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發明人的是誰

發明人的是誰

發布時間: 2020-12-07 06:17:05

⑴ 電腦的發明者是誰

人們普遍認同計算機理論的最重要奠基人是圖靈與馮·諾依曼。圖靈建立了理論模型,發展了可計算理論;馮·諾依曼確定了現在計算機的基本機構。不過,計算機的發展很難簡單地歸功於某一個人,它是人類智慧的共同結晶。

(1)發明人的是誰擴展閱讀

計算機發展

早在十七世紀,法國有一位科學家叫布萊士·帕斯卡。1642年,帕斯卡設計並製作了一台只要旋緊發條就能自動進行簡單加減計算的裝置,被稱為是世界上第一台數字計算器,為以後的計算機設計提供了基本原理。

後來,德國的數學家萊布尼茨造出來一台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的機械式計算機。

1936年,英國數學家圖靈首先提出了一種以程序和輸入數據相互作用產生輸出的計算機構想,後人將這種機器命名為通用圖靈計算機。

1938年出現了首台採用繼電器進行工作的計算機「Z-1」,但是繼電器有機械機構,並不是完全的電子器材。

1942年阿坦那索夫和貝利發明了首台採用真空管的計算機,這台計算機命名為ABC。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是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的ENIAC。

盡管ENIAC在1946年才誕生,但它擁有了今天計算機的主要結構和功能,是通用計算機。

⑵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麼發明人又是誰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造紙術:蔡倫

指南針:欒大(雛形),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具體人不詳.

火葯:孫思邈。

活字印刷術:畢生為印刷術的始祖。

(2)發明人的是誰擴展閱讀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在古代,埃及有紙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製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的發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和後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乾燥等步驟製成的纖維薄片。

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餘地有限,被使用復數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火葯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⑶ 誰是專利的發明人

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發明人或者設計人可以為二人以上。
在委託發明的情況下,發明人是受託方,委託人可以根據委託合同享受相關專利權利。

⑷ 茶葉的發明人是誰

茶葉的發明抄人是浙江餘姚田螺襲山一帶的先民。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餘姚田螺山一帶的先民就開始植茶樹,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葯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



(4)發明人的是誰擴展閱讀:

價值功效

19世紀初,茶葉的成分才逐漸明確起來。經過現代科學的分離和鑒定,茶葉中含有機化學成分達四百五十多種,無機礦物元素達四十多種。

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茶多酚類、植物鹼、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果膠素、有機酸、脂多糖、糖類、酶類、色素等。而鐵觀音所含的有機化學成分,如茶多酚、兒茶素、多種氨基酸等含量,明顯高於其他茶類。

無機礦物元素主要有:鉀、鈣、鎂、鈷、鐵、鋁、鈉、鋅、銅、氮、磷、氟、碘、硒等。鐵觀音所含的無機礦物元素,如錳、鐵、氟、鉀、鈉等均高於其他茶類。


⑸ 火車的發明人 是誰

火車的發明人是喬治·斯蒂芬森。

喬治·斯蒂芬森1781年6月9日生於諾森伯蘭地區(現在的紐卡斯爾)的華勒姆村,1848年8月12日去世,英國工程師,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火車機車,被譽為「鐵路機車之父」。

1810年斯蒂芬森開始著手製造蒸汽機車。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終於在1814年發明了一台蒸汽機車,被稱為「旅行者號」,它在前進時不斷從煙囪里冒出火來,因此被稱為「火車」。

1825年英國建成第一條鐵路,同年九月「旅行者號」機車拖著三十多節小車廂正式試車,車廂載有450名乘客和90噸貨物,「旅行者號」火車以每小時24千米的速度跑完了40千米的路程。

(5)發明人的是誰擴展閱讀

火車的發展歷史:

1810年,斯蒂芬森開始製造蒸汽機車。1817年,當斯蒂芬森決定他主持修建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線上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一條完全靠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從此火車開始奔騰在人類的歷史舞台。

1879年,德國西門子電氣公司研製了第一台電力機車,重約954公斤,只在一次柏林貿易展覽會上做了一次表演。1903年10月27日,西門子與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第一台實用電力機車投入使用。

1894年,德國研製成功了第一台汽油內燃機車。並將它應用於鐵路運輸,開創了內燃機車的新紀元。但這種機車燒汽油,耗費太高,不易推廣。1924年,德、美、法等國成功研製了柴油內燃機車,並在世界上得到廣泛使用。

21世紀10年代以來,各國都大力發展高速列車,例如法國巴黎至里昂的高速列車,時速到達300公里;日本東京至盛岡的高速列車時這也達到250公里以上。法國、德國等國率先開發了磁懸浮列車。中國也在上海修建了世界第一條商用磁懸浮列車線。

