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交子誰發明的

交子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 2020-11-28 15:13:02

⑴ 最早的鈔票是誰發明

「鈔票之父」張詠 你每天都會接觸錢幣,但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鈔票是誰發明的嗎?他就是北宋名臣張詠。 張詠的脾氣很怪,他喜歡意氣用事,和人斗氣,不過他很正直,有時做得雖然過分,也能贏得贊譽。
他在湖北做縣令的時候,發現一個管錢的小吏,偷了一枚錢藏在頭巾里帶出庫房,於是令打板子作為懲戒,小吏不滿,嚷道:「我不過是偷了一文錢,你竟因此打我,但你能夠殺我嗎?」這種「激將法」對張詠倒是管用,張詠寫了四句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隨即拔劍殺掉了他。成語「水滴石穿」由此而來。 張詠不僅喜歡和人斗氣,還喜歡和物斗氣,他性子很急,還是他在四川任職時,有一次吃餛飩,頭巾上的帶子幾次掉到碗里,他竟遷怒於頭巾,把頭巾丟到餛飩碗里,大叫道:「你自己吃個夠吧,老子不吃了!」 他有時很幽默。在澶淵之盟中大出風頭的寇準做宰相,張詠批評他說:「寇公奇才,惜學術不足爾。」
後來兩人相遇,寇準大設酒筵,並向他請教:「何以教准?」張詠想了一會兒,道:「《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去忙取《霍光傳》來看,讀到「不學無術」四字時,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說:「張公原來在說我不學無術。」 一直納悶,連吃餛飩都那麼性急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有發明鈔票這樣高明的超前玩意,在他治理四川時,創立了「交子」制度,一張鈔票抵一千文銅錢,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其實,這也不難想通,也許正是張詠性急,才使得他發明了鈔票。你想想,金銀銅錢又笨又重,遇上一個急性子的人,他恨不得一下子都帶走,如果是換成了一張張紙,攜帶起來多方便啊。 但如今,很少有人知道鈔票的發明者是一千多年前的張詠。不過,倫敦的英格蘭銀行倒沒有忘掉紀念這段金融歷史。在銀行中央的一個天井裡,種著一棵在英國少見的中國桑樹。因為張詠發明的「交子」原材料就是桑樹葉。

⑵ 錢是誰發明的

具體發明人未知。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貝幣外還流通一些無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錠等金屬稱量貨幣,這在考古發掘中也有出土。
原始社會後期至夏、商、周時代主要貨幣形態是實物貨幣,流通較廣的是天然貝,後期出現少量金屬稱量貨幣、鑄幣,屬貨幣萌芽與形成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鑒定成色的金屬稱量貨幣逐步不適應,而被金屬鑄幣所取代。
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環錢、蟻鼻錢四大貨幣體系:
1、中原地區即趙、韓、魏三國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幣。布幣脫胎於青銅鏟形農具「 」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裝柄的空心銎。而戰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對「空首布」而言,已無裝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鏟狀銅片。布幣形制大致分平肩、聳肩、圓肩和方足、尖足、圓足等類別,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聳肩尖足布、圓肩圓足布演化,地區後擴展到楚國和燕國等地。
2、東方的齊國和北方的燕國主要使用刀幣。刀幣分「燕明刀」和「齊刀化」兩大類型。刀幣形狀取象於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由於齊刀面有「化」字文而稱「刀化」。刀貨形狀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國早期一種青銅鑄幣。
3、西北方的秦國獨用環幣,其形製取象於紡輪或玉壁演化而來。環幣分圓形圓孔和方孔兩種,戰國時期即較早鑄行的是圓形圓孔,後秦惠文王,秦始皇鑄圓形方孔「半兩」錢,圓形環錢是方孔錢的原始狀態。
4、南方楚國鑄幣銅貝稱蟻鼻錢,由貝幣演化而來。銅貝錢文「 」形似鬼臉,為「貝化」二字組合。蟻鼻喻小,意即小錢。楚國有文銅貝鑄幣俗稱「鬼臉錢」、「蟻鼻錢」。楚國除蟻鼻錢外,還有黃金稱量貨幣,是戰國時期唯一以黃金為流通貨幣的國家。

⑶ 交子是由誰發明的

在這個問題里很難用這個發明,只能說出現。
中國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宋朝,名稱是交子,地方是中國四川,最早由交子鋪戶發行,後在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以本錢36萬貫為准備金,首屆發行「官交子」126萬貫,准備金率為28%。
飛錢,只是一種存款憑證,不能算是紙幣,交子最早也是以存款憑證出現,但很快就具有了現紙幣的一切特徵。

⑷ 宋朝就發明了交子,為什麼明朝仍以白銀為主要流通貨幣,這些白銀產...

