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名詞解釋創造想像

名詞解釋創造想像

發布時間: 2020-11-25 23:11:53

Ⅰ 求大神幫忙打一下普通心理學的的名詞解釋!!!可以另外加分!!!

但請先踩吶完城,立馬發你資源,不踩不發資源哦!
hi,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送來小福利,普通心理學的名詞解釋匯總,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在距離考研僅剩的時間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識,祝大家考個好成績哦~
第一章 緒論
一 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心理過程 & 個性)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心理現象的規律
1 心理活動過程(規律和共同性)/心理過程
心理活動過程包括三個過程:1)認識過程(知)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 2).情緒情感過程 3)意志過程(意) 從內到外
2 個性心理特徵/個性(獨特性 導致 差異性)
1)個性心理傾向性/個性傾向性
2)個性心理特徵:I.能力 II.氣質 III.性格
第二章 生理部分
1 操作條件反射:p57通過動物自己的某種活動、某種操作才能得到強化而形成的條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
3 條件反射:是非條件反射基礎上建立的,是暫時性的神經。
4 感覺適應:是感覺系統對連續無變化的刺激反應減少的傾向。
第三章 意識
1 反映:物質與物質相互作用後,雙方留下痕跡的過程。
2 意識:人以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活動過程為基礎的系統整體對自己省心狀態與外界環境變化的知覺與認識。
3 幾個意識水平在p78
第四章 注意
1.注意定義: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動(心理過程)的共同特性:動作或行為(心理特性)
2(98 02考題)有意後注意:事前有預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題 )有意注意:事前有預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以目的與努力為兩個維度)
4(00 考題 )注意穩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對象(狹義)上或活動(廣義)上的時間。
5(96 考題 )注意廣度:同一時間中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
7 注意的轉移:更具新任務,主動把注意從一對象轉移到另一對象或廣義上的。
第五章 感覺
1 感覺:物體個別屬性通過感覺器官作用於人腦在人腦中引起的心理活動。
2 感受性(02考題):人對刺激物的感覺能力.說明心理量與物理量之間的對應關系。
3 感覺閾限:測量人感覺系統感受性大小的指標。
4 絕對感覺閾限: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
5 差別感覺閾限:能察覺的刺激物的最小差異量,與之對應的是差別感受性。
6.心理物理定律:(1)韋伯定律:⊿I/I=K (2)費希納定律 S=klgI + C (3)史蒂文定律 Φ=ks(b次方) b由被試給出
7 感覺閾限測量方法:(1)最小變化法t=Σ(T↑+T↓)/2n (2)正誤法 (3)平均誤差法 (4)信號質差法(p137)
第六章 知覺(重點章節)
1 知覺: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各部分和屬性的整體反映(在感覺基礎上產生,對感覺整合後的反映)
2 知覺特徵:1)知覺整體性:人根據自己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感官的客觀事物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組織加工過程。
格式塔定律 a:接近律 b. 相似律 c.連續律
2)知覺選擇性:人更具當前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經行組織加工的過程。
3)知覺理解性: 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經行加工處理,並用語言加以概括說明的組織加工過程。
影響知覺理解性的因素 :a.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b.言語指導
4)知覺恆常性(02考題):人在一定范圍內不隨知覺條件改變而保持對客觀事物相對穩定特性的組織加工過程。
分類:大小、明度顏色、形狀、方向 p180
3 空間知覺(98考題):對物體形狀、大小、距離、方位等空間特性的知覺。
1)距離知覺:人對物體遠近距離或深度的知覺。(又分為三種)
一、單眼視覺線索:(考點)1 遮擋 2 線條透視 3空氣透視 4運動級差 5結構級差 6明度 7上下
二、雙眼線索:1,水晶體調節 2雙眼視軸輔合 三、兩眼視差
2)方位知覺:人對物體的空間關系位置和對自己在空間所處位置的知覺。(可用視覺及聽覺)
4 雙耳線索:由雙耳獲得引起空間知覺的聽力線索(1時間差 2 強度差 3聲波位相差)
5 運動知覺:人對物體在空間位移的知覺。p197
6 似動知覺: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下把靜止的物體知覺為運動的,或把沒有連續位移的知覺為又連續位移的)
7 錯覺: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的歪曲了的知覺。 8 時間知覺:人對客觀物質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第七章 記憶(重點章節)
