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經絡是誰發明的

經絡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 2020-11-27 05:39:45

❶ 誰發明的經脈學說

具體誰發明的不詳,是我國古代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現的,是我國人民一代一代人的經驗總結,一開始他們是不懂解剖學的,後來有了實踐以後才總結出來的,再說,解剖學和經脈也沒有特定的關系。

❷ 國家發明專利號ZL200510013097.0和ZL201110139750.3是否屬實是什麼專利急急急!!!

兩項專利均未授權,不存在專利號的說法,只能叫申請號。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屬於假冒行為。前面一項專利為一個減肥葯,至今快10年了仍未授權,而後一項是一種排毒產品,已於2014.0814視為撤回。請謹慎消費。

❸ 玉玄宮經絡治療儀的發明專利號

您提供的是產品名稱,並且該產品名稱還帶著「起到標識作用」的文字「玉玄宮」,因此根據該名稱是檢索不到相關專利的。
涉及到「經絡治療」的專利技術有很多,您可以到任何一個「專利檢索網站」上去檢索和查詢。

❹ 太極拳是中國發明的嗎

是的。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3]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❺ 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資料!(好的追加分)

造紙術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相傳是由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發明,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條理清楚、體系分明的字典《說文解字》里談到「紙」的來源。他說:『「紙」從系旁,也就是「絲」旁。』。這句說話見當時的紙主要是用絹絲類物品製成,與現在意義上的紙是完全不同的。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在紙尚未問世之前,古代中國的文字資料有許多不同的載體。

甲骨,指龜甲與獸骨(大多使用牛肩胛骨,面積大而平整,利於刻劃),主要應用於於商代,作為占卜之用。據學者郭沫若研究,認為甲骨文從初創到成熟,起碼要經歷1500年以上,所以其起源約可回遡至西元前3000年。
金,即指各種金屬器具,應用得最多的為青銅,即銅與錫的合金,也有少量鐵、金、銀等,流傳於先秦時期。當時文字多銘刻於鍾、鼎等典禮儀式用品,故稱為金文或鍾鼎文。
石:以石為載體的文獻包括碣、碑、崖刻等,從秦朝到現代都有應用。
竹、木:將竹或木頭劈成長而窄的竹片(木片),稱為竹簡(木簡),可用來記錄文字,廣泛應用於先秦至三國兩晉時期。此外,還有以寬木板作為書寫載體的,稱為牘。
帛,是古代高貴的紡織品,由蠶絲製成,質輕、柔軟而堅韌,是很理想的書寫用品。但是產量少、價錢昻貴,一般人用不起。1972年出土的馬王堆漢墓,年代約在西元前193年,內有帛書多卷,內容包含歷史(如《春秋》)、哲學(如《老子》)、醫學(經絡、養生)等,是一筆珍貴的人類遺產。

紙的發展史
1957年西安市東郊的灞橋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古紙,世稱灞橋紙。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發明的紙。經鑒定,該紙是以大麻和少量薴麻的纖維為原料製成的。製作技術較原始,質地粗糙,還不便於書寫。

造紙技術改良者蔡倫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制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准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贊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蔡倫(約63年-121年),字敬仲。東漢桂陽郡耒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人。他改進了東漢時的造紙技術,被傳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紙的發明人。

蔡倫於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漢章帝建初年間,擔任小黃門(較低品級的太監職位)。漢和帝即位之後,升任中常侍,參與國家機密大事的謀劃。蔡倫有真才實學,為官盡忠職守,多次不惜觸犯皇帝的威嚴,進諫指出朝廷施政的得失。

後來,蔡倫擔任尚方令,監督宮廷物品的製作。人們認為就是從這個時候,蔡倫開始接觸東漢最好的手工工藝,並改進當時的造紙技術。據《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自古以來,書籍文檔都是用竹簡來做書寫載體的,後來出現了質地輕柔的縑帛,但是用縑帛制紙的費用很高昂,而竹簡又笨重,於是蔡倫想進行技術創新,改用樹皮、破布、麻頭和魚網等廉價之物造紙,大大降低了造紙的成本,為紙的普及准備了條件。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把改進造紙術的成果報告給皇帝,皇帝對蔡倫的才能非常贊賞,並把改進過的造紙技術向各地推廣,漢安帝元初元年(114年),朝廷封蔡倫為龍亭侯,所以後來人們都把紙稱為「蔡侯紙」。

