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音樂是人民創造的

音樂是人民創造的

發布時間: 2020-11-27 18:01:46

❶ 人們創造了與生產勞動相聯系的音樂是怎樣的

先民在輪回的勞作中不僅學會了狩獵游牧、刀耕火種,還學會了運用音樂的因素來提高生產能力,增強生存的可能。人們學會了吹響獸骨牛角,模仿獸叫鹿鳴,以達到誘捕圍獵之目的。人們敲打出節奏以協調勞動中的動作,呼喊號子聚集眾人的力量來抬重物,改造自然環境。人們還創造了漁歌、爬山調、插秧歌、打奪歌等與生產勞動相聯系的音樂……漫長而原始的音樂活動創造了人類早期的音樂文化與人類文明。

❷ 音樂是上帝創造的

關於音樂的起源
音樂不僅是藝術門類的一脈,而且是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或者更確切的說。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關於音樂的起源,被科學家們稱之為「異性求愛」的產物。這種說法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這一學說曾在當時轟動一時。達爾文認為史前動物常常是以鳴叫聲來追求異性的。他們的聲音越優美則越能吸引異性,於是動物們紛紛竟相發出婉約優美的聲音來得到對方的青睞,這種鳴聲,特別是鳥類的鳴聲已具有樂音或節奏的因素。因此,達爾文由此聯想到音樂的起源,認為聲音是在語言產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動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從而形成動聽的民歌傳唱百世。

特別是鳥類的鳴聲已具有樂音或節奏的因素。因此,達爾文由此聯想到音樂的起源,認為聲音是在語言產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動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從而形成動聽的民歌傳唱百世。
--------------------------------------------------------------------------------

關於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 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 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 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a、弦樂器起源的傳說 墨丘利(Mercury)是希臘神話中諸神的使神。有一天他在尼羅河畔散步,無意中踩到一個東西, 那東西發出了美妙的聲音。他拾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空龜殼內側附有一條乾枯的筋。於是墨丘利 從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弦樂器。後人考證弦樂器出現在墨丘利之前,但弦樂的發明有可能正是從此 得到了啟發。 b、管樂器起源的傳說 在中國古代,距今五千年前的黃帝時期有一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傳說中他曾進入西方昆侖山內 采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一傳說並不完全可信,但 把它作為管樂器的起源也未嘗不可。 原始時代的人類,他們的勞動生活,可以說是和音樂為伴而開拓發展,兩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音樂是直接從人類的勞動生活中產生出來的。

原始人的音樂

古代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是重要的人類文化發祥地之一。當時富饒的 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今伊朗、伊拉克一帶),在公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較為發達的音樂。當時生活在 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了類似豎琴式的樂器和幾種管弦樂器。在當時的宮廷里已產生了專業的歌手和 較大型的樂隊。後來,這些較先進的音樂文化逐漸流傳到埃及、希臘、印度和中國等古老的國度, 並在這些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發展。 雖然各民族、各地區的音樂發展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的發展方向都是由世俗音樂逐漸趨向於 宗教音樂。

中古時期的音樂

一、中國古代音樂 黃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君王,他在五千年前就創造了歷法和文字。當時,除了前述的伶倫之外, 還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樂家。據說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彈奏的琴 本來有五十根弦,但由於音調過於悲傷,黃帝把他的琴斷去一半,改為二十五弦。 在黃帝時代的傳說中,還有一位名叫神農的音樂家,據說他是牛首蛇身。神農曾教人耕作五穀, 曾遍嘗百草而發現醫葯,還曾經創造了五弦琴。因此可以理所當然地設想,當時的音樂用的是五聲音階。 在中國古代,有關音樂方面的書籍不下三百種。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時又是一位 音樂家,他曾寫過許多論述音樂的隨筆,我們可以在論語中看到他對音樂的一些評論。孔子在古琴方面的 造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並把悲哀與歡樂付諸琴韻之中。孔子把琴藝親自傳授給弟子,在他的 三千弟子中,通六藝者就達七十二人。他的教學內容,可稱為「詩、書、禮、樂」。「禮」是謂 理天地陰陽之秩序,「樂」即取得和諧。在孔子的哲學中,道德與音樂居於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 以音樂來提高品德。 另一方面,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多為舞樂,即融詩、舞、音樂於一體,與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

