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新型
1. 新型超高速飛機是怎樣的
說起「超音速」,那先從音速談起。音速,即聲音的速度,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大約是每秒331米,即每小時1170千米左右。目前全世界正在運營的民航飛機除「協和」號外,其飛行速度全部都低於音速,即亞音速,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超音速飛行並不經濟,而且噪音大,在技術上要突破「音障」。
什麼是「音障」?簡單地說,就是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所遇到的障礙,這些障礙主要表現為飛機阻力增加,升力下降,甚至飛機本身會出現抖顫。科學家們為了克服「音障」,一方面通過改變飛機的外形等辦法盡量推遲上述不利因素的出現。另一方面採用大推力的噴氣發動機增加飛機的動力。世界上首次突破「音障」是1947年在美國的X-1火箭試驗研究機上實現的。1953年,美國研製的F-100和前蘇聯研製的米格-19殲擊機都超過了音速。以後軍用戰斗機超音速已十分普遍。
50年代,亞音速民航運輸得到充分發展,軍用飛機又突破了「音障」,使得飛機製造商在考慮能否製造一種超音速客機投入運營的問題。鑒於開發這種新飛機需要大筆資金來解決技術關鍵,英法兩國政府和航空工業決定聯合研製世界上第一代超音速客機——「協和」號。從1962年開始研製,1969年首次試飛成功,1975年獲得英法兩國適航證投入運營。「協和」號與我們常見的亞音速飛機有很大區別:長而細的機身,尖而下彎的機頭,三角形的機翼,飛行時活像一支尖嘴的巨鳥。1975年9月,一架「協和」號飛機從倫敦飛越大西洋到達加拿大的甘德,後又返回倫敦,一天之內4次跨越大西洋,創下了一項新紀錄。
還有一件事需要在這里提一下,和「協和」號飛機研製幾乎同時,前蘇聯也研製了一種型號為圖-144的超音速客機,它比「協和」號早一年即1968年首飛成功,1975年投入前蘇聯國內航線使用,先用於貨運,1977年投入客運,因為出現較嚴重的技術問題,到1978年便停止了客運飛行。所以,到今天為止一直成功地運用於民航客運的超音速客機只有一個「協和」號。
「協和」號飛機的最大飛行速度約為音速的兩倍,那麼它追趕太陽的話,應該是綽綽有餘了。但是它的「腿」比較短,即航程比較小,大約只有5000千米。這就是說,它在航程之內飛行可以追趕太陽,比如從北京到烏魯木齊航線距離2800千米,從北京起飛時如果太陽正在頭頂,那麼到烏魯木齊時太陽還未到達頭頂,略為東斜一點,還要等幾十分鍾才恰好在頭頂上。但是如果用於長距離的國際航線,比如從北京至倫敦,「協和」號飛機必須中途降落加油,這樣到終點很可能趕不上太陽的速度。
到21世紀能不能實現「誇父逐日」,真正趕上並超越太陽的速度呢?回答是肯定的。現在人們已經開始研究,預計到21世紀才能面世的一種高超音速客機的設想已經逐漸明朗。這種高超音速客機的飛行速度大幅度提高,約為音速的4倍到6倍,載客數為200~300人,從東京飛到美國洛杉磯大約只需2~3小時。如果它從北京飛往倫敦,很可能是,中午從北京起飛,到達倫敦時太陽卻剛剛升起,飛行中會看到太陽在倒著走,這該是多麼有趣的景觀啊!
2. 波音公司即將造的一種新型飛機叫什麼來著
787夢幻型雙引擎寬體式遠程專客機屬
http://www.ce.cn/xwzx/tppd/jrkd/jrkd/200509/14/t20050914_4680683.shtml
3. 傳統航空工業大省與新型航空工業大省有什麼區別
1.資金來原西方是殖來民掠奪源,(毛)是集中國家自己力量(新)是在已有的工業化上面 2西方沖輕工業到重工業,(毛)是重工業到輕工業(新)是信息帶動,不分輕重 3西方是農村到城市(毛)是城市到農村(新)不分城市與農村 4西方的工業化發展緩慢
4. 新型航空機設計圖有什麼用
首先航空器指大氣層以內的飛行器,包括普通的飛機、飛艇等。航天器指大氣版層以外的飛行器,包權括火箭、洲際導彈、載人飛船和無人衛星等,由此可以得知航空與航天的區別。航空航天包含結構力學、流體力學(或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航空航天材料、飛行器設計、飛行器控制、飛行力學、人機環境等一系列的科目。飛行器設計通常僅指按照流體力學的理論,給飛行器設計合適的外形以及合理的結構。
飛行器是很復雜的機器,涉及電子、材料、力學、熱學、控制等多學科內容,所以飛行器設計只是航空航天系下面的一個小專業罷了
5. 近些年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有哪些突破
中國馬上要發射 永久住人的太空飛船 。這是中國航天技術的一大突破 。另外 中國還要帶人到月球 然後載人返回 ,這已經進入規劃階段 。這些都是世界上比較領先的技術 。
6. 新型航空控制系統有什麼用途
20世紀90年代,美國運輸部聯邦航空局(FAA)投入使用一種新的飛行管制系統,這個系統採用計算機軟體匯集和處理來自全美國各地的大量信息。
美國聯邦航空局的目標是要在全國的12500個機場都使用這個系統。目前,這套系統的成本是200萬美元,而聯邦航空局的最高目標,是要研製出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高度自動化的航空管制系統,它要能在幾乎無人干預的情況下監視飛機航行和指導飛行員操縱飛機。在聯邦航空局的飛行控制室里,計算機被輸入一個指令後,熒光屏上就顯示出正在紐約上空飛行的飛機鳥瞰圖。圖上的線根據空域劃分,圖上還有很多小黑點和飛機圖形。小黑點表示在低空飛行的飛機和私人飛機,而飛機狀的圖形則表示大型民航客機。當輸入另一個指令後,小黑點便從屏幕上消失了,只剩下表示大型民航客機的圖樣,再輸入一個指令,這些大型客機便被自動塗上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代表飛機將飛往不同的目的地。因此,根據熒光屏上每架飛機的不同顏色,便可知道它前往何地。
