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創造 » 多巴胺創造

多巴胺創造

發布時間: 2020-12-10 05:02:32

『壹』 怎麼讓男的更愛你

1.懂得經營自己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懂得經營自己,因為一個人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你可以不美麗,但是不能庸俗,你可以不漂亮,但是不能敗俗,你可以不聰明,但是不能自甘墮落,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女人都應該先培養出自己的氣質,那是只屬於自己的氣質

更不能為了男人放棄自己的朋友圈,放棄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和朋友帶給你的改變,是男人永遠都無法比擬的,各有各的不同,畢竟彩虹也是需要七種顏色不是嗎?

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跟追求完美完全不相干,一個懂得學習的人,懂得提升自己的人,總是比那些安於現狀的井底之蛙吸引人的多

愛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用來拖後腿的,好的愛情應該使你變得更加完美,而不是讓你變得更糟,一個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愛

2.懂得保持距離

一個人就相當於一個寶藏,如果說夫妻之間正常情況下用十年才能徹底的發掘完對方這塊寶藏,那麼就盡量的適當保持距離,要讓他等到二十年才能徹底的摸清自己,徹底的發掘完自己,因為有動力,所以才會有行動力,一旦對方對你沒有興趣,也就自然就沒有了行動力,一旦當對方對你掌控在握的時候,也就是你失去了主動了時候,畢竟對於一塊已經挖空了的寶藏,誰還會一直感興趣

所以最好的婚姻,就是適當保持距離,適當保持一點神秘感,不能讓對方過快的發掘完自己,看似讓他得到,實際想摸卻摸不著,又拼了命像夠的那種,要讓他心裡像貓抓一樣的難受,要讓他時時刻刻拼了命的想主動向你靠近,這才是最聰明的做法,也就是正所謂秀恩愛死的快,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兩個人過度恩愛,提前的了解對方,提前發掘完了所有的興趣,自然就會沒了興趣,當一個人沒了興趣的時候,稍微刮來一陣風,都能瞬間將他吹跑的無影無蹤

女人,如果想讓一個男人對你越來越愛,就必須要做到以上兩點,畢竟感情,不是說用蠻力,拼了命的付出就能圓滿的,有些時候,好的方法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有一個方向,總比過一個無頭蒼蠅,亂飛亂撞,卻怎麼也撞不到正地方去

