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誰發明加法

誰發明加法

發布時間: 2020-12-03 21:46:00

⑴ 加法是誰發明

數學家發明的

⑵ 機械加法器是誰發明的

帕斯卡。加復法器是產生數的和的制裝置。加數和被加數為輸入,和數與進位為輸出的裝置為半加器。若加數、被加數與低位的進位數為輸入,而和數與進位為輸出則為全加器。常用作計算機算術邏輯部件,執行邏輯操作、移位與指令調用。

在電子學中,加法器是一種數位電路,其可進行數字的加法計算。三碼,主要的加法器是以二進製作運算。由於負數可用二的補數來表示,所以加減器也就不那麼必要。

(2)誰發明加法擴展閱讀

機械計算機在二戰期間達到頂峰,它們構成了復雜投彈瞄準器的基礎,包括Norden以及類似的船舶計算設備,諸如美國的Torpedo Data Computer和英國的海軍部消防隊。值得注意的是,早期航天器的機械飛行儀表提供的計算輸出為表面位移的指示,而不是數字形式。

從尤里·加加林的第一次載人航天到2002年,每個載人的蘇聯/俄羅斯航天器Vostok、Voskhod和聯盟號宇宙飛船都配有Globus儀器,通過移動微型地球儀顯示航天器在地球上方的位移,加之緯度和經度指標。

⑶ 加減法是誰發明的大神們幫幫忙

● 計算的含義 所謂計算就是按照一定的已確定的規則,由初始對象(也叫數據)經過一系列的運算(有限次)得到一定的新結果的一個過程。 這里已確定的規則,實際上就是演算法。也就是說計算就是按照已給出的演算法,由初始對象經過一系列的運算得到一定的新結果的一個過程。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初始對象不一定是數,可以是字母、函數、矩陣等等。要注意的是計算是嚴格一義進行的,即對於每種初始數據只能得到相應的唯一確定的結果。換句話說,對於同一個計算問題,不同的人來計算或者使用機器來算,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 計算工具的發展 什麼是計算工具呢?所謂計算工具就是從事計算所用的器具或輔助計算的實物。如我們現在使用的算盤、計算器和計算機等等都是計算工具。從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計算工具玉米粒、石子等到現代高科技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計算工具大致經歷了以下5個階段。 (1)古代的計算工具 人類最初是用手指、石子和木棍等隨處可得的東西作為記數和計算的工具的。中國古人在計算技術和計算工具的發展中做出突出的貢獻。中國人很早就使用了算籌,系統地利用工具來進行計算。 後來,在算籌的基礎上,中國人又發明了珠算盤,提高了計算效率。算盤的發明也是在計算技術上作出的一大貢獻,即使在電子計算機已相當普及的今天,算盤仍具有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古代其他民族也發明過各種形式的計算工具,例如羅馬人的算盤,英國人的刻齒木片等。 古代的各種計算工具雖然形式各異,但其原理卻是一致的:利用某種具體的物來表示數,通過對物的機械操作來進行計算。 (2)機械式計算工具 伴隨著大工業生產的出現,誕生了機械式計算機。最早的設計者是德國人席卡德,他是蒂賓根大學東方語教授,曾和天文學家開普勒交往。1957年,博物館的哈默爾查閱開普勒的檔案時,發現席卡德給開普勒的兩封信。信中敘述了他發明的計算機,能自動計算加、減、乘、除,並畫有示意圖,建議開普勒用來進行天文計算。原物已失傳,也許並沒有實際製造出來。 第一台實際製造出來能算加、減法的計算機的發明者是法國數學家帕斯卡。他的機器完成於1642年。這台計算機能做8以內的加減法。現在北京故宮里藏有好幾台機械計算機,和帕斯卡機類似,是不是後者的仿製品,不得而知。 帕斯卡機只能算加、減,乘、除要化為重復的加、減來算。1671年,德國的數學家萊布尼茲(Leibnitz,1646-1716)設計製造了一台不僅能做加減,而且能做乘除的機械式計算機。據說,萊布尼茲對中國很是嚮往,為了和中國建立某種聯系,他復制了一台自己發明的計算機,送給康熙皇帝。不過在故宮始終沒有找到這台機器,中國文獻沒有記載,是否已經送來,還有待考察。在萊布尼茲機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研製改進,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手搖計算機風行於全世界。19世紀初法國開始成批生產計算機。與手搖計算機產生的同時,人們還發明了另一種計算工具—計算尺。 1620年,英國數學家崗特(Gunter,1581-1626)首先利用對數尺進行乘除法運算。1632年,英國人奧特雷德(Oughtred,1575-1660)發明了有滑尺的計算尺,後來又製成一種圓形計算尺。

⑷ 加法是誰發明的

應該是猿人吧!猿人不是用的結繩記事嗎!那結一個結算加,解結算減。

⑸ 請問加法和減法是誰發明的啊!

這問題太有難度了,應該是猿人吧!猿人不是用的結繩記事嗎!那結一個結算加,解結算減。這樣說還行吧~~~!

