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知識和創造力哪個重要

知識和創造力哪個重要

發布時間: 2020-11-27 05:48:38

㈠ 閱讀題: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美國中學生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有一道競賽題,要求參賽學生設計一種水上運載工具,但要打破常規造型,強調求異思維,體現創新精神。許多學生絞盡腦汗,設計了各種造型的運載工具,可總擺脫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狀和結構,惟獨有一位學生構思奇特,他設計的作品像一隻碩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樣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樣在水面上「爬行」。這件作品在所有參賽作品中獨樹一幟,引人注目。雖然這一設計最後在實際操作中失敗了,但幾乎所有的評委都給他亮了最高分。
這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一個實例。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新技術革命風起雲涌,各國都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地位。因為創造活動是人類生存與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人類知識進化的源泉。「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那麼,怎樣培養創造力呢?
科學巨匠牛頓說,他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巨人」可以理解為無數前人所創造的知識的化身。積累知識是基礎,融通知識更重要。現代科學技術正朝著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方向發展,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學文科的學生應懂一些理科知識,學理科的學生也應涉獵文學藝術。法國化學家利希騰貝格說過:「一個只知道化學的化學家,他未必真懂化學。」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應該成為當代有志中學生共同的追求。

我們掌握的知識越多,就越容易產生新的聯想、新的見解、新的創造;但我們對某一事物的傳統意義知之太多,又會阻礙思維的靈活性,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牽著鼻子走,從而形成智力屏障,導致創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奮刻苦,但終其一生,有積累而無創造,為知識所累,為知識所困。同學們要學會把心智的「杯子」空出來,為思路的開拓變化留有充分的餘地,使知識能靈活地聚合、置換、跳躍、碰撞,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善於捕捉熱線,隨時記錄靈感。「熱線」就是醞釀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熱線閃爍就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當然也要善於抓住轉瞬即逝的「一閃之念」,對於那些突然闖入腦際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隨時摘記,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發創造。化學家諾貝爾就是受到筆記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隨即凝結起來」這句話的啟發,成功地解決了硝化甘油的運輸問題。每一位學生都要為自己准備一本思想記錄本,當新的思想、新的靈感在頭腦中閃現的時候,及時把它記下來,長期堅持,養成習慣,敏捷的思維品質和出眾的創造才能就能逐漸培養出來。

1.細讀全文,說說作者的觀點是什麼?(3分)

[答案]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解析]本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把握。要做這道題,首先我們整體把握全文,理清全文思路。文章一、二兩段通過一個實例得出論點: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那麼這個論點是不是全文的中心論點呢?第三段到最後雖然談的是怎樣培養創造力,但是仍然談要想培養創造力必須努力學習知識,因為「積累知識是基礎」,培養創造力才是目的,從而證明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2.文中第4段為什麼說「積累知識是基礎,融通知識更重要」?(2分)

[答案] 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做要做這道題,要聯繫上下文、結合語境來理解。我們看這句話之後接著一句話「現代科學技術正朝著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方向發展,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往出現在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這兩句話之間完全是前果後因的關系,所以答案自然得出。
3.文中第5段「學會把心智的『杯子』空出來」應如何理解?(2分)

[答案] 不被知識束縛,在頭腦中留有創造的空間。

[解析] 本題也是考查對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上文說古今中外不少人為知識所累,為知識所困,那麼我們怎麼做呢?下文接著說「同學們要學會把心智的『杯子』空出來」,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被知識所束縛,「心智的『杯子』」是一個比喻,指的是頭腦,「空出來」是指留有空間。

4.文中第6段舉諾貝爾的事例是為了證明什麼道理?(2分)

[答案] 善於記錄靈感,才有利於激發創造。

[解析]本題考查論據與論點的關系。這一段開頭就說 「 善於捕捉熱線,隨時記錄靈感,對於那些……要隨時摘記,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發創造」,通讀下文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是本段的論點,所以舉諾貝爾的事例就是為了證明這個論點。經過篩選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5.結合實際,試舉一例來談談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80字左右)(4分)

[答案]略。評分標准如下:

