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學會創造性觀察pdf

學會創造性觀察pdf

發布時間: 2020-11-26 08:25:45

『壹』 求《時間簡史》掃描版pdf

本大師的概括。
我們發現自已是處於使人為難的世界中。我們要為自己在四周所看的一切賦予意義並問道:什麼是宇宙的性質?我們在它之中的位置如何,以及宇宙和我們從何而來?為何它是這個樣子的?我們採用某種「世界圖」』來試圖回答這些問題,如同無限的烏龜塔——一個支持平坦的地球是這樣的一種圖象一樣,超弦理論也是一種圖象。雖然後者比前者更數學化、更精確,但兩者都是宇宙的理論。兩個理論都缺乏觀察的證據:沒人看到一個背負地球的大龜,但也沒有人看到超弦。然而,龜理論作為一個好的科學理論是不夠格的,因為它預言了人會從世界的邊緣掉下去。除非發現它能為據說在百慕達三角消失的人提供解釋。這個預言和經驗不一致!
最早先在理論上描述和解釋宇宙的企圖牽涉到這樣的思想,事件或自然現象是由具備人類感情的靈魂所控制,它們的行為和人類非常相像,並且是不可預言的。這些靈魂棲息在自然對象之中,諸如河流和山嶽,包括諸如太陽和月亮這樣的天體之中。它們必須被祈禱並供奉,以保證土壤的肥沃和四季的變化。然而,一些規律性逐漸地被注意到:太陽總是東升西落,而不管是否用犧牲去對之進貢。更進一步,太陽、月亮和行星沿著以被預言得相當精確的軌道穿越天穹。太陽、月亮仍然還可以是神祗,只不過是服從嚴格定律的神。如果你不將耶和華停止太陽運行之類的神話當真,則這一切顯然是毫不例外的。
首先,只有在天文學和一些其他情形下,這些規則和定律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隨著文明的發展, 特別是近300年期間,越來越多的規則和定律被發現。這些定律的成功,使得拉普拉斯在19世紀初主張科學的宿命論。他提議只要給定宇宙在某一時刻的結構,由給定的一組定律即能精確地決定它的演化。
拉普拉斯的宿命論在兩個方面是不完整的。它沒講定律應該如何選擇,也沒指定宇宙的初始結構。這些都留給了上帝。上帝會選擇讓宇宙如何開始並要服從什麼定律,但是一旦開始之後它將不再干涉。事實上,上帝是被限制於19世紀科學不能理解的領域里。
我們現在知道,拉普拉斯的宿命論的希望,至少在按照他頭腦中的方式,是不能實現的。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表明,某些諸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的對偶的量,不能同時以完全的精確度去預言。
量子力學通過一族量子理論來處理這種情形,粒子沒有很好定義的位置和速度,而是由一個波來代表。它們給出了這波隨時間演化的定律,在這種意義上,這些量子理論從屬於宿命論。這樣,如果某一時刻這個波是已知的,便可以將任一時刻的波算出。只是當我們試圖按照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對波作解釋之時,不可預見性的紊亂的要素才出現。但這也許是我們的錯誤:也許不存在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只有波。只不過是我們企圖將波硬套到我們預想的位置和速度的觀念之中而己。由此導致的不一致乃是表面上不可預見性的原因。
事實上,我們已經重新將科學的任務定義為發現能使我們在由不確定性原理設定的極限內預言事件的定律。然而,還存在如下問題:宇宙的定律和初始條件是如何及為何選取的?
在本書中,我特別將制約引力的定律突出出來,因為正是引力使宇宙的大尺度結構成形,即使它是四類力中最弱的一種。引力定律和直到相當近代還被堅持的宇宙隨時間不變的觀念不相協調:引力總是吸引的這一事實意味著,宇宙必須或者在膨脹或者在收縮。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在過去某一時刻必須有一無限密度的狀態,亦即大爆炸,這是時間的有效起始。類似地,如果整個宇宙坍縮,在將來必有另一個無限密度的狀態,即大擠壓,這是時間的終點。即使整個宇宙不坍縮,在任何坍縮形成黑洞的局部區域里都會有奇點。這些奇點正是任何落進黑洞的人的時間終點。在大爆炸或其他奇點,所有定律都失效,所以上帝仍然有完全的自由去選擇發生了什麼以及宇宙是如何開始的。
當我們將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結合,似乎產生了以前從未有過的新的可能性:空間和時間一起可以形成一個有限的、四維的沒有奇點或邊界的空間,這正如地球的表面,但有更多的維數。看來這種思想能夠解釋觀察到的宇宙的許多特徵,諸如它的大尺度一致性,還有像星系、恆星甚至人類等等小尺度的對此均勻性的偏離。它甚至可以說明我們觀察到的時間的箭頭。但是如果宇宙是完全自足的、沒有奇點或邊界、並且由統一理論所完全描述,那麼就對上帝作為造物主的作用有深遠的含義。
有一次愛因斯坦問道:「在製造宇宙時上帝有多少選擇性?」如果無邊界假設是正確的,在選擇初始條件上它就根本沒有自由。當然,它仍有選擇宇宙所服從的定律的自由。然而,實在並沒有那麼多的選擇性;很可能只有一個或數目很少的完整的統一理論,它是自治的,並且允許復雜到像能研究宇宙定律和詢問上帝本性的人類那樣的結構的存在。
即使只存在一個可能的統一理論,那隻不過是一組規則或方程。是什麼賦予這些方程以生命去製造一個為它們所描述的宇宙?通常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的科學方法不能回答,為何必須存在一個為此模型所描述的宇宙這樣的問題。為何宇宙陷入其存在性的錯綜復雜之中?是否統一理論是如此之咄咄逼人,以至於其自身之實現成為不可避免?或者它需要一個造物主?若是這樣,它還有其他的宇宙效應嗎?又是誰創造了造物主?
迄今,大部分科學家太忙於發展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以至於沒工夫去過問為什麼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不能跟得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並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初的問題。然而,在19和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於技術性和數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的范圍,以至於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僅餘下的任務是語言分析。」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的何等的墮落!
然而,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套完整的理論,它應該在一般的原理上及時讓所有人(而不僅僅是少數科學家)所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包括哲學家、科學家以及普普通通的人,都能參加為何我們和宇宙存在的問題的討論。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智的最終極的勝利——因為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貳』 誰有《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 溝通與協調能力》 《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教程》的電子版教材

