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誰發明的
『壹』 秤是誰發明的
秤的發明者:范蠡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蠡認為在有公於越王之下,難以久居,而且深知句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與西施一起泛舟齊國,變姓名為鴟夷子皮。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因為經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間有尊陶朱公為財神。 發明於2000多年前
『貳』 法律是誰發明的
法律是民族精神,抄不是個人發明的。法律起源的民族精神論,認為法的產生是民族精神的體現的一種理論。
出現於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德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國的古斯塔夫·胡果(1764一1844)、卡爾·薩維尼(1779——1861)、喬治·弗里德里希·普赫塔(1798—1846年)。他們認為,法不是外面或某些人從上面強加於社會的,而是由社會內部蘊藏的「民族精神」中生長出來的。
(2)秤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法是統治階級的階級意志的體現。法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國家政權,把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即不是統治階級中個人意志的體現,也不應是統治階級個別或部分(階級、階層)意志的體現。
法律的作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群眾的人身安全與利益。法的指引功能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
『叄』 秤是誰發明的
1670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這種秤是的。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肆』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什麼人發明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伍』 百度是誰發明的
李彥宏,網路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網路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經過多年發展,網路已經牢牢占據中文搜索引擎超過7成的市場份額。
2、創立網路之前,李彥宏已經躋身全球最頂尖的搜索引擎工程師行列,其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是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
3、李彥宏曾經獲得「CCTV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IT十大風雲人物」,「改革開放30年30人」等榮譽稱號,美國《商業周刊》和《財富》等雜志,也多次將李彥宏評為「全球最佳商業領袖」 和「中國最具影響商界領袖」。
『陸』 秤,是誰發明的原理是什麼
機械秤的原理都是杠桿平衡,有桿秤、台秤等。
電子秤的原理多樣,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是想辦法做到在不同重量的情況下,使電路裡面的電壓表或者電流表有對應的讀數,電子秤的表盤就是一個電壓表(電流表)。電路圖的種類太多,這里省略。
以下是我畫的台秤結構簡圖
其中三角形是支點,圓形是秤砣,游碼沒畫,五邊形是被稱物體,只要這三副杠桿的的長度符合某個比例(此處省略計算),那麼不管重物在哪個位置,稱出的重量都是一樣的。
至於秤是誰發明的,度娘會告訴你,肯定會扯出很多傳說和故事,在此我就不說了。
『柒』 稱重的稱最早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實物證據(石塊砝碼)發現於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文明遺址(約2400-1800 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古埃及人在同時代(約1878B.C.)的記載中也有提及,但至今沒有發現實物。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
發明傳說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於,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
『捌』 百度是誰發明的
網路(抄Nasdaq,BIDU)是一家主要經營搜索引擎服務的互聯網公司,由李彥宏、徐勇兩人於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立,公司業務范圍覆蓋了搜索、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方面,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三巨頭之一,屬於BAT企業中的「B」(「A」與「T」分別是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和騰訊Tencent)。
『玖』 最原始的天平稱是誰發明的
秤的歷史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發明。還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種懸掛式的雙盤秤來稱麥子。這種秤有兩個秤盤,分別懸掛在秤梁的兩端。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桿,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桿,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經過逐步演化的過程,衡桿的重臂縮短,力臂加長,也就成為了現代仍在使用的桿秤。
桿秤在耶穌誕生前由游牧部傳入了西方,被命名為羅馬秤。在許多拉丁語作家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種秤的記載。羅馬秤兩臂不等,稱物端的秤臂較短,且長度固定不變。在稱量重物時,移動秤桿另一端的秤錘(這樣就改變了該端秤臂的長度),直到秤桿達到水平狀態時為止。使用這種秤可以稱量比秤錘重得多的物體。
1670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機械設計師吉爾.佩爾索納.德.洛百瓦爾(Gilles Personne de Roberval,1602—1675)於1670年將他發明的案秤報送巴黎科學院。這是一種等臂雙盤案秤(又名磅秤)。秤盤裝在秤梁兩端,下面裝有剛性導桿,可在稱座上相應的導孔內上下上下移動。這樣,當秤梁繞軸擺動時,在導桿作用下,秤盤可做上下移動,但其水平狀態保持不變。這種秤是的。直到現在,洛百瓦爾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為普遍的商業秤。
『拾』 秤的發明者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
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
但是,時間一長,范蠡又發現,一些心術不正的商人,賣東西時缺斤少兩,剋扣百姓。他想,怎樣把秤改進一下,杜絕奸商們的惡行呢?終於,他想出了改白木刻黑星為紅木嵌金屬星形,並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之外,再加上福、祿、壽三星,以十六兩為一斤。目的是為了告誡同行:作為商人,必須光明正大,不能去賺黑心錢。並說:「經商者若欺人一兩,則會失去福氣和幸福;欺人二兩,則後人永遠得不了『俸祿』(做不了官);欺人三兩,則會折損『陽壽』(短命)!」
就這樣,秤這種計量工具便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並一直沿襲了兩千多年,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