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區住宅
Ⅰ 什麼叫社區什麼叫小區
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物,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
小區是城市住宅小區(neighbourhood)、居民小區的簡稱,是指以住宅為主並配套有相應公用設施及非住宅房屋的居住區、花園住宅、住宅組團。
(1)新型社區住宅擴展閱讀
新型社區是適應城市現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為特徵、以認同感為紐帶構建成的社區組織體系,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文明程度高,社區內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
小區的特點:住宅形式的多樣性;規劃的統一性;小區功能的多樣性;房屋產權的多元性;小區的現代社會性。
社區的特點:有一定的地理區域;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居民之間有共同的意識和利益;有著較密切的社會交往。
Ⅱ 新型農村社區有沒有房產證
新農村社區房地產許可證是作為集體產權發行的證明。 它將集體向村民頒發集體土地財產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 它本質上與商品房不同。 如果要出售,必須得到集體的批准。 個人擁有的房屋的性質仍然屬於小型房產。
小型房產是指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的房屋,不支付土地出讓金的費用。 產權證書不是由國家住房管理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鄉政府發布,也稱為「鄉鎮房產」。
「小型房產」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是一種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習慣用語。 國家在此類房屋中沒有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 購買合同不會在土地和房屋管理局備案。 所謂的產權證書不是有效的有效產權證書。
(2)新型社區住宅擴展閱讀:
作為證書之一種,房產證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房產證只能由房地產主管機關發放。
(2)房產證是對特定房屋所有權歸屬的書面證明,並可記載特定房屋共有狀況以及是否設定擔保物權等狀況。基於一物一權主義,房產證以一房屋一房產證為原則,即一個具有獨立建築結構與使用功能的房屋(包括區分所有的房屋)只有一個所有權,在不動產登記上只能有一項所有權登記,並且據此只能發放一個房產證。
(3)房產證只能向特定房屋的所有權人發放,如房屋系共有,在房屋所有權證之外,還可向共有權人發放共有權證。
(4)房產證是登記機關在對特定房屋權屬情況進行登記之後,向特定權利人發放的權屬證明,房產證的內容應與登記簿的內容相一致。
Ⅲ 社區、小區和居民區有什麼區別
居民區以戶籍為主,社區以劃分區域為主。
小區,通常指城鎮中,一條連續專的圍牆(含屬建築物)封閉起來的一個獨立完整的居民住宅區。常在房屋管理(含交易、物業管理)等場合下提起。物業管理處、業委會常以小區為單位配置。
Ⅳ 買新型農村住宅社區,就的宅基地要交出嗎
可以購買,不用交出宅基地
Ⅳ 什麼叫社區什麼叫小區什麼叫新型社區
社區是指固定的地理區域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以居住環境為主體,行使社會功能、創造社會規范物,與行政村同一等級的行政區域。 小區是城市住宅小區(neighbourhood)、居民小區的簡稱,是指以住宅為主並配套有相應公用設施及非住宅房屋的居住區、花園住宅、住宅組團 新型社區是適應城市現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為特徵、以認同感為紐帶構建成的社區組織體系,居民的素質和整個社區文明程度高,社區內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
Ⅵ 「新農村社區」之外,也能夠房屋確權嗎
」我很願意支持這一說法,我也很想「樂觀」一點,但我只能說這不過是「如果」而已。 在讀到社論之前,我也看到了相關新聞。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注意到,這樣的房產證只限所謂的「新型農村社區」之內房子可以有,也就是說,農民只有搬進當地政府統一規劃,並由開發商建造的房子才能拿到房產證。因為拿不出「測繪圖紙」的農民也就拿不到房產證,「新型農村社區」之外擁有住房的農民,有幾個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測繪圖紙」? 據我所知,由於「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一些地方已經成為「國家政策」,正在逐步展開,因此開始限制農民在原有宅基地自主建房。顯然,政府並不打算給「新農村」之外的農民發放房產證,這恐怕也意味著「新農村」之外的農民財產仍然得不到保護,這算不算「通往真正確認農民房屋完整產權的一個重要步驟」也就很值得懷疑了。事實上,在一些地方,所謂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撤並現有的自然村,把農民集中到政府劃定的地方居住。所以我擔心,這邊「新農村」之內農民房屋確權的同時,那邊地方政府可能根本就不承認農民原有的房屋財產權,而是更大膽地在農村大范圍強制拆遷,借口建設「新農村」放開手腳推倒「舊」農村裡農民的房屋。這能讓人樂觀得起來嗎?(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進一步而言,「新農村」內的房子恐怕跟城市商品房一樣,居民只有居住權,大概最多也就是70年,因為完全喪失了對宅基地的使用權,還不如在原來的村莊,農民的宅基地可以由子女繼承,是可以超過70年而無須向政府提交申請的。我認為,搬進「新農村」拿到房產證所享有的財產權不過是一種嚴重打折了的權利,農民如果接受了,也許是面對強勢的政府而無可奈何沒有選擇,要麼就是被地方政府的宣傳搞得懵懵懂懂有點受騙上當了。 除非「新農村社區」建設並不等於逼農民集中搬遷,除非也給「新農村」之外的農村房屋同樣發放房產證,認可「舊」農村裡農民的財產權,否則,「新農村社區」內的農村房屋確權就不值得樂觀看待。
