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潛艇創造者

潛艇創造者

發布時間: 2020-11-26 22:03:01

① 談談個人如何堅持踐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生活中如何做,貢獻自己創造者

寫作思路:立意要新穎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

正文:

貢獻,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土」,點點落紅的魂歸黃土。奉獻,便是「成灰淚始干」,朴實蠟炬的依依惜別,奉獻便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民族英雄的視死如歸。奉獻如此,亦能春風細雨,亦能轟轟烈烈。學會奉獻,方能綻放自我,頂天立地。

奉獻的汗水成就人生的厚重朴實。

歌德道:「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而奉獻則能充實則心靈的空白,鑄造滿足的人生。

古有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為國捐軀的奉獻;近有「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豈因禍福避趨之」勇往直前的奉獻。

今有譚干秋用自己的生命換來花朵的綻放,白方禮老人將蹬三輪積蓄資助貧苦學生毫無保留,鄉村教師」伍玉錫「胃癌纏身卻兢兢業業堅守講台數十年。正是由於他們對待他物無私忘我的奉獻,才讓這人生的積淀得以厚重質朴。

奉獻的淚水成就社會的繁榮進步。

左拉曾說:」一個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到那短暫而有風險的人生意義。」社會如同田野,只有每個人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才能稻香田滿,果實累累。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幾十年來投入全部身心到中國核潛艇的研究建造中,親人不知道他的去向,分離數十載才可觸摸到軀體的勞累與滄桑;林俊德院士前往「死亡之海」羅布泊危險重重,臨終前幾個小時仍孜孜不倦為中國核事業作奉獻,燃盡最後的靈魂。

倘若不是他們的捨身為國作奉獻,又哪來中國軍事力量的一步步增強,又哪來的中國社會主義的繁榮進步?

奉獻的血水成就世界的和諧繁榮。

世界就像未知縹緲的浩瀚大海,人類的奉獻可作為掃除艱險的大漿,縱使波浪滔天,也能乘風破浪,力抗艱險。

十四、十五世紀,有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聯通了世界,麥哲倫環球航行掙脫了封建社會的思想枷鎖,他們拿自己的生命作賭注,以自己的矢志不渝,開辟了新世界的道路。

奧黛麗?赫本作為聯合國親善大使,遠赴非洲拉丁美洲等落後地區,即使病痛折磨,她們以笑容溫暖一位孩子的心靈,奉獻自身,成為獲得聯合國奧黛麗精神鵰像表彰的唯一一人。

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麵對塔利班的恐嚇,仍積極獻身於對青少年受教育權利的爭取,維護婦女權利,小身軀充滿著大能量。只有樂於奉獻自身,才能進一步探索未知的世界,消解磨難與痛苦,成就美好的世界大家庭。

在嬌艷欲滴的花朵中,正是由於蜜蜂的辛勤采蜜無私奉獻,才有了後來百果飄香的收獲。

在忙碌充實的蜜蜂眼中,正是由於花朵的源源產蜜無私奉獻,才有了自己生機活力的家族。

奉獻自我,方能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同存!

② 為什麼潛艇1620年發明以後一百多年裡處於停滯期

其實都潛艇一出現就一直在發展,但它發展到現代潛艇還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因為期間沒有大的戰役,直到兩次世界大戰才讓人們印象深刻.

傳說義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芬奇最早進行了關於潛艇的設計。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潛艇研究者是義大利人倫納德,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此後百年間潛艇的發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製造出了又一艘潛水船,這艘船用橡木、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銅皮等材料製成。此後,潛艇的發展又一次進入停滯期。