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教程-溝通與協調能力
第一節溝通的含義和特徵 1
一、 溝通的含義:交流說 媒介說 分享說 轉移說
二、 溝通的特徵:目的性 選擇性 雙向性 互動性
第二節溝通的過程和要素3
一、 溝通的一般過程
二、 溝通的主要因素:p4
第三節溝通的類型和方法5
一、 溝通的類型:正式非正式 直接間接 語言非語言 單項雙向
二、 溝通的方法:當面 電話 會議 公文 網路
第四節溝通的意義和原則8
一、溝通的意義:交往重要手段 組織系統 決策 組織整體領導水平
二、溝通的原則:合作 針對 及時 擇機
第五節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的主要障礙13
一、發送者的障礙:語言障礙 文化 心理 態度
二、接收者的障礙:興趣障礙 方式 情緒
三、信息本身障礙:認識性信息障礙 情感性
四、傳遞渠道障礙:距離障礙 噪音 層級
第二章專業技術人員溝通能力的培養22
第一節溝通能力的特點22
一、綜合性 二、動態性 三、實踐性
第二節溝通能力的作用25
一、 溝通能力是溝通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橋梁
二、 溝通能力是溝通者實現理想目標的重要手段
三、 溝通能力是溝通者增強自身魅力的重要載體
第三節溝通能力的培養27
一、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繼承傳統美德 發揚傳統 借鑒國外
二、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讀書學習是重要途徑 深入實踐是必要渠道
三、錘煉健康的心裡素質:胸襟開闊 百折不撓
四、訓練創新的思維能力:打破思維定式(權威型 經驗型 習慣型) 培養創新思維(逆向 發散)
五、掌握有效溝通技巧
第三章專業技術人員在工作中的溝通37
第一節業技術人員如何與上級溝通37
一、與上級溝通的重要性:缺少溝通容易出現問題 良好的溝通有助於工作進展
二、怎樣得到上級的賞識: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勇於為上級作犧牲 為上級出謀劃策
在向上級提建議時:多從正面闡發自己的觀點 注意維護上級的尊嚴 要讓自己的想法變成上級的
三、如何巧妙的拒絕上級:不懂拒絕就會害自己 不懂拒絕就會出麻煩 如何巧妙的反駁上級(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 藉助於他人的力量
四、如何防止和克服越位:決策越位 表態 干工作 答復問題 某些場合
第二節業技術人員如何與下級溝通48
一、 與下級進行溝通的必要性(成功溝通的三個基本要點)
二、 與下級溝通的技巧:讓下級知道你關心他們 我唯一可依靠的財產就是你們寬容大度、虛懷若谷 誠心接受下級的意見
三、 學會調節下級之間的矛盾:不偏不倚 折中調和 冷處理與調離
第三節業技術人員如何與同事溝通57
一、同事之間相處時,不要顯示出太強的優越感
二、與同事溝通時,要注意為別人保全面子
三、同事之間的溝通,朴實的行動比華麗的言語更為有效
四、學會與同事進行友好的合作(要領:能夠幫助他人 主動參與集體活動 在會議或討論中表述自己的觀點 要尊重他人 傾聽他人的意見,不要過於武斷)
第四章專業技術人員的跨文化溝通67
第一節文化的多樣性67
一、 語言和非語言因素對溝通的影響:語言 非語言
二、 信仰與行為習慣對溝通的影響:
第二節專業技術人員如何與不同國家的人溝通72
一、美國二、法國三、英國四、德國五、北歐六、日本七、阿拉伯
第五章專業技術人員的領導協調能力82
第一節專業技術人員領導與協調的關系82
一、 領導概念及其核心特徵
二、 領導協調的定義及內涵
三、 領導與協調的關系:領導協調是領導的一項基本職能領導協調是減少內耗和浪費、降低領導成本的橋梁和紐帶領導協調是增進組織和人員團結統一、實現有效領導的重要手段
第二節專業技術人員領導協調能力的豐富內涵86
一、領導協調能力及特點:1.內容的綜合性;2.組合的差異性;3. 獲得的非遺傳性;4.發展的漸進性;5.本質上的創造性;6.表現的機遇性。
二、領導協調能力的作用及意義:1.領導協調能力是順利完成領導協調活動的主觀條件;2.協調能力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能力。
三、領導協調能力的構成:1.對不協調狀態的認知能力 敏感性 深入性 全面性 准確性;2.統籌協調的能力 統觀全局的能力 駕馭全局的能力 協調全局的能力;3.平衡關系的能力平衡各種力之間關系的能力 平衡與各個下屬之間關系的能力 平衡各種利益關系的能力;4.處理沖突的能力 處理自己與他人沖突的能力 處理下屬相互間沖突的能力;5.溝通信息的能力建立和運用正式溝通系統的能力 限制、利用和消除非正式溝通的能力 表達能力和接受能力 消除溝通障礙的能力
第三節專業技術人員領導者素質和協調能力的自測98
一、領導者素質測評及意義
二、領導者素質綜合測評的方法和技術:1.測量的方法與技術 人格測驗 智力測驗 能力傾向測驗 氣質測驗 性格類型測驗 價值觀測量 2.非測量方法與技術書面信息分析 實證分析 面試 3.考試的方法與技術 客觀式考試 論述式考試 論文式考試 4.評價中心的方法與技術 公文處理 小組討論 管理游戲 角色扮演
三、領導協調能力的測試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第六章專業技術人員如何掌握工作任務的協調方法119
第一節思想與目標的協調藝術119
一、思想協調的內容及意義:1.思想協調是積極的平衡;2.思想協調是實施激勵;3. 思想協調是解決問題增強凝聚力。
二、掌握思想協調的方法與藝術:1.以理服人與以情服人相結合 說服教育,以理服人 關心體貼、以情感人 2.運用心理學原理,學會「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了解人們的一般心理過程,掌握心理活動規律 針對人的個性和性格,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3.研究人的特殊心理活動,預防和克服逆反心理 4.思想協調的其他幾種有效方法普遍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耐心說服與嚴格紀律相結合的方法 思想教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自我教育與相互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相結合的方法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困難相結合的方法 領導言教與領導身教相結合的方法
三、目標協調的原則及方法藝術:1.領導目標及其特點2.目標協調的原則 要明確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 要明確領導目標是靠別人來實現的 3.領導目標的協調藝術領導目標與組織外部關系的協調藝術 領導目標與組織內部關系的協調藝術
第二節" 彈鋼琴 " 的協調方法與藝術140
一、" 彈鋼琴 "協調的內涵 方法 藝術
二、" 彈鋼琴 "的基本要求 :要全局在胸,抓住本質 要從實際出發,抓准抓緊中心 堅持抓住中心帶動一般的原則
三、" 彈鋼琴 "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要立足整體,統攬全局 高瞻遠矚,規劃全局 把握方向,協調全局 著眼目標,控制全局——通過控制趨勢來控制全局通過控制關鍵因素控制全局 通過領導者自身的領導權威控制全局 通過提高主管人員的素質實現對全局的間接控制 通過對重大特殊情況的處理控制全局
第七章沖突及沖突的協調與解決
第一節沖突的內涵、類型和原因152
一、 何為沖突
二、沖突的類型及產生原因:1.個體內心沖突 趨向型沖突 迴避型沖突 趨避型沖突 ;2.人際沖突;3.組織沖突;4.角色沖突 角色期望發出者內在的沖突角色期望發出者之間的沖突 角色之間的沖突 個人和角色之間的沖突
第二節沖突的過程及分析157
一、 潛在的對立階段:1.溝通;2.結構;3.個人因素
二、認知和個性化階段
三、行為意向階段:1.競爭2.協作3.迴避4.遷就5.折衷
四、行為階段
五、結果階段:1.良性結果2.不良結果
第三節團體關系的沖突及協調與解決163
一、傳統沖突的處理方法:1.協商談判法2.仲裁調解法3.權威解決法4.拖延解決法5.迴避解決法6.轉移目標法7.教育解決法8.解體重組法
二、處理沖突的一般方案:1.解決團體沖突的觀念;2.解決沖突方案的修正;3.不正確沖突的處理傾向。
三、團體關系的處理:1.制定團體章程及工作制度;2.設立層級機構;3.設立聯絡員制度;4.組建任務小組;5.設立新的團體;6.設立綜合性部門。
第四節人際關系的沖突及解決技術169
一、潛在沖突形成的原因:1.人與人之間目標的對立;2.人及利益需要相爭;3.工作崗位分工不明;4.分配不公。
二、預防潛在沖突的措施:1.科學的進行思想政治工作;2.提高團體成員的心理相容性;3.滿足勞動者的公平感;4.明確工作責任。
三、解決人際沖突的一般技術:1.正視沖突,解決沖突;2.幫助沖突轉化;3.使用權威的力量;4.迴避;5.利用團隊管理的力量及團體的規章制度、獎懲條例;6.引導員工進行建設性沖突。
四、團體領導者處理人際沖突的原則:1.冷靜公正,不偏不倚;2.曉以大義;3.交換立場;4.折中調和;5.給沖突雙方留台階。
第八章專業技術人員如何掌握人際關系的協調方法179
第一節人際關系的概念及類別179
一、人際關系及其特點
二、人際關系的類別:1.常見的分類;2.李維特的分類;3.組織群體形態的分類。
三、人際關系的行為模式:1.李瑞概括的人際關系的行為模式;2.霍尼的團體人際關系行為模式;3.修正的霍尼人際關系行為模式。
第二節上下級關系協調的方法與藝術185
一、協調與上級關系的方法和藝術:1.協調與上級關系的意義;2.協調與上級關系的准則 尊重上級 服從上級 體諒上級;3. 協調與上級關系的藝術 展其長,避其短及時匯報,反復疏通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二、協調與下級關系的方法和藝術:1.處理下級關系的原則 公正原則 平等原則 民主原則 信任與授權原則;2.處理下級關系的藝術 平衡藝術 引力藝術彈性控制藝術 信息溝通藝術 保持距離藝術
三、處理與群眾關系的方法和藝術:1.處理群眾關系的原則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原則 積極領導群眾的原則 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的原則;2.處理群眾關系的藝術以威信孚眾 合理運用賞罰 恩威有度 善演群眾角色 善於同化群眾 善於當聽眾
第三節同事關系和組織關系的協調與處理211
一、同事關系及其協調的意義
二、同事關系協調的方法和藝術:1.明確交往的基點;2.要有與人為善,友好相處的願望;3.嚴以律己,寬以待人;4.學會調試沖突;
三、組織關系協調的方法和藝術:1.正確分析造成矛盾分歧的原因;2.協調組織關系的手段 領導關系的協調溝通 組織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3.維護合理競爭。
第九章專業技術人員協調素養和能力的提高
第一節領導協調素養與能力基礎221
心理生理基礎 實踐基礎 知識基礎 一般能力基礎 性格基礎
第二節培養和開發專業技術人員協調能力的途徑和手段225
一、成功協調評判標准 領導協調是否有效、成功:1.群體共識度;2.觀點互解度;3.任務贊同度;4.行為互助度;5.自覺協同度6.成果滿意度;7.主體貢獻度;8.關系品質度。
二、領導協調能力開發類型226
三、可供選擇的協調手段和協調途徑227
第三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提高協調能力229
一、在協調各階層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中鍛煉提高:1.要正確對待新時期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內部矛盾;2.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3.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4.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進一步加強黨的廉政建設。
二、在綜合協調、妥善處理突發性群體事件中鍛煉提高自己:1.轉型期突發性群體事件的成因分析;2.突發性群體事件的防範及調控 建立全面系統的防範機制注重策略,採取果斷穩妥的處理方法
《溝通與協調能力》復習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現代意義上的溝通,就是人們為著某種交際目的,所進行的信息傳遞與接受的過程。這種信息可以是( )。
A、言語信息 B、文字信息 C、態勢語言信息 D、以上都正確
2、溝通的信息因素是指( ),它是溝通活動得以進行的最基本因素。
A、將所要傳遞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編碼規則,編制為信號
B、信息發送的主體 C、信息接收的主體 D、能被接收者的感覺器官所接收到的刺激
3、( )就是面對面交流的溝通交流方法,上下級之間布置、報告工作,同事之間溝通協調問題,一般都採用這種方法。
A、公文溝通 B、當面溝通 C、電話溝通 D、會議溝通
4、以下選項中,不屬於溝通的基本原則的一項是( )。
A、針對原則 B、公平原則 C、及時原則 D、合作原則
5、溝通能力具有的突出特徵是( )。
A、綜合性 B、動態性 C、實踐性 D、以上都是
6、領導者要做好領導工作,實現理想目標,必須獲得( )。
A、人民群眾的認同和擁護 B、上級領導的認可
C、基層幹部的認同 D、國家資格考試認證通過
7、通過讀書學習來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應該找到( )。
A、掌握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 B、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C、培養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D、以上都應該做到
A、領導協調素養 B、領導協調能力 C、領導協調素養與能力 D、領導協調水平
33、領導者要注意在協調各階層利益關系、正確處理( )中鍛煉提高自己的領導協調能力。
A、人民內部矛盾 B、階級矛盾 C、社會矛盾 D、工作矛盾
34、( )是指在較短時間內突然爆發的,群體與群體之間、群體與領導之間、群體與企事業單位之間的,以經濟利益為主要內容的,採取圍攻、靜坐、遊行、集會等方式對抗黨政機關甚至破壞社會公共財物、危害干群人身安全、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
A、突發性事件 B、群體事件 C、突然性事件 D、突發性群體事件
二、多項選擇題
8、溝通者要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應該注意把握兩個方面( )。
A、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是與生俱來的 B、讀書學習是增強文化底蘊的重要途徑
C、從現實生活中獲取知識素養,必須學會觀察 D、深入實踐是增強文化底蘊的必要渠道
9、以下有關創新思維的說法,正確的項是( )。
A、溝通者要訓練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不僅要打破思維定式,還要培養創新思維。
B、逆向思維是最典型的創新性思維,說得簡單點,就是「倒過來想」。
C、所謂發散思維,就是從一個信息源中導致出多種不同結果的思維方法。它的主要表現特徵就是「大膽地設想」。
D、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思考問題時,跳出常規,改變思考對象的空間排列順序,從反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10、在向上級提建議時,一般要注意的方面有( )。
A、多從正面闡發自己的觀點 B、注意維護上級的尊嚴
32、賞罰公平、寬嚴得宜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是決定一個人威信高低的核心因素。( )
33、與人為善是發展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友好相處,是建立良好同事關系的起點。( )
34、建立預警機制是防範和解決社會矛盾的基礎,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指示器,是科學決策的可靠手段。( )
四、分析題
1、溝通的意義和溝通的原則有哪些?
2、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溝通能力?
3、領導協調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對其進行測評有何意義?
4、如何解決人際關系的沖突?
5、在工作中應該如何處理與上下級的關系?
6、如何培養和開發領導的協調能力?
一、單選題
1、D 2、D 3、B 4、B 5、D 6、A 7、D 8、B 9、C 10、C 11、A 12、C 13、A 14、C 15、C
16、B 17、D 18、A 19、C 20、C 21、D 22、B 23、D 24、C 25、B 26、A 27、D 28、B 29、D
30、A 31、B 32、C 33、A 34、D
二、多選題
1、ABCD 2、BD 3、BCD 4、ACD 5、AD 6、BCD 7、ABCD 8、BD 9、ABC 10、ABC 11、ACD
12、ABC 13、ABCD 14、BCD 15、ACD 16、ABCD

『叄』 求普通心理學 彭聃齡 第四版 pdf 405429949

有的,第四版已經出版了,但是沒有電子版的,所以還是建議買本書,可以勾勾畫畫做筆記。

這一本高校心理教材,對於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或者心理愛好者是特別有幫助的參考讀物。

