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製作小發明做法
Ⅰ 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方法及圖片
為什麼會向上滾?
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任何東西都是由上往下落;高處的水向低處流;坡上的石頭,往坡下滾。你能想像出往坡上滾動的物體是怎麼回事嗎?
下面我們就可以讓你看這個有趣的現象。先用厚紙或薄卡片做成兩個圓錐體,然後用膠水(或漿糊)把它們對接在一起;把一本大書和一本小書相隔一定距離放好,注意,應該是書背向上才能放得穩些。在書上架兩根圓筷子或圓棍,放的時候,讓較高的一頭的圓筷子比較低的一頭的略為撇開一些。
現在,你可以把剛剛做好的雙圓錐體放在木棍靠近小書的一端,也就是較低的一端。這時,你會驚奇地發現雙圓錐體像是誰給它施了「魔法」,竟然沿著「軌道」向上坡滾動。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出現了。
真是雙圓錐體向上坡滾動嗎?地球的引力對雙圓錐體不起作用了嗎?不是。你把雙圓錐體放在木棍上再讓它滾一次,你仔細觀察雙圓錐體是怎樣滾動的。你一定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看一看雙圓錐體的兩頭,它們擱在靠得較攏的兩根木撬上,是什麼情形?滾動後,由於兩根木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雙圓錐體實際上是向下走的。
仔細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注意,玩這個游戲時,兩本書的高度不能相差太懸殊了。
Ⅱ 五年級科學小發明製作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小發明套洗襪每次洗完衣服後,將成雙的襪子挑揀出來晾掛往往是件煩惱的事。雖然可以在洗滌之前用飾扣將成雙的襪子固定住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方法容易使洗後的襪子變形,穿得也不舒服,而且也不適用於女式尼龍長襪
用碎布把啤酒瓶蓋裹起來,然後再按你自己想要的形狀縫在一起,可以做成雜物盒,也可以是杯墊;把不用的吸管按照你的要求可以穿成掛簾、隔斷;用裝冰箱、電視等大件電器的包裝箱製做簡單的傢具如小書櫃、床頭櫃、CD架等。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意
最簡單的:做個筆筒!!家裡有不用的玻璃杯子沒?或者摔掉了把的茶杯什麼的,試一下,只要夠重能放住筆的都可以。找塊漂亮的布,或者彩紙,給杯子做件衣服。牛皮紙也挺好,包在杯子上量一下,剪出合適的一塊來,接頭處要多留出一厘米左右的富餘
Ⅲ 如何製作一個簡單的小發明,小製作
下面介紹幾個節約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一、自製彩色蠟燭
製作方法:
1、找一個廢棄的罐裝飲料桶,整齊剪去蓋子部分,把蠟削入桶中。
2、把桶放入熱水中,攪拌裡面的蠟,使之熔化。
3、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蠟燭芯的線,然後把熔化的液體倒入一個形狀好看的容器中。
4、讓原來的蠟冷卻,把熔化的彩色蠟筆液倒入其中,這樣把不同顏色的蠟一層層加上去,好看的蠟燭就做成了。
三、自製羽毛球
製作方法:
1、將空飲料瓶上半部分剪下;
2、將剪下的部分均分為8份,用剪刀剪至瓶頸處,將每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狀;
3、將泡沫水果網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處;
4、將另一隻泡沫水果網套裹住一粒玻璃彈子,塞進瓶口,塞緊並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隻乒乓球,將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邊剪成須狀,蓋住瓶口後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飾後,一隻自製羽毛球完成了。
Ⅳ 小學生科技小發明創意小製作
自製小火箭可以家中飛
火箭發射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復雜的工程,其運行的基本原理是反推力。而同樣科學原理的實驗在家中也可以完成,也就是說,大家可以自製一枚家庭小火箭。在本次決賽上,一號選手、來自安徽的宋向陽老師就是利用非常簡單的材料,現場進行了火箭發射。
台上擺放的實驗材料僅僅有4樣東西,分別是一張香煙盒的錫箔紙、一根縫衣針、一根曲別針以及一盒火柴。宋老師將一根縫衣針和一根火柴並排貼緊,再將錫箔紙包在外面,緊緊地把針頭和火柴頭包在一起,然後把縫衣針抽了出來,火箭主體就做好了。他再把曲別針掰開成45度角,做成一個支架,把「火箭」放在支架上,等待發射了。但它到底能不能起飛呢?
