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發明是第幾次信息技術革命
Ⅰ 計算機應用是屬於第幾次信息技術革命的產物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語言和文字的出現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造紙術和印刷術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等的文明和普及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計算機和網路的出現
Ⅱ 信息技術的發展史分哪幾個階段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和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隨著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軍制、科研、迫切需要解決的計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進,1946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Ⅲ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資料
至今,人類歷史上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包括:
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影響深遠。
第二次是文字的創造。用文字來儲存信息,使信息更長時間地保存下來。
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明。它使人類文化傳播更加深刻久遠,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與印刷術做出了歷史的貢獻。
第四次是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應用。它使得人類文化傳播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第五次是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以及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緊密結合,使得信息技術的傳遞更加快捷,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
信息技術的變革過程:
迄今,人類歷史已經歷了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
語言的產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其意義不亞於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
為了長期存儲信息,例如記數、記事等,就要創造一些符號代表語言,久而久之,這些符號逐漸演變成文字固定下來。
第三次:印刷的發明。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是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的重大創造。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無線及有線通訊技術的實現和更新,使人類在信息的交流和傳遞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屏障。
第五次:計算機與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
近30年來,在計算機技術的支持下,微波通訊(包括衛星通訊)、移動通訊、綜合業務數字網、國際互聯網等通信技術以及通信數字化、有線傳輸光纖化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Ⅳ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標志是( )。
B
人類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標志是語言的產生,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標志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第四次信息革命的標志是電信和無線電技術的發明,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標志是電腦。
Ⅳ 請問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時間各是多少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發生在距今約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出現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術的革命是印刷的發明。大約在公元1040年,我國開始使用活字印刷技術(歐洲人1451年開始使用印刷技術)。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Ⅵ 五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歷史年代,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語言的創造。
歷史年代:從猿向人轉變時發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文字的發明。
歷史年代:發生於原始社會末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它使人類信息傳遞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使信息可以儲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時空界限,流傳久遠。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歷史年代:是在封建社會發生的變革。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這一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和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創造。
歷史年代: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這些發明創造,使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范圍,信息能瞬間傳遍全球。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核心內容:電子計算的發明和應用。
歷史年代:20世紀中葉
產生的作用及其主要特點: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處理信息的局限性,極大地增強了人類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Ⅶ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時間
(一)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產生
遠古時候,隨著人類的進化,語言逐漸產生。語言的產生是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志,是信息交換的第一載體。語言結束了人們僅以動作做為表達交流意圖的手段,使人們的思想、經驗得以傳播,並促進人腦發達。
(二)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發明
公元前1600年的殷、商朝時期,中國人發明了甲骨文。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統一了漢字,二者皆為現代漢字和簡化漢字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文字的發明
是最重要的信息革命之一,在文字成為信息的載體之後,信息的存儲和傳遞第一次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大大促進了信息的流動。文字是記錄壓縮存貯信息的符
號和代碼,是人類信息交流的第二載體。文字使口語傳遞的信息固定下來,儲存在文字里,長期保存,逐步積累,並加以系統化形成知識。其偉大意義在於,它完成