『貳』 好無聊啊 好煩啊 怎麼辦

2017年底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演講中提到一個案例,講到為什麼吃雞游戲現在比王者榮耀火爆?一位游戲行業的從業者說,因為王者榮耀好幾分鍾才能給人爽一次,但是吃雞一分鍾能爽好幾次。
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在游戲行業,朋友圈、頭條新聞、各種視頻直播網站、淘寶購物、洗腦神曲、不可描述的影片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給大家提供高強度高頻率的新鮮刺激。無聊的時候打一把游戲,淘寶買點東西,感覺爽一點了;寂寞的時候刷刷朋友圈,看看美拍快手,感到跟世界連接起來了。
現代社會大家越來越依賴網路,依賴那些高強度高頻率的愉快刺激。游戲廠商這個東西玩的最六,從中收割大家有限的時間和注意力資源,獲得了巨大商業成功。於是很多其他行業,包括教育,也提出要游戲化,盡量多設置及時地回報和獎勵,不斷的吸引大家反復來使用這個產品。
如果從商業和盈利的角度看,這些提供反饋和刺激的做法都無可厚非。但是這些刺激和娛樂真的能讓我們幸福么?為什麼很多人刷完朋友圈、打完游戲、逛完淘寶以後面臨的反而是根深的空虛和無助?似乎那種本來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東西並沒有真的給我們帶來快樂。
有些人會從消耗和創造的角度來理解這個事情。說有些樂趣是消耗性的,本身不產生價值,比如刷淘寶,這種東西會讓人空虛。而有些刺激是創造性的,比如寫作、碼代碼、幫助別人,這種創造性的東西才會讓人幸福。
仔細思考一下,這樣分類和思考隱含的評價標準是:如果一個事情對未來是有好處的,可以幫助自己長期獲益,就是一個好的興趣,是值得我們追求的,是能給我們帶來滿足和幸福感,我們應該更多地追求,可以簡單概括為加法思維。
不過我們也可以舉出無數例子來說明,很多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包括很多事業有成的人,依舊會感到空虛寂寞不幸福。他們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從事創造性的工作,為他人提供了價值,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他們都應該幸福呀?所以說按照消費性樂趣和創造性樂趣來分類也是不能解釋這個問題的。
而我認為這個事情的關鍵不在於什麼類型的刺激和樂趣,而在於過度的刺激我們的感官和大腦,會讓他們變得麻木,最後結果就是沒法感受到生活中細微的美好。
這個結論背後有很多心理學的邏輯和研究,包括神經系統和多巴胺等等,後邊我會繼續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繼續解釋,並且也寫一些方法。不過這第一篇文章我想講一個自己的故事:
我很喜歡吃壽司,吃的時候會放很多芥末,比身邊的多數人都放得多。這個習慣起源於我自己爭強好勝的習慣。記得第一次吃芥末是跟父母以及另一家三口,我和那個小孩都是第一次吃芥末,吃的時候都覺得很辣,嗆鼻子,甚至流眼淚。不過我以前很好強,喜歡跟別人比看誰能吃更多的芥末,於是我就堅持著繼續吃了很多。然後吃著吃著似乎覺得也沒有那麼辣了。後來我每次吃芥末都要多吃一點,於是練成了比一般身邊的人都要高出一個level的吃芥末水平!(聽起來似乎沒什麼了不起的 ┑( ̄Д  ̄)┍) 。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棒棒的,並且一直保持這個水平好多年。
來澳洲以後有一次我們從外邊定了一些壽司外賣,店家給了很多很多的芥末。我一看這么多芥末不能浪費呀,於是加了很多。那個芥末可能質量不是很好,不完全是自然地,可能有一些工業調制的成分,所以勁很大。我當時吃的時候只是感覺有點辣,但我為了表示自己很能吃芥末,於是還是堅持吃完了,而且吃到後邊似乎就沒那麼辣了。
結果第二天,我的味覺消失了。
隔天,我做了一鍋宮保雞丁作為午飯。開始時我按照平時放調料的習慣加了一些鹽,嘗了一下,覺得沒有味道。於是就繼續加鹽,還是沒有味道!於是加了第三次鹽,才剛剛嘗出了一點味道。這時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舌頭的味覺好像減弱了?!不然不可能加了這么多鹽還這么淡。於是我叫老婆來嘗了一下。菲菲說:「恩。。。除了太咸其他的都挺好。。。」
第三天,我把前一天剩下的宮保雞丁拿出來熱了准備就著米飯吃。當我把那個宮保雞丁放在嘴裡的時候,那個咸啊!!!菜簡直咸到幾乎沒法吃!!!這時我才知道昨天菲菲其實是給我留了好大的面子………
當時我心裡的想法就是:謝天謝地,我的味覺又回來了。
從哪個事情之後,我已經小半年沒有吃芥末了。之後每次吃壽司,我都只沾一點點醬油,似乎嘗到了以前從沒嘗到過的壽司本來的味道。現在大家感到生活不幸福,無聊、頹廢、喪,主要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沒事做,而是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網路世界有太多太多的新鮮刺激,這些刺激的強度和頻率都遠高於過去和自然世界。我們不斷地在刺激自己的大腦,就像不斷地吃芥末一樣,最後大腦就失去了味覺。這時候有兩種辦法讓大腦繼續感覺爽,一種是停止刺激,等它回復;另一種是繼續加量,就像我給宮爆雞丁中不斷加鹽一樣。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個過程有點耳熟?似乎跟毒品的邏輯是一樣的?確實是這樣的,網路成癮已經是很多研究人員的重點研究目標了。但我這里不想用成癮這個感覺有點病理化的詞彙來形容這個現象。我不關心我們是不是有病,我更關心我們過的是不是幸福。
現在大多數人的共識都希望豐富生命的體驗,讓生活幸福,這個沒問題。但很多時候大腦