Ⅶ 新農村社區住宅有什麼證
宅基地使用證,有的也有準建證
Ⅷ 什麼是新型的生態住宅環境
如今,可持續發展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在世界許多城市裡,新型的生態建築正呼之欲出。
生態建築,就是綜合地運用當代建築學、生態學及其他技術科學的成果,把住宅建造成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為居住者提供生機盎然、自然氣息濃厚、方便舒適而又節省能源、沒有污染的居住環境。
為了把這種設想變成現實,國外已有人著手進行試驗。這些試驗方案如下: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暖和製冷,並供給照明、家用電器和通風用電;室內種植花木,陽光透過保溫隔熱性能良好的厚玻璃屋蓋,使植物能充分實現光合作用,在自動調控溫度和濕度的人工環境中茁壯生長,開出絢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並且散發出新鮮的氧氣;雨水和澆灌花木滲透下來的水,通過管道系統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可以用於沖洗便桶、養魚或重復澆灌植物;收割後的植物秸稈和生活中排出的有機物可用來生產沼氣,作為太陽能以外的第二能源;生產沼氣後的殘渣經過乾燥處理,又可用作栽培植物的有機肥料等等。
當然,建成這樣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需要建築、材料、能源、機械、給排水以及環境科學等多學科的合作,要解決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因此試驗階段需要有相當的資金投入。
目前,生態建築已在許多國家試點。日本三澤住宅公司開發設計建造了一種生態建築——太陽能住宅,它可以滿足家庭中85%的能源需求。新住宅的隔熱性能和密封性能良好,屋頂裝有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力多餘時可賣給電力公司。
英國科學家建造了一種新的生態住宅區,它的特點是:室內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由於有自然通風設備而大大降低,並不再使用排放破壞臭氧層的氟利昂空調設備;屋頂和牆壁使用的絕熱材料不破壞臭氧層;所使用的硬木來自於能維持生長的歐洲和非洲的溫帶森林;不使用有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例如石棉和含鉛油漆等;熱水只在需要時才供應,免去了儲水塔;照明使用輕巧的熒光燈泡和高效能的不閃爍光源;辟有專門的吸煙室等等。
在我國廣大農村,生態住宅的開發可以和庭院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除了在房前屋後的空地種植蔬菜瓜果花木外、屋頂設置網箱養殖魚蝦和貝類的水池,室內也可以培植小型草坪,繁殖蟋蟀、蟈蟈之類的昆蟲,牆面嵌進玻璃水箱,飼養並繁殖貴重的觀賞魚類,既美化了居住環境,又可為市場提供新鮮的綠色食物和觀賞動物,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稱一舉多得的美事。
據介紹,農村採用生土磚蓋房,其污染排放量只相當於普通磚的0?2%。在廣大鄉鎮,泥土是最廉價、最方便、無須長途運輸而且污染小的建材,雖然強度小,但經新技術製造,足以滿足建造一般的低層住房的需要。
近年來,生態住宅的誕生,標志著世界建築業正面臨一場新的革命,這一革命以有益生態、有益健康、節省能源、方便工作和生活為宗旨,對建築業的設計、材料和結構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生態住宅的誘人前景,鼓舞著有志於此的建築師,他們正在為理想的實現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生態住宅雖然未必成為21世紀中期的住宅主流,但在我國住宅從小康水平向舒適水平過渡的階段,把生態住宅的某些特色吸收過來,無疑將會使我國的城鄉住宅更加接近於自然,使我們的住文化向世界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Ⅸ 新型農村住宅社區的房子能不能買
新型農村住宅社區的房子只限於農民之間交易,是不可以轉讓給城鎮居民的。
Ⅹ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涵蓋了哪些方面
農村社區,既有別於傳統的行政村,又不同於城市社區,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並在一起,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或者是由一個行政村建設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不能等同於村莊翻新,也不是簡單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在農村營造一種新的社會生活形態,讓農民享受到跟城裡人一樣的公共服務,過上像城裡人那樣的生活。它由節約土地,提高土地生產效率,實現集約化經營為主導,農民自願為原則,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目標,讓農民主動到社區購房建房,交出原來的舊宅用於復耕。