『肆』 誰有張大均教育心理學電子版的啊,跪求!!就是灰色的那個。

筆記《教育心理學》(張大均)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了解識記】P3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性質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機制、規律和有 效促進策略的學科。 教育心理學的定義包含:(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教學情境中人的各種心理 活動的特徵、機制、規律和促進策略; (2)學校教與學情境中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者(學 生)都是活動的主題,都是心理與行動的承擔者和組織者,都屬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范疇; (3)教育心理學不但應揭示學校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心理活動的特徵、機制和規律,而且 應重點揭示有效促進主體健全發展的促進策略。 (一)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介於心理學與教育學 之間的交叉學科。 廣義的教育泛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 改進人的思想和行為的一切活動。 從空間范疇 分,它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從內容範疇分,它包括社會規范教育、文化知 識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等。 狹義的教育一般是指學校教育, 它是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 年齡特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育人活動。 教育心理學側重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的機制、 規律和有效 促進策略。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要研究主體(師生)心理活動的一般機制和規律; 另一方面要研究指導教與學、促進主體(主要指學生)健康發展的有效策略。 (二)教育心理學的學科特點與體系 1、教育心理學的學科特點 教育心理學既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又重視應用開發研究,既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又是一 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 從學科範疇看,教育心理學既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具有心理科學的特點和規范, 又是教育與心理有機結合產生的交叉學科, 所以教育心理學又具有教育科學的某些特點。 從 學科任務看,教育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性學科,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從學科屬性來 看, 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科學的分支學科具有自然科學特點, 又具有鮮明的人文社會學科的 特點。 綜上看,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性特點鮮明的學科,其交叉性特點主要表現在: (1)心 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交叉; (2)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交叉; (3)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 的交叉。 教育心理學的交叉學科特性規定了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二重性特點, 如教育心理學研 究既應符合心理科學的規范和要求, 又會帶有教育科學的某些特點。 教育心理學的學科交叉 性特點既反映出教育心理學存在的獨特價值又是教育心理學復雜性的體現。 2、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學科體系可分為學科理論體系、方法論體系和內容體系。 (1)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 基礎理論——關於人的本性的認識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點; 關於教育本質的認識是教 育心理學的理論前提; 關於學生發展特點的認識是教育心理學理論構建的依據。 師生在教與 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體性和交互性是教育的本質特徵; 學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學生心理品 質的健全發展。
學科理論——只要包括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領域理論、具體問題理論。 (2)教育心理學的方法論體系 哲學體系、科學背景(科學思想的影響和科學技術的引入) 、方法論原則和實證研究方 法 (3)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開放性(不斷吸收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的動 態體系) 漸進性(是一個相對穩定又不斷擴展的漸變過程) 包容性(從未因強調主要內容而排斥其他) (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和價值 1、教育心理學的任務 教育心理學的交叉性特點和研究對象的多維性決定了其研究任務的兩重性, 具體分為理 論探索任務和實踐指導任務。 (1)教育心理學的理論探索任務。 首先,教育心理學從學科屬性看,是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交叉,其理論任務應兼顧這 兩個學科。教育心理學作為心理科學的分支,其理論任務在於揭示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 豐富和發展心理科學及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事實; 從教育科學角度看, 教育心理學的任務還 應研究怎樣遵循教與學的心理規律去設計教育內容、改革教育體制、優化教育系統、提高教 育效能、培養高素質人才。 其次,教育心理學從學科任務看,既有理論學科的特點又有應用學科的特點。作為理論 學科的基本任務是探索教與學情境中主體獲得知識、 發展智能、 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機制和 規律,為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服務,推動整個心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發展。 (2)教育心理學的實踐指導任務。教育心理學以研究教與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規律為 已任,主體的心理反映和變化總是由外部環境引起的。 總之,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學生如何學、教師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旨 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如學習的實質、動機、過程與條件等,以及根據這些理解創設有效 的教學情境,如學習資源的利用、學習活動的安排、師生互動過程的設計與學習過程的管理 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 2、學習和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價值 A、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主要有兩個方面: (1)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 (即首要任務) 是揭示教育過程中的學與教的心理學 規律,從而為教育服務。 (2)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也要為整個心理科學理論的發展作出貢獻。 B、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價值 (1)提高教育者的理論素養,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 (2)完善教育工作者的知識結構,加速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認識教與學的特點,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教育效益。 3、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 有助於我們把學校教育學工作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具體 說來,學習教育心理學的意義主要有以下方面: (1)增加對學校教育過程和學生過程的理解 (2)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 (3)有助於科學地總結教育教學經驗 (4)提供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了解識記】P19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可能因人而異,但科學的教育心理學研究必須遵循辯證觀、 人性觀和系統觀。 (一)辯證觀 辯證觀主張用發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層次地看待事物,反對經驗論和機械論,提倡一切 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多元辯證的、科學的認識路線。辯證觀是一切科學研究都應遵循 的思想方法,教育心理學也不例外。 (二)人性觀 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界定為人性之科學。 人性觀,是指對人(總體)的本質屬性的根本觀點。 1.從有機體發生的角度看人具有生物本性。 2.從有機體發展的角度看人具有社會本性。 3.從人與其它生物的根本區別看人具有獨特的意識性。 (三)系統觀 教育心理學研究應該從教育系統的整體出發, 上下聯系, 全方位探討主體心裡發生發展 的機制和規律。 一要把握主體心理的整體性; 二是了解主體心理的層次性; 三是分析主體心理的動態性; 四是增強主體心理的自主適應性 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教育心理學研究要貫徹實事求是的精神, 即根據教育心理現象的本來面 貌來研究其本質、規律與機制,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遵循客觀性原則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前 提條件。 (二)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是指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過程中, 所採用的研究手段與方法應能促進被試心 理的良性發展,這是所有關於人的心理學研究中都應遵從的一個基本倫理道德原則。 (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教育心理學研究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其應用學科性質決定的。 遵循這一原則要求教育心 理學的研究應從教育情境,尤其是主體的實際需要
出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心理問題。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呈現出的趨勢——即研究重點由基礎理論研究向應用研究傾斜。 三、教育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實驗性研究方法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和個案研究 1、觀察法—是通過直接觀察教育教學過程並記錄下個體某種心理活動的表現或行為變 化,從而了解學生的心理的方法。觀察法是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2.調查法—是通過多種方式收集調查對象的內部心理、 外顯行為等資料。 調查法的途徑 與方法很多,如通過面談的方式了解被調查者的情況,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平時在家的情況, 通過作品(如教師的評定,學生的作業,日記,詩歌,作文,成果等)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 分析。調查法中使用最廣泛的是問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 。 3.個案研究—是對一個人或一組人的問題進行研究的方法,有時也與縱向的追蹤研究 相結合,系統記載被試某些心理活動的發展狀況,某些教學心理問題產生與發展的原因,提 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於特例研究,如對超常兒童、特殊才能兒童、學習有 困難的兒童及品德不良兒童等。 (二)實驗性研究方法
1、 實驗性研究方法是指實驗者有意控制某些因素, 以引起被試的某些心理現象的方法。 實驗法主要有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2、自然實驗法兼具觀察法和實驗室實驗法的長處。 3、教學心理學的自然實驗的三種基本形式: (1)單組實驗; (指同一組被試先後兩次 接受不同試驗因素的影響;(2)等組實驗; ) (根據試驗條件,獎杯時隨即分成條件相同的多 組作為實驗對象進行研究;(3)循環組試驗(單組和等組相結合的一種形式,各試驗因素 ) 在各組中輪流施行) 。 四、教育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化 (一)教育心理學研究程序的規范化: 1、理論探討;2、課題選擇;3、文獻資料的收集與查閱;4、提出研究假設;5、研究計劃 的制定、6、研究方法和對象的選擇;7、研究的具體實施;8、研究結果的整理與分析;9、 研究結果的檢驗;10、撰寫研究報告 (二)判斷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有效性 一般通過對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的處理來判定,具體評判步驟如下: 1、研究中被試的分組是否做到了隨機同質; 2、無關變數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鑒別與控制; 3、研究過程是否做到了有效合理的控制; 4、研究結果的數據分析處理是否做到了客觀可靠; 5、研究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具有可代表性和重復性。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歷史回顧與發展展望 中國最早的教育心理學思想—