❸ 急急急!求音樂系聲樂表演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給你點信息!你就當作參考吧!
論文題目:論音樂表演中的創造性
摘要 :音樂表演不僅僅是一種再現的藝術,更重要的是將音樂賦予創造性,以豐富音樂的內涵,並賦予音樂新的生命,這樣才能保持藝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加強在表演中的創造性是眾多的音樂教師和演奏者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文章試從創造性在音樂表演中的地位及創造性與原作風格、個人風格、情感表現等方面作了探討。

關鍵詞 :創造性 原創風格 個人風格 情感表現

音樂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它必須通過表演者的參與才能將其中的樂音、思想、內涵等加以傳達。它不同於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能夠直接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人們能夠感受到它的思想內涵。音樂可以說是一時一刻都不能離開表演的藝術,單獨的樂譜是不能夠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的,只有和表演一起,才使得音樂具有了不斷發展的生命力。

一、創造性在音樂表演中的地位

對於一首音樂作品來說,它的形成應該由三個環節組成——作曲家的創作、演奏(唱)家的表演、聽眾的欣賞,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只有在這三個部分完整的情況下,一首作品才能完整地被人們感知,獲得審美上的一種享受。作曲家的創作,毋庸置疑是作品的本源,沒有這個環節的完成就根本談不上後兩個環節的存在。而演奏(唱)家的表演處於中間環節,有著重要的作用,他對於能否正確表達音樂思想,能否使作品與聽眾之間達到情感的共鳴,能否為聽者帶來美感……都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音樂表演作為「二度創作」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科普蘭曾經有這么一段話:「如果了解作曲家的作品風格對聆聽者來說是重要的話,對演繹者來說更是如此,因為演繹者是音樂的中間人。聆聽者更多地聽到的是演繹者對作曲家的想法,而不是作曲家。」①所以,對音樂作品的再創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比原作品更為重要,因此科普蘭還有這樣一個觀點:「在作完曲之後,可憐的作曲家必須把它交給演繹藝術家,任其擺布——而我們又必須記住,後者是有自己的音樂風格和個性的人。」②英國著名的指揮家亨利·伍德在《論指揮》一書中也說道:「音樂是寫下來沒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過表演來給予它生命。」③而在表演的過程中,演奏(唱)者作為「執行者」勢必將音樂打上自己的「烙印」。音樂表演是賦予音樂作品生命力的創造性行為,它不僅僅是原樣地再現,而是通過演奏(唱)者富於創造性、獨特的表演,使音樂作品煥發新的光彩。從表演藝術美學的歷史來看,表演美學主要有浪漫主義音樂表演、新古典主義音樂表演、原樣主義音樂表演、當代音樂表演的綜合傾向這幾個流派,而鋼琴表演也被包含其中。在這幾種表演美學的觀點中,演奏者對於同一首作品都有著不同的創造性表現,這樣表現出的音樂就被打上了自己的或者不同流派的「烙印」。

