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創造
『壹』 文學的二度創作名詞解釋
文學的二度創作意思就是說,
在第一次的創作之上進行重新再開發,而尋找到了新的靈感,開發出的新的一個角度就是二度創作。
『貳』 什麼是二度創作
二度是再次的意思!就是說再次創作的意思!比如:梅開二度,就是這意思!
『叄』 談談文學理論中哪些作品具有二度創造的特點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 ,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 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首先、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其次、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第三,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 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1、從內容來說,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 准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准確 ,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 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 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 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發, 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客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 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朴實明白;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采飛動。
3、從作者來說,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 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它們都有認知的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鑒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像,鑒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5、從功能來說,它們都有社會的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重在實用; 而文學作品是社會感化的手段,重在審美。
從以上特徵的比較中, 我們可以認為,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 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 那麼盡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范疇。
掌握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本質區別,我們在分類標引過程中,就能較有把握的進行標引了。當然, 圖書分類還有其特殊的一些規則, 還必須根據這些規則來標引。
『肆』 二度創造名詞解釋
二度創作是指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保持曲作者的基本要求,同時對音樂形成自己理解、處理和自己的風格特色,准確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內涵與風格,塑造鮮明的音樂形象。音樂表演自從與音樂創作相分離,作為對第一度創造的成果——從而—音樂作品的表演,獲得它的獨立品格以來,一直被人們稱作第二度創造或再創造。
『伍』 怎樣理解文學接受活動過程中的二度創造
二度創作指受眾在接受時運用自主思維對作品的加工,通俗來說就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作品時加入了主觀思想,比如說,看到書中對角色的介紹,自己大腦加工出了一個人物形象,這樣就算加入了主觀思想
『陸』 繪畫是在二度平面上創造三度空間的藝術
不正確,畢加索的立體注意就不只是三維的空間了,而是混亂的異度空間
『柒』 怎樣理解文學接受活動過程中的 二度創造
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潛伏》你看過了吧?那部電視劇是根據作家龍一的同名小說改編並進行拍攝的,龍一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是一次創作,而導演把這部電視劇搬到了電視屏幕上,這就是二度創作!
『捌』 什麼是文學的二度創作
人們通常把劇作家創作劇本的藝術活動稱為「一度創作」,把根據劇本在舞台或銀幕上運用的藝術手段塑造形象的藝術過程叫做「二度創作」
『玖』 什麼是二度創作
二度創作就是演奏演唱者對音樂更美創作,對音樂用自己的感受出表達音樂的思想。
『拾』 為什麼說音樂表演是音樂作品的第二度創作
、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
1.「二度創作」的概念。
音樂表演與音樂創作相分離並獲得其自身的獨特品格後,就被人們稱作「二度創作」。所謂「二度創作」就是在「一度創作」(即音樂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以一度創作為出發點和歸結點。即音樂表演必須對以樂譜形式存在的音樂作品進行認真的分析,並作出准確的解讀,以此作為二度創作的依據,而音樂表演的最終結果則表現為對音樂作品的准確傳達和作品本身的精確再現。
2.表演作為「二度創作」的本質和作用。
音樂表演作為「二度創作」其本質意義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一度創作的忠實再現上。盡管音樂表演是建立在音樂作品基礎上的,但這並不是說只要按照譜面完整演奏就是「二度創作」,如果這樣理解,「二度創作」就完全陷入了單一的機械演奏中,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人們之所以喜愛音樂者的音樂表演,是因為音樂表演是由不同個性的人所進行的有創造性的表演活動,人們欣賞的不僅僅是音樂作品本身的旋律,更重要的是去欣賞音樂表演者對作品的創造性的再現。有些傑出的表演創造,甚至會超出作曲家的預想,使得作品的內在深意和作品的精髓體現得更加鮮明。
音樂表演作為音樂創作與欣賞的中介環節,一方面擔負著創造性地再現音樂作品,推動和促進音樂創作的使命,另一方面還擔負著通過表演提高聽眾審美情趣的使命。
3.「二度創作」應遵循的原則。
(1)真實性,創造性。
真實性是「二度創作」的基礎,是對音樂作品本身的真實再現。我們要把樂譜作為最基本的依據進行研讀,同時還要解讀與作品相關的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創作的時代背景,甚至是作者創作時的意識和思想形態。就像貝多芬的作品,他的創作分三個時期,每個時期的作品風格都是與當時他所處的社會背景及他當時的思想狀態緊密聯系的,分析和演奏他的作品就要在更多的層次上分析和解讀,這樣才能真正地再現其作品。
創造性是決定「二度創作」的價值的關鍵。正如美國鋼琴家、音樂評論家約瑟夫·巴諾維茨所說: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個性與作曲家的個性融為一體。音樂作品不只是一種處理方法,二度創作也不能只遵循一種表演模式,只要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創造性,就能使「二度創作」達到一個理想的境界,最大程度地實現其價值。
(2)歷史性,時代性。
歷史性是指音樂作品特定的歷史風格,時代性是指音樂表演者所處的時代精神。音樂是特定歷史時代下的產物,有其特有的音樂風格,然而進行音樂表演的表演者不可能完全放棄自己所在的時代去演奏演唱作品,總會不自覺地用當代的時代特徵去演繹作品,這就要求「二度創作」必須在尊重歷史風格的前提下,以當代人的審美眼光,從歷史出發,在歷史作品中發現新的因素,以當代的時代精神和審美情趣加以豐富,從而實現歷史性與時代性的融合,以獲得最佳的表演效果。
(3)技術性,表現力。
沒有表演技巧就無所謂表現力,相反,脫離了藝術表現力,表演技巧也就喪失了其存在的意義。技術技巧對於表演來說尤為重要,但它只是音樂表演的手段,而非目的,它只是為藝術表現的目的服務的,只有音樂表演與藝術表現力實現完美的統一,表演自身的價值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只有把高超的技術融合到深刻的藝術表現中,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動人心弦的精神內涵,達到啟人心智的效果。
最後
音樂表演,是賦予音樂以生命的創造性的行為,其本質意義就是如何真實地再現原作,如何使音樂作品煥發出應有的光彩。對於音樂表演者來說,如何把握好「二度創作」,如何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盡可能地表演是技術與表現力完美的結合,是音樂表演獲得其獨特品格的基礎和保證;而如何通過自己的表演把音樂的美傳達給觀眾,如何使聽眾在音樂的熏陶下洗滌心靈,如何使人們因為有了音樂而感到充實快樂,是音樂工作者們畢生的事業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