—《學記》 公認的科學教育心理學誕生的標志是 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的出版。 一、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一)誕生的背景 1、社會背景: (1)西方工業革命對教育的期待; (2)城市化進程與教育發展; (3)移民帶 來的教育問題; 2、哲學背景: (1)經驗主義哲學對教育心理學產生的影響;——洛克「白板說」強調教育 和環境的作用; 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律和行為主義強調的條件反射都是以洛克的聯想主義為哲 學基礎的。 (2)理性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產生的影響;——笛卡爾和赫爾巴特強調天賦觀念。 (3)實證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產生的影響;——孔德強調人類的一切知識必須建立在觀察和 試驗的經驗事實基礎上; 桑代克正式在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指導下, 促進了教育心理學作為一 門獨立學科而產生。 (4)實用主義對教育心理學產生的影響;——詹姆斯和杜威 強調立足於現實生活。 3、心理學背景: (1)教育心理化運動——強調教育學必須以心理學為基礎;意義是:第一 使廣大教育工作者了解了教育科學與心理學的關系, 促進了結合; 第二提供了可供直接研究 的課題。 (2)心理測量運動——從思辨走向科學研究的重要研究手段 (3)兒童研究運動——為教育心理學的獨立創造了條件 (4)馮特的科學心理學——1879 年馮特在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 心理學的誕生。 (5)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證明了人類的高級心理是可以改變和促進的 (6)動物心裡研究——達爾文進化論
4、科學理論北京——進化論 (二)教育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創立者是桑代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波林說「詹姆斯和杜 威給教育心理學以哲學支持, 但霍爾的富有鼓動作用的動力學推動了它, 後來的桑代克和其 他學多人接上去」才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學科。 1、教育心理學的催產士 (1)詹姆斯的教育心理學觀點——主要貢獻是:實用主義哲學和 1899 年出版的《給教師的 談話》一書; (2)杜威的教育心理學觀點——主要影響在教育理論方面,但他的教育理論總包含有豐富 的教育心理學內容;提倡教育心理化;教育心理學內容主要包括生長論(兒童發展觀)「從 、 做中學」的教學原則、課程和教材心理化、學習心理、道德教育心理等 2、教育心理學的創立——桑代克 1903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誕生, 在此基礎上擴展成三卷本《教育心理學》 ,分別是《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和《個別差 、 異及其原因》 。該書被譽為教育心理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二、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一)教育心理學發展的階段 1、創立階段(20 實際 20 年代以前) 2、迷茫階段(20 實際 20-50 年代) 3、選擇階段(10 世界 60-90 年代) 4、整合階段(20 世界 90 年代後) (二)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研究對象的認識見人見智 2、對研究內容的把握缺乏系統性和穩定性 3、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科性質定位模糊 4、研究方法的獨特性和科學性亟待提高 5、對教與學實踐的直接指導作用亟待加強 三、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本趨勢 (一)在研究取向上,從行為範式、認知範式向情景範式轉變 (二)在研究內容上,強調教與學並重、認知與非認知並舉、傳統領域與新領域互補 1、教學心理與學習心理並重: (1)教與學的心理動力的深入研究——包括成敗歸因、成就 動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研究; (2)教與學的策略的研究——包括學習策略、教學策略和 問題解決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3) 專家系統及專家型教師研究——對專家型教師研究主要 集中在:專家型教師的知識構成、教師教學專長的基本特點、教師教學專長的發展階段、專 家型教師的培養; (4)閱讀理解和寫作教學研究——包括對閱讀理解過程的解釋、樂隊診斷 及診斷矯正性閱讀教學、閱讀理解教學策略; (5)創造性及其培養研究——三種有關創造性 的研究取向:一是人格特質的研究取向、二是認知過程的研究取向、三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取向; (6)教與學評價研究; 2、認知研究與非認知研究並舉 3、新興領域與傳統領域互補——目前新型的研究領域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學校心理健 康教育與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培養研究; (2)網路教育心理學研究; (3)現代教育技術的心理 學研究; (4)教育人性化與教育生態化的研究 (三)在研究思路上,強調認知觀和人本觀的統一、分析觀和整體觀的結合 (四)在學科體繫上,從龐雜、零散逐漸轉向系統、整合、完善 (五)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與綜合、量性與質性、現代化與生態化、人文精神與科學精 神的結合
第二章 心理發展與教育 心理發展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心理功能的變化。 第一節 認知發展與教育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一)認知發展的實質 1、皮亞傑認為,認知(能力)的本質就是適應——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示的基礎上, 通過內化、順應和平衡等機制,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2、圖示:指兒童用來適應環境的認知結構。 3、同化:指兒童把新的刺激物納入已有圖示中的認知過程。 4、順應:指兒童通過改變已有圖示(或形成新的圖示)以適應新刺激的認知過程。 5、平衡:指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均衡。 6、兒童的認知就是通過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環的過程,從低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發展。 (二)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 1、成熟; (可能性) 2、練習與習得經驗; (必要條件) 3、社會經驗; (必須而重要的因素) 4、平衡化; (決定因素) (三)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 1、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包括:一是「階段」的具體含義;二是具體的發展階段 2、皮亞傑提出認知發展的階段的特徵: (1)連續性和階段性; (2)結構性; (3)次序不變性; (4)交叉性 3、四個階段: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思維階段、具體運算思維階段和形式運算思維階段; 4、認知發展與教學——教育教學應注意: 一是提供活動;活動不僅包括物理活動,還應包括內化的心理活動——第一教師既應為 學生創設大量的物理活動, 也應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心理活動機會; 第二, 在形式運算階段錢,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從現實物體和事件中學習的機會。 二是創設最佳的難度; 三是關注兒童的思維過程; 四是認識兒童認知發展水平的有限性; 五是讓兒童多參與社會活動。環境教育重於知識教育。 二、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維果茨基是蘇聯著名心理學家、 社會文化歷史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強調社會文化在認知 發展重的作用,所以被稱為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一)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1、 人的高級心理是隨意的心理過程,不是先天就有的,而要受人類文化歷史所制約。高 級心理包括認知能力。 2、社會起源的觀點: (1)兩種工具的理論:一種是物質工具;一種是精神工具,主要指人類所特有的語言、符 號等。一方面精神工具隨著物質工具的使用二產生和發展;另一方面,精神工具的使用又促 進了物質工具的進一步發展。 (2)兩種心理機能:一種是靠生物進化獲得的低級心理機能;另一種是文化歷史發展的結 果(以精神工具為中介的高級心理機能) (二)心理發展的本質 1、維果茨基認為,心理發展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在 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
2、心理機能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標志的五個方面: (1)心理活動的隨意機能; (2)心理活動的抽象-概括機能; (3)高級心理結構的形成; (4) 社會文化歷史制約性; 心理活動的個性化 (5) (個性的形成是高級心理機能發展的重要標志) (三)認知發展與教學 一是教學的含義 ; 「創造「著學生心理的發展。 二是強調活動; 三是最近發展區;它的提出說明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 「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 「 四是學習存在著最佳期; 五是認知發展的內化說;內化是指將外部實踐活動轉化為內部心理活動的過程。 反思體驗的理論依據就死內化說。 反思體驗是在學生自主探索和練習的基礎上, 教師引導 學生對全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第二節 人格發展與教育 一、人格發展的含義及影響因素 (一)人格發展的含義 1、人格——是個體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後天的社會環境逐漸形成的多種心理特徵的 有機結合。人格一旦形成,將會長期影響個體的行為。個體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差異決定 了個體會形成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徵。 (二)影響人格發展的因素 1、氣質:指個體在情緒反應、活動水平、注意和情緒控制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 與行為特徵。托馬斯和切斯將兒童的氣質劃分為:容易型、困難型和慢活躍型 2、家庭:家庭中的重要人物(特別是父母)及其教養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發展將產生長期 的、直接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鮑姆林德分四類: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3、學校——學校對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 (1)課堂教學,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班集體; 良好的班風可以使學生形成團結友愛、合作、大公無私等人格特徵。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組 織紀律性。 (3)教師;榜樣作用。 二、人格的發展與培養——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性發展的八個階段 三、自我意識的發展及培養 1、自我意識是指主體對自身、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自己與社會的關系的認識和態度,是一 個多維度、多層次的心理系統。 2、自我概念——個體對自己的總體認識,學生的自我概念包括非學業和學業兩個方面; 自我評價——個體經自我感覺、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後對自身所作的評價。 自尊——個體對自己是否有價值、是否重要的一種體驗,包括自尊心和尊重感。 第三節 社會性發展與教育 一、社會性發展的內涵 (一)社會性的本質: 廣義的社會性是指人在社會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會特性的綜合,包括人的社會 心理特性、政治特性、道德特性、經濟特性、審美特性、哲學特性鄧,它是和人作為生物個 體的生物性相對而言的。 (二)社會性發展:指個體在其生物特性基礎上,在與社會生活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掌 握社會規范,形成社會技能、學習社會角色,獲得社會性需要、態度、價值,發展社會行為,
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 社會性發展的實質就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 二、親社會行為的發展與教育 (一)親社會行為的含義 親社會行為是指有益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包括助人行為、安慰、分享、合作等。 個體親社會行為發展的過程就是他們道德認識水平提高、道德情感豐富的表現。 (二)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階段——艾森伯格 利用兩難故事情景,探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 展。 (三)親社會行為的習得途徑 1、移情反應的條件化——是一種旨在提高兒童善於體察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情緒,從 而與之產生共鳴的訓練方法。 具體方法有聽故事、引導理解、續編故事、扮演角色等; 2、直接訓練——指教師利用一切學習和游戲活動,引導訓練兒童在實踐中表現出合作、謙 讓、共享等良好行為。 3、觀察學習——樹立一定的榜樣,使學生有意無意地進行模仿,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親社會 行為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成人的親社會行為會成為兒童學習的榜樣,誘導出兒童相似的 親社會行為;另一方面,兒童經常受到榜樣的引導,更有可能內化利他性原則,從而有助於 利他傾向的發展。 三、攻擊行為的發展與教育 (一)攻擊行為的含義——是一種經常有意地傷害和挑釁他人的行為 。對兒童、青少年的 人格和品德的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兒童、青少年走向犯罪。 (二)攻擊行為的分類 1、按攻擊行為的表現形式:身體攻擊(利用身體動作) 言語攻擊(通過口頭語言) 間接攻擊(藉助第三方間接進行) 2、按攻擊行為的起因:主動型攻擊(未受激惹的情況下主動發動) 反應型攻擊(受到他人攻擊或激惹後而作出的攻擊反應) 3、按攻擊行為的目的:敵意性攻擊(有意傷害別人的行為) 工具性攻擊(非攻擊目的而傷害他人的行為) (三)改變攻擊行為的方法 1、消退法——不加理睬 2、暫時隔離法——為了抑制某種特定行為的發生,而讓行為者在一段時間內得不到強化或 遠離強化刺激的一種行為干預方法。 3、榜樣示範法 4、角色扮演法 四、同伴關系的發展及培養 (一) 同伴關系的含義——指個體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個體之間的, 特別是 同齡人之間的一種人際關系。 (二)友誼的發展 1、兒童友誼的發展表現在親密性、穩定性和選擇性等方面。 2、塞爾曼 提出兒童友誼發展五階段 階段 1(3-7 歲)尚不穩定的友誼; (游戲同伴關系) 階段 2(4-9 歲)單向幫助關系; 階段 3(6-12 歲)雙向幫助關系; (交互性和功利性)