二、音樂表演中的創造性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音樂表演是由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執行的,因此在表演過程中音樂作品必然要被蒙上表演者的個性與創造性。但是,這種個性與創造性的表現並不是沒有「度」的隨意表現,它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否則,演奏的音樂就會「面目全非」。筆者認為,在鋼琴表演中至少要注意創造性與原作風格、個人風格、情感表現之間的關系,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能為作曲家和聽眾之間做好「橋梁」。
1.創造性與原作風格
任何一首音樂作品都是產生於一定的歷史年代,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因此,這些作品自一出現就帶有了當時歷史時代的風格與審美特徵,它主要表現於樂譜上,這就是原作的真實性。在音樂表演中首先應處理好的一對關系,就是創造性與原作風格的關系。真正的表演藝術家都努力從歷史的角度把握作品的音樂風格,並且力求將這種風格真實、完美地加以再現。他們盡可能地使自己去熟悉、體會作曲者生活的時代環境,努力體驗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及思想,以便能夠真切地表現作品的歷史風格。著名的羅馬尼亞作曲家、小提琴家埃涅斯庫曾經說過:「我覺得我在演奏巴赫的一部奏鳴曲時,不置身於18世紀,那麼我恐怕就不能很好地把作品表達出來了。」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盛行的原樣主義音樂表演不僅僅要求要嚴格按照原版樂譜演奏,而且還努力「還原」原來的演奏樂器、方法等等,努力恢復作品的原貌,這也是一種對作品風格的再現。當然,這樣的演奏在今天看來也並不是我們大力提倡的,這畢竟是歷史中的一個分支。
在表演中,除了要對原作風格進行較深入的了解,在保持原作風格不被破壞的情況下,還應該對作品進行創造性的表現。畢竟,表演者所處的時代已經與作曲家所處的時代不能完全等同,他們總是不自覺地站在自己時代的立場上,對音樂作品進行處理和創造。這樣的音樂作品才更具有時代精神和美感,所以,表演者應該在自我創造性與原作風格之間找到更好的切入點,使自己的表演既能體現作曲家的原作風格,又具有自己的創造性,還能給聽眾以美的享受。
2.創造性與個人風格
音樂演奏是由演奏的執行者——人通過自己的認知活動而產生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表演者必然體現自己長期形成的演奏風格。比如,在聽美籍俄國鋼琴演奏家霍洛維茨和阿根廷女鋼琴演奏家阿格里希對同一首作品的詮釋,應該有不同的感受。因為霍洛維茨更注重於技巧的表現,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個性。而阿格里希對音樂的表現更加「自我」,她綜合了浪漫主義和新古典主義的表演美學觀念,使她的表演煥發出新的光彩。因此相對來說,霍洛維茨的表演要稍微嚴謹一些。這些個人的風格就來自於演奏者長期的經驗積累、知識積累,並且與自身的文化修養、閱歷等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達尼埃利·玖爾克說:「表現個性是演奏者的主要任務。他應當致力於全身心地浸透樂曲的情緒,並通過如訴的音響將自己的感覺傳達給聽眾。」⑤在音樂表演中也特別要求表演者藝術個性的自覺發揮。正是由於不同個性的存在,才使得音樂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在歷史的發展中大放光彩。而表演者也將個性作為自己表演走向成熟的標志,表演者根據自身的條件,找到適合於自己的表演方式,從而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所以,在表演過程中我們應該將創造性與個人風格結合起來,使音樂具有鮮明的個性,在表演中能夠「獨樹一幟」。但是,在充分表現個人風格的同時還應注意一個問題:切莫將所有作曲家的作品都表演成一種風格,或者說這個也似乎有點像,那個似乎也有點感覺,這也是在表演中應該忌諱的。
3.創造性與情感表現
音樂如同其他藝術形態一樣,通過音符、節奏、織體等表現手段,表達人的感情和對社會、生活的感受。音樂以其樂音的運動這種特殊的表達方式,以隱諱的手法(相對於文學作品來說)表現作曲家蘊含在作品中的感情。如果從樂曲中抽掉感情內容,樂曲就會淪為毫無意義的零碎的音響。⑥而在音樂表演中,演奏者不僅僅需要把譜面上應有的東西表達出來,還應該根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這種理解包括作曲家的個性、創作時的心理、演奏者的生活閱歷等)進行創造性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過程中,應該完全進入該作品的情緒、內容,才能比較充分地表達出作曲家的本意。匈牙利伊施特萬·加提寫道:「如果我們想正確地演奏某一首樂曲,那麼就應該在我們自身首先喚醒支配那首樂曲的熱情。如果我們不適於產生這種熱情,我們就不應演奏這首樂曲。」⑦比如在巴赫的賦格曲和貝多芬晚期的鋼琴奏鳴曲中表達的是深刻寓意和哲理性的思想,只有演奏者自己真切體會和融入其中才能使聽眾產生同樣的感受,使聽眾似乎回到了那個時代。因此,表演者永遠都不要做轉述者,只有在我們內心喚醒對樂曲中的某一華彩樂段、某一顫音的感情時,我們才能夠很好地演奏它們,那麼聽眾也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真正富有天才的演奏家絕不會滿足於那種自我陶醉的音響美,他更多的是在發音中追求一種內容上的深度和真諦,從而達到藝術的最高層次。就如同現今存在的一種現象:掌握了高超的鋼琴表演技巧的青少年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夠成為鋼琴演奏家的卻並不是很多。浪漫時期著名的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李斯特已經給我們指出了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音之詩人和普通的音樂家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前者力求表達自己的感受,把這些感受再現於音樂中,後者循著傳統的陳規,將音符排列、組合,輕巧地超越種種障礙,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復雜的音響配合。」⑧但是,我們也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既然鋼琴表演中需要「我」的情感表現,那麼「我」就可以沒有限制地隨意發揮。這樣的觀點無疑是走入了另外一個情感表現的極端。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應該以作品原有的情感表現為基礎,糅和自我的、有節制的感情表達,這樣的表演才能做到「感人至深」,使自己的藝術追求逐漸走向「真、善、美」的境界。