宋老師劃好一根火柴,小心翼翼地給支架上的「火箭」點火,瞬間,「火箭」如同出弦之箭,嗖地一聲,在空中滑了一道白煙構成的弧線,飛出去一米多遠。全場一片掌聲。別看這個實驗簡單,宋老師在家已經試驗了3000多次,尋找最合適的火柴重量和縫衣針的粗細,計算了大量的參數,才達到這樣的效果。
實驗原理:反沖原理———「火箭」中的火柴和縫衣針並排放在一起,抽出縫衣針之後,留下的通道就是噴氣口了。當從錫箔紙外面點火時,火柴頭受熱而燃燒,燃燒後的氣體順著噴氣口噴出,形成反沖力,「火箭」由此升空。如今的噴氣式飛機、火箭的運行,都是利用這個原理。
Ⅳ 科學小發明製作方法
現在流行的晾衣架,一般都沒有防風功能,使用者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剛剛專洗好的一件衣服屬,掛到繩子上晾曬,風一吹,落到地上,還要重新洗。我發明的自鎖式防風衣鉤能為大家解除煩惱。上圖是自鎖式防風衣架的原理圖: 在上圖,(1)是鎖套,(2)是鎖柱,它通過轉軸(3)與曲柄(4)組成一個杠桿,該杠桿在配重(5)的作用下,以(3)為支點轉動。晾曬衣服時,只需用手或掛鉤向上托起曲柄(4),在重力作用下,鎖套(1)和鎖柱(2)自動分離,使用者可順利將衣鉤掛到繩上,然後松開曲柄,在配重(5)的作用下,鎖柱(2)自動與鎖套(1)結合在一起,完成自鎖過程,與掛鉤(6)形成一個鎖,任憑風怎麼吹,也不會自動落下。取衣架的過程也很簡單:只需用手或掛物鉤將曲柄(4)向上托起,鎖會自動打開,使用者會很方便地取下衣架。 自鎖式防風衣架不但可以用手掛到繩子上晾曬衣服,如果要將衣服掛到較高處晾曬,使用者也不需爬高,只需用掛物鉤托住曲柄,就能輕松掛上或取下衣物。同時,該衣架還具有製作簡單,可靠性好,成本低廉等特點。
Ⅵ 簡單的科學小發明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自製熱氣球
1.首先我們用軟紙裁出6~8個葉狀的紙片。
2.將它們對折並用膠水將它們的邊粘在一起作成一個氣球。
3.用膠帶將四根連線粘到氣球底部。用橡皮泥將線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桌子上。
4.盡量將電吹風的速度調的很慢。將吹風口向上對准底部的開口並且打開開關。氣球會慢慢變大拉緊細線並且離開桌面。
Ⅶ 怎樣製作科學小發明
預防水滿科技小發明的製作方法:
1.
首先用一根鐵條繞成U形穿插上一塊泡沫塊;
2.
接著在鐵條兩邊末端處粘上一塊小木板,再粘上兩條繞成S形的銅線;
3.
然後將電池和一個蜂鳴器連接一起,再焊接到兩條銅線上,只需兩條銅線連接就能讓蜂鳴器響起;
4.
然後在泡沫塊上粘多一塊帶有鐵環的泡沫塊;
5.
最後再給這個裝置粘上一個木夾子,當水滿時,泡沫塊會隨著液面的升高而接觸到銅線,利用鐵環接通蜂鳴器的電源,達到提示的效果。
怎樣進行發明呢?
1.加一加。把一件物品加大一點,加長一點,加高一點,或者把功能增多一點,使物品在形態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變化,便於使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筆+橡皮=帶橡皮的筆;知溫奶瓶=奶瓶+溫度計。
2.減一減。把一件物品減小一點、減輕一點、減低一點,使它的形態、功能發生變化。如近視眼患者載上眼鏡很不方便,科學家發明了微型隱形鏡片,裝在眼睛內,更方便了。
3.擴一擴。把一個物品放寬一點,擴大一點,使它的功能產生明顯的變化。一般的郵筒只有一個或二個投遞口,信投進去以後都混在一起,先揀後分,費時又費力。上海的李文彪同學設計了一個新式郵筒。這個郵筒有三個投遞口,分別投寄本市、外地和航空郵件。郵筒里分成三格,而且能旋轉。這樣,郵遞員開門取住時,只要轉內格,就可以按類取信了。這樣收信後不用再揀就省事多了。
4.變一變。改變物品的形狀、尺寸、顏色、味道、音響等,引起人們新的感覺,更有使用價值,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杭州的秦路同學見老師用墨汗在紅紙上寫字時,由於紙上有油脂,墨汁不吸附,書寫起來很困難。他經過多次試驗,對現有墨汗的配方進行了一些改進,增加了去掉油膩作用的原料,一種新型的多用途墨汁問世了。這種墨汗既能在紅紙上書寫,還可以在塑料用品、陶瓷上直接書寫。
5.學一學。通過學習、模仿別的產品的開關、結構、顏色、性能、規格、功能、動作來實現新的發明,俗稱移植法。
我們來看看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好客鞋」的前世今生: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就這樣他動手實踐,小發明問世了。其實他就是將別人發明的尼龍搭扣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6.代一代。材料的代用、方法的代用、商品的代用、工具的代用。
7.反一反。把某一事物的形態、性質 、功能反一反,發明出新的物品。許多新產品往往是上與下、里與外、左與右、前與後、橫與豎反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