『伍』 求仙女座星雲小說的電子版

《仙女座星雲》作者:[俄] 葉菲列莫夫

林興 譯

在蛇夫座距地球最近的一個恆星的行星系中,唯一有居民的行星——澤爾達,很久以來就通過巨環與地球和其他世界通話,突然,它沉默了,70多年無聲無息。
地球派出第37恆星考察隊乘坐「坦特拉」號飛船,前往澤爾達,以便就近了解這位鄰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經過七個地球(四個絕對年)的漫長旅途,飛船距澤爾達只有3000萬千米了。這顆行星設在天然衛星上的空間站,終於出現在立體電子望遠鏡的鏡頭之中:在血紅色陽光的照耀下,一座巨大的扁平形玻璃建築物閃閃發光。大廳中,姿態各異的宇宙人全部僵立在自己的位置上,凝然不動。
「他們死了,凍死了!」隊長艾爾格·諾爾驚呼道。
飛船上,14雙眼睛輪番掃描這座透明的墳墓,大家發出一片沉重的嘆息聲。
空間站毀掉後七十年沒有恢復,這意味著行星上發生了重大災難,也意味著飛船不可能從行星上獲得所需的反介子燃料和任何補給。面對澤爾達空間站發出的死亡信息,飛船上的14雙眼睛,默默地轉向艾爾格,無聲地詢問:怎麼辦,隊長?
艾爾格出生於第35恆星考察隊的一艘飛船上,母親是一位天文學家。他一直在父母身邊成長和接受教育。這支考察隊回到地球上的時候,他已經18歲了。人們把他學會駕駛恆星飛船的技藝和擔任宇航領航員的職務算作成年的標志。他雖然年輕,卻比飛船上任何成員都熟悉宇宙航行。此刻,他面色蒼白,仔細地觀察著澤爾達淺黃色的大氣層。
透過大氣層,隱約可見大陸上山巒起伏,海洋中波濤翻滾,他用低沉而堅定的聲音說:「我們應當繼續下降並穿透大氣層,也許還需要著陸,我徵求大家的意見。」
只有一位膽怯的天文學家反對。
飛船開始減速,逐圈地謹慎下降。在螺旋線降落軌道的第六圈上,開始出現大城市的輪廓。這是行星黑夜的一面,到處漆黑一片,沒有一絲燈光。
艾爾格拉響警笛,驚心動魄的哨叫聲響徹這無底深淵的上空,依然毫無反響。
「坦特拉」號來到行星白天的一面,下面依舊是一片毛絨似的黑暗。沖洗出來的照片表明,這個星球的表面,覆蓋著一張黑色罌粟花構成的巨大的黑地毯(只有這種植物適於在放射線下生長),偶或一見的城市街道、鋼鐵構架則像一些散亂的骸骨。
經過認真檢測,結論出來了:除了放射性較高外,這個星球的空氣成分、溫度、壓力等數據均屬正常。
「可怕的悲劇!」考察隊的生物學家埃翁·塔勒心情沉痛地說,「造成災難的元兇就是放射性衰變。它的危險在於不知不覺的積累。起初,生理上可以承擔,繼而,開始發生退化性遺傳,接著,停止生殖後代,最後,毀滅性的悲劇就來臨了。」
考慮到也許會有倖存下來的居民需要幫助,飛船將自己的飛行軌道由沿緯度方向改變成沿經度方向,仍然一無所獲。飛船不得不拋棄這顆死寂的外星,沿展開的螺旋線逐漸遠去。
按原計劃,如果澤爾達發生意外災難,將由二級恆星飛船「阿里格拉布」號在行星K-2-2K-88的軌道是與「坦特拉」會合,補充反介子燃料。
現在,「坦特拉」號把航向對准那個無人居住的星系。那裡四年前曾拋下彈形航標站,「阿里格拉布」號應當在那裡等候著。這有15個月的路程。其間,除值班人員外,全部乘員都可以入睡。
在這樣的宇宙航行中,大家的睡與醒都由葯物控制,或者連續工作幾十小時,或者連續睡眠幾個月,根據航行的需要調整。在空間航行中。只留下兩個人值班,他們可以替換休息,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喚醒其他人。
現在,由隊長艾爾格和初次參加恆星考察隊的年輕女領航員妮莎·克利特值班。
妮莎是一位紅發的的漂亮姑娘,五年前,她就愛上了充滿精力和智慧、總是鎮靜如山的年輕隊長艾爾格。而艾爾格的女友則是地球上的一位歷史學家。這一班是三個月,他們已單獨在一起兩個月了,這使妮莎感到非常幸福。為了使艾爾格休息好,她已經連續100個小時沒有睡覺了。在艾爾格的嚴厲命令下,她才答應在原來工作的位置上小憩一下。
行星考察的平均時間是10年-15年,即使不發生意外,這樣長期的壓力也夠一個考察隊長承受的了,何況,遇到了澤爾達這樣毀滅性的災難還不算完。現在飛船已經繞預定會合處的行星飛了五圈,還不見「阿里格拉布」號的影子。
按預算,它早該在三個月前即到達此處。他綜合分析了各種情況、各種數據,斷定這艘補給飛船已經失事,不是被毀就是遇到意外的干擾偏離了航線。而今想飛回地球或其他基地所需的時間遠遠大於人類的壽命極限——170年,實際上等於延期執行的死刑。
待到妮莎睡醒,用過電浴和波浴回來,他命令她開動起床音樂和燈光,叫醒所有乘員。
他簡短地通知了當前情況,整個考察隊表現得很好,沒有發出一聲絕望的嚎叫,連那位膽怯的天文學家也沒有驚慌失措,按照宇航員間的風俗,他們在屏幕上映出事先保留的「阿里格拉布」號全體七名乘員的照片,開了一個樸素的追悼會,向死者致以最後的敬禮。
然後,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作出決議:飛返地球。此刻,距太陽大約還剩六個地球年的路程。這期間,反介子燃料不允許有任何浪費,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下一組人員開始值班,這一組里有第二次參加考察隊的領航員皮勒·林、天文學家英格莉德·古特拉和自願與他們在一起的電子工程師貝爾。
突然,航線正前方出現了一團質量大、密度高的物質,以它的巨大的引力場干擾著「坦特拉」的飛行,領航員不敢改變精確計算的航線,降速可以抵消飛船內重力的增長,但速度降低太多後,再沒有足夠的燃料來重新取得加速度,則更加危險。
幾次降速,未能緩解險情,皮勒·林動用了反介子發動機作緊急制動。
飛船劇烈顫抖,驚醒了酣眠中的艾爾格。他意識到情況緊急,跌跌撞撞地跑進中央操縱室,命令打開紅外裝置,停下發動機。前方屏幕上出現了一顆發射著暗紅色光線的巨大星球。
「啊,我真糊塗!」皮勒·林悔恨地道:我一直以為我們處於一團黑雲的附近……」
「鐵星!」英格莉德惶恐地喊道。他們的確遇到了鐵星——宇航員的災星。

地球上的巨環外層空間站主任達爾·維切爾因患上了人類最嚴重的一種職業病——對工作和生活漠不關心,他的職位將由黑人後裔穆文·馬斯接替。為了養病,達爾必須去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他准備到他親密的女友,歷史學家薇達·孔格那裡去從事田野考古工作。他不無痛苦地了解到,薇達愛著第37恆星考察隊隊長艾爾格·諾爾。
今天,他將要同新主任一起主持自己在職的最後一次播送。
宇航委員會遵循慣例:對各類行星播發的消息,總是請美麗的婦女宣讀,以便提供一個地球居民的典型概念。薇達正是這樣的人選。她驚人的美麗和嫻雅的風度,使有幸一睹芳容的人無不傾倒。委員會慧眼識人,選中薇達擔任這次播送的播音員。
預警音樂悠揚地響起。全體人員進入深處岩石層中的地下室大廳。想到即將在廣袤無垠的太空打開一扇窗口,人類將與其它世界上自己的兄弟在思想上和知識上溝通起來,他們個個激動異常。
最後的鍾聲威嚴、渾厚地響起,達爾拿起穆文的手放在圓形手柄上,穆文略一用力將手柄推到底,全球40%強大電站的所有能量都送到赤道5000米高的山頂上濃縮成一團火球,猛然騰空而起,蔚為壯觀。由聯接各個儀器的導線組成供外層空間站播發和接收用的穩定通道。
薇達儀態萬千地站到屏幕前面,看不見的強烈光線從上方直射下來。她以音樂般悅耳的聲音開始了關於地球人類歷史的簡要介紹。她的聲音和形象要經過13年才能傳到遙遠恆星的行星上去。
播放結束不久,大家正在休息。忽然,屏幕上出現了一個景深難以想像的圖象,是天鵝座轉播的南天星座杜鵑座厄普西龍(ε)的圖象。推算起來,這些圖象傳到地球需走過300光年。先是銅鑄般的山峰,山下盪漾著濃稠的紫水晶般的海水。岸邊矗立著一座美艷迷人的玫瑰色女人塑像,接著出現了壯麗的建築、豪華的大廳,對對男女翩翩起舞,他們的皮膚一律像玫瑰花一樣紅艷,每一位都夠得上地球人理想中的美人。舞蹈停止,一位光彩奪目的姑娘走到大廳中央,高擎雙手,指向明亮的星空,左手食指上出現一個發光的藍色小球。她抖掉小球,面對觀眾張開雙臂,十分激動,好像要擁抱某一個看不見的人,就這樣靜止不動了。穆文·馬斯從來不曾戀愛過,紅皮膚姑娘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多麼熱切地希望克服那300光年的駭人距離呀!