結語

以伽達·默爾為代表的現代釋義學認為,音樂表演不僅僅要追尋音樂的歷史視界,即對音樂的歷史意義做出解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解釋者必須有自己的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音樂表演就不僅僅是一種再現的藝術,更重要的應該是將音樂賦予創造性,以豐富音樂的內涵,並賦予音樂新的生命,這樣才能保持藝術的不斷發展。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創造力,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音樂體驗。因此,音樂就隨著不同表演者不同的創造性而具有不同的姿態,而這些也恰恰構成了音樂的多樣性,也體現出了演奏者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所以,創造性在音樂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注釋 :
①②艾倫·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版.
③閆妍.淺議鋼琴教學中音樂表演能力的培養,《宿州師專學報》,2002年6月.
④引自《音樂譯文》,1959年第4輯.
⑤⑥⑦(匈牙利)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⑧引自《音樂的哲學與演奏者的創造》,《國外音樂資料》,人民音樂出版社編,第14輯.

參考文獻 :
[1]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4年11月.
[2](匈牙利)約瑟夫·迦特.鋼琴演奏技巧,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
[3] 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人民音樂出版社 1997年1月.
[4] 艾倫·科普蘭.怎樣欣賞音樂,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版.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❹ 初二音樂書下冊歌曲二人轉名字是什麼

目錄

歌唱祖國

第一單元
唱歌 給未來一片綠色
欣賞 瀑布與溪流
日出
實踐與創造

第二單元
唱歌 阿西里西
歌唱美麗的家鄉
欣賞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
瑤族舞曲
五月蟬蟲唱得好
演奏 瑤族舞曲
實踐與創造

第三單元
唱歌 大海啊,故鄉
欣賞 漁舟唱晚
漁舟唱晚
夜鶯
實踐與創造

第四單元
唱歌 獵人合唱
欣賞 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
飲酒歌
卡門序曲
實踐與創造

第五單元
唱歌 化蝶
欣賞 十八相送
梁山伯與祝英台
實踐與創造

第六單元
唱歌 紅色娘子軍連歌
欣賞 場景音樂
西班牙舞曲
飛天仙子
實踐與創造

音樂是我的好朋友

音樂自學園地

音樂瞬間

❺ 關於《敦煌之戀》創造屬於人民的歌劇藝術事件的介紹

2016年11月13日,中宣部國家「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敦煌之戀》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第一幕和第三幕。當全場音樂會結束,音樂家謝幕時,觀眾集體起立,將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舞台上可愛的人民藝術家。

《敦煌之戀》完全是帶著一種理想和嘗試在進行的,為了這部歌劇的成型,從四年前開始他們就試著用民族管弦樂團和美聲唱法合作演出大型套曲,並在一次次的嘗試中不斷改進,最終將這部歌劇搬上舞台。

這部作品卻難得地保持了樸素,演職人員以對音樂的堅持、對作品的篤定和純粹為歌劇的初心為期願,精心打磨出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的歌劇。這恰與總書記指出的「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謀而合。

❻ 月光曲的曲子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貝多芬全部資料
一、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准備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二、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號)第一樂章、第三《列奧諾拉》序曲(作品72號)、《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崙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斗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認為:「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 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傳說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 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交談。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麼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子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連忙說:『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彈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寧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來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即興彈的『月光曲』記錄了下來。」這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里的一篇文章,講的是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里應該是暝想、沉思、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是布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顯然這標題對於這首奏鳴曲也同樣是不確切的。看來,這首曲子所表現的決不是一幅明凈的風景畫,而是一種內在的陰郁情緒。《貝多芬傳》的作者泰厄(1817-1897)說第一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這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一些。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作於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系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里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郁、哀訴和痛哭。俄國音樂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認為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俄國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劇,第一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象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c小調奏鳴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貝多芬有一次說過:「人們常常談論《#c小調奏鳴曲》,但我曾寫過比這更好的東西,象《#F大調奏鳴曲》(作品78號)就是一例。」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並不十分滿意的。