☆ 戰爭催生

新式武器的發展往往離不開戰爭,戰爭的迫切需要可以迅速催生出各種新型武器,潛艇也不例外。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
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葯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葯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 再接再厲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潛艇進入了正常發展時期。其中,愛爾蘭裔的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為近代潛艇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796年,富爾頓對「海龜」艇進行了改進。1801年5月,在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的支持下,富爾頓建造完成了命名為「鸚鵡螺」號的潛艇。「鸚鵡螺」號的外殼是銅的,框架是鐵的,艇長6.89米,最大直徑3米,形如雪茄,艇中央有指揮塔,水面用風帆推進,水下用人力螺旋槳推進,用壓載水櫃控制浮沉。為了解決水下呼吸問題,艇上帶有壓縮空氣,可供4個人和2支蠟燭在水下使用3小時,能潛至水下8-9米處,它的武器是水雷,攻擊方式與「海龜」號一模一樣。
「鸚鵡螺」號在試驗中取得了成功,但在實戰中卻沒有效果,於是,法國海軍部長趕走了富爾頓。一怒之下的富爾頓來到英國,在英國首相威廉·皮特的支持下繼續進行試驗。雖然「鸚鵡螺」號在表演中成功擊沉了雙桅戰艦「多羅西」號,但在皮特死後,富爾頓的嘔心之作又被保守的英國人拒絕了。
雖說「鸚鵡螺」號命運多舛,但它不失為潛艇發展史上的一件傑作。無論從艇體材料還是各種設備來說,它都已超過了「海龜」號,在很多方面已接近了現代潛艇。尤其是它首次在潛艇上使用了水平舵,能夠操縱潛艇保持或改變在水中的深度,大大改善了潛艇的操縱性。
19世紀中葉,德國人威廉·鮑爾根據富爾頓的設計改進製成了「火焰「號潛艇,其動力裝置與自行車很相似,是用腳踏輪來帶動螺旋槳轉動。在一次試驗中,由於操縱裝置失靈,「火焰」號一頭扎向海底。鮑爾沒有驚慌失措,他告訴同伴,在海水灌滿艙室後,艇內的空氣壓力就會上升,等到與艇外海水壓力相同時,我們再打開艙蓋逃生。結果,鮑爾及其同伴安全地浮出了水面,開創了潛艇歷史上艇員逃生並且獲得成功的先例。

☆ 初露鋒芒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為了打破北軍對南軍的封鎖,亞拉巴馬州的霍勒斯·亨萊於1963年和工程師麥克林、沃森一起研製出了「亨萊」號潛艇。
「亨萊」號由一台鐵鍋爐改裝而成,長約18.29米,如同一支細長的雪茄。它的推進裝置是一種象轆轤似的手搖曲柄,八名水手在一名指揮官的統一口令下同時搖動曲柄來推動潛艇,其速度可達每小時4海里。「亨萊」號裝有壓載物和壓載水艙來控制潛艇的浮沉,艇內的空氣可供艇員們短時間呼吸,要補充新鮮空氣只有冒險上浮到水面上。「亨萊」號的武器為一枚魚雷,用一根60.96米長的引線拖在艇體的後面。
由於「亨萊」號是用鍋爐改裝的,所以存在著長寬不相稱的先天缺陷。首次試航和第二次試航,「亨萊」號都被波浪掀翻,艇員幾乎全部罹難。第三次試航由亨萊本人親自擔任艇長,算是順利完成了。但第四次試航時,厄運再次降臨,包括亨萊在內的所有艇員全部遇難。在屢屢失敗後,「亨萊」號做了一定的改進,並在艇首安裝了一枚撐桿水雷,其後的幾次試航都獲得了成功。
1864年2月17日夜,「亨萊」號在燈光的指引下向北軍輕巡洋艦「休斯敦」號駛去。9點左右,「亨萊」號到達了離「休斯敦」號僅10米的地方,指揮官狄克遜海軍上尉下達了攻擊命令。「亨萊」號上的撐桿水雷慢慢地伸了出去,在離「休斯敦」號彈葯艙不遠的地方轟然爆炸,隨後便是接連不斷的爆炸聲。攻擊成功了,「休斯敦」號被擊沉,230人喪命,這是人類歷史上潛艇第一次實戰勝利。不幸的是,由於攻擊距離太近,「亨萊」號被「休斯敦」號舷部大洞的水流緊緊吸住無法逃脫,因而成了後者的殉葬品,釀成了一出同歸於盡的悲劇。
「亨萊」號潛艇的最大缺陷是縱向穩定性差,其後果是造成了致命的潛艇縱傾。當艇體在水下時,縱傾會突然改變深度,使潛艇超過下潛極限;當潛艇在水面時,縱傾又會使海水從潛艇上敞開的艙口和排水孔中突然灌進艙內。這也是那個時代潛艇存在的普遍難題,一直困擾早期潛艇的探索者們。