了人類文明從以天然物質為載體到以人工符號為載體的飛躍,使人類進入有史文明時代,突破了人類經驗總結、保存、傳播的時域、地域局限,使人類創造的文明資
源能代代相傳、永續利用、優化組合、異地共享,也使人類抽象思維能力實現了由第一信號系統到第二信號系統的跨越,從而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與變革。
(三)第三次信息革命:造紙術及印刷術的發明
公元105年,我國漢朝的蔡倫發明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飛躍的進步,並流傳至世界各地。東漢末年,我國勞動人民在總結石刻和印章
經驗的基礎上,創造了拓印法,後在隋朝發展成為雕版印刷。公元1041年至1048年間,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現代印刷術和印刷機的發展奠定了基本原
理,成為印刷術上的一次革命,它使人類文化傳播更加深刻久遠。紙是紀錄文字的載體,因而也就成為信息的存儲和傳輸介質,在交流思想、傳播文化、撒播文明等
方面是一種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印刷術的發明結束了單純靠手抄、雕刻文獻的時期,使得知識可以大量儲存和流通,進一步擴大了信息交流的規模和范圍,為人類信
息大面積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技術和手段,推動著人類文明在更大的范圍內加速交流和傳播。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歐洲,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成為新教復興的
工具和科學復興的手段,它們與火葯和指南針一起被馬克思稱為是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這場信息技術革命把人類社會帶進了工業時代。
(四)第四次信息革命:電報、電話和電視的發明
1837年,美國人摩爾斯和兩個英國工程師庫克、懷斯頓幾乎同時發明了電報,使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可能克服距離的障礙而達到通信的目的。1877
年,貝爾發明了第一部實用電話,其所採用的電聲和聲電變換技術成為後來各種各樣的電子錄音設備的基礎。1923年,俄國出生的美國人日瓦金發明了光電攝像
管和電視攝像機,大大地推動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電話(點對點傳送聲音信息)、電報(點對點傳送文字信息)、傳真(點對點傳送圖文信息)、廣播(點對面
傳送聲音信息)、電視(點對面傳送圖象信息)逐步取代信件傳遞成為主要通信方式,由此開始,信息載體是每秒30萬公里的電磁波。這是一次信息傳遞手段的革
命性變革,成千上萬倍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使信息瞬間傳遍全球。
(五)第五次信息革命:計算機與互聯網的發明
人類社會的第五次信息革命目前正在進行之中,第五次信息革命是以計算機的數據處理技術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為開端的。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開創
了數字計算和數字化這個新時代,而當代的信息革命實質上就是信息數字化的革命。20世紀40年代中葉,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革命意義,它使勞動工
具從體力的延伸發展到腦力的延伸。電子計算機成為20世紀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由於微電子學、電子計算機與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電信和電腦網路技術在
70年代取得了重大的發展,這些特定技術領域的突破都提高了信息產生、處理和傳輸的能力。之後計算機網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引起了從生產工具到
勞動對象,到生產的組織和管理的一系列變革,且通過一個新的工業群——信息產業的產生,促進了生產的大發展。至此,信息革命才快速發展。
Ⅷ 人類經歷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依次為什麼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
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創造,發生在猿向人轉變的時期。人類創造了語言,獲得了人類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質手段和加工信息的特有工具——概念。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
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發明,發生在原始社會末期。這一次革命使人類信息突破了口語的直接傳遞方式,可以將信息儲存在文字中加以傳播。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明。
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發生於封建社會時期。這兩項發明擴大了信息的交流、傳遞的容量和范圍,使人類文明得以迅速傳播。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電視等現代通訊技術的運用,發生於19世紀。現代通訊技術信息的傳遞手段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大大加快了信息傳輸的速度,縮短了信息的時空跨度。
第五次:計算機應用的普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結合。
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發生於20世紀中葉。電腦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類大腦及感覺器官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這次用電子計算機、通訊衛星、光導纖維組成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成果,將使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時代。
Ⅸ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與第幾次信息技術革命有密切聯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與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有密切聯系。
1、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每一次都對人類有著巨大的作用。
(1)第一次信息技術革命是語言的使用。語言的產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信息技術革命,其意義不亞於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是文字的創造。由於人腦容易遺忘事情,一旦遺忘,信息就取不出來了。為了長期存儲信息,如記數、記事等,就要創造一些代符號表語言,經過多少年代的發展,這些符號逐漸演變成文字,並固定了下來。
(3)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是印刷的發明。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技術與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有密切聯系。
(4)第四次信息技術革命是電報、電話、廣播 、電視的發明和普及應用。
(5)第五次信息技術革命始於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及計算機與現代通信技術的有機結合。
2、信息與信息傳播
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
信息是各種事物發出的有意義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內容越多,信息量越大。任何信息只有通過傳播才能體現出它的實際意義。
Ⅹ 我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是第幾次信息技術革命的代表
第一次:文字的發明。
第二次:造紙術的發明
第三次:印刷術的發明(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