⑹ 加減法是誰發明的

1.計算
● 計算的含義
所謂計算就是按照一定的已確定的規則,由初始對象(也叫數據)經過一系列的運算(有限次)得到一定的新結果的一個過程。
這里已確定的規則,實際上就是演算法。也就是說計算就是按照已給出的演算法,由初始對象經過一系列的運算得到一定的新結果的一個過程。
值得指出的是,這里初始對象不一定是數,可以是字母、函數、矩陣等等。要注意的是計算是嚴格一義進行的,即對於每種初始數據只能得到相應的唯一確定的結果。換句話說,對於同一個計算問題,不同的人來計算或者使用機器來算,計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 計算工具的發展
什麼是計算工具呢?所謂計算工具就是從事計算所用的器具或輔助計算的實物。如我們現在使用的算盤、計算器和計算機等等都是計算工具。從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計算工具玉米粒、石子等到現代高科技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計算工具大致經歷了以下5個階段。
(1)古代的計算工具
人類最初是用手指、石子和木棍等隨處可得的東西作為記數和計算的工具的。中國古人在計算技術和計算工具的發展中做出突出的貢獻。中國人很早就使用了算籌,系統地利用工具來進行計算。 後來,在算籌的基礎上,中國人又發明了珠算盤,提高了計算效率。算盤的發明也是在計算技術上作出的一大貢獻,即使在電子計算機已相當普及的今天,算盤仍具有使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古代其他民族也發明過各種形式的計算工具,例如羅馬人的算盤,英國人的刻齒木片等。
古代的各種計算工具雖然形式各異,但其原理卻是一致的:利用某種具體的物來表示數,通過對物的機械操作來進行計算。
(2)機械式計算工具
伴隨著大工業生產的出現,誕生了機械式計算機。最早的設計者是德國人席卡德,他是蒂賓根大學東方語教授,曾和天文學家開普勒交往。1957年,博物館的哈默爾查閱開普勒的檔案時,發現席卡德給開普勒的兩封信。信中敘述了他發明的計算機,能自動計算加、減、乘、除,並畫有示意圖,建議開普勒用來進行天文計算。原物已失傳,也許並沒有實際製造出來。
第一台實際製造出來能算加、減法的計算機的發明者是法國數學家帕斯卡。他的機器完成於1642年。這台計算機能做8以內的加減法。現在北京故宮里藏有好幾台機械計算機,和帕斯卡機類似,是不是後者的仿製品,不得而知。
帕斯卡機只能算加、減,乘、除要化為重復的加、減來算。1671年,德國的數學家萊布尼茲(Leibnitz,1646-1716)設計製造了一台不僅能做加減,而且能做乘除的機械式計算機。據說,萊布尼茲對中國很是嚮往,為了和中國建立某種聯系,他復制了一台自己發明的計算機,送給康熙皇帝。不過在故宮始終沒有找到這台機器,中國文獻沒有記載,是否已經送來,還有待考察。在萊布尼茲機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研製改進,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手搖計算機風行於全世界。19世紀初法國開始成批生產計算機。與手搖計算機產生的同時,人們還發明了另一種計算工具—計算尺。1620年,英國數學家崗特(Gunter,1581-1626)首先利用對數尺進行乘除法運算。1632年,英國人奧特雷德(Oughtred,1575-1660)發明了有滑尺的計算尺,後來又製成一種圓形計算尺。

⑺ 加減成除 分別是誰發明的

加減運算是人類最早掌握的兩種數學運算 ,且載於人類最早的文字記載中。古埃及的阿默斯紙草書就載有加號(Sign for Addition)及減號( Sign for Subtraction):向右走的兩條腿「、、」是加號,而向左走的兩條腿「」是減號。後者於莫斯科紙 草書中則表示「平方」。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以符號「×」代表乘是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首創的.他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發展而來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 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則運算符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⑻ 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是哪國人發明的

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是中國特色的簡算方式,還被歐洲許多國家借鑒使用。
😁中國的教育學家編書總結的吧,應該最後被算作集體智慧的結晶了,沒能留有姓名。

⑼ 世界上最早發明加法簡算的人是誰

答:《九章算術》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它是經歷代各家的增補修訂內,而逐漸成為現今定本容的,西漢的張蒼、耿壽昌曾經做過增補和整理,其時大體已成定本。最後成書最遲在東漢前期,現今流傳的大多是在三國時期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劉徽為《九章》所作的注本。它在世界數學史上首次闡述了負數及其加減運演算法則。

⑽ 加減乘除號分別是哪個國家的哪個人發明的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都是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到了十七世紀,才得內到廣泛的使用。容
加法符號,開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的字頭p。在德國,使用了相當於英語「and」的詞「et」。隨著歐洲商業的繁榮,寫「et」也嫌慢,為了加快速度,把兩個字母連著寫,因此「et」慢慢地變成了「+」。
減法也是同樣,使用英文minus的字頭m,而它也是為了便於速寫,逐漸變成了「-」。
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據說乘法符號是根據加法符號得來的。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就變成了現在的成號「×」。
除法的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符號「÷」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像地表示了「分」。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