☆ 閃亮登場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在歷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之前,霍蘭還建造過5艘潛艇,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蘭-2」號(左圖)。它全長10米,裝一台功率15馬力的內燃機,排水量19噸,其成功之處在於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當它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潛和保持深度;當潛艇上浮時,又可提供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在當時是一個重要進展。1893年,在美國海軍的資助下,霍蘭建成了「潛水者」號潛艇,它使用了所謂的「雙推進裝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蒸汽推進裝置,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推進裝置。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准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 風起雲涌

在19世紀最後10年,潛艇已經成為一種實用有效的海戰兵器,但各國海軍對它仍存有偏見,認為它是屬於弱小國家的偷襲武器,對海軍強國並不適用。直到1898年,法國「古斯塔夫·齊德」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馬琴他」號,顯示了潛艇在海戰中的巨大威力,如夢初醒的各國海軍才開始著手發展潛艇。
由於美國海軍的短視,它先後拒絕了霍蘭和萊克的性能優良的潛艇,致使法國在潛艇發展中處於領先地位。1888年,法國建成了排水量30噸,但未裝備武器的「電鰻」號潛艇。截至1904年,它建造了多種型號的潛艇42艘,排水量大至300噸,小至30噸;到1906年,包括設計中的在內,法國潛艇有18個型號,90艘之多。
英國發展潛艇在法國之後。1900年,英國海軍從美國訂購了5艘「霍蘭」型潛艇,自己也著手自行開發。截至1905年,包括建造中的在內,英國擁有40艘左右的潛艇。1906年,英國開始研製D級潛艇,該級潛艇排水量500噸,雙層殼體,適航性好,並且安裝有試驗用柴油機。1912年,更新型的E級潛艇服役,到1914年,共有11艘該級潛艇服役。E級潛艇水面排水量約700噸,並裝有4具450mm魚雷發射管(首尾各兩具),水面航速16節,水下航速10節,續航力為3000海里,這在當時稱得上是相當優異的性能指標了。
俄國人也是在法國人之後發展潛艇的,它在1901年建造了一艘水面排水量60噸,裝有2枚魚雷的潛艇。1903年,俄國「海豚」型潛艇下水,此後又建造了6艘該級改進型。在日俄戰爭中,俄國還從美國購買了「霍蘭」級和「萊克」級潛艇各6艘,從德國購買了「日爾曼」型潛艇1艘。
德國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潛艇戰聞名於世,但它的潛艇發展起步很晚,直到1904年,一直反對建造潛艇的海軍大臣梯比茨轉變了對潛艇的態度,德國才在1908年7月建成了「日爾曼」級改進型潛艇,也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U型艇。1913年,德國有了專用於潛艇的柴油機,並且建成了性能優秀的柴油機-電動機潛艇。直到今日,絕大多數常規動力潛艇還沿用著這種動力形式。
美國早期潛艇可謂是「牆里開花牆外香」,美國人建造了「霍蘭」和「萊克」這樣的優秀潛艇,但美國海軍卻遲遲不予採用。直到俄英等國都裝備潛艇之後,美國才在1900年訂購了第一艘「霍蘭」潛艇,幾年後又相繼訂購了6艘「霍蘭A」和3艘「霍蘭B」潛艇,從此走上了潛艇發展的康莊大道。
日本潛艇發展也較晚,但它善於吸取他人的經驗,因而其潛艇發展較快。1904年,日本向美國購買了5艘「霍蘭」潛艇的專利,第二年這5艘潛艇在橫濱完工。這時,失意中的霍蘭本人又將他的設計圖送給了日本人,神戶船廠據此造出了2艘潛艇。其後,日本又從英、法、意等國購買了潛艇。1910年,川崎船廠著手設計日本自己的潛艇。1917年,日本自行設計的「海中」型潛艇在吳港船廠開工,並於1919年建成。1924年,川崎船廠又建成了「特中」型潛艇,一時間,飛速發展的日本潛艇引起各國海軍的關注。

