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農業灌溉
① 新型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主要有幾種
你好
灌溉農業
更多圖片(2張)
灌溉農業是在乾旱時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證農業生產的模式。在現階段應發展節水灌溉農業
中文名:灌溉農業
類型:農業技術
含義:乾旱以大水灌溉方式保證農業生產
釋義:泛指以水澆田的農業
② 哈尼族的由來
雲南的十八怪,哈尼族哈尼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253952人。主要聚居在滇南紅河和瀾滄江之間的元江、墨江、綠春、金平、江城等縣,思茅、西雙版納、瀾滄等市、州、縣也有分布。主要從事農業,善開梯田。
哈尼族見於漢文史籍的名稱,有「和夷(蠻)」、「和泥」、「窩泥」、「阿泥」、「哈泥」等。自稱多達30餘種,如「哈尼」、「僾尼」、「碧約」、「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葉車」、「阿木」等等。
哈尼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內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約)卡(多)、豪(尼)白(宏)三種方言和若干土語。哈尼族原無文字,20世紀50年代為其創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試行中。
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區,主要從事農業,梯田稻作文化尤為發達。墨江的紫膠,產量居全國之冠。西雙版納僾尼人居住的南糯山,是飲譽中外的普洱茶主產地之一。逶迤連綿的哀牢山,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許多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紅河自治州個舊市,是聞名我國的「錫都」。
哈尼族認為萬物皆有靈,人死魂不滅,於是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民間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歡隨身攜帶巴烏、笛子等樂器。以農歷十月為歲首,傳統節日主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節)。
在起伏連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幾十級、上百級的梯田,從山腳順著坡勢蜿蜒向上伸展,層層疊疊,直通茫茫雲海,蔚為壯觀。
千百年來,面對高山峽谷的生存空間,哈尼人民創造、總結出一套墾種梯田的豐富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地形、土質修堤築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澗,通過水筧溝渠引進梯田。到了初春,形狀各異的大小梯田盛滿清泉,在明媚的陽光下,山風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間,層層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塊塊綠色壁毯;夏末秋初,稻穀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黃。這簡直就是一幅變化奇巧、簡朴秀美的水墨畫。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話:梯田是小夥子的臉。小夥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麼樣,若是他築埂、鏟堤、犁耙田樣樣來得,就會得到大家的稱贊,並贏得姑娘的愛慕。姑娘美不美,關鍵要看她在梯田裡做的活計好不好。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們對水特別珍惜。為了不誤農時,自古以來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約:根據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積,人們友好協商,擬定每塊田應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經田地的先後順序,在水溝與田塊的入水口處設一橫木,並在橫木上將那塊田應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讓水自行流進田裡。
哈尼族家家戶戶還習慣在梯田裡養魚。陽春三月栽過稻秧後,人們投入魚苗,任其自然生長。深秋時節,在收割稻穀的同時,一籮籮鮮魚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水牛是耕種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習俗經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犢,全家即上山覓割嫩草喂它,有的還加喂肥肉和紅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舊衣服、棉絮為之包裹禦寒。牛犢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將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飯放在牛廄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數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飯團,給牛各喂一團後,家人分取一團就地食用。此俗意味著人、牛地位平等。
③ 如何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保護(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是指為防止因水資源不恰當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壞,而採取的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措施的總和。
水資源保護的核心是根據水資源時空分布、演化規律,調整和控制人類的各種取用水行為,使水資源系統維持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以達到水資源的永續利用。水資源保護不是以恢復或保持地表水、地下水天然狀態為目的的活動,而是一種積極的、促進水資源開發利用更合理、更科學的問題。水資源保護與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對立方法
水資源保護工作應貫穿在人與水的各個環節中。從更廣泛地意義上講,正確客觀地調查、評價水資源,合理地規劃和管理水資源,都是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手段,因為這些工作是水資源保護的基礎。從管理的角度來看,水資源保護主要是「開源節流」、防治和控制水源污染。它一方面涉及水資源、經濟、環境三者平衡與協調發展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涉及各地區、各部門、集體和個人用水利益的分配與調整。這裡面既有工程技術問題,也有經濟學和社會學問題。同時,還要廣大群眾積極響應,共同參與,就這一點來說,水資源保護也是一項社會性的公益事業。
通過各種措施和途徑,使水資源在使用上不致浪費,使水質不致污染,以促進合理利用水資源。主要保護措施有:農業措施、林業措施、水土保持和工程措施。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盡,其實就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為抽取河水,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80年代後期全球淡水實際利用的數量大約每年3000億立方米,占可利用總量的1~3%。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對水資源的消耗量也以幾何級數增長。我們要加強保護水資源意識,不要讓最後一滴水成為眼淚!
④ 什麼是農業信息化
「互聯網+」現代農業
「互聯網+」現代農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農業改造升級;鼓勵大型電商平台企業開展農村電商服務,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加大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力度;
加快建立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這些戰略決策和重要部署為農業信息化加快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環境。
(4)新型農業灌溉擴展閱讀:
農業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概括為「一機三器」。
一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動機」。
發展農業信息化,可以充分發揮物聯網節本增效的作用,充分發揮電子商務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充分發揮大數據指導生產、引導市場的作用,充分發揮信息服務拓展消費空間的作用,為帶動農業市場化、倒逼農業標准化、促進農業規模化、提升農業品牌化增添新元素、提供新動力,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的目標
二是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器」。
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有效應對農業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部分品種階段性過剩與優質安全農產品緊缺並存、農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與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的戰略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