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特發明了
A. 哪項是亨利L甘特的發明,並被贊為在當時對管理藝術作出的最顯著貢獻
甘特圖。是當時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他在20世紀早期引用了這種工作和方法。在圖上,項目的每一步在被執行的時間段中用線條標出。完成以後,甘特圖能以時間順序顯示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那些可以在同時進行的活動。
B. 甘特的甘特圖發明者:甘特
甘特出生於馬里蘭州的一個農民家庭,南北戰爭使美國防止了分裂,卻導致了甘特家庭的貧窮。幼年的艱辛,使甘特明白了勤勉、儉朴、自省、奮斗的意義所在。1880年,當他在霍普金斯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時,他明白,大學的學習所得還遠遠不夠。於是,他一邊在自己原來的母校麥克多納預備學校任教,一邊在史蒂文斯技術學院繼續學習,到1884年,他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在麥克多納從事自然科學和機械技術教學的經歷,對他日後的職業生涯有著重大影響。 1887年,甘特來到米德維爾鋼鐵廠任助理工程師,在這里,他結識了泰羅
,並在後來和泰羅一起去了西蒙德公司和伯利恆公司。此後,甘特同泰羅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科學管理問題,直到離開伯利恆為止。1902年以後,甘特離開了泰羅,獨立開業當咨詢工程師,並先後在哥倫比亞、哈佛、耶魯等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甘特放棄了賺錢的企業咨詢,為政府和軍隊充當顧問,對造船廠、兵工廠的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為甘特在戰爭期間的貢獻,他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服務優異獎章。
C. 尺是誰發明的
在人類歷史上使用過的計算工具多種多樣,而計算尺則是最為廣泛使用的重要計算工具之一。早在17世紀初,計算工具在西方國家呈現了較快的發展。首先是聞名於世的英國數學家納皮爾(J.Napier)最早創立了對數概念,並在他所著的書本里還介紹一種新的數字運算工具,既是後來被人們稱為「納皮爾計算尺」的計算工具。這種計算工具由十根長條狀的木棍組成,木棍的表面雕刻著類似於乘法表的數字,納皮爾用它來幫助進行乘除法計算,使數字運算得到極大簡化。然而,納皮爾在數學領域最偉大的貢獻則是他在1614年發表的對數概念,而由他開創的對數概念整整影響了一代數學家,並極大的推動了數學向前發展,而計算尺的基本原理正是應用了對數原理,所以納皮爾的發明也為今後的計算尺發展奠定了基礎。自納皮爾發明了對數概念以後不久即由甘特(E.Gunter)與奧卻德(W.Oughtred)等先後創制了對數尺度及原始形式的對數計算尺。
計算尺的發展是隨著科學技術、生產需要和工藝水平而逐漸進步的,它經歷了三百餘年的發明與創造,經過無數名數學家以及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不斷努力,特別是二十世紀初至七十年代,計算尺產品已成為計算工具發展歷史上工藝最為先進、製造最為精美、品種最為繁多、使用最為廣泛的計算工具。
算盤
D. 成功的項目管理案例有哪些
成功的項目管理案例如下:
1917年,亨利甘特發明了著名的甘特圖,使項目經理按日內歷製作容任務圖表,用於日常工作安排。
1957年,杜邦公司將關鍵路徑法(CPM)應用與設備維修,使維修停工時間由125小時銳減為7小時。
1958年,在北極星導彈設計中,應用計劃評審技術(PERT),將項目任務之間的關系模型化,將設計完成時間縮短了2年。
60年代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採用了網路計劃技術使此耗資300億美圓、2萬家企業參加、40萬人參與、700萬個零部件的項目順利完成。
E. 甘特圖是在20世紀初由誰發明的
甘特圖(Gantt chart)又稱為橫道圖、條狀圖(Bar chart)。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
甘特圖內在思想簡單,即以圖示的方式通過活動列表和時間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項目的活動順序與持續時間。基本是一條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活動(項目),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劃和實際的活動完成情況。它直觀地表明任務計劃在什麼時候進行,及實際進展與計劃要求的對比。管理者由此可便利地弄清一項任務(項目)還剩下哪些工作要做,並可評估工作進度。
