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研製和創造

研製和創造

發布時間: 2020-11-26 11:42:51

發明創造

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追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就很快地盤行起來了。
雨衣 18世紀,在蘇格蘭橡膠廠的麥金托什因生活窘迫,無力購買雨具,每逢雨天,只能冒雨上下班。一天,他不小心將橡膠汁沾滿衣褲,怎麼也擦不掉,只好穿著這身臟衣服回家。室外陰雨綿綿,麥金托什回到家卻驚喜地發現,穿在裡面的衣服一點沒有濕,他索性將橡膠汁塗滿全身衣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件膠布雨衣。
剃須刀 1828年謝菲爾德製成一邊有保護的刀片,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1895年,美國一位推銷員吉列偶遇發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賺大錢,想發明一種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東西。一天,吉列刮鬍子,佩因特發現剃刀的刀片正適合這種構想。他設計出一種安全剃刀夾持柄,但找不到能製造薄刀片的廠家。到1901年,他遇見機械師卡森,才解決了技術問題,使鋤形刀架與雙刃可換刀片合成一體,並申請了專利。早在1900年,電動剃須刀已在美國獲得專利,但第一種適於商業製造的電動剃須刀是由美國退役陸軍上校希克設計,並於1928年獲得專利的。
鏡子 我們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鏡」。14世紀初,威尼斯人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照起來很清楚。
現代鏡子是用1835年德國化學家利比格發明的方法製造的。把硝酸銀和還原劑混合,使硝酸銀析出銀,附在玻璃上。
拉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就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十大發明之一。
冰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機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根據海豚的定位系統發明了聲納~
2.根據鳥巢的結構建造的北京2008奧運會主場管(名字就叫鳥巢)
3.根據變色龍遇到危險變色逃生的啟示人們發明了用與不同地理環境的特種軍服

通過蜻蜓發明了直升機

通過魚的身體發明了水下動力學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大自然對人類的啟示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我們因該保護大自然,不能丟垃圾、吐啖、砍樹.接著,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村,他不愛保護大自然就砍樹,拿樹做成椅子和桌子,不久,哪個村裡人覺的房子舊了該換新的。人們都去砍木做房,房子做好了,那裡村字的人都高興的叫了起來,有的驕傲到比誰的房子美就這樣子人們天天都砍樹。
不久洪水來了,洪水把村莊全毀了,越漂亮的房子都給兇猛的洪水沖走了因為沒有數的阻擋下著些房子都被沖走了,這里都變成廢區,這個故事給大家不要亂采地。
大自然這么好為什麼還要有人破壞呢?讓我說吧!因為有人沒地方丟,沒辦法就丟到地下,有的人以為丟垃圾就這么一丟多沒家教,還有在我們的班裡有人把蘋果不吃在上面畫畫多可惡,還有的吃香口絞吃了吐在地下讓值日生添麻煩,在這么好的環境下學習聽,那一群一群的螞蟻幫的小骨頭是教我們團結,那蜜蜂去采蜜是教我們勤勞,你看大自然多麼美好,去破壞它捨得嗎?
大自然的啟示
古人有過一句極為深刻的話:師法自然。說得真棒!大自然給我們上過的課的確很多很多,且一節比一節美妙。先請聽一個故事。
故事之二:有人為了曬衣服,曾在相距不遠的兩棵樹上拴了鐵絲,久而久之,鐵絲形成了鐵箍也就牢牢地勒進了樹干,硬是在樹上勒出了一道深深的印溝。兩年後,鐵箍更是深深地勒進了樹里,可憐的樹看來是必死無疑了,但奇跡偏偏因此而發生,那堅強的樹非但沒有勒死,反而站得穩穩當當的,硬是把那可怕的鐵箍活活地吞了進去!而這一切恰好被一位絕望之極的老人看到,也就得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勇氣。老人得的是癌症!他戰勝病痛活了下來。多活了好幾年,臨去世時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感謝那棵樹!