一 戰 歲 月

經過長期發展,潛艇在海戰中的作用終於被國際海軍界所承認,到1914年夏天,各海軍強國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潛艇部隊。其後不久,這些強國紛紛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潛艇也有了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當然,一戰時各國海軍的主力還是水面艦艇,尤其是當時叱吒風雲的戰列艦,潛艇還只能是輔助性的兵力。戰前,各國潛艇數量也不是很多,德國有28艘,法國有38艘,俄國有23艘,美國50艘左右,英國最多,為76艘。其中,以德國潛艇性能最為優秀,尤其是U23--U41艇,它們的最大下潛深度為48米,水下航速將近10節,巡航速度4節,蓄電池可供潛艇在水下航行1小時左右,蓄電池能量耗盡後需浮出水面用柴油機充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是最為重視潛艇的運用,並第一個發動潛艇作戰的國家。在戰爭期間,德國共擁有350艘潛艇,在潛艇的主要作戰武器--魚雷的發展上也有了顯著提高。名垂潛艇史冊的「一艇沉三艦」就是德國潛艇部隊的經典之戰。

二 戰 風 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潛艇作為新生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世界各國更加重視潛艇的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各國共擁有九百餘艘潛艇,其中美國111艘,蘇聯218艘,英國212艘,法國77艘,義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國57艘。這些潛艇無論在噸位、航速、航程、潛深上,還是在武器裝備、水聲設備、電子設備以及動力裝置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在整個二戰期間,各國共建造了1600多艘潛艇。這些潛艇取得了擊沉各種運輸船5000餘艘、2000餘萬噸、擊沉擊傷各型軍艦381艘的輝煌戰果。
德國雖然是一戰的戰敗國,但它的潛艇作戰成就遠遠超過其它國家,對潛艇的威力認識最深,對潛艇的作戰理論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戰的大西洋戰場上,德國潛艇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凶惡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潛艇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走 進 核 能

潛艇投入戰爭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於常規潛艇水下航行時所用的是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推進方式,當蓄電池能量耗盡後,潛艇必須浮出水面充電,這就喪失了潛艇最大的優點--隱蔽性。而且電力推進航速低,續航力短,嚴重削弱了潛艇作戰能力的發揮,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著將潛艇從「半潛艇」變成真正的潛艇的各種方法。直到原子能出現,人類才終於夢想成真。
最先考慮將原子能用作潛艇動力的,是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機電處主任、著名物理學家羅斯·岡恩。1945年12月4日,《紐約時報》發表了岡恩的談話:「……原子能將首先帶動機械,以便推進船舶。」當月13日,岡恩又在美國參議院原子能專門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原子能的主要作用是「轉動世界的車輪和推進世界的船舶」。
如果說岡恩等人是核潛艇構想的提出者,那麼將這一設想最終變為現實的,就是「核潛艇之父」--美國海軍核動力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

