALS患者,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霍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現象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被世人譽為「宇宙之王」。2017年4月,霍金接訪采訪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堅定地認為人類應該在2117年之前離開地球。
『叄』 贊美生命的美文
美侖美奐的生命
一
我們可以把生命形容成物質上的生長、死亡,因此,樹有生命,草有生命,即使是單細胞生物,我們也不能否定它活著的事實。
也就是說,生命很簡單,很低級,不是人的特權,只不過是新陳代謝的過程罷了。
然而一個可笑的事實是,恐怕只有人才會想為什麼活著、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之類的話題,而且一想就是幾千年,然後創出諸如「行屍走肉」之類的詞彙,告訴我們要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但如果我們的生命和草木及動物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那麼將大義強加於生命就顯得勉強。用別人的話說,生命本來很簡單,是我們把它復雜化了。
這是一個很可恥的行為。許多生命就在大義的幌子下被抹殺。我們陷入一個很奇怪的邏輯,許多人為了自以為是的大義而死,他們得到了稱頌,據說可以名垂青史,然而歷史卻不斷更新大義的內容,到最後,大義成了固執,成了愚昧,成了不可理解的變態文化。
擺出人固有一死的態度值得欽佩,但我只希望所有的人死前都是安詳的,自然化而非人為化的。
我所講的自然化並非指年老而終,而是指一種坦然的態度,它不是由熱情堆砌而成的,因此絕不存在任何死前的口號。
可怕的是,理想容易變成宗教的狂熱,這種狂熱一旦成為抹殺別人與自己生命的力量,死亡就會陰魂不散,悲劇就會接踵而至。在這個前提下,大義的赴死或大義滅親不過是人吃人而已。
一些影視作品喜歡把人塑造成為工作為感情而死的烈士而大加渲染,就是吃人思想的典型例子,沒有人從反面去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努力的結局就是比別人先死一步,這社會是否還有資格去提「健康」二字?死亡本身永遠沒有光榮與可恥之分。
病態的社會造就了我們病態的生命觀。
『肆』 與霍金相似的人或事跡
用生命寫作的人---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曾經影響過中國幾代人的生活,它所塑造的保爾·柯察金這一光輝的英雄形象鼓舞了千千萬萬的讀者。保爾·柯察金關於人生意義的獨白:「生命屬於人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來度過:當人回首往事時,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段獨白早已成為無數人激勵自己不斷前進的座右銘。可是這部傑出作品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竟是一個雙目失明、全身癱瘓、身患多種疾病的人。
1904年9月29日,也就是100年前,奧斯特洛夫斯基誕生在烏克蘭沃倫省一個釀酒工人家裡。父親總是很忙,很少有時間關照孩子,母親起早貪黑地操勞家務和撫養4個孩子,一家人過著十分貧苦的生活。
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小就愛好學習。在他剛滿4歲時,就寸步不離學習功課的姐姐們的左右,有時得到了老師的允許後,他就坐在姐姐們上課的書桌後面,十分安靜用心地聽著老師的講解,就這樣他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讀書。可他真正的上學時間只有三年,由於他在課堂上對地球上生命的創造提出過問題,反駁了「上帝創造說」,受到神學教師的強烈指責,並被學校開除。而那時,家裡也沒有能力拿出錢供他讀書了。
奧斯特洛夫斯基雖然十分肷涎Ф潦椋
『伍』 霍金在物理科學家中到底有多高的地位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角度來看:
一是非物理學研究領域對於霍金在物理學中地位的認識。也就是圈外人對於霍金地位的評價。
二是霍金的學術成績和對於物理學的貢獻,使其在物理學這個圈子擁有什麼地位。指的是圈內人對於霍金地位的評價。
首先,對於非物理學研究領域而言,霍金的地位要超過很多物理學家,甚至被媒體稱之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綜合上述兩個觀點,我們可以認為霍金的貢獻是有的,在很多非物理學圈子的人心中,霍金是成就很高,地位很高的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而從其學術研究成果上來看,黑洞、霍金輻射等理論,足以讓其成為人類物理學研究領域的傑出物理學家,但是在圈子裡,也只能稱其為傑出,還不能,至少現在不能稱其為偉大。
『陸』 簡述霍金的事跡簡介
霍金個人簡介如下
斯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英語: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回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答,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史蒂芬·霍金生平簡介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立人,著名的《時間簡史》的作者。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全身癱瘓,不能發音。 他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其他地方根本不能動。
2018年3月14日因病去世。
更多信息可以關注霍金的簡介
『柒』 霍金的主要成就
1、發現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是以量子效應理論推測出的一種由黑洞散發出來的熱輻射。此理論在1974年由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提出。有了霍金輻射的理論就能說明如何降低黑洞的質量而導致黑洞蒸散的現象。
而因為霍金輻射能夠讓黑洞失去質量,當黑洞損失的質量比增加的質量多的時候就會造成縮小,最終消失。而比較小的微黑洞的發散量通常會比正常的黑洞大,所以前者會比後者縮小與消失的速度還要快。
霍金的分析迅速成為第一個令人信服的量子引力理論,盡管目前尚未實際觀察到霍金輻射的存在。在2008年6月NASA發射了GLAST衛星,它可以尋找蒸發的黑洞中γ射線的閃光。而在額外維度理論,高能粒子對撞也有可能創造出會自我消失的微黑洞。
2010年9月,一項模擬重力研究的結果被部分科學家認為是首次展示出霍金輻射的可能存在與可能性質。然而,霍金輻射仍未被實際觀測到。
2、提出無邊界條件
這個理論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基礎之上,涉及到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和量子引力論等多種高深知識。
其中給出了著名的無邊界猜想或條件:宇宙的邊界條件就是它沒有邊界。無邊界條件如果成立,則宇宙自給自足,這意味著宇宙不需要創世上帝或者不存在第一推動。
從霍金提出這個理論之後,幾乎所有的量子宇宙學研究都是圍繞著這個模型展開。這是因為它的理論框架只對閉合宇宙空間有效。
3、獲得科普利獎
(2006年) ,霍金獲得科普利獎,科普利獎是科學成就的最高榮譽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科學獎項。1731年以皇家學會的高級會員戈弗里·科普利爵士的遺贈設立。
每年頒發一次,為一枚鍍金銀質獎章和100英鎊獎金(這在當時是相當大數額的一筆獎金), 授予專為申請此獎而進行的自然哲學研究成果。
獲獎成果都需發表過,或向皇家學會通報過。獲獎項目需經皇家學會理事會評定,所以現職理事會成員不得獲獎,以防止不公正。
4、創作《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是霍金創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於1988年。
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該書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沖突,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該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該書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被翻譯成40種文字,累計銷售量突破2500萬冊,成為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
5、證明了相對論的奇性定理
奇性定理指在現在的宇宙膨脹相的開端,時空被高度地畸變,並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徑。宇宙大爆炸有一個初始奇點,那是時間開始的地方。黑洞內部有一個奇點,那是時間終結的地方。
霍金70年代研究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他發現在很一般的條件下,空間和時間一定存在奇點,時空似乎被無限彎曲。不過當時還不清楚奇點是否真實存在。
倫敦伯克貝克學院的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證實,奇點確實會在黑洞中形成。後來,彭羅斯和霍金將同樣的想法應用到整個宇宙中,並表明愛因斯坦的理論預測我們在遙遠過去的奇點,這就是宇宙大爆炸。
霍金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斯蒂芬·威廉·霍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普利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奇性定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邊界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黑洞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