這個系統能將各個地方管理站的所有信息都匯總到聯邦航空局,使得能夠在一個屏幕上看到全美國任一地區的空中交通情況。從各地匯總到聯邦航空局的航空信息存入計算機,然後利用特製的軟體,將它們同時顯示在計算機終端上。
7. 新型航空高分子合成吊頂材料有用嗎
航空高分子合成吊頂是一種新型裝修材料,因其優越的性能,越來越廣泛地使用於各領域。專
該材料屬採用SMC材料(即片狀模塑料材質)高溫壓制而成,具有抗壓抗摔、防水防火、抗腐蝕、環保無氣味、品種多樣、安裝便捷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工業商業用房室內外裝修、家居室內裝飾裝潢等,是替代現有石膏板、鋁塑板、鋁扣板等傳統吊頂的新型材料,越來越廣泛的用於工商業及家居裝飾裝潢的各個領域,代表著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8. 新型航空機設計圖有什麼用
just do it !
2.這是個經濟建設的社會。換言之,利益優先的社會。由此:這個新型設計能為經濟活動體對比其他飛機帶來更多利潤,長期、短期、易於改造、安全、新科技、較「傳統」飛機有多大進步..
3.申請專利,賣給有實力製造的組織,最好不考慮恐怖分子
4.萊特兄弟的方案也很多!
5
9. 新型太空梭是什麼樣的
隨著世界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和不斷應用,航天技術又將出現一個更大的飛躍。
人們一直在考慮能否將航空和航天的優點集合起來,研製成一種低成本的運輸工具。它既能從機場跑道起飛,又能以高超音速穿越大氣層進入宇宙空間,完成航天的任務後,再進入大氣層,在機場水平著陸,經過簡單維修後,又可重新飛上藍天。這種既有高超音速運輸機功能,又具有天地間往返運輸系統功能的有翼飛行器,被稱為空天飛機。
空天飛機的設想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產生。50年代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曾提出航天技術和航空技術相結合的思想。1986年2月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在一次大會演說中宣布:美國將研製一種新型的太空梭——國家航空太空梭,簡稱空天飛機。此後,美國正式成立了「國家航空太空梭計劃局」,開展空天飛機的研製工作。
不久,英國、法國、日本等都相繼提出了空天飛機計劃,一時間,全球掀起了一股「空天飛機熱」,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
專家們認為,把航空技術領域和航天技術領域的精華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航空航天一體化的最新高技術密集體,在太空梭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提高,朝著一個更高級的航天器方向發展,前景極為誘人。
未來的空天飛機用途更廣泛,靈活性更高,維修使用更簡便,運載費用更低廉,因此,有人把空天飛機譽為「21世紀的太空穿梭機」。
發展空天飛機要涉及到許多先進高技術。難度很大,而且研製經費高,風險大。但人類總是要前進的,這些先進的科學設想最終將會實現。到21世紀的時候,人們將會乘坐上這種嶄新的空天飛機,從地球的一端起飛,進入太空軌道,領略一番太空的神奇景色,然後返回大氣層,可以在任一機場降落下來,有如今天的旅遊航班一樣方便自如。
空天飛機採用航空噴氣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兩種推進系統,它可以方便地往返於天地之間,是「空」與「天」的完美結合。它有異乎尋常的性能,最高時速達3萬千米,可繞地球無動力飛行;飛行高度由零高度可直達200千米以上;起降方便,不受發射地點和天氣的限制;維修簡便,不必再像太空梭那樣飛行一次需要三個多月的檢修期,臨發射還要出動7000人的保障大軍為之准備。飛行後檢查和准備也很容易;結構巧妙,徹底拋掉了大包袱似的外儲箱和助推器等外掛物,便於輕裝上陣,便捷迅速:一機多用,既可載人又可載物,又可無人駕駛入軌與空間站對接;它的發射費用要比太空梭便宜9/10,而且不需要規模龐大、設備復雜的航天發射場。
空天飛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把航空發動機引入航天領域,充分利用大氣能源,從根本上改變了航天運載器只採用火箭的推進模式,從而將導致航空航天技術領域內的一場革命。
1983年,美國空軍投資60萬美元委託有關科研單位研製「跨大氣層飛機」,1984年投資100萬美元,進行方案論證,並成立了「跨大氣層飛機計劃局」。並確定從1990年開始研製空天飛機的試驗機——X-30,預計投資30億美元。這種飛機的外形尺寸和波音727客機差不多,最高飛行時速可達28962千米,採用可循環發動機和液氫燃料發動機的混合推進方式,這種試驗機的試製成功將為真正的空天飛機提供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