老 樹 新 花

核潛艇在50年代出現在海軍行列後,一直是各大國海軍競相發展的寵兒。在五個核大國中,美國率先實現了潛艇全部核能化,英國、法國也在90年代基本實現了潛艇核能化。俄羅斯雖然在核潛艇建造數量上是世界之最,但仍保留了一部分常規潛艇,而中國還是以常規潛艇為主。在世界其它國家中,除了印度租借過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外,均因各種原因沒有裝備核潛艇。所以,常規潛艇仍在當代海軍潛艇部隊中佔有一席之地。
核潛艇雖然先進,但也存在著技術復雜、造價昂貴、只適合在深海使用的弱點,一般國家往往沒有戰略需要,或是沒有經濟和科技實力,所以迄今世界上只有五個核潛艇大國。而常規潛艇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尤其是經過各種新技術的改造,具有技術成熟,造價低廉,淺海活動力強等諸多優點,很適合中小國家裝備。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不依賴空氣的AIP推進系統,使常規潛艇這株百年老樹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③ 世界上第一艘潛艇叫什麼他是從哪得到的啟發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葯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葯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准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④ 潛水艇的創作者資料

潛水艇的創作者是英國的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布爾。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第一艘潛艇的發明家是荷蘭的尼利斯·德雷布爾。在1770年爆發的美國獨立戰爭中,美國人戴維特·布希內爾發明的「海龜」號潛艇首次在海戰中攻擊了敵艦。1880年,美國大發明家富爾頓為法國海軍建造了第一艘裝有風帆的潛艇「鸚鵡螺」號。19世紀末,各國的潛艇發明家紛紛開始研製機械動力潛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的一位中學教師--約翰·霍蘭。約翰·霍蘭於1875年研製成功了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取名為「霍蘭1」號。這艘潛艇在水面航行時採用蒸汽推進,在水下航行時採用電力推進,並可以有效地使用水櫃和水平舵進行下潛。1897年5月,約翰·霍蘭又研製成功了一艘被後人稱為「霍蘭艇」的潛艇。這艘在水面航行時採用汽油發動機推進的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用電動機,為電動機提供動力的蓄電池一旦用完,汽油發動機在潛艇浮出水面時可為蓄電池充電。這種水面動力和水下動力的巧妙結合成了現代潛艇動力裝置的一種模式。此外,「霍蘭艇」上首次裝備了當時海軍的最新武器--「白頭」魚雷,從而使潛艇具備了擊沉水面艦船的能力。「霍蘭艇」的出現,標志著現代潛艇的誕生。為此,約翰·霍蘭被後人稱為「現代潛艇之父」。

⑤ 一個在海上的飛機大戰單機游戲游戲中有潛艇一會是早上一會是中午一會是晚上

MHOL一個快樂的狩獵季節 協同狩獵,和競爭狩獵十分有樂趣。另外後期應該會加入寵物系統。與貓貓一同作戰。
MHOL不僅有豐富的各種BOSS挑戰,還有擁有非常豐富的道具系統,大家可以慢慢探索。不同的武器有不同的玩法,每個人都是創造者

⑥ 第1個潛水艇是哪個國家最先入海

世界上第一艘潛水艇的名字已經無從考證。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准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⑦ 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艇是哪艘能不能詳細的介紹一下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爭中,潛艇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希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海龜」艇就這樣誕生了。
「海龜」艇外形酷似海龜,艇內空氣可供駕駛員呼吸半小時;在艇的上部還裝有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了控制潛艇的上浮和下沉,艇內設有壓載水艙,用手泵控制水櫃內的水。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危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海龜」艇的運動通過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兩個靠人力驅動的螺旋槳來控制,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炸葯包,攻擊時要將其掛在敵艦外殼上。就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也是一艘設計得很完備的水下兵器。
遺憾的是,「海龜」艇的攻擊沒有獲得成功。1776年9月7日,歷史上第一次潛艇攻擊開始了,這次攻擊由上士埃茲拉·李來執行。他駕駛著「海龜」艇成功地潛到了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用鑽頭在敵艦上穿孔以便固定炸葯包。然而,他打鑽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半個小時之後他仍然沒有鑽透敵艦,只好上浮返回。
雖然「海龜」號沒有取得戰果,但它揭開了潛艇實戰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場也從陸地、水面發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在世界潛艇發展史占據了一席之地。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於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台,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了。它長約15米,裝有45馬力的汽油發動機和以蓄電池為動力的電動機。該艇採用雙推進方式,在水面航行時用汽油機,時速7海里,續航力達到了1000海里;在水下潛航時用電動機,時速5海里,續航力50海里。「霍蘭」號上共有5名艇員,裝有一具艇艏魚雷發射管和可以水下發射的3枚魚雷,另有2門火炮,1門向前,1門向後,靠操縱潛艇自身去對准目標。該艇水上航行平穩,下潛迅速,機動靈活,綜合性能良好,在潛艇發展史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被公認為「現代潛艇的鼻祖」。