瞧!大自然多深刻,雖然不聲不響,卻能給人超常的力量。
是的,類似的故事還很多。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那是在教我們謙虛。一群螞蟻能抬走大骨頭,那是在教我們團結。溫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教我們堅韌。蜜蜂在花叢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們勤勞。含差草默默收攏葉片,那是告訴我們切莫過分張場。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肯學,天天都會有收獲。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❷ 研發和設計有什麼區別研發設計哪個先進行

設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只要是把腦海中的想法用專機械的形式實現的一個過程屬,都是設計。哪怕是在板凳下面訂個橡膠片防止製造噪音,也一樣是設計。
研發是一個具體的概念。給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求其功能,成本,外形,維修方便,把它給造出來。就像要造一個漂亮的手機,怎麼折騰都無所謂,只要有一個滿意的結果就可以了。
研發是設計的從屬。所以是設計先行。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某種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設計便是造物活動進行預先的計劃,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
研發即研究開發、研究與開發、研究發展,是指各種研究機構、企業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和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活動。

❸ 研發和設計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研發即研究開發、研究與開發、研究發展,是指各種研究機構、企業或個人為獲得科學技術(不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和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活動,包括系統及設備的測試、安裝、維護、維修等一系列的系統活動。

設計是把一種設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周密的計劃、通過各種感覺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

2、內容類型不同

研究開發活動可理解為由科技研究開發與技術研究開發兩大部分構成。

設計則主要有溝通設計、三維設計和平面設計三大類。

3、涉及工具不同

研發分為理論研發和產品研發,其中理論研發不涉及具體實際產品應用領域,而是理論研究;產品研發則需要相對應的實際產品和電腦虛擬產品。

設計主要使用的工具有草圖、電腦、程度和相關設計軟體,如Photoshop。

❹ 人類從大自然中的啟示有哪些發明和創造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發是多種多樣的。大自然的巢穴,天然渾成,質朴無華,然而正是受此啟發,人類才發展起了建設科學,建立起了現代化大城市。大自然的河流,看起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夜奔騰不息,但它不也是在日夜教導人們如何理解地球的重力、運動的慣性力等許多道理,教會人們如何開發利用大自然的潛能嗎?金屬,給人類的靈感就更多了,這類看起來很堅硬的東西,被火融化後竟能按照人類的需要變成為人類所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明白了各種物質都有熔點,都能進行形態和能態轉化。
人類根據鯊魚做出了飛機,根據蝙蝠做出了雷達.人類根據蜻蜓的翅膀發明了飛機,根據蝙蝠的嘴和耳朵發明雷達,根據鯨魚的外形發明了輪船,根據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由令人討厭的蒼蠅,仿製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里,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電魚與伏特電池;
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製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干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製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桿、台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製成。
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製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現代起重機的掛鉤起源於許多動物的爪子。
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船槳模仿的是魚的鰭。
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嗅覺靈敏的龍蝦為人們製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壁虎腳趾對製造能反復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根據蝙蝠,研究了雷達 根據魚類,研究了潛水艇 根據鳥類,研究了飛機根據熒火蟲,研究了熒光燈,

人類的發明——來自動物的靈感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科學家根據火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魔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魔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王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王」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

❺ 研製和開發一種產品是創新活動嗎

研製和開發一種產品是創新活動,只是是不是創新成果,那就要看產品是否具有實用性,新穎性,創造性了,也許你開發出來的產品人家以前已經開發成功,就不能申請專利了。但不管怎麼說,只要你以前沒有見過這產品,研製和開發出來,對你本人就是創新。