一記憶的涵義
1.定義.是人對過去經驗的保持和再現,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個過程。
2.記憶過程(三環節)
(1)實記(學習) ~~ 辨別和記住事物,從而積累總知識經驗的過程
(2)保持 ~~ 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強化(復習)
(3)再認或記憶 a.再認:過去感知的事物再次出現在面前,感到熟悉,確知從前實記過的過程.
b.回憶: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打它們在頭腦中呈現出來的過程
二.其他名詞解釋
1 語義記憶:以概念,判斷,推理等為形式以事物的關系及事物本身的意義和性質為內容的記憶。(97考題)
2 情景記憶:以個人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時間為回憶內容的記憶(97考題)
3 情緒記憶:以曾經體驗過的情緒情感為內容的記憶 。 4 運動記憶:以過去經歷過的動作或身體的運動為內容的記憶。
5 形象記憶:以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為內容的記憶。
6 陳述性記憶:p246(長時記憶中)是一種事實記憶,人對事實性材料的記憶。程序性記憶:人對技能的記憶,對具有先後順序活動的記憶。
7 前攝抑制:業已存在的舊信息影響到新信息的提取。倒攝抑制:新信息干擾舊信息的提取。
8 短時記憶的特點:主動;容易提取;儲存順序與呈現順序相同;容量有限。
9 提取:從長時記憶中找到信息。回憶,是即刻從長時記憶中提取材料;再認,指清楚地了解某些事物原先是否遇到或學習過。
10 遺忘,不能從記憶中提取信息,其原因包括:記憶痕跡衰退,干擾,壓抑(動機情緒)。
11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覺登記,指知覺的刺激消失之後保留非常短暫(不到1秒)的心理表徵(表象,聲音等)。心理表徵,是刺激或一類刺激的內在模型。
第八章 表象和想像
1 表象:人腦中出現已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想像:人腦對已有表象經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97考題)
2 創造想像:不依據現成的描述而獨立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96考題)
3 再造想像:人根據別人言語描述或圖形示意在頭腦中形成相應新形象的過程(98考題)
4 隨意想像:是有目的,自覺經行的想像,是意識活動的一種形式。(99考題)包括了:再造與隨意想像及幻想
5 記憶表象:基本上是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簡單重現。 想像表象:舊表象經過加工改造、重新組合創造出的新形象。(00考題)
6 幻想:一種與生活願望相接合並指向未來的想像。(01考題) 有三種形式:科學幻想,理想,空想
7 理想:符合事物發展規律、有可能實現的積極幻想。
8 靈感:是指創造活動接近突破時出現的心理狀態(是發展創造想像的條件之一)
第九章 思維(重點章節)
一 有關思維的名詞
1 思維:人腦對客觀現實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藉助言語實現的能及時事物本質特徵及內部規律的理性認識過程。
認知角度定義:指對事物進行心理表徵,並且對這些表徵進行心理操作。
2 動作思維:以實際動作為支柱的思維。 形象思維:以事物具體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
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經行的思維 (按依據物分)
3 聚合思維:把問題各種星系聚合起來,朝一個方向給出一個真確答案的思維。
發散思維:從一個目標出發,沿不同途徑,探求多種答案的思維。(按探索目標分)
4 創造性思維:以新穎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常規思維:用已有經驗固定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第三種分類)
二 概念的有關內容&其他名詞
1 概念:人腦對現實對象或現象的一般特徵和本質特徵的反映,是思維的基本單元。
認知定義:是一類具有共同屬性的客體、觀念或事件的心理表徵 。
2 形成過程:(1)抽象化 abstract(2)歸類classify(3)辨別 distinguish (簡記 CAD)
3 問題:蘊涵著個人面臨障礙的目標,既不能認知,又不能用過去的知識或模式去解決。
4 問題解決:是將一種情境轉換為另一種符合某種目的的情境的認知過程。
特點:(1)明確目的性(2)具有一系列操作程序(3)有思維認知程序參與
5 問題空間,三種狀態總和。問題解決過程就是從初始態經中介狀態最後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
第十章 言語(可能非重點,只考名詞)
1 言語 :人在交際中對語言的運用,是個體藉助語言傳遞信息的過程。(96考題)
2 言語的功能:1)交流功能2)符號功能3)概括功能
言語的特點:1)目的性 2)開放性 3)規則性4)離散性5)社會性和個體性 (簡記:社(射)開目(五)個(公)離)
3 言語與語言的區別:詳見筆記(97考題)
4 言語理解:在感知語言的物質外科基礎上通過個人經驗對語義加以理解的過程。(詞義、句義、對表達意義的理解三級)99考題
5 言語感知:(可能的考點)人通過視覺系統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對字詞作出真確判斷與分辨。
6 獨白言語:一個人獨自經行的言語活動。要求(1連貫,嚴謹完整有邏輯2無人支持3事先有一定計劃准備)02考題
7 內部言語:(可能考點)一種自問自答及自己思考時的言語活動(隱蔽 簡略)
第十一章 情緒&情感
一 綜述
1 情緒&情感: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主觀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反映.