⑧ 世界潛水器最深潛水記錄是多少

世界潛水器最深潛水記錄是海溝號10911米(35798英尺)。

目前世界最深下潛記錄的創造者是日本Kaiko號潛艇,1995年在世界最深馬里亞納海溝下潛10970米,創造了無人潛水器的最深記錄。

1960年美國「里亞斯特—2」號,在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創下了載人潛水器最深世界紀錄記錄10916米。前蘇聯「共青團員」號核潛艇創造了戰斗潛艇潛水最深世界紀錄1091米。

日本Kaiko號在日本南部太平洋海域2.9英里深的還創出做研究是發生意外,當時是在研究地震科目,恰好遇到惡略的天氣,所處海域即將有台風,Kaiko號母船准備收回潛艇時,發現Kaiko號和母船的控制鏈已經斷裂。

之後幾秒曾有Kaiko號的求助信號,之後便瞬間消失在深海中。重達5.6噸的5.6噸無人駕駛潛艇就這樣失蹤。

(8)潛艇創造者擴展閱讀:

中國潛水器最深潛水記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范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作為潛水器家族「三龍」之一,和無人無纜的潛龍號、無人有纜的海龍號不同,蛟龍號的優勢在於定點懸停作業。科學家通過搭乘蛟龍號可以對海底進行直接觀測和取樣,對海底某個點進行「解剖麻雀」式精細化研究。「三龍」能夠實現優勢互補,點線面結合進行勘察。

蛟龍號從誕生到使用,歷經艱難險阻,凝聚了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批准設立國家「十五」863計劃「7000米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中國大洋協會作為業主,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國內深海裝備研發優勢單位,成為項目研製的骨幹力量。

⑨ 歷史上最早的潛水艇戰是怎樣的

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曾設計了一艘完全密封,可以潛到水下並能在水下劃行的船:採用木架外包防水皮革構成;下潛時用手鉗收縮舷側以縮小體積。但波恩並沒能真正建造出他所設計的這種潛艇。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范·德雷布爾(Van Drebbel)在英國建成一艘採用鐵框木架外包牛皮的潛艇。艇內裝有很多的羊皮囊,只要艇員們小心翼翼地打開羊皮囊讓海水流入,艇身便可下潛;一旦擠出羊皮囊內的海水,艇身就可以上浮出水面。這種羊皮囊的作用原理,就像是魚腹里的鰾泡。據說,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還親自到艇上視察。但遺憾的是,這種靠劃動槳葉作驅動的潛艇並不具備起碼的海上實戰價值,被時人稱為「隱蔽的鰻魚」 。而這條能在5米深水下作潛行的「鰻魚」 ,其意義就在於證明了人類進行水下航行的可能性。

