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創造力
⑴ 創造力標准化在幼兒園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如此雷同,大家怎樣評價呢
這是什麼年齡班孩子的作品?看畫作水平和內容我猜應該是小班。這次作品應該是老師畫好了裙子,讓孩子做手指點畫或粘貼皺紋紙之類。實在看不清楚。因為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所以一般是由老師畫好框架,再由孩子進行塗色,簡單線條裝飾或粘貼等。所以外觀上看裙子是一致的。
⑵ 哪些屬於小班幼兒的藝術創造力表現
主要是一些動手的活動,畫畫類的,手工類的,能發揮想像力的這些。
⑶ 小班創意美術有哪些
小班美術主要是創意類的,通過不同的材質,不同載體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比如粘貼,揮灑,噴繪,吹畫等與線條結合;哎咔美工坊有很多小年齡段孩子不同方式的表達,可以借鑒
⑷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園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 1.創設音樂環境氛圍,建構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園內環境,建立一個讓幼兒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充分參與的音樂環境,園內的整體環境美化,如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建築物場地色彩鮮明,走廊、過道、樓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兒作品,同時構件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間入園音樂:選擇輕松、優美、節奏明快的童謠,如《叮咚叮咚》調整幼兒情緒,使幼兒愉快的入園;晨間活動音樂:選擇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塊地》或《花之舞》、《頑皮的小紳士》等集體舞音樂,來調整幼兒活動中的情緒,產生參加韻律活動的興趣;午餐音樂:選擇流暢、優美、音量適中的鋼琴曲如《嬉戲曲》;餐後散步音樂:選擇優美舒暢的小號,薩克斯音樂;午睡音樂:選擇柔和、安靜的搖籃曲;起床音樂:選擇琵琶曲如《漁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強,加速幼兒清醒程度;離園音樂:選擇帶有喜悅性質的廣東音樂或民歌,戲曲等。讓幼兒在這種多方位的可聽、可感、可想的氛圍中,被感染、被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產生舞蹈的沖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2.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選取動作 在進行創造性韻律活動創編前,針對活動教材及幼兒的實際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創編有「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創編的內容和難度,盡量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創編的樂趣。 (1)音樂選材: 在小班年齡階段,選擇幼兒較熟悉的兒童歌曲或一般性的中國風格音樂。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對這些類型的音樂獲得熟悉和喜愛,並進行創編活動,如《這是小兵》、《小鳥飛》;在中班年齡階段,特別是中班的後期階段,有意識逐步加入具有民族個性的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如古代寓言改編的《狼來了》、《三個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兒獲得民族「文化積淀物」,以提高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齡階段,選擇具有明顯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如:《頑皮的小紳士》、《威尼斯音樂種》、《對面的女孩走過來》等等,獨特、歡快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幼兒產生舞蹈的興趣,並激發創編動作的慾望。 (2)動作設置 小班:在選材上對動作的考慮首先以「一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注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後期也一點一點地進入; 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同時,一些難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動作、集體舞已逐步成為韻律活動主要學習內容,而一般生活動作則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階段開展創編活動 第一階段,創編終止造型。要求幼兒在律動的最後一拍或最後一小節,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造型動作,這種單個造型動作的創編使幼兒積累經驗,而且能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如:《小鳥飛》中小鳥覓食動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彈的動作等; 第二階段,為樂句或樂段創編動作。選擇律動中的某一樂句或樂段讓幼兒創編,其他樂句,樂段則由教師事先設計好動作或不作具體要求。如:律動《猴子爬樹》、《水族館》等。 第三階段,創編隊形。教師首先教給幼兒各種隊形的編排方法,積累經驗,再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和不同樂段創編與之匹配的隊形。如:集體舞《花兒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階段,根據情節線索與創編相關動作。在創編律動前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提供創編思路,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組合,並能用舞蹈圖譜將之記錄下來。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獅王進行曲》等。 這四個階段的創編難度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逐漸遞增的,幼兒易於達到目標,並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韻律活動之中。 (一)科學、正確的創造理念,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前提 1、營造幼兒自由創造的氛圍 首先,消除幼兒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並能自由地表現出來,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勵幼兒去和音樂活動中提供的音樂形象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大班律動《泥巴樂》,提供主題音樂,玩泥巴的動作,但是在玩泥巴時,是怎樣捶泥巴、捏泥巴、泥人乾裂了,孩子們又是怎麼辦的。