『叄』 為什麼要有好奇心

1.什麼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當我們想要知道某種不知道的事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認知上的復雜情感,它可以理解為一種內在動機,這種內在動機是主動學習(activing learning)和自發探索(spontaneous exploration)的關鍵。

補充知識 | 內在動機 VS. 外在動機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做某件事情,只是為了這件事情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則恰恰相反,是指做某件事情,僅僅是為了這件事情之外的某種原因,例如避免懲罰,或者獲得獎賞。當我們因為自己喜歡而去讀書時,這種就是內在動機,當我們為了考試或者虛榮心而去讀書時,就是外在動機。

2. 好奇心的作用

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說,好奇心之所以存在必定是因為它能夠增加我們生存與繁衍的幾率。大腦作為一個信息處理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收集信息來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進行預測,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好奇心會促使我們根據反饋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以及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來增加新的知識,所以我們可以大膽猜測,好奇心的滿足作為某種值得被鼓勵的行為應該與積極情緒相連。

這種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通過不同的實驗研究,心理學家們已經確認了好奇心與大腦中負責獎賞和快樂的多巴胺系統之間的聯系。當我們因為強烈的好奇心而想要了解某個知識或者信息時,這個知識或信息就成了一種「獎賞」,它們的獲得會使大腦中獎賞迴路(reward circuit)中的多巴胺增多,我們便會因此有種滿足和快樂感。除此之外,好奇心還能夠延長記憶。對於某個事物,我們越是好奇,它在記憶中存留的時間就越長。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幾位學者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在好奇心原有的研究和理論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說--學習進步假說(The Learning progress hypothesis)。在此之前,所有的研究只探討了好奇心促進學習和延長記憶的單向過程,學習進步假說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探討了從學習到好奇心的反向過程,因而完美地解釋了以好奇心為驅動的自我成長。

根據學習進步假說,人類天生就有的這種喜歡探索新的和復雜事物的內在動機會讓我們對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產生好奇心,這個獲取新信息或新知識的過程便是學習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不會就此結束,因為學習本身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內在動機和好奇心,促使我們繼續探索,這就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成為了一個正向循環。這個循環過程會從與學習者的當前知識水平相匹配的探索開始,然後逐漸向更復雜的認知進行挑戰(這個狀態和過程與Csikszentmihalyi提出來的心流理論類似)。假說的提出者認為這樣的正循環會促使學習者通過自發探索而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認知成長道路。

總結來說,好奇心的作用主要有三點:第一,它能促使我們主動學習,並且能讓我們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第二,它會延長記憶在大腦中存留的時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能引發一系列我們自己預料不到的成長,這種成長不僅體現在知識的增長上,還體現在對未來預測和判斷誤差的降低上。

3. 假說的啟示
我發現,自己過去幾年的閱讀和學習歷程完完全全符合學習進步假說所描述的這個正向循環。然而這個過程的起點,並不是我決心要多讀書的那一刻,而是好奇心開啟的那一刻。這一刻源於一本書和一個人。這本書就是David Brooks寫的《社會動物》,這個人就是我曾經多次提到的X先生。

與我過去讀的那些方法論書不同,《社會動物》並不是一本關於「是什麼」或者「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關於「為什麼」的書。它以一對夫婦從出生到生命結束的成長故事為脈絡,把心理學、社會學、腦科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眾多與人和社會發展相關的理論融合在一起,讓讀者能夠從科學地角度去理解人和社會。這本書為我開啟了一道通往社會科學的大門,它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與人相關的各種問題都能從客觀的角度得到解釋。從那時起,我便想從更客觀的角度了解自己,接下來的很多閱讀也與此有關。