1775年,美國人戴維·布希內爾(David Bushnell)設計建成一艘單人駕駛的,以手搖螺旋槳為驅動力的木殼潛艇「海龜」號。它像是浮在水中的一個尖端朝天的蛋,其沉浮也是通過排注海水來控制。艇底還裝有一圈重錘,遇到危急的情況時可拋掉重錘迅速上浮。這種能在水下以3節航速潛航30分鍾的小潛艇,在問世之初就奉命參加了美國獨立戰爭對英國海軍的作戰行動。在1776年仲夏的一個風平浪靜之夜,陸軍中士埃茲拉駕駛攜帶著150磅炸葯筒的「海龜 」號,悄悄潛駛到集泊於紐約外港的英國皇家海軍載64門大炮的「鷹」號戰列艦的底部,想用固定爆炸裝置來襲擊這艘英國戰列艦。但「海龜」號的行動未獲成功,只是在返航途中用炸葯筒襲擊了尾隨追擊的英國巡邏艇。這是世界海戰史上,人力驅動潛艇襲擊水面戰艦的首次大膽嘗試。

19世紀60年代的美國南北戰爭,為潛艇的作戰行動提供了舞台。在此期間,蒸汽動力潛艇得以問世,並創戰績。 1863年10月5日夜,南軍潛艇「大衛」號在查理士港外用魚雷擊傷北軍「克倫威爾」號鐵甲艦,成為潛艇創傷敵艦的首例行動。而潛艇擊沉敵艦的首次記錄則於1864年2月17日晚誕生了。這天夜晚時,南軍「亨利」號潛艇潛入查理士港,靜無聲息地逼近北軍「休斯敦」號巡洋艦。隨著一聲沉悶的巨響,「休斯敦」號艦底被潛艇外掛的水雷炸裂,龐大的巡洋艦很快地沉入冰冷刺骨的海底;而「亨利」號也被巨大的爆炸沖擊波震壞失控,被湧向「休斯敦」號的海水吸至艦底裂口處,潛艇及其艇員與巡洋艦同歸於盡。「亨利」號這艘長僅19.5米、形同雪茄的袖珍潛艇,竟然一舉擊沉排水量數千噸的巡洋艦,各國的海軍為之震驚。正是這個普通寒夜的這一聲非同尋常的巨響,預示了海上作戰將跨入一個嶄新的領地;潛艇這個海軍家族的新生兒,也由此引起各國海軍的真正關注。

潛艇潛在的巨大作戰能力,促使各海軍大國加速對它的研製與技術改進。1864年,法國海軍建成一艘長為146 英尺的「布朗格」號潛艇,動力裝置採用80馬力的空氣壓縮機,但艙內的空氣是有限的。1886年,兩名美國人建造出一艘全部電動推進的「鸚鵡螺」號潛艇,其水面航速可達到8節。兩年後,法國人也造出一艘採用電動機作推進動力的「鰻魚」 號潛艇。

1897年,美國籍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John P Hooland)在新澤西州造成一艘以汽油機為水面航行驅動力、以蓄電池電動馬達為水下航行驅動力的雙推進動力系統潛艇。這一著名的「霍蘭」號潛艇是現代潛艇的鼻祖,它長5.84米,髖.05米,排水量70噸。45馬力的汽油機能使潛艇以7節航速在水面航行1000海里,電動馬達則能使潛艇以5節航速潛駛50海里。該艇共油名艇員,裝有1座魚雷發射管,攜3枚魚雷,首尾各置1門機關炮。「霍蘭」號的成功,給霍蘭帶來一頂「現代潛艇之父」的桂冠。而另一個美國人萊克(Simon Lake)也是與霍蘭同時代的一位赫赫有名的潛艇設計大師,他不僅主持研究出世界上第一艘雙層艇殼的潛艇,而且用潛艇自身的動力系統成功地完成了從諾夫克至紐約的航行,開創了潛艇進行公海遠航的首次記錄。及至20世紀初,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終於造就出一代技術性能比較成熟,並具備一定作戰能力的潛艇,其排水量通常達數百噸,水面航速10節,水下航速6至8節,主要武器裝備是艦炮、魚雷和水雷。