還用泥巴來干什麼的?打泥仗,用腳踩,往臉上塗抹等,這些都給了幼兒有模仿與想像的創編機會,促使幼兒與泥巴產生積極互動。教師在互動中不斷地發現幼兒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和創造,但是,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序的「紊亂」,教師要容忍這些現象,並學會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表揚、支持、肯定、接納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2、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得到了較完美的體現,幼兒能聽著音樂自由地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能長時間地陶醉於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之中。如「抬新娘」,通過新娘出嫁的情節,引導幼兒創編抬轎,吹喇叭等動作,他們用皺紋紙當轎子,拿油畫棒長盒子當喇叭,並創編出各種抬轎、吹喇叭的動作,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當給幼兒提供能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時,幼兒是最快樂最陶醉的。 3、樹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 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困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例如:小班韻律活動《這是小兵》幼兒在創造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出了很多的吹號、打搶的動作,可是過了一段時,再來復習這個內容時,發現幼兒對結果的關注比對過程中探究的創造慾望要低得多。 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要接納每一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新穎、創意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關鍵 1、替換法 替換法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原有律動中的部分動作。這一方法適用於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一課時教師可教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一樂段原有的動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簡單的律動,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媽媽哄娃娃睡覺的動作,來替換前面的動作,還可創編星星眨眼的動作來替換。 2、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如創編《紅綢舞》時,一位幼兒想出向前甩紅綢的方法,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法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像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綵帶的方法。還可以先由教師示範一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動作,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教師教授了盪鞦韆的動作之後,啟發幼兒根據律動和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遊玩的動作,如:翹翹板、滑滑梯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豐富。 3、匹配法
⑸ 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新思維讀書分享
一、通過營造自由民主的氛圍,幫助幼兒打開自由思索、自主創造的思路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以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為前提,引導幼兒愉快、主動的參與創造活動,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思索、展開想像、自主創造,充滿自信的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如在表現《貪吃的哈羅德》中各種不同動物的動作、造型的教學活動中,我創設了一個愉悅的森林聚會的游戲情境,引導幼兒自由傾聽、欣賞音樂,同時藉助森林裡各種小動物在自由嬉戲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打開自由思索、自主創造的思路,讓幼兒隨音樂自由表現各種不同的動物形象,孩子們非常有創意,他們用不同的動作、表情、造型表現了小兔、小孔雀、小刺蝟等角色,不但豐富了情節,而且還充實了音樂形象,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更加惟妙惟肖。當然,盡管有些幼兒的表現還十分稚拙,但這些都是孩子們真實的創造性表現與真情實感的流露,充分體現了幼兒獨特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二、通過自主感受、表達音樂,促進幼兒自主創新學習的潛能《新綱要》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形式,且這種藝術表達是「自由表達」、是「創造表達」。但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們常為了保證活動按計劃順利進行而代替孩子去體驗、判斷。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往往要求幼兒按照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感受理解音樂,使幼兒沒有機會主動感受、自由想像,只能在教師的牽引下被動參與。在這種教育影響下,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會日益減弱,音樂靈性會不斷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和成功者。」同時,人類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學習的潛能,而這種潛能早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充分顯露出來了。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自主的去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哪怕孩子們的理解與原音樂的內涵大相徑庭也沒有關系,重要的是孩子們這種不斷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努力達到目標的體驗,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習過程,它有益於孩子們更好的自我認識,體驗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樂趣。如在傾聽《貪吃的哈羅德》中「哈羅德吃進小動物」這一段音樂時,我先不告訴幼兒這一音樂片段的內容,而是鼓勵孩子們自己聽音樂大膽想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聯想,
