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鍾表
『壹』 世界上第一個鍾表是誰發明的他是根據什麼發明的鍾表
世界上第一個鍾表是中國東漢的張衡發明的。張衡利用天象知識,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就能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轉一圈剛好就是一天。
『貳』 時鍾是由誰發明
水鍾是伽利略發明的,擺鍾是惠耿斯發明的,鬧鍾是湯若望發明的。 鍾表是一種計時工具,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各類鍾和表的總稱,另一個是專指體積較大的表,尤指機械結構的有鍾擺的表。
『叄』 哪個國家最早發明鍾表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專象均勻地旋轉,一屬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
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台水運儀象台,它有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鍾表與計時器的區別。
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806年,拿破崙為了討皇後約瑟芬的歡心,命令工匠製造了一隻可以像手鐲那樣戴在手腕上的小「鍾」,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塊手錶。
『肆』 鍾表的發明人是誰
鍾表的發展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鍾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鍾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鍾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准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鍾表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鍾、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鍾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鍾表相繼問世,鍾表的日差已小於0.5秒,鍾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伍』 鍾表上的擺是誰發明的
1583年,在義大利比薩城裡,有個叫伽利略的青年到教堂中去禮拜。他看到一盞繩索吊在屋頂下的銅燈被風吹動,燈就慢慢地前後擺動著。這種擺動是一種普通存在的自然現象。長期都未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伽利略卻抓住了這個現象:擺動既平穩又均勻,每次擺動的時間是否是一樣呢?當時還沒有鍾表,沒法比較。
後來,在課堂上,老師說:「一般來說,人脈搏的次數是穩定的。」這給了伽利略以啟示:能不能用脈搏來測定那盞吊燈的擺動周期呢?他再次做禮拜時,用手指按著自己的脈搏默數次數,同時仔細觀察吊燈往返的擺動。他發現燈的擺動,每次經歷的時間總是一樣。雖然,擺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小,直到完全靜止為止,但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卻不見變小。實驗還發現,繩子越短,每一次擺動經歷的時間也越短。他終於發現,擺的擺動周期和幅度無關這個單擺擺動的等時性規律。
伽利略很想用擺來指示時間,由於當年宗教的盛行,科學真理的傳播被禁錮了。伽利略沒有能如願。
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對伽利略發現的單擺等時性規律又作了進一步研究,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用擺的振動來計時的時鍾。這種擺鍾大致分為擺動部分和計數部分兩大結構。計數部分通常採用指針和度盤式數字顯示。而利用這種原理製造出來的機械鍾在世界上應用了300多年。
『陸』 鍾表是誰發明的 鍾表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樓主問的應該是「現代鍾表」--基於鍾擺原理的計時器(周期計時器),這是惠更斯於1657年發明的!!!
而這之前的天文鍾,水漏沙漏,水運儀象台,甚至歐洲教堂的重錘鍾,等等,都是非周期計時器,實用性很差,應該不算是「現代鍾表」!!!
『柒』 發明鍾表的人是誰
水鍾是伽利略發明的,擺鍾是惠耿斯發明的,鬧鍾是湯若望發明的。
鍾表是一種計時工具,在現代漢語中一般有兩層含義,一是各類鍾和表的總稱,另一個是專指體積較大的表,尤指機械結構的有鍾擺的表。
分類
鍾表技術是計時技術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是現代機械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技術源頭之一。
有擺鍾表
是由阿拉伯工匠最早設計出來的。其工作原理是等速運動原理。
機械鍾表
機械鍾表的動力系統是發條,計時單位是小時、分鍾、秒,分別採用了12進位制和60進位制。
『捌』 誰發明了時鍾
具體的說不太准了,因為在3000多年前,中國都已經開始計時了
『玖』 鍾表是被誰發明的
「鍾來表是張衡發明的。東漢張衡製造漏源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機械鍾表是一種用重錘或彈簧的釋放能量為動力,推動一系列齒輪運轉,借擒縱調速器調節輪系轉速...」
『拾』 世界上第一個鍾表是誰發明的
手錶抄的普及化要推遲至二十世紀初。在1904年,經營珠寶的法國商人劉易斯·弗朗索瓦·卡地亞(Louis Francois Cartier), 由於身為飛行員的好友Alberto Santos-Dumont向卡地亞投訴, 當駕駛飛機時要把懷表從口袋裡拿出來十分困難,希望他協助解決這問題,以便在飛行途中也能看到時間。
因此卡地亞便想出了用皮帶及扣,將懷表綁在手上的方法,以解決好友的難題。 而這種綁在手上的懷表,就是現今的手錶。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而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手錶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到石英、電子等單純只有顯示時間功能, 及混合了較簡單其它功能,例如計時、月相、量度脈搏,到現代出現混合了更復雜功能電子手帳、MP3、手機等的手錶出現。
而部份手錶亦同時變成了手飾的一種,重點已不在顯示時間,而在於其設計、品牌、材質(如貴金屬及鑽石)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