一時間,世界海軍列強的潛艇訂購單,像雪片一樣從海軍部大樓飛向一座座造船廠。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海軍強國共擁有260多艘作戰潛艇。一代海底蛟龍終於在海洋深處「安家落戶」 ,成為海上戰場不可忽視的一支常備作戰力量。它們躍躍欲試,急切期待著大顯身手的時機

兩次大戰中的「狼群」

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第一次給潛艇這一新生的海底蛟龍帶來了大顯身手的時機和廣闊舞台。

大戰爆發之初,德國陸軍和英國陸軍在比利時境內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地面作戰。鑒於英國海軍和商船隊源源不斷地從英倫三島向比利時運送大批增援部隊和大量作戰物資,德國統帥部責成其海軍出動潛艇開赴英國沿海,對具有優勢的英國水面艦艇和龐大的商船運輸隊進行襲擊。

9月5日,德國潛艇「U—2」號首戰告捷,在福斯灣外擊沉了英國戰列艦「開路者」號,一枚魚雷將1250多名英軍官兵葬身魚腹。半個月後,德國潛艇「U—9」號又創造了潛艇作戰史上最早的一大奇跡。9月20日,3艘德國潛艇駛抵多佛爾海峽北口的預定設伏區,其中的老式潛艇「U—9」號由於導航羅盤而偏離了預定設伏海域。但非常湊巧的是,有3 艘英國皇家海軍的老式巡洋艦正自西北方向駛來。兩天後,排水量均為12000萬噸、各自配備有2門234mm主炮和1 2門152mm副炮及2具魚雷發射管的巡洋艦「艾布科」號和「克列希」號列成相距2海里的一字橫陣,以10節航速駛近了「U—9」號潛伏的海域。當「艾布科」號駛入「U—9」號的魚雷有效射程之後,潛艇立即對它實施了准確的魚雷攻擊。被魚雷擊中的「艾布科」號誤以為觸中了水雷,趕忙發信號向鄰艦求援。當兩艘鄰艦駛近時,「艾布科」號已從海面上消失了。「U—9」號潛艇抓住戰機擴大戰果,很快又將這兩艘巡洋艦也一同送入了海底世界。這次作戰行動一共歷時僅75分鍾, 「U—9」號潛艇以其大膽、果斷和利索的攻擊,一舉擊沉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共計達36000噸的3艘巡洋艦,使1600 余名官兵葬身海底。作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出其不意的全勝戰例的創造者,「U—9」號潛艇以其勇猛的攻擊行動及其輝煌戰績,強勁地宣告了海上戰場潛艇戰時代的來臨。

嘗到甜頭的德國海軍,隨後在有關作戰海域颳起了時停時起的「無限制潛艇戰」颶風。環繞英倫三島的大西洋戰區和地中海戰區成為德國潛艇肆意出沒的場所,瘋狂的海底蛟龍用雪盆大口吞噬著大英帝國的艦船。僅1917年頭8個月,它就吞掉了總計近300萬噸的英國商船,占同期駛往英國商船的四分之一,在整個大戰期間則擊沉6000餘艘共計1300多萬噸的商船。德國潛艇的肆虐,使英國人幾乎難以為繼;其食品儲備一度僅能維持6周時間,英國人面臨戰敗的深淵。

但是,被來自海底捷報沖昏了頭腦的德國人竟然將潛艇駛到美國東海岸,極不明智地將一個新崛起的海上巨人拖下激戰的大海。由於德國人的愚蠢戰略,而得以稍稍喘息的英國政府立即在海軍參謀部設置了反潛局,不久就對往返於英國的商船隊採取極其嚴密的護航體制。英美兩國海軍的聯合護航與反潛行動十分奏效,1917年至1918年期間,德國海軍損失潛艇多達132艘。精疲力竭的德國軍隊和民眾終於無力招架這場四面為敵的浩大戰爭,不得不坐到戰敗席上。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