❻ 傳統產業如何以研發與創新機制帶領企業創造高峰

引用美吾華公司董事長李成家所說:企業經營以變迎變,穩健開創。筆者擬藉由南僑集團的例子與讀者分享如何利用創新與研發之方法使本身產業產品突破經營困境,以及傳統產業的經營者應有的經營思維。 眾所皆知的南僑集團由早期水晶肥皂、親親香皂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清潔產品起家,期間經歷環境變化及競爭對手的挑戰,到近幾年藉由創新與研發成功轉型成為國際上知名之食品大廠。相信許多人皆很好奇亦想了解陳飛龍董事長如何突破逆境並轉型成功將產業帶入國際舞台。南僑企業在由製造清潔用品肥皂系列轉型為現今能生產食品與生活用品的綜合性集團時也經過多次改革與嘗試,亦經歷了失敗與挫折,甚至幾度面臨經營上的重大危機,但最後都能安然渡過進而創造事業的另一高峰。 由於南僑企業是以製造清潔用品起家,之後與新加坡南順集團成立南新食品公司,自創歐斯麥品牌,提升國產餅干品質,並且藉由與日本嬌盟公司技術合作成立台灣嬌盟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女性衛生用品(如好自在衛生棉系列);奠定以後與國外廠商合作基礎。自此,南僑集團藉由多次的策略經營與多角化發展,代理或合作推出許多國內知名品牌產品,例如好自在女性用品、小廚師泡麵、杜老爺冰淇淋、福爾摩沙冰品等。南僑集團於轉型過程中正好跟上政府南進政策,於是開始在泰國設廠作為大量製造的基地以行銷全球各地,所生產之小廚師方便麵及米果系列產品,薄片米果廣受西方國家熱愛。泰國成為南僑第一個成功投資的海外據點。目前所推出的產品已行銷至澳洲、歐洲,成功將集團產品推向國際化。 早在島內一波波西進潮流前,南僑已於1996年與生產康師傅方便麵聞名的大陸頂新集團合資成立天津南僑油脂公司,提供更高品質的烘焙用油脂供全球食品業使用。南僑公司進行事業擴張時,在策略經營選擇上曾經以收購或投資不同產業性質企業為主要發展,在南僑企業擴張最快的時期,曾經一度擁有數十家不同的事業體,但也讓公司一度面臨經營上負擔過重與危機,幸好及時發現並重新思考公司核心能力與釐清公司發展定位及方向,修正經營策略後決定放棄許多以往收購或投資的產品與公司,這些事業產品與公司經營並未處於負債或虧損的狀況,但因與事業核心能力及企業定位產生沖突,最後仍決定捨去。而除去這些包袱後南僑集團全心發展核心事業並積極投入研發經費進行創新與改革,以提高核心產品的價值,最後造就目前國際知名的南僑集團。 陳董事長在今年中國食品GMP發展協會主辦之「食品GMP創新效率講座」曾經提到,建議台灣的產業商機能從以下幾點去思考: 1.面對新局面要有新思維; 陳董事長並表示,傳統產業的升級商機有: 1.可以利用政府訂定的政策方向與相關資源; 2.在這全球化的競爭游戲規則中,台灣也有能力經營大陸的市場,因為(1)台灣可以結合中國大陸的製造,為兩岸提供具競爭優勢的先進服務;(2)台灣可以為中國大陸的出口產業提供專業服務(3)台灣可以提供比大陸更好的研發基礎設施和更有利於創新的環境。 3.對企業而言:轉型不轉業、掌握核心競爭力; 4.不要怕大陸產品,擔憂的是落伍的經營管理。 以在南僑企業多年的經營實務,陳董事長歸納出目前國際經濟情勢及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1.經濟游戲重新洗牌後,區域經濟合作與全球競爭型態形成,競爭日益激烈。 2.全球市場走向專業分工。 3.策略聯盟、競合關系,既是夥伴也是競爭對手。 4.策略運籌思維系統主導競爭力。 5.產業需要國際化才有生存空間。 6.掌握資源、善用資源,發揮核心競爭事業。 依前所述,不難發現陳董事長對企業投入研發與創新的重視。以企業本身而言,研發與創新將是最具潛力的投資,除了能提高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加強產品差異化外,其所獲得的投資報酬率通常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就個人所知,印刷產業屬於內銷產業,滿足國內需求後企業經營便不會太難,也因為如此,過去印刷產業多著重於平版印刷產業之技術發展,以出版書籍、雜志期刊或平面廣告為主,但因為隨科技發展,平版印刷機所生產印製的產品愈來愈美觀,速度也越來越快,造成平版印刷市場供給大於需求,使許多平版印刷公司為爭取客戶互相以削價換取競爭優勢,結果使平版印刷廠商走入削價競爭之不歸路。其實印刷產業除平版印刷外,所涵蓋的范圍還非常廣泛,若跳脫平版印刷產業,導入其它版式印刷,通常能創造更多的商機,但之前多必須先行投入許多研發與創新嘗試,經歷許多試驗與失敗,才能換得甜美成果。 目前許多產業西進,而台灣包裝印刷產業,因為賴以生存之上遊客戶出走,連帶使包裝印刷產業被迫外移,但如此便能解決一切問題嗎?其實不然,因為目前國際環境趨勢,對岸大陸地區像一個大磁場,吸引國際間許多企業進入投資與生產,使競爭愈加激烈,移往大陸的企業,若不能與同質產業有所差異,難免不會走向削價競爭的回頭路。 但假若今日印刷產業能透過研發與創新機制,提高印刷技術生產製造專業能力,創造產品之差異性,提供產品更多的新式生產方式來表現產品特點,提高更多的產品附加價值,如此不論外在環境變化多大,企業只要把握知識創新之循環機制,不論生存環境多惡劣競爭多激烈,企業皆能展現強勁的生命力。 目前政府對傳統產業有許多優惠與補助措施,除最基本的減稅方案外,亦提供企業要從事創新研發之經費補助,針對印刷產業亦有多項補助措施。透過筆者所服務之財團法人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可提供企業在尋求研發與創新路途上遭遇困難或瓶頸時所需之提供相關協助或相關經費補助。引用印刷研究中心張中一總經理提到:畢竟印刷產業到目前仍多屬於中小企業,企業投入研發與創新之能力與知識經驗較不足,而印刷研究中心便能適時提供相關協助,除引進國外技術新知外,結合國內外許多知識能量,落實本土化技術研發機制外,並可將印研中心研發成功之相關技術移轉至需要的印刷廠商以提高競爭力。 創新研發不是口號,需要落實於企業經營與文化中,利用創新思考模式,創造新的經營契機。當創新思考成為企業的基本文化模式,配合研發機制與政府相關政策及經費補助,企業進行研發與創新將不再是空想。只要企業主下定決心並落實執行,企業永續經營將不是夢想。