『肆』 如何自我安慰

1、目標轉移法
如果你是因為某件事或者是某個人而感到心情煩躁,注意力無法集中,就不要強迫自己了。這時候最應該做的是放鬆心情,做一些打發時間同時不會耗費你腦力的事情,不妨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只有在你的心情得到緩解和放鬆以後,你才能夠有精力去做自己該做和想做的事情。
2、適當的哭一場
在悲痛欲絕時大哭一場,可使情緒平靜。哭是解除緊張、煩惱、痛苦的好方法。美國心理專家威費雷認為,眼淚能把有機體在應激反應過程中產生的某種毒素排出去。從這個角度來講,遇到該哭的事情忍住不哭就意味著慢性中毒。
3、聊天
聊天是心理障礙的良醫。通過聊天傾訴,還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和障礙,使不良情緒得以宣洩、調節、疏導。如果遇到喪偶、天災人禍等,幾位老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安慰、勸解,可起到疏導、激勵、撫慰等心理效果。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相互鼓勵和安慰,甚至可勝過心理醫生。
4、學會自我調試
及時放鬆自己,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寧靜 針對精神長期高度緊張,白領應學會自我調試,及時放鬆自己。如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下班後泡泡熱水澡,與家人、朋友聊天;雙休日出遊;還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宣洩自己壓抑的情緒等等。
另外在工作中也可以放鬆,如邊工作邊聽音樂;與同事聊聊天、談談笑話;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走,伸伸腰;打開窗戶,臨窗遠眺,做做深呼吸等等。 同時在復雜緊張的工作中,應保持心理的平衡與寧靜,俗話說「心定自然涼」。這就要求白領應養成開朗、樂觀、大度等良好的性格,為人處事應該穩健,要有寬容、接納、超脫的心胸。
5、轉移注意力
當 火氣上涌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余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打球、散步等正當而有意義的 活動,使緊張情緒鬆弛下來。有的人生起氣來拚命幹活,這既是一種轉移,也是一種宣洩,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制怒方法。但此時需提醒他注意安全,因為在被激 怒的情況下,動作往往不夠准確協調。
生活中當你生氣、煩躁、郁悶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以上的5種方法,適當的哭一場,轉移目標,多與人聊天來調適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伍』 總是不夠自律怎麼克服

人生,猶如一場攀山越嶺的過程。只有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努力向上攀登,才能攀越一座又一座山峰。

No.1

成功沒有捷徑,只有努力與自律

朋友阿音,非常喜歡畫畫。她一直以來的夢想,便是可以當個畫家,把畫畫當作終身的職業。但她前兩次舉辦的畫展,都失敗了。在准備舉辦第三次畫展的時候,她對我說:「如果這次也失敗了,我就決定放棄,回到小鄉鎮教書,不再畫畫了。」

然而這一次,她還是失敗了。

她離開前來找我道別,我再三勸阻她:「只是一兩次的失敗,這不算什麼,再努力一把,總會成功的。」

她心灰意冷地搖了搖頭,拒絕了我的建議:「大概這就是我的命吧,可能我真的不適合當一個畫家。算了吧。」

雖然阿音心有不甘,但她最後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其實,我很想告訴她:沒有哪個人,是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誰不是一邊被命運欺負,一邊成長呢?