實現社區化之後,農民又不遠離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環境。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農村社會建設相對滯後、公共服務資源匱乏的問題凸顯;農民在解決溫飽、基本實現小康之後,對居住條件和生產生活環境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要不斷滿足農村居民的這些要求,逐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他們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2009年10月發布的《關於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中心村為核心,以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為契機,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抓手,積極穩妥推進遷村並點,促進土地節約、資源共享,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2.新型農村社區與新農村的區別有哪些:
一是人口集聚規模的變化,按照河南省建設廳的要求,2009年,各地組織建設的中心村、基層村,只要求中心村人口要達到2000人以上,基層村人口要達到800人以上,而現在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人口集聚規模要達到5000人以上,其他地市,如許昌市,新型農村社區人口集聚規模要求要達到10000人以上。
二是有效服務半徑的變化,新農村建設中,在村莊布局方面對農村生產服務半徑要求是必須滿足農民生產需要,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服務半徑要求是,各新型農村社區布點,社區與社區之間的間距不能少於2公里,社區與鄉鎮集鎮區、社區與城市規劃區之間也不能少於2公里。
三是社區職能的轉變,新農村建設是在讓農民不擺脫土地耕種的情況下,進行的建設,不強制要求居住戶型,主要以改變農村生活環境為目的。而新型農村社區是在農村土地流轉和宅基地有嘗收回工作不斷深入的情況下,要求大部分農民擺脫土地耕作,建設的純居住性社區,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生產,便於大型機械進入田間,節省人力物力,節約集約使用建設用地。使大部分居民從事第二、第三產業,進行糧食等農作物的再加工,或參加產業生產等。
四是住房條件的改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將不再批准或盡量少批三層以下農村居民住宅,而是以市場化手段,委託開發商協助建設四層以上單元式住宅或小高層建設。
五是服務設施的改善,以往建設新農村,由於中心村、基層村人口集聚規模過小,政府財政投資造成了撒糊椒面現象,使大部分村莊建設不能得到政府的扶植,村莊內臟、亂、差現象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會撤底改變這種現象,社區住宅由具有開發資質的開發商統一建設,採取置換、低價出售等方式吸引周邊群眾,社區內道路、水電等設施由政府負責買單,或以社區捐助等形式,統一建設、統一開發,使廣大農村群眾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3.為什麼現在要求所有的村莊全部停止個人和新農村建設?
相信大家從各類新聞媒體都有所了解,為了推進城鎮化進程,實現中原經濟區建設目標,從2011年11月23日開始,市委、市政府就開始籌備商丘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2009年各縣組織編制的村莊布局規劃與村莊規劃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如果各地仍然按老的村莊規劃進行建設,如果再讓農村居民在老宅基地上繼續建房,重復建設只會對個人財產方面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建成的村莊也無法滿足人口集聚規模不斷增加的需要。商丘市提出的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目標是:五年內,要完成50%以上的社區建設和村莊遷並工作,最遲到2020年,也就是8年時間,各縣要全部完成所有社區建設和村莊遷並任務,如果我們再在老宅基地上建設,新建的房子就等於只能居住不到五年時間。對未經批准進行的一切建設,政府是不負擔任何拆遷補償費用的,如果繼續進行無序建房活動,只能給廣大農民群眾增加不必要的個人財力浪費。因此,市政府要求各地要嚴格控制各類涉農建設,避免造成進一步的浪費。
4.為什麼現在各縣都沒有任何關於農村規劃建設的動靜了?
大家都應該明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不是直接提出號,就直接進行建設的,所有建設,如果沒有提前規劃,都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因素。市委、市政府在12月8日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會上,也明確提出,所有社區建設,必須規劃先行,並嚴格指出,各地要堅持做到沒有規劃,不進行任何建設,不搞任何沒有規劃的建設。所以,現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門都在根據會議精神,積極修訂各類政策方針,正在組織修編村莊布局規劃。只有先把社區布局選好定好,才能編制每個社區的建設規劃。
規劃部門要嚴抓各地的規劃法培訓和規劃宣傳、規劃成果公示工作,每季度都要開展培訓,對各縣規劃主管部門和鄉鎮政府村鎮規劃管理人員進行規劃法普及培訓,對所有鄉鎮長書記、所有村組幹部進行規劃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