再說艾爾格的飛船,從所余燃料看,無論如何努力,也逃不出鐵星的巨大引力了。
全體成員一個個地出現在中央操縱室,飛行速度愈來愈低,航線愈來愈彎曲。「坦特拉」的命運不言而喻了。
突然,一聲凄厲的哀號把大家嚇了一跳。又是那個膽怯的天文學家,絕望與恐懼使他的面容醜陋不堪。
艾爾格鼓勵大家:現在還不是絕望悲觀的時候。「坦特拉」可以圍繞行星飛行,變成它的衛星,燃料還夠降落和發出呼救信號用。考察隊員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工作,儀表前一片緊張忙碌的景象。
天文學家和格莉德很快測出鐵星有兩顆行星,外層行星極為寒冷,而且表面可能罩有一層毒氣。看來,不宜停靠。
「坦特拉」繼續逼近鐵星,經過一陣緊張的觀察計算,鐵星的各項數據也列出來了:質量相當於432個地球,大氣層厚度為1700公里,氮氖大氣層中有氧,有水氣,氣溫為20度……總的來看,這里的環境與地球相似。只不過這里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三倍。
突然,雷達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十分明亮的光點,既不像露天礦藏,又不像隕石。在飛越這顆黑行星的第二圈時,飛船投下了一台電視發射機。從所攝的圖像中,終於分辨清楚了這是一艘地球的恆星飛船。它毫無損傷,處於正常降落狀態。
艾爾格建議將「坦特拉」降落。飛船帶著呼嘯聲,俯沖下去。強大的探照燈打開了,飛越一片神秘莫測的黑色海洋之後,飛臨那片發現飛船的平原。
在聚光燈的照射下的那艘飛船閃閃發光,像嶄新的一樣。離它不遠,還有一巨大的飛碟,它傾斜地豎立著,一部分埋在土中。然而,對於「坦特拉」刺耳的尖嘯沒有一絲反響。
宇航員們像住常降落時一樣,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半卧休息,但仍然如大病初癒,站不起身,巨大的重力在壓迫著每個人。經過六年的太空漂泊之後。每一個人都迫不及待地要以雙腳去接觸堅實的土地。
八個探險家終於跌跌撞撞地跨出了艙門。來到那艘飛船的下面,才發現,船體表面早已斑駁陸離,艙門象黑黝黝地洞口一樣四敞大開,門下安放著小型升降機,這些金屬物上纏繞著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升降機還能開動,他們一起進入了這艘陌生的飛船。
原來,這就是80年前失蹤的恆星飛船「帆」。那是在訪問織女星的歸途之中,地球上接到了「帆」的呼救信號:「我們離開織女星26年……足夠……我們等待……再沒有比——美麗的……多麼幸福呀!……」從此,杳無音訊。
經過一番檢查,發現氧氣還沒有用完,水和食物尚可夠幾年之用。最令人驚喜的是,飛船上保留下來的反介子燃料和行星離子燃料,可以保證「坦特拉」號從這顆沉重的行星起飛,一直飛到地球。
由中央操縱室內錄音機中取出的飛行日記磁帶得知,當「帆」越過織女星行星系邊沿的宇宙冰帶時,被撞壞了。船尾的洞被順利修復,而發動機精確的調節系統經過20年的奮斗已無法修復,只好停用,藉助慣性飛行。五年後,落入鐵星系內。在這里遇到了那個奇特的飛碟,人們開始一個一個地失蹤,最後只剩下一個人了。飛行日記磁帶錄下了他最後的遺言:「同胞們,如果你們找到了『帆』,我警告你們,千萬不要離開飛船。」
大家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受到神秘的威脅,但不離開飛船隻能等死。他們決定,在搬運燃料時修築一條直通兩船之間的雙重保護屏障,利用輻射線和高壓電來保護自己。他們改造了兩台自動小車,克服行星的巨大引力,艱難地工作著。
過了兩天,怪事出現了。異常迅猛的龍卷風切斷了高頻電流導線,「帆」上高照的聚光燈倏然熄滅。黑暗中出現了環形和8字形的火光,像星星一樣向前延伸。這使已經躲入監視塔的人感到全身神經和眼睛像針扎一樣的刺痛。他們猛然開亮監視塔上的聚光燈,一瞬間,人們恍惚看到一個怪異的黑團閃電般地縮回了觸手。他們明白,自己受到一種電磁鐵的打擊。這就是進攻「帆」的武器,是一種水母似的怪物。
隊長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採取了應急措施。他們利用行星發動機以長達300米的火焰流在石質平原噴射,將路上的一切掃除干凈,終於將反介子燃料裝載完畢。
他們以冷藏的鮮肉為餌,將兩具水母似的怪物誘捕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里,准備帶回地球。接著,他們又用氣割刀切割那隻奇異的飛碟,結果,受到十字架形怪物奇異的電擊,多虧妮莎挺身庇護,隊長才倖免一死,而妮莎卻陷入長期的昏迷狀態。
「坦特拉」走飛了,迅速遠離這顆凶險的行星。他們開始放映從「帆」中取出的錄像帶,他們看到,地球人自願在飛船中禁錮45年,為的就是一睹織女星的嬌容,期望在此與外星人相遇。然而,逼近之後才發現這是一顆藍色的太陽,這里噴射著熱氣和火焰,也熔化了人們傳奇式的幻想,艾爾格欽佩「帆」上的無名英雄,但他無心把錄像看到底。
此刻,妮莎的生命完全維系在每隔120秒才有一次的心搏之中,雖然在富氧的狀況下,這不等於死,但也不等於生,只能說,這是生的希望。他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妮莎的有機硅透明罩前。在明亮的粉紅色光線照耀下,她安詳地沉睡,渾身起伏的波峰浪谷,令人不由不驚嘆,大自然竟然能夠創造如此精美的造物,真是奇跡。艾爾格意識到,自己和妮莎等人向新世界的探險,決不僅僅是為了發現某些新星、外星人,而是人類沿著整個銀河系有意識地一步一步前進,是知識和生命美的勝利進軍。一定要救活妮莎,一定要繼續前進。
經過長期寂寞的飛行,「坦特拉」終於進入了可以收到通過大氣層彌散傳遞的地球全球網路節目的無線電波區域內。他們的呼喚達到了地球。全體乘員集聚在接收機前,一步也捨不得不離開。在與故鄉地球中斷了13個地球年或9個相對年的聯系後,即將回生活中去,誰不是心如潮湧呢?但是,按照返航的程序,他們只能先在海王星的一號衛星上著陸,這里設有恆星飛船站,探險家們在這里將接受五周的檢疫,與其他人完全隔絕。這是為了確保其他星球上的病菌不致在地球上傳播的必要措施。
五周後,海衛一飛船站主任通知艾爾格可以起飛了。同時委託他帶上行星飛船「阿瑪特」號的六個人。這六個人立下了殊勛。他們潛入練獄——冥王星的底層,在飛舞的氨雪中穿行,冒著隨時撞上巨大冰峰的危險,在一個山脊上發現了幾乎全部毀掉的建築物遺跡。
「坦特拉」輕巧地脫離海衛一,沿著一條巨大的弧線迅疾飛行。他們收到地球上播發的節目——地球正在慶祝戰勝黑暗鐵星和冥王星的勝利。音樂家們演奏著為歡迎「坦特拉」和「阿瑪特」譜寫的抒情曲和交響樂。火星、金星和小行星上空間站也向飛船吹呼。
終於,接收到來自宇航委員會控制台的命令,准許「坦特拉」降落到北非的哈姆拉航天基地。
新上任的外層空間主任穆文·馬斯的頭腦中怎麼也甩不開遙遠天體上那位紅膚姑娘的倩影。如果能夠完成一項科學革命——戰勝時間,掌握在任意時間內跨越任意空間的本領,那時候,不僅我們的銀河系,其他一些星系也將近若比鄰。當他得知邊緣科學院的數學物理學家雷·鮑茲關於戰勝時間的一個設想後,喜出望外,完成這項設想需要進行巨大規模的實驗,必須利用外層空間站,必須動用全部地球能量,而且還必須建造特殊的實驗裝置。這種實驗是有危險性的,很可能出現意外的結果。實驗沒有得到宇航委員會的批准。他們兩人決定,無論擔多大風險,也要把實驗進行下去。經過長時間的准備,經過在西藏一個平坦的山頂裝置上開始了這項實驗。不幸實驗失敗,一道閃電將山峰整齊地削去一塊,形成陡立的懸崖。穆文·馬斯被震昏,雷·鮑茲肝腸外溢,生命垂危,後經搶救脫險。更嚴重的是參加實驗的第57號衛星完全毀滅,上面的四位科學家無一生還。
「坦特拉」脫險,即將回到地球的消息傳來。薇達激動不已,她既為艾爾格的生還高興,又為即將與之分手而惆悵。由於各自選擇的生活道路不同,她已下決心斬斷和艾爾格之間的情絲。
「坦特拉」回來後,科學家們模仿鐵星上的環境,激活了禁錮在罐內的水母,對其進行物理、化學、生物的多項實驗。由此找到了妮莎致癱的原因,使妮莎重新獲得欣欣向榮的生命。
薇達因等候「坦特拉」歸來,沒能參加一次重要的考古工作,既已如此,她便自願留在醫院護理妮莎。她與妮莎外貌十分相似,兩人很快就互相信任,親如姊妹了。艾爾格得知薇達要與自己分手的決定,理智上他明白自己與薇達的生活軌跡愈來愈遠,是該做出決斷的時候了;感情上卻依依不捨,總是覺得若有所失。面對現實,他終於還是決定把過去的感情作為一段美好的回記封存在心靈的深處。
宇航委員會召集全體成員會議。會議過程通過強大的電視播送機向全球播發。在介紹了自上次大會以來人類在宇宙空間研究方面的進展,討論通過了一些需要廣泛徵求意見的提案後,審理了穆文·馬斯擅自進行,造成重大傷亡一案。委員會考慮到實驗動機的無私性和實驗給空間探索提供的啟發與教訓,決定從輕處理肇事人,穆文·馬斯最後只受到免去外層空間主任職務,並禁止在地球重要單位中任職的處分。委員會最後討論派出第38恆星考察隊的問題。
主席首先發言:「每一個恆星考察隊都是長期構思的珍貴理想,都是多年精心編織出來的新希望,都是偉大攀登途中的新階段。第37考察隊在黑行星發現了巨大的碟形飛船,這種結構的恆星飛船在我們地球的科學發展方面和知識水平上,是建造不出來的,在與我們交換信息的銀河系那些世界上也未曾見過。毫無疑問,它來自河外星系。派遣專門的考察隊到這顆行星上去,研究那艘飛船,其重要性就無需解釋了。」
接著,主席又放映了不久前收到的另一天體的智慧生物發射的圖像。這些圖像是他們的考察隊直接從波江座阿爾法星系中拍攝的。大家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耀眼的新綠,綠色的山峰,綠色的海水,有股清新之氣沁人心脾,紫水晶般的天空中源源不斷地噴灑下了大量金綠色的光線,美不勝收。
主席介紹說:「這個星系有兩顆孿生行星,那裡大氣的厚度、成份、含水量都與地球類似。從圖像上顯然可見,不存在高級生命和改造自然的痕跡。這很可能成為地球居民的新世界,到達雙星需要75光年,我們新造的恆星飛船『天鵝7號』剛剛可以達到這個從未達到過的距離。」
達爾·維切爾建議派遣三個考察隊,同時飛往三個方向,第一個飛往鐵星的行星,第二個飛往波江座奧未克倫,第三個考察隊的任務是考察這一星系中一顆藍色的白矮星。這顆恆星物質的平均比重超過地球上最重金銥的密度2500倍。如能在近距離內探明其引力、電磁場和產生重化學元素的過程,將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太陽的近鄰、天狼星雙星中也有一顆類似的白矮星,但這顆星球周圍布滿了致命的交織流星流,飛船無法穿越。如能探明前者,即可推知後者。
委員會秘書提醒大家。反介子燃料只夠兩艘飛船用,在不破壞經濟的條件下,需要十年才能再准備出作一次飛行的燃料。達爾·維切爾建議向全球居民呼籲:請每人將娛樂性旅遊延遲一年,停止從金星和火星上運來寶石和珍奇植物等等,將節省下來的能量用於燃料製造。所有坐在委員會大廳中的人都站了起來,舉起了左手,這是公開表示完全贊同發言人意見的一種姿勢。
這一決定很快付諸實施,飛往鐵星行星與考察白矮星的飛船已先後出發。終於輪到「企鵝」號起飛了。這個龐然大物,身披銀灰以的熱防護層,文文靜靜地站立在莽莽蒼蒼的平原上,年輕而俏麗。誰能想像得出,它將來返回地球時,細小流星沖擊的爆炸將在它的外殼上留下無數坑坑窪窪的疤痕,使它遍體瘡痍。然而,現在歡送他的人們之中沒有誰能活到它返回的那一天,到那一天還有172年,而對考察隊來說則只有80年左右。
薇達、孔格、達爾·維切爾、穆文·馬斯都趕到現場歡送,每個人的心情都很復雜:探險家們是在為人類的未來開辟壯闊的道路,他們的生命也將步入未來;對於留在地球上的人們,這一辭別則意味著永訣。
飛船驗收委員會主席向再一次被選為恆星飛船船長、波江座阿爾法考察隊長的艾爾格·諾爾報告一切就緒。
一位驗收委員會成員將鑲有全體考察隊員照片的青銅薄板簽上自己的代號後,交給了艾爾格。最後,考察隊員們與歡送者合影,留下給故鄉星球的最後紀念。
中央控制塔台上的無線電導航天線快速旋轉,向四面八方發出飛船即將起飛的預警信號。人群迅速後撤到安全地帶。突然,飛船發出一陣狂風驟雨似的呼嘯,這聲響在廣漠的平原上久久回盪,有如親人間訣別的嗚咽。哀嗚聲驟然而止,代之以飛船四周炫目的火牆,隨之,一切消逝,只留給人們一片沉寂和空白。
這時,雷·鮑茲才氣喘吁吁地趕到,十分惋惜地說:「剛才接收到來自仙女座星雲的圖象,其中的碟形飛船與艾爾格他們在鐵星的行星上發現的完全一樣。可惜,他們沒有等到今天這個消息,他們將永遠不會知道了!」
「他們會知道的!」達爾·維切爾堅定地說,「我們向能源委員會申請一次特殊的播送,『天鵝』號在90小時內還能聽到我們的呼喚!」

(有的資料稱本文的作者是 [英] 伊安·卡麥隆 華弘 譯)