看似輝煌的成功背後,不過是一次次跌倒再站起來,一次次地撫平傷口不斷強大自己罷了。

生活里,很多人都是如此,時常覺得自己只是懷才不遇,遭遇命運不公,才沒有獲得成功。

卻不曾想過,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持、不夠沉下心,去追求想要得到的一切。

路遙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過一句話:「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存在的世界而戰斗,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命運,或許真的會欺負每一個向它挑戰的人。

可我們自己的人生,並非命運安排好的,而是掌握在我們的手裡。

要記住:從來沒有一條坦途,是通往夢想的路。成功永遠沒有捷徑,只有努力與自律。

No.2

相信命運,不如選擇努力

有一個人,他的父親是賭徒,母親是酒鬼。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學業一無所成,不久後就成了一名街頭混混。

直到20歲時,一件偶然的事激勵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這樣下去了,如果這樣的話,和自己父母的人生又有何區別呢?」

他下定決心,要走出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

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想當一名演員。

但過程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順利,兩年之間,他已經遭受了數百次拒絕。

雖然沒有任何經驗,也沒有一技之長,但他堅定不移地告訴自己,在成功之前,決不放棄。

他想,有了兩年在劇組跑龍套的經驗,現在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陸』 為什麼看完電視劇結局之後會有失落感

我個人感覺你在看這些電視或電影時太投入了,產生了很強的角色帶入感,你彷彿生活在其中,當看完後,你就從影視劇中回到了現實,現實生活和影視劇一定是有落差的,所以就會讓你產生這種感覺,看電視電影時象戀愛,促進你體內快樂物質多巴胺之類的分泌,看完後,分泌減少恢復正常,你就感覺失落。辦法就是不要太投入,以娛樂的心態看,還有不要用電影電視劇中的標准要求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
你這有很強的情感帶入,要理性認識電視劇,畢竟都是編造的故事,你想想現實生活中那麼多巧合的事怎麼可能同時發生,電視劇就是為了通過故事,帶給人娛樂、教育或者啟發等作用,而不是帶來困擾,要是實在控制不住就不要看了。現實生活才是你真正的生活嘛。我也是看完小說容易心情不好,所以我就不看小說。
有的劇是在結束後才開始困擾你的,這才是真正的好劇,讓你思考很多,你總是無法抽身很苦惱。就是老想它,只有一種辦法,換一部劇將注意力分散。
一句話總結:因為你從頭開始看這個電視劇,就好像是開始經歷了一個人的一生,等到你看完了這個電視劇,你好像過完了一生,但是你還有很多事沒做就會很遺憾。
說白了:你在這部劇的感情投入太多了,就像是把自己辛苦培養的女兒嫁人了,很不捨得,哈哈哈。

『柒』 大腦哪部分管理認知

結構基礎 認知的結構基礎是大腦皮層。大腦皮層由主區(primary cortex)和輔助區(associated cortex)組成,對事物的觀察、分析與判斷以及對軀體運動的協調均由主區控制,但主區完成這些功能依賴輔助區對行為和智能進行高層次整合。
腦結構 Brodmann根據形態特徵將大腦皮層分為52個功能區,並提出不同的皮層形態分區分別執行不同的功能。①額葉皮層區負責自主運動,書寫、記憶、創造性思維、判斷、遠見、社會責任感等復雜的智力活動,該區損傷將導致中側性偏癱(4區)、失寫症(6區)及額葉性痴呆(9區和12區)等;腦左半球額葉皮層Broca』s語言區(44區和45區)損傷導致運動性失語症;②頂葉皮層的主要功能是對感覺信息的高級加工和整合。頂葉皮層l區至3區的損傷導致對側感覺障礙;39區的損傷導致感覺性失讀症(此時患者無構語障礙,但不能理解書寫的文字);40區的損傷引起觸覺缺失等;③顳葉接受聽覺刺激,其4l區和42區感受聲音,而聽覺輔助皮層22區幫助對聲音的理解,22區損傷將導致感覺性(Wernicke』s)失語症(與Broca』s失語症不同,Wernicke』s失語症者不能正確使用語言和語法,常常言不達意);顳葉的海馬和藍斑結構參與記憶加工,損傷時分別引起空間或情感記憶障礙;④枕葉含有原始視覺皮層,17區感知和接受視覺刺激,該區損傷引起視野缺陷;視覺聯絡皮層18區和19區包繞視皮層,詮釋視覺信息和內容。該區損傷將導致個體不能識別物體,不理解物體的用途或生命的形式(如不能區別貓和狗)。
發病機制 認知是大腦皮層復雜高級功能的反映,任何直接或間接導致大腦皮層結構和功能慢性損傷的因素均可通過不同機制引起認知障礙,現將其歸納如下:
(一)慢性腦損傷 1.腦組織調節分子異常
(1)神經遞質及其受體異常:大多數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通過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及其相應的受體完成的。這些神經遞質或受體異常改變均可導致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認知異常。