⑹ 古代四大發明的發明人是誰

造 紙

早在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蔡倫發明「蔡侯紙」之前,中國已經出現了紙的雛形。中國甘肅省天水放馬灘漢墓出土的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紙,是現已發現的最早的紙。此外,新疆羅布泊和西安灞橋等地都出土過西漢的古紙。但這些紙都比較粗糙,原料是麻或絲絮。

東漢時,公元105年,宦官蔡倫總結西漢以來的造紙技術並加以改進,開創了以樹皮、破布、麻頭、魚網為原料,並以漚、搗、抄一套工藝技術,造出了達到書寫實用水平的植物纖維紙,稱為「蔡侯紙」。從此,紙逐步取代了竹木筒和帛,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傳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革、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義大利,義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裡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造紙的發明與傳播,使文字的載體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識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實現,從而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科技、經濟的發展。

造紙術的發明,不僅是書籍製作材料上的偉大變革,而且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火 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古代發達的冶煉技術有密切的關系,在冶煉金屬的過程中,人們不斷總結經驗,逐漸接觸和熟悉了許多礦物的性能,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從戰國時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起,就有人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能煉出長生不老的葯來,也有人想從礦物中煉出金銀來。雖然沒有煉出長生不老的丹葯或金銀,但是煉丹工匠們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硝石、硫磺與含碳物質在一起加熱後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一次次爆炸中,人們逐漸認識到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配製,將會製成會爆炸的火葯。

火葯發明的具體年代已無從查考,但根據資料可以推斷,火葯發明的時間應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以前。由於這種火葯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叫做「黑火葯」。唐朝末年,火葯開始用於軍事。最早的火葯武器是「飛火」,即火箭。宋、元時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軍事上廣泛應用火葯,出現了許多火葯武器,主要有火箭、火銃、突火槍、火炮等。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時,出現了利用齒輪控制的觸發性地雷與線香控制的定時水雷。

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時,火葯傳到歐洲,引起了武器製造業和戰略戰術上的一系列重要的變化,對歐洲社會經濟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指南針

中國早在春秋和戰國(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時期,人們在尋找鐵礦時就發現了磁鐵,並知道了它們所具有的特殊性質。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人們開始利用磁鐵製造指示方向的工具——司南。司南被製成勺狀,使用時將它放置在一個光滑、水平的底盤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其轉動;當它停止時,勺柄就指向南方,勺口則指向北方。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初期,人們發現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磨擦鋼針,制出磁針。這種經過磁化了的鋼針就被正式叫做指南針了(由於磁針軸受地球磁極的影響,而且地磁軸與地球自轉軸有個11度多的交角,磁針所指示的南北方向實際上是地球磁極的南北方向)。指南針的製做方法各種各樣,有的把磁浮在水上,有的放在碗沿,有的放在指甲上,有的用線懸在空中。但較為精確的指南針,是把磁針裝在刻有方位的羅盤上,所以,指南針又叫做羅盤針。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以及後來的海船上,都裝有指南針。12世紀末,指南針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後來歐洲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

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大約在公元3世紀的晉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隨著紙、墨的出現,印章也開始流行起來。公元4世紀東晉時期,石碑拓印得到了發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結合起來,再把印章擴大成一個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紙鋪到版上印刷,即為雕版印刷的雛形。大約在公元7世紀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術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誕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紙上按所需規格書寫文字,然後反貼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據文字刻出陽文反體字,這樣雕版就做成了。接著在版上塗墨,鋪紙,用棕刷刷印,然後將紙揭起,就成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後一經開印,就顯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優越性。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印刷於公元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剛經》,印製工藝非常精美。

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雕版印刷雖然效率很高,而且印刷清晰,但是雕版印書必須一頁一版,有了錯字難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書,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木材,不僅費用浩大,而且儲存版片要佔用很多地方,管理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時期,天才工人畢升發明的泥活字雕版,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人,比德國人發明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畢升發明的泥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用膠泥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用火燒硬,印刷時,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灑有「粘葯」(松香、蠟)的字盤內,然後加熱,「粘葯」融化,並用木板把字壓平,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等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活字印刷術比雕版印刷省料、省工、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得到了迅速普及。人們後來在泥活字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改進,相繼出現了木活字、鉛活字、錫活字、銅活字等。

⑺ 手機的發明人是誰

1、手機的發明者是:馬丁·庫帕。在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2、第一部手機更多,1973年4月3日,位於紐約曼哈頓的摩托羅拉實驗室里爆發出一陣陣掌聲。「我們成功了!」研究團隊的領導者馬丁·庫帕舉著他們的研究成果——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它的誕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無線通信的誕生。
3、馬丁·勞倫斯·庫帕(英語:Martin Lawrence Cooper,1928年12月26日),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著名發明家,因為率先研發出行動電話,被稱為行動電話之父。1950年,取得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在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在摩托羅拉工作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