『陸』 一念非凡科學巨擘是怎樣煉成的 pdf

一念非凡科學巨擘是怎樣煉成的
曹則賢(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 1643-1727), 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牛頓是數學和物理學的開創性人物,他的《流數術》和《基於無窮多項式的分析》開啟了微積分這個數學領域,而其《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則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此外,他還第一個觀察記錄了棱鏡對日光的折射,提出了光的微粒說。牛頓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墓誌銘是英國詩人Alexander Pope仿照《聖經》的第一句撰寫的:「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自然和自然的定律隱藏在暗夜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於是宇宙一片光明)。」
牛頓是一個當今世界人人都要熟悉的人物,所以關於他的生平、軼事之類的內容就不必多費筆墨了。讓我們直奔他的兩項偉大成就,微積分與牛頓力學,看看是什麼激發了他的靈感,而牛頓又是如何將靈感的火花拓展成學問的體系的。
二項式展開與微積分
英文里提及微積分,會用 the calculus 的說法,就象提及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會用 the elements 一樣。加上定冠詞 the,就強調了所指內容是令人崇敬的獨特存在。微積分在過去對許多人來說就是高深學問的代稱,也許這種局面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英文中積分一詞是 integral calculus,微分是 differential calculus。中文把 calculus 翻譯成微積分,其實這個詞本意應該是計算、一種計算體系。求極值,以及求二維幾何體的面積和三維幾何體的體積等問題,是一些古老的問題。古代中國人、希臘人早就得到了一些結果。在17世紀後半葉,關於無窮小分析已經有了很多的觀點、方法和具體發現,是到了有人將之組織成一門嶄新學問的時候了。德國的萊布尼茲1684年發表了一篇求最大、最小和切線新方法的文章,其中用到了 calculi 一詞。等到1696年法國人洛畢大 ( Guillaume de L』Hôspital )寫出了第一本這方面的教科書,微積分,the calculus,就成了這門新學問的名字。
雖然歷史上有牛頓和萊布尼茲關於微積分發現優先權的爭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牛頓是研究和發現了微積分的。那麼,牛頓發現微積分的關鍵一步是什麼呢?是對二項式展開的推廣。
只要願意,可以得出任意次方二項式,n是自然數,的展開。所有二項展開式的系數被總結在楊輝三角(西方人稱為Pascal triangle )中(圖1)。楊輝三角很容易記住:每一行都比上面一行多一項,且總是以1開始和結束,中間的數字都由上一行相鄰的兩個數相加得到。千萬不要輕易認為你懂得了楊輝三角,這類數學對象包含內容之豐富與深刻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圖1 楊輝三角,第n行的數字就是對應的展開式中各項的系數。
二項式展開這樣的知識,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就是僵硬的教條。可是,在牛頓眼裡,知識是可以拓展、發展的,是用來超越的。偉大的牛頓就把上面的二項式展開公式拓展到指數是分數、甚至是負的情形, 即他不僅會展開這樣的二項式,還會展開這樣的多項式。牛頓給出了的展開式的一般表達,其中P, Q是任意的實數,m/n是一個分數, 即
這里的A, B, C, D…代表在該字母出現前的那一項表示。當然這樣的展開包括無窮多項。牛頓用對的展開來驗證他的展開式公式是否正確,他發現的展開為。對這個式子的右邊求平方,可以發現結果為無窮級數,大家可以自己驗證這一點。這是一個人所眾知的等比級數,其和就是,這證明了上面的展開是正確的。世界真奇妙,而這奇妙需要牛頓這樣的人去揭開蒙在其上的面紗。
這樣看來,形式的無窮級數可以表示一般的函數f(x)。牛頓進一步地發展了求逆級數的方法,即從無窮級數出發,去得到級數。二項式展開公式的推廣和求逆級數的方法,是牛頓發展微積分的重要工具。
有了這樣的二項式展開,牛頓要證明曲線在0到任意x (x>0)的一段內所覆蓋的面積為。牛頓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證過程給人以雜亂無章的感覺,且包含很大的邏輯漏洞,因此被譽為是「一種簡潔的難以理解的形式」。不管怎樣,牛頓的這個論證,用現代數學語言可表述為:對於任意實數 a ,函數的一階微分為。有了這個關系,微積分的發展算是踏上了平坦大道。
在牛頓那裡,微分被稱為流數術(fluxion),積分被稱為逆流數術 (the inverse method of fluxion)。 Fluxion,和其它表示流動的英語詞如flow (流動),fluctuate(漲落),flux (流量)等是同源詞,都和流動或者速度有關。把位置隨時間的變化當作時間的函數,這個函數的流數,或者微分,就是速度。萬物皆流,物理學的方程,本質上就是流的方程。
蘋果與萬有引力
關於牛頓,有個神奇的傳說,說牛頓某日坐在蘋果樹下,一顆蘋果[1]碰巧掉到了他的頭上,這讓他頓悟了萬有引力的奧秘。這個傳說有人說是虛構的,但也見於他的熟人後來的文字中。但是,因為牛頓的巨大影響力,人們倒是寧願相信這個傳說是真的。牛頓的母校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就種了這么顆牛頓的蘋果樹 (圖2),說是曾經給牛頓帶來靈感的那棵蘋果樹的後代。這是一個關於偉大發現時刻抑或是帶來偉大發現之靈感的記憶符號。人們很容易就引種了牛頓的蘋果樹的後代,但能砸出靈感的蘋果一直沒能等到牛頓那樣的能砸出靈感的腦袋。

圖2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里後來種的蘋果樹。
且不說是否有這樣一棵蘋果樹,那樹上的某個蘋果掉到了牛頓頭上激發了牛頓的靈感,從而使他參透了萬有引力的奧秘。可以肯定的是,牛頓在研究行星運動的規律時,是注意到了地球上的落體運動的,而成熟果子的掉落是再自然不過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際上,早在牛頓出生之前,落體定律已經由伽利略得出,而行星運動三定律也已經由開普勒悟出。
很久以前,人們認為是力造成了運動。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個偉大進步是關於慣性定律的認識。物體都有慣性,不受外力的物體保持靜止或者勻速運動(這一點後來被表述為牛頓第一定律,但其實早在牛頓之前已被人們所認識)——力是運動改變的原因。那時候,人們談論的力是壓力、摩擦力、推力這類通過接觸才有的力(contiguous force)。
天上行星的運動讓無數人好奇,歷史上許多古老的文明都有關於行星運動的觀測記錄。開普勒於1609-1619年間基於第谷的觀測數據,把太陽當成是行星運動的參照點[2],從而總結出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其第一定律說行星在以太陽為焦點之一的橢圓軌道上運動,第二定律說行星在單位時間內相對太陽掃過相同的面積。為什麼是這樣?或者說是什麼形式的力讓行星採取這樣的運動形式?人們想回答這樣挑戰性的問題。
行星向前飛行,還不斷地改變其運動的方向和快慢。一個直覺的想法是,有一股指向前方的拉力牽著行星往前運動。可這個力從哪裡來?如果有,那麼這個力的來源一定不是接觸力,而應該是一種遠距作用或者超距作用(action-at-a-distance)。認識到存在超距作用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大進步。那麼這種超距作用力又該是什麼樣的?
也許真的是落下的蘋果給了牛頓以靈感。 蘋果一旦脫離了和樹的連接,就立即直往下朝地面落,說明地球對它的超距作用一直都在。也許地球對天上的月亮、太陽以及那些星星都存在這樣的超距作用,當然太陽也應該以這樣的超距作用影響著行星的運動。另一方面,蘋果掉到腦袋上砸得腦袋疼,那是因為腦袋擋在了它的去路上。如果沒遇到人的腦袋,它會一直落到地面上。如果沒有地面或者在地面上掘口井,蘋果則會一直朝下落去。老天,那蘋果會一直落到地球中心去。 那個超距作用力,具體地說地球對蘋果的吸引力,是一直指向地球中心的!此時,牛頓該是悟到了引力或者重力的真諦:引力存在於所有物體之間,是超距作用,是有心力(central force)。
那麼,假設太陽和行星之間存在的引力是有心力,這能解釋觀測到的行星軌道的性質即開普勒三定律嗎?牛頓假設物體間的引力是沿兩者連線的有心力,且大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他用平面幾何證明了這樣的行星軌道確實是以太陽為一個焦點的橢圓。有了這個結論,開普勒第二、第三定律的證明就好辦了。牛頓關於開普勒第一定律的證明被收錄在他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中。圖3所示一英鎊的紙幣上是簡化了的牛頓證明所用的圖解。筆者觀此圖及證明時,如赤貧之人面對二斤重的鑽石,被驚訝得手足無措。有人若覺得自己平面幾何學得好,不妨試試看能否看得懂牛頓的證明過程。後來,錢德拉塞卡重寫了這個證明,當然啦,那證明就長了很多,而且也未必更容易懂。