1)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以酪氨酸為底物,在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和多巴脫羧酶(dopamine decarboxylase)的作用下合成的。研究發現:腦中多巴胺含量顯著降低時可導致動物智能減退、行為情感異常、言語錯亂等高級神經活動障礙。例如,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酪氨酸羥化酶和多巴脫羧酶活性及紋狀體多巴胺遞質含量明顯卞降。此外,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多巴胺過多也可導致動物認知功能的異常改變。多巴胺受體有D1和D2受體兩大家族,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大腦額葉皮層的D1受體功能低下和皮層下結構D2受體功能亢進雙重因素有關,因此有人提出用D1激動和D2阻斷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新概念。

2)去甲腎上腺素(nonepinephrine):去甲腎上腺素是最早被發現的單胺類神經遞質,是多巴胺經β羥化酶作用生成的產物。在腦內,去甲腎上腺素通過α1、α2和β受體發揮調節作用。在突觸前,α2受體通過Gi蛋白介導,減少cAMP的生成和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的活性,減少蛋白激酶對N-型Ca2+通道的磷酸化,以至Ca2+通道關閉,Ca2+內流減少,從而對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起抑製作甩(負反饋調節);α2受體激動還可抑制在警醒狀態下的藍斑神經元的放電增加;在突觸後,α1受體激動可引起K+通道開放,K+外流增加,神經元傾向超極化而產生抑制效應。而α1受體激活則使K+通道功能降低,K+外流減少,神經元去極化產生興奮效應。一般認為,腦中α2受體激動與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有關,而α1受體持續、過度激活可致認知異常。在正常警醒狀態時,腦細胞含適量去甲腎上腺素,α2受體功能占優勢,維持正常的認知功能。在應激狀態下產生大量去甲腎腎上腺素,α1受體功能占優勢;這可能是個體長期處於應激狀態更易出現認知障礙的機制之一。

3)乙醯膽鹼(aeetylcholine):乙醯膽鹼由乙醯輔酶A和膽鹼在膽鹼乙醯轉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神經細胞合成並釋放的乙醯膽鹼通過M-受體(M-AchR,毒蕈鹼受體)和N-受體(N-AchR,煙鹼受體)發揮調節作用,M-AchR是G-蛋白耦聯受體,N-AchR是配體門控離子通道受體。腦內的膽鹼能神經元被分為兩類,即局部環路神經元和投射神經元,自Meynert基底核發出的膽鹼能纖維投射至皮層的額葉、頂葉、顳葉和視皮層,此通路與學習記憶功能密切相關。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在早期便有Meynert基底區膽鹼能神經元減少,導致皮層膽鹼乙醯轉移酶活性和乙醯膽鹼含量顯著降低,是AD患者記憶障礙的重要機制之一;精神分裂症者認知障礙的程度與皮層膽鹼乙醯轉移酶活性呈負相關;給AD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膽鹼酯酶抑制劑或M受體激動劑可改善其記憶缺損。