宋朝早期的交子來實際上類似於一自種存款憑證,主要目是方便攜帶,可以兌換成銀兩,後來改為「官交子」之後,由政府統一管理,也保留了以上功能;不過到了後期宋朝統治者把交子改成了錢引,錢引以「緡」為單位,面額都是官方定的,不再允許自由兌換銀兩,於是皇帝很快就發現了加速印鈔的好處,我滴乖乖,這玩意兒比征稅好用多了.....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錢引只值現錢一百文
政府公開掠奪社會財富,不過老百姓也不是白痴....當你發現手裡的紙幣隨時在貶值,你一定會想方設法把錢換成各種動產和不動產,甚至市場上開始以物換物.....現代的例子就是柬埔寨,柬埔寨人對於外國遊客寧願收美元也不願意收本國貨幣,當一種貨幣被老百姓拋棄的時候就是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候,濫發貨幣的政府也必然自食其果.....

⑸ 交子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哪個人發明的

交子
,是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發行的貨幣。但初始發明人為成都知府張詠。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

⑹ 世界上最早的鈔票——交子 是誰發明的

書上說了,交子是北宋時期的富商聯合發行的
(歷史老師剛教的)

⑺ 餃子是由誰發明的

餃子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製法是先用麵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後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

張仲景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
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麵食奇苑呢!
對於餃子的來歷,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頗多。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國時期,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考證: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時期的"偃月形餛飩"。和南宋時的"燥肉雙下角子"發展而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我年的歷史了。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屆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千百年來,餃子做為賀歲食品,受到人們喜愛,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等名稱。唐代稱餃子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羅角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稱為"扁食"----

現在,北方和南方對餃子的稱謂也不盡相同。北方人叫"餃子"。南方不少地區卻稱之為"餛飩"。餃子因其用餡不同,名稱也五花八門,有豬肉水餃,羊肉水餃,牛肉水餃,三鮮水餃,紅油水餃,高湯水餃,花素水餃,魚肉水餃,水晶水餃等等此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還在煎餃,蒸餃等,因此,大年初一吃餃子在精神和口味上都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餃子的來歷,除史書記載外,民間還另有一則傳說。從前有一個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顧尋歡作樂,朝里奸臣得寵,忠良受害,鬧得國家貧窮交加,百姓怨聲載道。有一天,人稱"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見皇上,言明他有個好主意,能使皇上長生不老。皇上聽後,滿心喜歡。忙問:"潘愛卿,有何妙法,快講與朕聽!"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樣飯,就可增壽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選名廚師,讓他一日三餐做新樣,吃到百種飯,不就如願以償了嗎?"皇上聽後連連點頭,即出告示,舉國招選。

不幾日,全國各地好多有名廚師陸續被送到京里,經過殿試,手藝高的廚師蘇巧生被選上了。從此,蘇巧生憑著自己高超的技藝為皇上做了九十九個花樣的飯菜,皇上十分滿意。這一夜,蘇巧生很高興。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樣飯就可以離開這個可恨的昏君,回家與親人團聚了。"但到了做飯的時候,竟不知該咋做最後一頓飯了。他想到自殺逃跑,還想到毒死這個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傷的時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亂擱上調料,用白麵皮包了許多小角角,然後放在開水鍋里煮熟,當做最後一樣飯給皇端去。蘇巧生正木獃獃地坐著等死,誰知皇上吃了這餐飯後,竟穿著睡衣跑進廚房說:"今日這頓飯最香,這叫什麼名字?"蘇巧生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隨後抬頭看見這種扁扁的東西,信口答道:"這是民間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蘇巧生繼續給他做飯,巧生對這個貪得無厭的昏君氣憤極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廚師,就學著包扁食吃。這樣,一代一代,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⑻ 餃子是誰發明的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相傳東漢末年,「醫聖」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後辭官回鄉。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他看見沿途的老百姓飢寒交迫,傷寒流行,耳朵都被凍傷。張仲景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面大鍋,煎熬羊肉、花椒和祛寒提熱的葯材,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煮熟之後連湯帶食贈送給窮人。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從此鄉里人與後人就模仿製作,稱之為「餃耳」或「餃子」等。

⑼ 紙幣誰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起源於北宋時的四川地區。
由於銅錢的攜帶不便、貨幣混亂等諸多原因,當地人就發明了最早的紙幣,名叫交子。
應該沒有一個准確的年代

⑽ 餃子誰發明的啊

說到餃子的由來,就不得不提一個人—張仲景。他是東漢末年的醫學家,臨床醫學的奠基者,其醫學水準與當時同樣醫術高超的華佗齊名。被後人列入「中國古代十大聖人」的榮譽榜單中,號稱「醫聖」。雖然在普通人的腦海中沒多大印象,但是從事醫學的工作者應該都知道他的成名著作—《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因曾在湖南長沙擔任太守(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一職,所以在當時又被人戲稱張長沙。

餃子的「原型」叫角子,相傳發明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1978年在山東滕州挖掘出土的薛國君主墓中發現一個銹跡斑斑的銅器中整整齊齊地擺放這一排排的白色食品。他們個體呈三角形,裡麵包裹這屑狀肉餡。後經過研究考察,其白色食品就是現在大家常吃的餃子或者混沌。先不說餃子,至少這種皮包肉餡的食物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