❼ 創造和發明的故事。

答:創造和發明的故事
1、拉 鏈
拉鏈是1891年由美國芝加哥機械師賈德森最先發明的。
賈德森為了解除每天系鞋帶的麻煩,就發明一種可以代替鞋帶的拉鏈。這種拉鏈是由一排鉤子和一排扣眼構成,用一個鐵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鉤子與扣眼一個依次扣緊。賈德森把樣品送到1893年的哥倫比亞博覽會上展出,得到好評,並因此取得了專利。
如今,拉鏈的品種不斷增多,其應用不只限於日用品,而且已進入科研、醫療、軍事等領域,被某些人譽為20世紀科技界的10大文明之一。
2、冰 箱
第一台人工製冷壓縮楊是由哈里森在1851年發明的,哈里森是澳大利亞《基朗廣告報》的老闆,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鉛字時,他發現乙醚塗在金屬上有強烈的冷卻作用。
乙醚是一種沸點低的液體,它很容易發生蒸發吸熱現象。哈里森經過研究研製出了使用乙醚和壓力泵的冷凍機,並把它應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的一家釀酒廠,供釀酒時製冷降溫用。
第一台用電動機帶動壓縮機工作的冰箱是由瑞典工程師布萊頓和孟德斯於1923年發明的。後來一家美國公司買去了他們的專利,於1925年生產出第一批家用冰箱。
3、高跟鞋
15世紀的一位威尼斯商人經常要出門做生意,又擔心妻子會外出風流。一個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後跟沾了許多泥,因而步履艱難。商人由此受到啟發,因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認為妻子穿上高跟鞋將無法在跳板上行走,這樣就可以把她困在家裡。
豈料,他的妻子穿上這雙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傭人陪伴,上船下船,到處遊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講求時髦的女士爭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地盛行起來了。

❽ 研發與研製的區別是什麼

一、含義不同
1、研發,即研究開發、研究與開發、研究發展,含義是開發新事物。
2、研製,指研究製造,強調生產製造出某事物。

二、用法不同
1、研發多用於為獲得科學技術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實質性改進技術、產品和服務而持續進行的具有明確目標的系統活動,包括系統及設備的測試、安裝、維護、維修等一系列的系統活動。如:
研發新系統。
2、研製強調生產、製造具有某種功能要求的產品或某些產品的組合系統。如:



研製新葯。



三、是否指研磨而成不同
1、研發,不能用於指研磨而成。
2、研製,可用於指(中葯)研磨製成的過程。如:
這味中葯需要細細研製。

❾ 創新與研發有什麼區別

研發是立項,一個大的項目,創新是小的面,比如專利。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