後來,蔡倫捲入宮廷斗爭,由於掌權的竇太後的授意,參與誣陷漢安帝的祖母。竇太後駕崩,漢安帝親政後,要他到廷尉那裡去自首。蔡倫為了避免受辱,於是洗浴全身,換上整潔的衣冠,服毒自盡。蔡倫去世後,葬於自己的封地龍亭(位於現在的陝西洋縣)。

❻ 經通天下經絡灸導儀發明人的介紹

顏谷香簡介,經絡灸導儀發明人,利他倒貼模式創始人,百業共享模式創始人,營銷管理顧問咨詢從事21年,經通天下經絡灸導儀生物公司董事長,樓中樓模式創始人。

❼ 經絡核磁基因免疫療法怎麼樣,是由什麼醫院創新發明的

經絡核磁基因免疫療法怎麼樣,聽說效果還好 經絡核磁基因免疫療法是由以下這幾家醫院聯合的創新療法: 【廣州空軍司令部醫院】 【山東省紅十字會介入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胃腸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胃腸醫院】

❽ 我們祖先的第一大發明是啥

中國古代第一大發明:經絡學說 在中國古代的傳統科學中,惟一未被現代科學所取代的是中醫學;在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傳統醫學中,延續時間最長、發展最為充分的也是中醫學,而且,這門古老的科學至今仍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繼續在發展和前進,並越來越受到世界醫學界乃至科學界的重視。之所以能如此,就在於中醫學有自己獨立的、完整的理論體系,有自己獨特的、行之有效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經絡學說就是中國醫學理論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經絡研究組組長兼北京經絡研究中心主任祝總驤教授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和科學論證之後明確指出:中國古代在四大發明之前就有了經緝私學說,此乃為中國古代的第一大發明。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統稱。經脈如徑路,為縱行的干線,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絡脈如網路,為橫行的分支,包括十五別絡、孫絡、浮絡;另又有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它們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網路全身的系統,把人體的臟腑、器官、孔竅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聯結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十二經脈指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它們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同內在的臟腑有著直接的絡屬關系。奇經八脈指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有統率、聯絡和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別出的經脈,有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裡的兩經之間聯系的作用。十五別絡是指從十二經脈及任脈、督脈各分出一支別絡,再加上脾之大絡,有加強表裡兩經在體表的聯系和滲灌氣血的作用。孫絡指細小的絡脈;浮絡指浮現於體表的絡脈。十二經筋指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有連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的作用。十二皮部指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部位。 人體經絡系統的發現,是與針灸術的發明密切相關的。早在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勞動中發現,用石片之類的銳器刺激人體的某些部位(即「穴位」)可以治病,從而誕生了針灸術。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由石針逐步演變成骨針、竹針,最後產生了金屬針。由於金屬的韌性及制針技術工藝的提高,使針刺穴位時取穴更加准確,針刺穴位時出現的循經感測現象使人們逐漸發現了遍布全身的經絡系統。成書於公元前4世紀的《黃帝內經》及成書於公元前2世紀的《難經》把前人對人體經絡現象的認識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提出了完整的經絡學說:經絡遍布於人體全身各個部位,擔負運送全身氣血、溝通人體內外上下的功能;經絡不僅分布於人體的體表,而且進入體內和臟腑相互聯結,並且循環往復,周而復始,運行不息。由於每條陰經屬於一臟,並與一腑相連絡;每條陽經屬於一腑,又聯結一臟,這就使全身四肢和臟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每條經脈所指的疾病,都和它的循行走向及所連屬的臟腑直接相關。這樣,經絡學說對於闡釋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同時,它還是針灸學的理論基礎。因此,它是學中醫者首先必須熟悉的。金元時期的醫學家張子和曾說:「不誦十二經絡,開口動手便錯」,可謂是至理名言。 經絡看不見,摸不著,即使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現代化的科研儀器還是不能看到它,那麼,2000多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麼發現的,現在還是一個不解之謎。但經絡又確實客觀地存在著,成為我國歷代醫學家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的「法寶」。幾千年來,人類的知識日積月累,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但人們只能去研究、印證、運用經絡學說,卻無力去補充、修改和發展這一理論體系,這一方面顯示了我們古人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也暴露了現代科學技術的不足之處。如何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經絡現象,提示經絡的實質,使它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是擺在廣大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