4)谷氨酸(glutamate):在腦內,氨基酸類遞質含量最高,其中,谷氨酸在人大腦皮層中的含量約為9-11μmol/g,比乙醯膽鹼或單胺類遞質的含量高103數量級,比神經肽的含量高106數量級。谷氨酸是不能透過血腦屏障的非必需氨基酸,腦內的谷氨酸可分別由谷氨醯胺在谷氨醯胺酶的作用下水解或α-酮戊二酸在其轉氨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藉N-甲基-D-門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非NMDA受體起作用。NMDA受體是配體門控的離子通道型受體;非NMDA受體主要指海人藻酸(kainate,KA)和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惡唑-丙酸(α-mino-3-hydroxy-5-methy-4- isoxa- zolep-propionate,AMPA)是Na+-K+通透性離子通道型受體。紋狀體的谷氨酸神經纖維抑制丘腦向大腦皮層發出感覺沖動,當谷氨酸能神經低下時,這種沖動發出增多,大腦皮質單胺活性增強,引起相應的認知功能異常。由於谷氨酸是哺乳動物腦內最重要的興奮性神經遞質,故當谷氨酸含量異常增高時,可引起「興奮性毒性」損傷。

(5)神經肽異常:神經肽(neuropeptide)是生物體內的一類生物活性多肽,主要分布於神經組織。在腦內,神經肽與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常常共存於同一神經細胞,但神經肽與經典神經遞質有諸多不同:神經肽比神經遞質分子量大,在腦組織中含量低;神經肽由無活性的前體蛋白加工而成,而神經遞質可在胞體或神經末梢直接合成;神經肽釋放後主要經酶解而失活,神經遞質則主要通過神經末梢重吸收反復利用;神經肽的調節緩慢而持久,神經遞質的調節快速而精確等。神經肽的異常與認知障礙密切相關。有人報道PD患者腦蒼白球和黑質中P物質水平下降30%-40%,在黑質中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下降30%,在丘腦下部和海馬區神經降壓肽(neurotensin,NT)含量也下降。血管加壓素(vasopressin,VP),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r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其受體含量減少與記憶力減退相關,給腦外傷、慢性乙醇中毒及AD病人用VP可改善其記憶力減退。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是第一個從丘腦下部分離出來的三肽激素,TRH可引起行為改變,如興奮、精神欣快及情緒暴躁等。TRH既可以作為一種神經激素通過受體調節其他遞質起作用,又可以作為一種神經遞質直接起作用。腺垂體分泌的促腎上腺激素釋放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是一39肽激素,其水平改變影響動物的學習記憶、動機行為等。ACTH影響動物學習和行為的關鍵分子區域是其分子中第4~10位氨基酸殘基,該片斷能提高大鼠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同時減輕動物的焦慮行為。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丘腦下部-垂體一腎上腺皮質(hypothalamus-pynear-adrenocorticode,HPA)軸功能紊亂與其反應遲鈍、智能低下、重復語言等認知功能障礙顯著相關。根據絕經期女性AD的發病率高於男性,且經絕後接受雌激素替代療法者的患病率降低,有人提出性激素代謝紊亂也可能參與認知障礙的發病過程。

(6)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神經元和膠質細胞可合成、分泌大量的神經營養因子,如神經生長因子(neurogrowth factor,NGF)、睫狀神經營養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膠質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lia-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等。這些神經營養因子對神經元的存活和神經元突起的生長具有重要作用。已發現在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均有神經營養因子含量的改變,例如,在PD患者黑質NGF、BDNF和GDNF的含量明顯降低,離體和在體實驗均證明BDNF、GDNF和CNTF對吡啶類衍生物1-甲基4一苯基l,2,3,6一四氫吡啶(MPTP)造成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具有很強的保護作用。

2.腦組織蛋白質異常聚集 腦組織中蛋白質異常聚集可見於一大類腦神經細胞退行性變性疾病中,如AD、PD、亨廷頓病(Huntington disease,HD)、海綿狀腦病(Creutzfeldt Jokob disease,CJD)等。蛋白質的異常聚積與基因變異、蛋白質合成後的異常修飾、腦組織慢病毒感染、腦老化和環境毒素中毒等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