四、熱情奏鳴曲
興德勒有一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後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一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里,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義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寒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一代人斗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五、拍節機·友誼·卡農
貝多芬的朋友美爾策爾(1772-1838),以發明和製造機械樂器著稱於世。1813年秋,貝多芬為美爾策爾發明的萬能琴(即機械樂隊)寫作了一部戰爭交響曲,題為《威靈頓的勝利》或《維多利亞之戰》,描寫同年6月21日英將威靈頓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大敗拿破崙的場景。美爾策爾曾經在溫克爾(1776-1826)發明的基礎上,創制了今天通用的拍節機。貝多芬首先採用,並按照它每分鍾所打的拍數來標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貝多芬的助聽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爾策爾為他製作的。有一次,貝多芬在送美爾策爾出行時,寫了首富於風趣的卡農,來歌頌拍節機的創制者。 這首象徵貝多芬和美爾策爾之間友誼的卡農,後來被貝多芬選進了他的第八交響曲(作品93號),成為第二樂章的主題。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響曲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作品92號)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據說他曾設想在李斯特的鋼琴伴奏下,用舞蹈來表現《第七交響曲》。瓦格納的理想,後來由俄國舞劇編導馬辛實現了。1938年,他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用來表現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第一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於衷,依然盡情歡樂。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沉湎於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而 用火毀滅了世界。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七、歡樂頌與合唱交響曲
1793年1月,德國詩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學法學教授菲舍尼希寫信給席勒夫人夏洛蒂說:「有一位青年……抱著偉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歡樂頌》一節一節地譜成音樂。」這個青年就是貝多芬,當時他住在波恩,只有23歲。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為《歡樂頌》的音樂起過稿。在1812年寫的《歡樂頌》主題,後來用於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調命名日節慶序曲》(作品115號)。貝多芬在1795年的前後為畢爾格的詩所作的歌曲《互愛》和《合唱交響曲》末樂章中《歡樂頌》的主題,在音調上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是《歡樂頌》主題的前身。後來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調鋼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號)中又借用這個曲調作為主題,演唱庫夫納歌頌音樂魅力的詩。《鋼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為寫作《合唱交響曲》的終曲而作的一次嘗試。1824年3月,貝多芬在寫給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說過:「《合唱交響曲》的終曲,是按照《鋼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調寫的,但規模則遠較宏大。」由此可見,貝多芬為《歡樂頌》譜曲的意圖,從1793年開始,前後琢磨了30年,才最後在《合唱交響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響曲》完成於卡爾斯巴德決議後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運動都遭到殘酷鎮壓的反動時期。1824年5月在維也納刻倫特納托爾戲院初次演出時,聽眾反映的熱烈是空前的。貝多芬出場時,受到聽眾五次的鼓掌歡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樂隊中背對著聽眾的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爾牽著他的手轉過身,才「看到」了聽眾的歡呼。從初演所引起的異乎尋常的情緒可以看出,歌唱歡樂,也就是歌唱自由,在當時有著何等深切的現實意義。

貝多芬簡介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1770-1827)是維也納樂派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人物。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離法國國境不遠的小城市--波恩。父親是個宮廷樂團的男高間歌手,母親是個廚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

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很早已洞察兒子的音樂天份,為了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四歲即開始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貝多芬十一歲便輟學,專心在家學習音樂。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1748-1798)的助手。十三歲貝多芬已受雇於波恩劇場擔任大鍵琴演奏者,正式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家。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的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
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於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與樂隊浪謾曲等。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於同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而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既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
貝多芬的音樂反映當時人民群眾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所以它的音樂總是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直到現在仍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響曲在他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極其獨特的地位。這些交響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響敘事詩--描寫英雄生活的長篇史詩。雖然沒有故事情節藉以聯系起來,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動和思想的各個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問題,例如:英雄和他的斗爭、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內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響曲是世界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21506413

❼ 什麼軟體可以自己創造音樂

可以自己創造音樂的軟體是:水果音樂。


對於初學者來說,水果寫歌綽綽有餘,而且操作相對來說簡單。


水果音樂製作軟體上一全操作簡單功的音頻處理製作軟體,適合初學者。從軟體設計上來說, 邏輯學不好 而且各種快鍵以及功能還有視覺處理方面都略欠考慮。 目前來說水果音樂軟體在國外的普及就像在中國人人都會玩手機一樣,所以水果音樂軟體是一款很受人歡迎的音樂製作工具。