圖3 一英鎊紙幣背面的牛頓和他的典型事跡。左上部分的圖案和圖中牛頓所持書中圖案一致, 是《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中關於有心力下行星軌道為橢圓的幾何證明。
有了微積分,有了萬有引力,經典力學這門科學終於建立起來了。重要的是,牛頓的工作是理性思維的典範。牛頓出生時,科學在西方世界還沒能取得對中世紀愚昧的優勢地位,到他去世時,西方已經步入理性時代,牛頓於此厥功甚偉。
牛頓給筆者最深刻的啟示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不僅要有深刻、大膽的思想,還要有證明自己思想正確的能力。將不斷涌現的思想和證明(或者演示)編織在一起,那就是知識的體系。
後記有趣的是,古文里有「牛頓」的說法。曹操《秋胡行》有句雲:「牛頓不起,車墜谷間。」
本文原為曹則賢著《一念非凡——科學巨擘是怎樣煉成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5)的第六篇,此次發表時略有增添。
注釋
1.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二個著名的蘋果。第一個是蛇引誘夏娃的那隻蘋果;第三個是一隻沾上氰化鉀的蘋果,天才阿蘭·圖靈咬去一口結束了他富有創造力的生命。
2.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又一個偉大事件,人類把看待天體運動的參考點從自己的腳下挪到了別的地方。
參考文獻
1.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Nova methos pro maximis et minimis, itemque tangentibus, quae nec fractas nec irrationales quantitates moratur, & singulare pro illi calculi genus, Acta eruditorium, 467–473,1684. 一種同樣適用於分數或無理數情形的求最大、最小和切線的新方法以及對一類特例的計算(拉丁文)。
2. G. F. A. de L』Hospital, Analyse des infiniment petits, pour l』intelligence des lignes courbes, Paris, 1696. 用於理解曲線的無窮小分析(法文)。
3. William Dunham, The calculus gallery: masterpieces from Newton to Lebesgu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中譯本為《微積分的歷程—從牛頓到勒貝格》。
4. Richard S. Westfall, Never at rest: a biography of Isaac Newt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 ◆ ◆ ◆ ◆ ◆ ◆ ◆ ◆ ◆ ◆ ◆ ◆ ◆
《一念非凡》作者序
人類歷史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觀點,曾遭遇過激烈的批評。但是,如果說「科學的歷史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估計反對的人不會太多。因為,論及一些偉大的科學成就,別說敢腆著臉硬去爭功,一般人如筆者這樣資質的僅只是能弄懂只鱗片爪就足以為自己感到自豪了。當然,我這里說的科學指的是數學、物理這樣的已經形成足夠嚴謹、厚重體系的學科。
一部科學史,就是不多的幾位巨擘揮灑天才的歷史。有些人,象伽利略、哈密頓、歐拉、開爾文爵士這樣的,他們的思想能穿透存在之未知的迷霧,為人類帶來智識的啟迪。有些人,比如龐加萊,又比如伽莫夫, 他們來到世上就是為了向世人展示這個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每每讀到這些大師們的思想,領略了點滴他們天才的成就,總讓人有莫名的興奮和感嘆——為什麼在這塊最古老的、養育了人類之最大部分的土地上,不曾出現過這樣的科學巨擘呢?
也許並非我們生而平庸,而是在我們嗷嗷待哺的時候沒有見識過榜樣的力量,沒有高屋建瓴的智者予我們以醍醐灌頂式的洗禮?!那些科學巨擘們,都是在少年時期就得到了充分的、高品質的教育和啟迪的。少年心中不知什麼才是真正偉大的思想成就,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科學大師,自然也沒有成為大師的渴望與野心。那麼,從他們中間產生科學巨擘的可能又在哪裡?
不知從何時起,筆者一直有一個願望,希望能把自己理解的那些科學巨擘們的思想與成就之點滴與朋友們——尤其是那些朝氣蓬勃的少年朋友們——分享。但是,正確理解和准確傳達這些科學大師們的思想與創造性成果遠超筆者能力之外。抱著退而求其次的想法,筆者撰寫了這本小書,向讀者介紹那些科學巨擘們成就其科學地位的非凡一念——也許只是一個偶然的念頭,但是後來成了科學史上的標志性事件,給科學,進一步地給人類文明,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推動。衷心希望這本小書能夠對年輕的朋友們,從中學生到剛踏入研究生涯的青年學者,有些許的幫助。
本書著眼的人與事,僅限於哲學、數學和物理三個領域。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一些哲學、數學、物理領域里的大師具有別樣的魅力,他們的成就在我的心中引起了特別的崇敬,按照康德的說法,就是「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經常和持久,它們就越是以嶄新的、不斷增長的驚奇和敬畏充滿我的心靈。」 讀者將會注意到,本書提及的一些人可是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三位一體的,有人甚至還同時是語言學家或別的什麼學家。盡管可能不正確,我還是以為物理學,就心智努力的成分而言,多少遜於哲學和數學對智力以及品格的要求。不是數學家的物理學家,總是和物理學有那麼一層隔閡。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哲學家和數學家裡幾乎沒有名不副實的人,遑論欺世盜名之徒。
本書包含30篇短文,其中前25篇大體上每篇介紹一位科學巨擘取得偉大成就時的某個非凡一念;第26篇談論作為學者品格的高傲的孤獨——寂寞中沉思的人才能瞥到黑暗中最微弱的亮光;接下來的3篇分別講述一位中學老師、一位工廠學徒和一位農民是如何憑一個非凡念頭影響了科學的;最後一篇特別談談平凡人如何也能享受學習和參與科學創造的樂趣。內容上我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同時,仍然堅持加入一些深刻的東西,包括數學公式。有一種說法,每多一個公式,書的讀者就減少一半。按照這個說法,本書的讀者數將少於1。不過我不太相信這個說法。每一個健康的頭腦,都是喜歡挑戰的。數學公式之所以能嚇走讀者,可能是因為公式是以一種生硬的、唬人的方式出現的,如同有人把家常話般的德國哲學翻譯成晦澀難懂的文本一樣,問題出在作者或者譯者的不道德而不是因為數學或者哲學的不隨和。本書中的數學公式,如果讀者不感興趣,不妨直接跳過去,絲毫不影響感受那些科學巨擘靈光一現時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希望讀者能努力理解這些看似艱深的東西,不要有身入寶山空手回的遺憾。在一些篇章後面我會列出一些非常專業的參考文獻,我不認為在這樣的書中列出這些專業的內容是多餘的。雖然這些文獻可能是以一種你還不會的語言寫成的,或者它的內容也不易理解,但是,設若這些內容在你的內心深處激起了成為科學大師的激情,那麼這些文獻可能就會成為你的墊腳石。會有那麼一天,你能讀懂它的——說不定那時你還嫌它淺顯呢。
這本小書是筆者的學習筆記、心得體會,也是筆者內心深處的一聲嘆息。因為作者功力鄙薄的原因,它雖然能為朋友們展示一些偉大學術創造過程中的腳手架的遺跡,卻不足以讓人們一窺科學創造的門徑。有志於科學事業的朋友,請早點嘗試閱讀科學巨擘們本人的著作,早日達成對大師之偉大成就的獨特視角下的理解。
理解了科學大師之人與成就的一個附帶好處是,它會讓你謙虛——發自內心地,由衷地。
本書的閱讀對象是任何一個對本書感興趣的人。筆者無意也無法把難度控制在某個層次上;實際上,筆者根本就不接受把知識劃分為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教授能理解的不同層次的說法。倘若一本書能讓不同的讀者群都多多少少能有一些收獲,哪怕僅僅是閱讀時的會心一笑,那就是成功。再者說了,如果所讀之書沒有一點難度,那我們的進步從而何來?
你一定注意到了,有很多來自偉大頭腦的靈光一現這里沒有提及。沒有關系。這是一個開放的系列,稍待時日會有更多的內容在未來會被添加進來。
這個民族,這個我所屬的多災多難但一直生生不息的民族,無論如何要對科學做出一點實質性的貢獻。 而為此,我們要學會如何學習、如何創造。馬上發起沖擊,angreifen,sofort!
曹則賢
2013年春動筆
2015年秋定稿 於北京

『柒』 創造性的采訪 下載

書名:創造性的采訪
圖書編號:1739052
出版社:中國人大
定價:29.8
ISBN:730005955
作者:(美)梅茨勒 著,李麗穎 譯
出版日期:2004-10-01
版次:
開本:24cm
簡介:
本書分為21章,結合大量實例說明具體的采訪步驟,並對采訪的策劃,如何創造性地提問、使對話自然延伸、如何記采訪筆記、如何進行錄音采訪等進行了闡述。

目錄:
前言
第1章 你的采訪問題何在
顯性問題
隱性問題
第2章 何為采訪?
不帶個人評價的傾聽——一條基本原則
記者如何獲取信息
什麼是新聞采訪
創造性的采訪
創造性的提問
采訪的類型——直接采訪和間接采訪
第3章 采訪的十個步驟
明確采訪目的
進行背景調查
進行采訪預約
策劃采訪
與采訪對象見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個問題
建立輕松和諧的采訪氛圍
提問敏感問題(Asking the Bomb)
提問敏感問題之後的情感恢復
總結本次采訪
第4章 采訪要素——個案史
明確采訪目的
背景調查
策劃采訪
電話采訪
需要牢記在心的一些要點
第5章 提問
提問的語言要簡單明了
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提問的順序:漏斗
使采訪開始的提問
過濾型問題
探究型(加強型)問題
創造性的采訪目錄與事實有關的提問:五個「W」
概念界定型的提問
數字問題
評論性問題
創造性問題
誘導性問題、內容過剩問題和垃圾問題
第6章 采訪中對話的延伸
研究的價值
新聞采訪問題的文獻回顧
「溫柔」提問的重要性
非語言的交流
人際交流的基礎
第7章 受訪
一夜成名者的尷尬
為什麼要接受采訪?
采訪對象是否需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被訪者的訪前准備
記者在采訪中使用的花招
最後的幾點說明
第8章 采訪策劃
采訪策劃的第一步——明確采訪目的
提出采訪要求
做作業
研究采訪對象的性格和興趣
准備提問的領域
預測答案
制定具體的采訪計劃
保持策劃的彈性
關於策劃的幾點補充
第9章 失敗的教訓
第10章 學會傾聽
進攻性的傾聽 (aggressive listening)
怎樣成為職業傾聽家
第11章 新聞觀察
對「文學性新聞」創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聞觀察的三種類型
應該觀察什麼
第12章 引語和軼事的采訪
學會識別引語
引語的采訪
刺激對方講出一些軼事
第13章 電話采訪、采訪記錄與采訪錄音
電話采訪
做采訪記錄
使用錄音機
第14章 特殊問題
難以約見的采訪對象
詢問敏感性問題
采訪的精確性
如何面對被訪者的敵意
他們是否在講真話
使模糊的記憶漸漸清晰
托詞迴避的被訪者
不可以公開的言論
新聞發布會
你會怎麼寫我?
枯燥乏味的采訪對象
無准備的「戰役」
第15章 電子輔助采訪
通過收發電子郵件進行的采訪
國際互聯網對采訪的幫助
收集新聞線索
從網上查閱資料
第16章 廣播電視采訪
廣播電視采訪有哪些不同
廣播電視采訪的三種形式
廣播電視采訪的提問
第17章 特定新聞領域的采訪
不同采訪領域的采訪方式
特定領域新聞采訪的基本原則
怎樣開始某一領域的新聞采訪
采訪某一新的領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驟
新聞的三個來源
事態不明情況下的提問
第18章 多重采訪項目
多重采訪項目的實質
多重采訪項目的特殊要求
第19章 人物采訪
人物采訪的分類
人物采訪的用途
人物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人物采訪
可用於人物采訪的20個提問
記住采訪者
第20章 采訪的倫理道德問題
欺騙
背叛
歪曲
侵犯個人隱私
采訪對象的「權利法案」
總結
第21章 通向事實真相的十個步驟
附錄A 采訪練習
附錄B 采訪報告示例
參考文獻
書中提到的采訪
索引

才30元,自己買本吧,我實在無能為力了:(

『捌』 請問有《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PDF電子版嗎謝謝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對它的作用不可輕估。人的天生對思維能力具有影響力,但後天的教育與訓練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更深。許多研究成果表明,後天環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個新人。
思維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只要能實際訓練中把握住思維品質,進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順利地卓有成效地堅持下去。思維並非神秘之物,盡管看不見,摸不著,來無影,去無蹤,但它卻是實實在在,有特點、有品質的普遍心理現象。(1) 推陳出新訓練法當看到、聽到或者接觸到一件事情、一種事物時,應當盡可能賦予它們的新的本質,擺脫舊有方法束縛,運用新觀點、新方法、新結論,反映出獨創性,按照這個思路對學生進行思維方法訓練,往往能收到推陳出新的結果。(2) 聚合抽象訓練法把所有感知到的對象依據一定的標准「聚合」起來,顯示出它們的共性和本質,這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這個訓練方法首先要對感知材料形成總體輪廓認識,從感覺上發現十分突出的特點;其次要從感覺到共同問題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進而抽象出本質特徵;再次,要對抽象出來的事物本質進行概括性描述,最後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理性成果。(3) 循序漸進訓練法這個訓練法對學生的思維很有裨益,能增強領導者的分析思維能力和預見能力,能夠保證領導者事先對某個設想進行嚴密的思考,在思維上藉助於邏輯推理的形式,把結果推導出來。(4) 生疑提問訓練法

此訓練法是對事物或過去一直被人認為是正確的東西或某種固定的思考模式敢於並且善於或提出新觀點和新建議,並能運用各種證據,證明新結論的正確性。這也標志著一個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訓練方法是:首先,每當觀察到一件事物或現象時,無論是初次還是多次接觸,都要問「為什麼」,並且養成習慣;其次,每當遇到工作中的問題時,盡可能地尋求自身運動的規律,或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變換觀察同一問題,以免被知覺假象所迷惑。(5) 集思廣益訓練法此訓練法是一個組織起來的團體中,藉助思維大家彼此交流,集中眾多人的集體智慧,廣泛吸收有益意見,從而達到思維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於研究成果的形成,還具有潛在的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為,當一些富個*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由於各人的起點、觀察問題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問題的水平的不同,產生種種不同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比較、對照、切磋,這之間就會有意無意地學習到對方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改進。

『玖』 如何高效閱讀 pdf

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左右,所以學會高效閱讀很重要。閱讀中,最好能練成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簡單構架思維導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效率。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當然了,這需要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閱讀效率低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做到的,想學習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主要就是訓練快速閱讀的,裡面也有「思維導圖」的訓練,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練習提高一下。

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一本書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過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問的等的內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②做好讀書批註。也就是記錄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對某一句話、某一觀點的理解、聯想、靈感等方面,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讀完之後:①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識框架,特備是思維導圖形式的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添加新內容,當我在後期的學習或閱讀中有相關的新知識點、新體會,都可以加進去,促進知識的銜接,方便掌握和運用。②針對一部分書,比如看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那種,我也會寫一寫讀書感悟。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