2.(1)情緒的狹義與廣義解釋
a狹義情緒:指有機體/個體受到生活環境中的刺激時,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暫時的強烈的態度體驗
b廣義情緒: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包括情感)
(2)情感的狹義與廣義解釋
a.狹義情感:人(動物物情感)與社會性需要相的,復雜的,穩定的態度體驗
b.廣義(包括情緒)的情感: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定義同上廣義情緒)
二 情緒典例
1 心境:人的心境是一種持續的,微弱的會影響人的整個情緒活動的情緒狀態。(特點:long;微弱;非定向的,具有彌散性)
2 激情:(00考題)是人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式的情緒狀態(特點:有明顯的外部表現;發作短促,沖動,但會迅速弱化;指向性較明顯)
3 應激:(96考題)指人在出乎意料的緊張與危急情況下出現的情緒狀態.往往是當遇到危險情境而且要做出重大決策的時候發生應激.
三 情感典例
1 道德感:02考題 一個人根據一定的社會行為標准評價自己或他人行為舉止,思想言論和意圖時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
2 理智感:98考題 人對認識活動的成就進行評價時,即在人的智利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情感體驗。
是與人的認識成就的獲得,需要和興趣的滿足,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及思維任務的解決緊密相連。
3 美感:對美的主觀體驗,是人對客觀事物或對象的美的特徵的主觀體驗,是具有一定審美觀點的人對外界事務的美進行評價時,
產生的一種愉悅,肯定,愛慕,滿意的情感
第十二章 意志(非重點) 不過到時要看一下
1 意志: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2 意志行動:(00考題)由意志支配的行動。(大體時談及到主觀能動性,多吹一點p369)
3 動機斗爭:動機之間互相矛盾時對各種動機權衡輕重,評定其社會價值的過程及解除意志內部障礙的過程。
4 幾種動機斗爭的形式:a雙趨沖突(接近~接近型):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所吸引,兩個具有大致相同吸引力,沖突介乎兩個目標之間.
b.雙避沖突: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所排斥,但必須在這兩個迴避的目標之間進行選擇。
c.趨避沖突:被同一事物所吸引且排斥,一方面好而趨之,另一方面惡而避之。
d.多重趨避沖突:一個人同時被兩個事物吸引和排斥,即面臨兩種選擇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有喜歡和不喜歡兩面。
5 葉克斯 ~ 多德遜定律(p381考點):中度動機水平效率高。
第十三章 技能(應該非重點)
1 技能:人運用已有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一定的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
2 認知技能:是藉助於內部言語,在頭腦中進行認知活動的心智(智力)活動方式系統。98考題
3 動作技能:p396是有一系列外部動作所組成的系統。(待看書加深認識)02考題
4 開放性動作技能:動作隨外界環境變化而相應變化的技能。封閉...自然指可不參照環境因素執行的技能。
5 練習:以掌握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為目的所進行的反復操作的心理活動過程。
6 練習曲線:是指在連續多次的練習種所發生的動作效率和思維活動效率變化的圖解。
7 心理運動能力:感官與手腳協調能力。
第十四章 個性與個性傾向(最重點)後面幾章常考大題!!
1.個性: 一個人整個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97、01考題
2 個性傾向:是人經行活動的基本動力,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等,但需要是源泉。
3 需要:指個體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要求在頭腦中的反映,是個體的行為和活動的基本動力p445
1) 社會性需要:人在社會中形成為維護社會存在和發展而產生的需要。
2) 生理性需要:個體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而產生的需要。
4 動機:為實現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原因。(98考題)
動機產生的條件:(1)內在條件是需要;(2) 外在條件是環境(誘因)
5 社會性動機:起源於社會需要,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
1)高層次 : 成就動機(滿足自尊的需要)交往動機(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
2)低層次 : 好奇 探索、操弄(這幾個定義在p462)
6 興趣:興趣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是需要的延伸。00考題
間接興趣是指對活動結果感興趣,需要意志努力。
7 理想是個人對未來可能實現的奮斗目標的嚮往和追求。
8 信念是堅信某種觀點正確性,並支配自己行動的個性傾向。
9 世界觀是信念的體系,是人對世界的根本看法。
第十五章 氣質(這幾章中相對考得較少的,但也是重點)
人格指表現於不同情形中的,持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包含氣質、個性、性格)