FL Studio 首先提供了音符編輯器,編輯器可以針對作曲者的要求編輯出不同音律的節奏,例如鼓,鑔,鑼,鋼琴,笛,大提琴,箏,揚琴等等任何樂器的節奏律動。其次提供了音效編輯器,音效編輯器可以編輯出各類聲音針對在不同音樂中所要求的音效,例如,各類聲音在特定音樂環境中所要展現出的高,低,長,短,延續,間斷,顫動,爆發等特殊聲效。再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音源輸入,對於在音樂中所涉及的特殊樂器聲音,只要通過簡單外部錄音後便可在FL Studio中方便調用,音源的方便採集和簡單的調用造就了 FL Studio強悍的編輯功能。

另外,FL Studio 本身也可以作為VSTi或DXi的插件,用於 Cubase、Logic、Orion 等宿主程序。FL Studio 包括原來的Fruity Loops軟體的所有功能。

但無法導入wma,flac等部分格式文件。

❽ 創造2020第三期上兩小時十八分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創作。2020第3期上兩個小時18分的背景音樂是什麼?這個背景音樂是很復雜的

❾ 我的世界木魚聽的純音樂,好像是dddd .求歌名。謝謝

1.西洋樂器西洋樂器一般地講是指發祥於歐洲的樂器,但習慣上指音樂廳或教 堂常使用的樂器,有時特指管弦樂隊常用的樂器。西洋樂器大致可分為: 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弓弦樂器(通常稱作弦樂器)、撥弦 樂器、鍵盤樂器等幾類,但這種分類方法不能包括所有西洋樂器,比如 口琴就不屬於以上類別的任何一類。劃分的標准也不統一,比如打擊樂 器和弓弦樂器的區別在於發音原理的不同,而鍵盤樂器與其他類樂器的 區別則在於演奏方法,像鋼琴和鋼片琴就不屬於打擊樂器。值得指出的 是,電子樂器的類別劃分目前尚不統一,看來以演奏方法作劃分標准似 乎更合理,比如電鋼琴歸鍵盤樂器,電吉他歸撥弦樂器,對那些演奏方 法與傳統樂器大不相同的電子樂器可單算作一類。以下是主要西洋樂器及其類屬:木管樂器組 笛類——長笛——短笛——堅笛——弗拉佐萊哨笛——契斯圖豎笛——塔博鼓笛 雙簧管族系——雙簧管——英國管——抒情雙簧管——海克爾雙簧管——大管——低音大管——庫塔爾雙簧管——肖姆雙簧管 單簧管族系——C、降 B、A 調單簧管——低音單簧管——高音降 E 調單簧管——高音 D 調單簧管——中音單簧管——倍低音單簧管——小單簧管——海克爾單簧管——木號單簧管 薩克斯管族系——最高音降 E 調薩克斯管——高音降 B 調薩克斯管(中音降 E 調薩克斯管)——次中音降 B 調薩克斯管——上低音降 E 調薩克斯管(低音降 B 調薩克斯管)——倍低音降 E 調薩克斯管——次倍低音降 B 調薩克斯管 銅管樂器組圓號族系——自然圓號——閥鍵圓號 小號族系——小號——短號——巴赫小號——低音小號——別辛號——克拉羅(即克拉里昂) 長號族系——高音長號——中音長號——次中音長號——低音長號——次中音—低音長號——倍低音長號——次中音閥鍵長號——低音閥鍵長號 大號族系——降 B 調次中音大號(尤風寧號)——F 調常規低音大號——降 E 調低音大號,即降 E 調邦巴東號——降 B 調低音大號,即降 B 調邦巴東號——C 調倍低音大號——海利康大號——蘇薩大號 薩克斯號族系——降 E(或 F)調最高音薩克斯號,同降 E 調短號——降 B(或 C)調高音薩克斯號,同降 B 調短號——降 E(或 F)調中音薩克斯號——降 B(或 C)調次中音薩克斯號——降 B(或 C)調低音薩克斯號,同降 B 調次中音大號——降 E(或 F)調低音薩克斯號,同 F 調常規低音大號——降 B(或 C)調倍低音薩克斯號,略同降 B 調低音大號 夫呂號族系——降 E 調高音夫呂號——降 B 調中音夫呂號——降 E(或 F)調次中音夫呂號 打擊樂器組鼓類——定音鼓——小鼓——中鼓——大鼓——架子鼓——鋼鼓——塔波鼓——邦戈鼓——鈴鼓 鈸類——古鈸——悶聲鈸——噝聲鈸 木琴族系——木琴——鍾琴——瑪林巴琴——宰洛林巴琴——顫音琴——玻璃板琴 