⑹ 如何從興趣培養小班幼兒的美術創造力
從小開始畫畫
⑺ 淺談在玩沙活動中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大量生活事實和眾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幼兒具有創造力。幼兒的創造力是通過具體的創造活動表現出來的,它與幼兒的游戲密不可分。玩沙是我們能提供給幼兒的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動之一。在玩沙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挖河、做蛋糕等。只要我們仔細認真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他們確實具有新穎、獨特性,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有目的、有系統地教小班幼兒玩沙,並在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覺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這種興趣促使幼兒去積極探索新事物,並從中得到心理滿足。 其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愉快寬松的班內氣氛。如果在玩沙活動中,氣候適宜,我們可讓幼兒光腳在沙地里玩,這樣幼兒就不必擔心沙子在鞋子里不舒服,從而激發了幼兒玩沙的興趣,讓他們能身心放鬆,充分表現自己。 最後,我們讓幼兒在玩沙活動中自然的表現自己的情感,不壓抑自己的願望。教師不以成人的功利性觀點看待幼兒玩沙,而是讓幼兒以愉快的情緒玩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描述的幼兒把一種熱烈的情感帶進了游戲之中,他們好象是小小研究家,正在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二、創造條件 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玩沙活動的基礎。玩沙雖是一種幼兒自主資源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於幼兒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環境,幼兒就難以在游戲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做好玩沙前的准備工作,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 1、知識准備。玩沙活動的內容與幼兒有關生活越接近、有關的經驗越豐富,幼兒的表現就越積極、越主動。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強化幼兒的有關生活經驗,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熟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街道、公園、動物園等各種圖片,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以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去發揮、想像、交流、探索。 2、物質准備。在保證幼兒充裕時間去活動的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鏟子、小桶、小推車等外,還要為幼兒准備充足的輔助材料,如小樹枝、水板、塑料空瓶、插塑、小動物玩具、小木偶、小汽車等等。另外,我們認為在玩沙時,水也是最好的輔助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幼兒的建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並引導幼兒玩出更高水平,而不是干擾幼兒的活動。我們觀察幼兒的玩沙活動,追蹤幼兒在一個星期里的玩沙,會看到小班幼兒每次玩沙並不是同一游戲的多次重復。有時是由於環境的刺激,有時是由於自身認知水平的發展,幼兒的玩沙內容不斷發生變化。正如有人所說:游戲的連續出現,正是孩子的能力不斷趨於成熟的表現,孩子的游戲就是一種不斷的進步。 三、掌握方法 在玩沙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幼兒的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和歸宿,來指導幼兒玩沙;要運用各種指導方法,使幼兒有發揮自己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 1、激發聯想。小班幼兒在玩沙前往往說不出要做什麼,他們將沙倒出來又裝過去,偶爾堆積在一起就非常驚訝或者突然有所發現的喊:哈!山!我做了座山!但也有個別幼兒在活動中處於茫然狀態,於是就需要教師給予協助,可以問:你能告訴我你做的是什麼嗎?或者教師參與活動製作成品後,要求幼兒起名字,這種方式對於幼兒在游戲中的明白有所幫助,由此會增加幼兒的興趣。 2、參與游戲。幼兒最初的創造力始於模仿。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了一些知識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就能進行簡單創造活動了。因此教師在玩沙時可與幼兒平行游戲,在幼兒能看到的地方與幼兒使用同樣的工具堆高、築堤、挖河、掏洞、修路、種樹等,使幼兒得以觀察、模仿。由於幼兒在教師周圍他們會主動觀察教師的行為,並進行反復模仿。教師在玩沙活動中不僅是一個組織者,而且是一個參與者。教師的參與本身就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 3、引發目的。小班幼兒喜歡玩沙,卻不知如何去玩,教師如果不了解幼兒的水平,聽任幼兒去玩,就會造成活動的盲目性,活動的水平也不高。因此,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從中了解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尋找每個幼兒的生長點和教育契機。尤其當幼兒有求援的需要或有危險性和攻擊性行為時,教師應立即從隱性指導走向顯形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建造目的性增強了,建造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了。 4、鼓勵為主。在玩沙游戲中,幼兒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有的幼兒在壘牆時,壘不好就氣餒了,還有的幼兒想做湖卻做成了小洞。教師要積極引導,從幼兒的年齡和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把幼兒的今天和昨天比較,這樣就能看到幼兒在不斷的進步,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的潛力。幼兒受到了鼓勵,看到了由於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結果,自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也提高了。