Ⅱ 想像能力名詞解釋是什麼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抄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當你說起汽車,我馬上就想像出各種各樣的汽車形象來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想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識面的基礎上完成的。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

Ⅲ 什麼叫做創意想像名詞解釋~

創意想像是視聽聯覺中的對比張力;是觀念意識中的導向;是經濟時空中的沖擊波;是固有市場的量變因子。

要點:1、把萬物人格化(擬人式畫法) 2、把事物創意化(創意式畫法) 3、把人物靈活化(變通式畫法) 4、把形象圖案化(裝飾畫法) 5、把實物動物化(仿生式畫法) 6、把形象想像化(想像式畫法)。

Ⅳ 名詞解釋1. 社會美2. 自然美3. 悲劇4.審美想像

社會美,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現象呈現的美。與自然美合稱現實美。包括行為美、語言美、心靈美、環境美等。它來源於人的社會實踐,因此人的美在社會美中佔有中心地位。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自然美,是指各種自然事物呈現的美,它是社會性與自然性的統一。它的社會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於實踐,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徵(如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條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雲、山水花鳥、草木魚蟲、園林四野等等,非常廣闊多樣。自然美作為經驗現象,是人們經常能夠欣賞和感受的。
悲劇,悲劇是戲劇主要體裁之一,主要是以劇中主人公與現實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及其悲慘的結局,構成基本內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們理想、願望的代表者。悲劇以悲慘的結局,來揭示生活中的罪惡,用魯迅的話說,悲劇即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及崇敬,達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審美想像是審美主體將眾多相關記憶表象加以組合和創造審美意象的心理過程。是客觀制約性與主觀能動性,隨機性與目的性,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一。是具有再造性、創造性的形象思維活動,是審美意象創造、美感深化和藝術創作的重要心理環節、心理能力。

Ⅳ 創造想像的名詞解釋題怎麼答

創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回產品的心理過程。答
創造想像是一種有意想像。它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在腦海中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對已有的感性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綜合、加工和再造,在頭腦中進行創造性的構思。

Ⅵ 想像的名詞解釋

想像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想像能起到對機體的調節作用,還能起到預見未來的作用。

Ⅶ 想像—心理學的名詞解釋

.普通心來理學中的解釋:想像是人源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想像與思維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屬於高級的認知過程,它們都產生於問題的情景,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並能預見未來。 2.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Ⅷ 什麼叫再造想像(名詞解釋)

再造想像就是根據語言、符號、圖樣它的描述和指示,你在頭腦中構想相應的形象。譬如一個建築師拿到一個建築設計圖,想像未來的高樓大廈是什麼樣的,這就叫再造想像。

Ⅸ 人類學想像名詞解釋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研究人類各民族創造的文化,以揭示人類文回化的本質。使答用考古學、人種志、人種學、民俗學、語言學的方法、概念、資料,對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