其他——管鍾——三角鐵——響板——砂槌——鞭響器——刮響器——樂砧 撥弦樂器組豎琴族系——雙級變音豎琴——威爾士豎琴——半音豎琴——雙列弦豎琴——蘇格蘭豎琴——齊特爾琴——撥弦揚琴——指鍵豎琴——文藝復興時期豎琴 吉他族系——西班牙吉他——夏威夷吉他——匹克吉他——低音吉他——巴拉萊卡——班杜里亞——西滕——吉滕——維烏埃拉 琉特族系——琉特——曼多拉——曼多林——安傑利卡——雙頸琉特 鍵盤樂器組鋼琴手風琴 簧風琴 管風琴 羽管鍵琴 古鋼琴 電子琴 鋼片琴 音叉琴弓弦樂器組提琴族系——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高音小提琴——五弦中提琴——大型中提琴——輪擦提琴 維奧爾族系——小型低音維奧爾——里拉維奧爾——上低音維奧爾——低音維奧爾——倍低音維奧爾——抒情維奧爾 其他無系屬樂器口琴 馬特諾琴 樂鋸 木管號電子合成器 風笛西洋樂器的種類很多,對那些不很常用的或已被淘汰的樂器,這里 不作介紹。由於樂器發展的歷史、各國間的語言差異或其他一些原因造 成了有些名稱不同的樂器實際上相差不大,比如大號族系的某些樂器與 薩克斯號族系的某些樂器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另一些相同名稱的樂器 實際卻不是相同的東西,比如次中音大號和克拉德尼 1790 年發明的一種 玻璃樂器都叫尤風寧。有的時候,作曲家感到現有的樂器不足以表現自 己的創作意圖,就自己設計新的樂器或對原有樂器進行改造,以適合自 己的要求,這些樂器有時仍沿用舊名。所以僅通過樂器名並不一定能正 確地了解和識別樂器,而要通過了解作曲家的國籍、年代等因素來確定 某個樂器名的真正涵義。2、中國民族樂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著燦爛輝煌的文化,各族 人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優美的音樂並創制了各種形制不同的樂器, 民族間的文化彼此交融,中西方文化也互相借鑒,形成了種類繁多的樂 器。對中國民族樂器按民族進行系屬劃分比較困難,因為實際上許多非 少數民族樂器有也是由少數民族傳入的。眾所周知的胡琴(包括二胡、 京胡等),從名稱上即可看出是源自北方少數民族的樂器。而少數民族 樂器也不乏借鑒漢族樂器的地方。所以,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分類似乎應 以演奏的方式作為統一的劃分標准。以下是主要的中國民族樂器: 吹奏樂器——梆笛——曲笛──簫──鼻笛──仙簫──短簫──簫筒──鼻簫──鷹笛──嗩吶──管子──雙管──喉管──巴烏──侗笛──口笛──口簫──筒欽──笙──方笙──排笙──葫蘆笙──蘆笙──芒筒──口弦 彈撥樂器──琴──瑟——琵琶——箜篌——柳琴——月琴——三弦——四弦——阮——箏——秦琴——亞突嘎——伽倻琴——熱瓦普——冬不拉——札木聶——獨弦琴——弓琴 打弦樂器——揚琴拉弦樂器——二胡——高胡——中胡——大胡——革胡——板胡——京胡——墜胡——擂琴——二弦——大筒——四胡——鐵琴——奚琴——椰胡——馬頭琴——艾捷克——哈密胡琴——柯布孜——薩它爾——根卡——牛腿琴 打擊樂器——鍾——磐——鐃——鉦——鐸——堂鼓——缸鼓——長鼓——板鼓——書鼓——點鼓——排鼓——羯鼓——八角鼓——太平鼓——達卜——八仙鼓——環鼓——邊鼓——腰鼓——象腳鼓——銅鼓——大鑼——小鑼——內鑼——才鑼——深波鑼——蘇鑼——斗鑼——虎音鑼——黑鑼——大篩鑼——田鑼——高邊鑼——鋩鑼——雲鑼——十面鑼——填臻——壇臻——鐃鈸——鑔——齊鈸——法鈴——碰鈴——碗鈴——串鈴——腰鈴——碗碗——什不閑——梨花片——拍板——簡板——四寶——梆子——南梆子——連廂棍——木魚——薩巴依——竹板你看我的全不全..

❿ 抖音人民日報創作的原聲歌曲名叫什麼

不看抖音
←_←
抖音上發生了什墨通通唔知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