這時教師再給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們就樂意接受了,並且勇於嘗試以獲得新的成功。玩沙活動中教師對幼兒鼓勵,不僅用語言表示,而且可用滿意信任的目光、親切喜悅的笑臉,使幼兒知道做對了。 此外,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時,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總之,幼兒在玩沙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特別需要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教師和家長要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兒敢於創造,樂於創造。我國的創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在玩沙活動中的創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我們要成為幼兒創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時為幼兒打開創造之門。(作者:薛妙香 福建省福安市溪柄中心幼兒園 編輯:ls)
⑻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能力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發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可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受知識、經驗、能力的限制,幼兒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只是初級層次的,即是與自身能力相吻合,對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會價值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看待幼兒的各種活動,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體驗創造的快樂。
一、利用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如:歌曲《我會變》只有四句歌詞,孩子們學起來琅琅上口,很容易接受,於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優美旋律的基礎上進行歌詞創編。首先讓孩子說出你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要變成它,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想變成孫悟空、有的說想變成卡布達、還有一個稍大的男孩子想變成仙女……教師並沒有制止他,而是讓他說出變仙女的理由,雖然孩子們的想法有些離奇,但卻是他經過獨立想像自主地創造出來的,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在說出自己想法的同時,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動作去表現自己想要變的形象:他們有的舞姿優美、有的憨態可掬、還有的顯得有些膽怯,教師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表現給與肯定,最後讓全體幼兒把每個人的創編都唱到歌里去,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彷彿自己成了真正的作家,小臉上洋溢著笑容。讓孩子在興趣中學、在快樂中學、在心情舒暢中學,讓幼兒能夠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
又如:在美術活動讓孩子畫自己喜歡的家用電器時,先讓孩子說出自己喜歡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用語言描述出它的外形特徵,然後伴隨著輕音樂讓孩子動手創作。在觀察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發現一幼兒用了一張很大的紙,上半部分畫了一台冰箱和洗衣機,下半部又畫了同樣的物品,中間用一條線分開,教師便問「畫這條線做什麼?孩子急切回答「老師,這線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機是放在地下室裡面的,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搬上來」。在孩子的眼中一條線就能代表地下室,雖然不很恰當,但畢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是他思維積極活動的結果。「有缺陷的創造也是創造」,這比從成人那裡直接學到的正確做法不更富有創造性嗎?如果僅用「像不像」、「對不對」等簡單的話語來評判幼兒的作品,勢必禁錮幼兒的思維,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鼓勵獨立創造。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於和善於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
二、運用各種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要重視研究游戲中幼兒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地給幼兒適當指導,強化游戲活動的創造教育價值。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的,無強制的外在目的,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因此,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在游戲中為幼兒帶來創造性的快樂和美好的體驗。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操作的機會,讓游戲成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
結構游戲具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和可創造因素,它對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結構游戲中,從游戲主題、內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幼兒抓住事物的特徵,舉一反三重視培養幼兒思維的獨特性,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普遍喜歡交通工具,但形象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小朋友搭好的小火車啟發幼兒:「除了這種車,你還會搭建哪些車?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車,還有天上飛的,水上行的……」經過一番點撥,幼兒構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