舉例恰當,有見解,表述清楚(4分)

舉例恰當,有見解,表述較清楚(3分)

舉例比較恰當,有見解,表述不夠清楚(2分)

舉例比較恰當,見解不明確,表述不夠清楚(1分)
[解析]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考查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即如何去認識和理解「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在以後的學習中如何去做,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㈡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 為什麼說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創造力來源於對宇宙、生命本源知識的自然運用,人連接上本源的宇宙大能就可以自動地獲得創造力。只要真誠尋道,人人都可以連接宇宙大能,充滿活力

㈢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的事實論據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有以下幾個方面:
1,變通能力:思維能隨機應變,舉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著等心理定勢的干擾,因此能產生超常的構想,提出新觀念.
2,反應靈敏性:反應既快又多,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表達出較多的觀念
3,思維獨特性:對事物具有不尋常的獨特見解.
4,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也有密切關系

㈣ 「應該強調什麼:知識還是創造力」

首先強調一點,知識是需要學的。
無論你強調知識還是創造力,其實相對來說,有知識之後才會有創造力。以上的說法並非是完全決定性的。
如果你是學生,建議你還是先學知識,再做創造力。

㈤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短文解析

萬物有總,萬法有源,萬化為一,萬法皆破。就是創造和破壞的總綱。
想不明白就算了。
創造和破壞哪是那麼容易就真正領悟的的啊!
如果只為了寫作文,就按照一般的程序寫就行了。

㈥ 托福獨立寫作:學習知識和創造力哪個更重要

理論上寫哪個重要都行,個人建議寫創造力。你可以寫3個理由(最普遍的寫法)1.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以後的就業。然而學習的知識是死的,我們必須用創造力使死的知識變活。2.用創造力可以創造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便更高效地學習。3.先寫有些人有錯誤觀點:學習知識可以培養創造力。但是你可以舉個反例。比如中國學生是全世界學習最好的學生之一,但是課程壓力使學生失去創造力。所以中國到現在在設計的需要創造的領域還是不行==。希望有幫助。托福作文內容沒有對錯,只要自圓其說就OK。還有注意語法和拼寫。本人的拼寫是問題,所以最後寫作就考28分。

㈦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

1.作者的觀點,積累知識是基礎,在知識的基礎上創造。
2.新知識的生長點往回往出現在答學科的邊緣和學科之間的交叉處。
3.我們對某一事物的傳統意義知之太多,就會阻礙思維的靈活性,使我們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牽著鼻子走,從而形成智力屏障。
4.牛頓的話說明積累知識的重要性;利希騰貝格的名言說明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融通知識更重要;諾貝爾解決硝化甘油運輸問題說明 善於捕捉熱線,隨時記錄靈感的重要性。

㈧ 創造力和知識技能哪個更重要

知識技能與創造力就像是人的左右手 你覺得哪個更重要?呵呵

二者缺一不可 沒有知識 創造內力再強容也只是紙上談兵

只是很豐富 但沒有創造力 那就是書獃子 對社會沒用的廢物!!

中國的教育制度在創造力方面的教育極其薄弱 幾乎為0

所以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學生

在學校里發展學生想像力是很重要但是也很困難的 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不符合

這種要求 應試的學習使學生們麻木 創造性的學習有可能導致學生的成績下降

中國目前無法做到完全的想像力教學 最多也就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開拓一下學

生的思維 變換性思維的教學

比如你上課的時候給學生出幾道邏輯思維的問題 學生很有興趣

或者是你出一個與課本有點關系 但是與社會聯系更密切的問題 讓學生們關注時

事 關注國計民生

㈨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中為什麼創造力比知識重要

知識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生活要有創造力
先是創造東西 然後總結為知識
總結知識這個方法創造出來的

㈩ 創造力和知識哪個更重要至少列出三點理由

創造力重要唄,首先知識是可以學習積累的。創造力是天生的,是學習不來的。第二現在的機器人可以飛速的學習和儲存知識,但是機器人是人創造出來的,世界是人在統治。第三嘛,上帝是創造的人…創造是可以無中生有。……知識只是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你認為呢?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