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偉大發明
① 中國建築發展歷史
1、創立時期:
周至春秋戰國(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埃及、希臘、西要)
2、成熟時期:
秦漢(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希臘、羅馬)
3、溶匯時期:
魏晉南北朝(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
4、全盛時期:
隋唐時代(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拜占庭時期、早期歌德時期)
5、延續時期:
宋遼金元(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歌德時期)
6、停滯時期:
明清(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文藝復興之後)
(1)周朝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從上古至清末,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其建築形態及營造方式遠播東亞各國。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
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建築史
② 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如何劃分
3個階段,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
1、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2、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3、中國現代史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這一時期也是中國人民建立政權、鞏固政權、探索與發展中國,使中國走向富強、民主、自立的一段發展史。
(2)周朝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發展歷程: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
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③ 有一個傳說,把發明權推給了周朝的姜子牙………………
只是一個牽強的傳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
這一傳說流傳於四川等地,說的是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干,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
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噝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
④ 商人為什麼叫「商人」
做生意的行業叫做「商業」,市場上用來交換的物品叫做「商品」,做生意的叫做「商人」。為什麼凡是與生意有關的事和人,都要冠以「商」字呢?原來,這與我國的商朝有著直接關系,「商人」就是從「商族人」這個詞演變而來
在現代社會.「商人」一詞的起源與一個很久遠的朝代——商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商族人的祖先契,由於跟隨大禹治水.功不可沒,被封到商這個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後代王亥聰明多謀.他把牛訓練得既能馱貨物又能拉車,駕著牛車沿著黃河北岸到各諸侯國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們這些做生意的人稱為「商人」,這就是「商人」稱呼的由來。在中國商業史上,王亥從事商業貿易並因此被殺害的記載是中國古代文獻關於商業和貿易行為的最早記載,王亥又是當時商部落的首領。所以,王亥可謂是中國商業第一人,即中國商業的鼻祖。
(4)周朝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會有形資源或無形資源為工具獲取利潤並負有一定社會責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義實施商業行為並以此為事業的人。
商人優秀品質
要有明確的目標
保持積極的心態
多走些路
正確的思考方法
高度的自製力
培養領導才能
要自信但不要自負
正確對待失敗
永葆進取心
專心致志
資料鏈接:
網路--商人
⑤ 有哪些適合小學生讀的書
適合小學生讀的書有:《窗邊的小豆豆》、《列那狐的故事》、《城南舊事》、《夏洛的網》、《唐·吉訶德》。
1、《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81年。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5、《唐·吉訶德》
《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長篇反騎士小說。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為「唐·吉訶德·德·拉曼恰」,拉著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⑥ 2019年你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大家好,我是小洋財商的創始人小洋,很高興作為請回答2019的年度回答者,來跟你分享這一年的時光。
2019是我做自媒體的第一年,在此之前一直在傳統行業,安安穩穩的賺著還不錯的收入,也在行業內做了一個小公司,雖然沒有幾億身價,生活也能平靜而舒適。
但我骨子裡是個有點折騰的人,我一直有那麼點不甘心,離開了這個行業,離開了xx公司的頭銜,我還是誰?到了臨近30的年紀,相信很多人會有跟我一樣的危機感。
更重要的是,在物質達到基本滿足之後,人就會思考更多關於人生和自我價值的東西,夜深人靜時我會不斷的想:這就是生活的全部嗎?我能給別人帶來什麼幫助嗎?我想找到一個突破口,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財務自由是很多人不懈追求的目標,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擁有更多的被動收入,或許這世界真的會因為我而變的更好了一點呢?哪怕只是影響了一小波人,他們回到家有了更多的笑臉,他們上班能夠心態更平和,那也是我的榮幸。
理財這件事我已經做了多年,運營自媒體卻是個新手,所以很多東西做的還遠遠不夠,需要更多的摸索,這是一個不斷自我重建的過程,還是挺磨人的。
但是在這一年裡,有人無償要做我的助理,有人主動幫忙推薦給親友,有人督促我更加努力,給出的理由是你要好好乾活幫助更多人…原本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卻給了我很多溫暖和感動;自媒體是個放大器,能讓我被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看見和認可,比如被知名出版社邀約出書,比如這次活動的主辦方網路知道,都給了我很多珍貴的機會和堅持下去的力量。
創業難嗎?其實不容易,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種明確的艱難要好過上班的溫水,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從來都不在於外部,而在於自己是否具備掌控未來的能力,這世上有一些事是值得去堅守的,這人生本來就應該有各種豐富的體驗
這就是我的2019,與你共勉,你的2019有什麼挑戰和收獲?網路知道請回答2019,期待你的回答。
⑦ 歷史上山東的名人
1、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型大小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
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2、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3、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4、魯班
魯班(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春秋時期魯國人,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慣稱「魯班」。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2400多年來,人們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徵。
5、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7)周朝偉大發明擴展閱讀: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
另一方面,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系,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
⑧ 4大文明古國是如何被斷代的,為什麼會被斷
美索不達米亞滅亡是忘於宗教與世俗的爭斗。美索不達米亞滅亡時時國家的名字是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的最後一個國王那波尼達統治時,國王及馬爾杜克神廟之間的矛盾加劇,並試圖另立新神,那波尼達離開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攝政。祭師為戰勝世俗,勾結波斯人。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居魯士二世率軍入侵新巴比倫王國時,祭司打開大門放波斯軍隊入城,伯沙撒被殺,那波尼達被俘,新巴比倫王國不戰而亡。
古埃及亡於羅馬擴張。屋大維在亞克提姆海戰中打敗了馬克·安東尼和托勒密王朝的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後,埃及在公元前30年成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印度亡於自己的霸權。古印度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時代發展到全盛時期。他經過多年征戰,使王朝版圖擴展到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以外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這個龐大的帝國是依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後一個國王被推翻。此後,印度半島再也沒有統一過。
中國歷史延續五千年一直是東方人權文明的核心。期間也有異族統治時期,但異族或是偏居一隅如五胡十六國。或是被中國文明同化如鮮卑、女真及滿族。或是短暫統治後即被驅逐如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