一次晨間活動中,孩子們玩「打仗」的游戲,玩具角的兩把小手槍已經被手快的孩子「搶」到了別在腰間,有的小朋友沒拿到搶,順手拿起羽毛球拍當槍使,教師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他的機關槍,能消滅好多敵人,邊說還邊做打槍的動作,教師適時地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做法,如果簡單粗暴的制止,以淘氣、頑皮、不聽話為由否定孩子們在各種游戲中的探索、創新,實際上是扼殺了幼兒創造性的萌芽。幼兒對於教師的關注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創新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不斷進行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形成和維持積極的、有利於幼兒創造的環境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巧用家長資源,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家庭也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場所。
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時,我們讓孩子回家和家長一起制「小電話」,他們有的用廢舊的紙杯,有的用果凍盒,還有的用紙盒,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他們拿著做好的「小電話」與老師通話時,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在平時,除了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以外,還通過一些專題的創造性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如:「樂百氏」製作大賽、「娃哈哈」創作比賽、「紙盒趣」作品展示等,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孩子的創造力。
在家庭中開展創造活動,不僅要注意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發展幼兒創造思維,更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使幼兒具有創造的個性。要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及時對幼兒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不僅要關心幼兒與人的交往活動,還要重視幼兒與物的操作活動,要注意不斷變換孩子的活動內容和方式,為他們提供有利於發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玩具。要注意自身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不論哪位家長都應熱愛創造活動,積極參加創造活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時的幻想引發形成了以後所有的創造性活動。由此可見,教育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創造性的教師,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用期待和賞識的目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體驗創造的快樂,具備創造力,進而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創造者。
⑼ 小班的孩子想像力豐富應該怎麼培養
想像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沒有想像力就表明了創造力的貧乏。幼兒時期是想像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兒童的想像力是兒童探索活動和創新活動的基礎,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新性的想像開始的。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無不是創造思維和創造想像相結合的產物。21世紀是開創人類創造力的世紀,將孩子培養成創造、開拓型的人才,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歷史使命。所以,要盡早的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激活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日本著名育兒專家讓內藤主張:對孩子的教育要順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兒童的想像,無論他是怎樣怪癖離奇,本質上卻是在尊重孩子的自由幻想的權利。這是對孩子創造天性的最大保護。那麼,如何保護幼兒的天性,激活和培養孩子的想像力?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要豐富孩子的感性知識,使其頭腦里充滿各種事物的形象,這是兒童想像力發展的基礎。因為嬰幼兒時期想像的特點是由無意想像到有意想像,主要是再造想像。特別是幼兒初期,想像沒有預先的目的,只是在某種刺激物的影響下,自然而然的想像出某種事物的形象。所以,孩子生活內容越豐富,得到各類事物的形象越多,就越有助於想像力的發展。要有計劃的經常帶幼兒進行參觀、旅遊等活動,啟發他們認識自然事物和各種動植物。孩子在見多識廣的情況下,就容易把各種事物的某些特點聯系起來進行想像,而想像力就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較全面發展,這是創造想像的基礎。 四、充分利用文學等藝術,激發幼兒想像力講故事、猜謎語是激發孩子想像力的主要途徑。充滿想像的童話和神話故事最能引起幼兒的遐想,所以,要有目的地去選擇能夠激活幼兒想像的文學作品。還可以採用續編故事、排圖講述等形式來激發孩子,提高幼兒的想像力。 音樂和美術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像力的有效途徑,可供孩子一些展開豐富想像有益於表現的音樂,讓孩子根據音樂編動作,通過語言表現對音樂的理解,讓孩子畫意願畫、主題畫、填充畫、塗物畫,鼓勵孩子自己想,自己畫,大膽想像,大膽去試,別出心裁。 五、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想像游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引起孩子想像的物質基礎。要多為孩子提供各種不同游戲材料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應的游戲,產生相應的想像。如,一副幾何圖形,可促進孩子自由想像,他能組成自己喜愛的各種形狀與物體。要為孩子提供半成品的材料,讓孩子在製作過程中加工、製造、想像。在游戲中,要啟發孩子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去想像。比如,在孩子玩娃娃家時,你假裝著摸布娃娃的肚子,故做驚訝地說:呀!這孩子怎麼肚子疼啦?那麼,玩布娃娃的孩子就會圍繞孩子為什磨肚子疼的問題展開無窮的想像。 想像力是孩子思維的翅膀,古今中外的事例證實,凡是創造想像能力發達的孩子,大都有強烈好奇心,有熱情的學習研究願望 ,也有頑強的意志力,而且勤奮樂觀,還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智力,所以,偉大的愛因斯坦說得好: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