甘特圖是基於作業排序的目的,將活動與時間聯系起來的最早嘗試之一。該圖能幫助企業描述對諸如工作中心、超時工作等資源的使用圖。當用於負荷時,甘特圖可以顯示幾個部門、機器或設備的運行和閑置情況。這表示了該系統的有關工作負荷狀況,這樣可使管理人員了解何種調整是恰當的。例如,當某一工作中心處於超負荷狀態時,則低負荷工作中心的員工可臨時轉移到該工作中心以增加其勞動力,或者,在製品存貨可在不同工作中心進行加工,則高負荷工作中心的部分工作可移到低負荷工作中心完成,多功能的設備也可在各中心之間轉移。但甘特負荷圖有一些重要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釋生產變動如意料不到的機器故障及人工錯誤所形成的返工等。甘特排程圖可用於檢查工作完成進度。它表明哪件工作如期完成,哪件工作提前完成或延期完成。在實踐中還可發現甘特圖的多種用途。
F. 甘圖特法是由哪國專家發明的
甘特圖(Gantt chart)又稱為橫道圖、條狀圖(Bar chart)。以提出者亨利·L·甘特先生的名字命名。
亨利·勞倫斯·甘特是泰勒創立和推廣科學管理制度的親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學管理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甘特非常重視工業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際關系理論的先驅者之一。其對科學管理理論的重要貢獻:
1、提出了任務和獎金制度。
2、強調對工人進行教育的重要性,重視人的因素在科學管理中的作用。——其在科學管理運動先驅中最早注意到人的因素;「工業的習慣」
3、制定了甘特圖——生產計劃進度圖(是當時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他在20世紀早期引用了這種工作和方法。在圖上,項目的每一步在被執行的時間段中用線條標出。完成以後,甘特圖能以時間順序顯示所要進行的活動,以及那些可以在同時進行的活動。
個人甘特圖和時間表是兩種不同的任務表達方式,個人甘特圖使用戶可以直觀地知道有哪些任務在什麼時間段要做,而時間表則提供更精確的時間段數據。此外,用戶還可以在時間表中直接更新任務進程。
甘特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南北戰爭使美國防止了分裂,卻導致了甘特家庭的貧窮。幼年的艱辛,使甘特明白了勤勉、儉朴、自省、奮斗的意義所在。1880年,當他在霍普金斯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時,他明白,大學的學習所得還遠遠不夠。於是,他一邊在自己原來的母校麥克多納預備學校任教,一邊在史蒂文斯技術學院繼續學習,到1884年,他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在麥克多納從事自然科學和機械技術教學的經歷,對他日後的職業生涯有著重大影響。1887年,甘特來到米德維爾鋼鐵廠任助理工程師,在這里,他結識了泰羅,並在後來和泰羅一起去了西蒙德公司和伯利恆公司。此後,甘特同泰羅密切合作,共同研究科學管理問題,直到離開伯利恆為止。1902年以後,甘特離開了泰羅,獨立開業當咨詢工程師,並先後在哥倫比亞、哈佛、耶魯等大學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甘特放棄了賺錢的企業咨詢,為政府和軍隊充當顧問,對造船廠、兵工廠的管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因為甘特在戰爭期間的貢獻,他獲得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服務優異獎章。
G. 幾世紀誰發明了算盤
算盤的來歷
[編輯本段]
關於算盤的來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據說我國當時就有了"算板"。古人把10個算珠串成一組,一組組排列好,放入框內,然後迅速撥動算珠進行計算。東漢末年,徐岳在《數術記遺》中記載,他的老師劉洪訪問隱士天目先生時,天目先生解釋了14種計算方法,其中一種就是珠算,採用的計算工具很接近現代的算盤。這種算盤每位有5顆可動的算珠,上面1顆相當於5,下面4顆每顆當作1。
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這種用算盤計算的方法,叫珠算。到了明代,珠算不但能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還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各種形狀東西的大小。
由於算盤製作簡單,價格便宜,珠算口訣便於記憶,運算又簡便,所以在中國被普遍使用,並且陸續流傳到了日本、朝鮮、美國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計算機時代,但是古老的算盤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一批打算盤的高手。使用算盤和珠算,除了運算方便以外,還有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因為打算盤需要腦、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鍛煉大腦的一種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