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創造
① 風流寡婦的創作背景
《風流來寡婦》
三幕輕歌源劇(喜劇),是根據法國梅雅克的戲劇《大使館隨員》,由雷翁和史坦恩改寫成劇本的。
匈牙利作曲家雷哈爾譜曲,1905年12月30日在維也納喜歌劇院首次公演。首演時從第一日起的幾個晚上,都是由作曲家親自指揮的,後來又由史托茲指揮,而且成為連續上演五百次的大暢銷劇。同時在許多國家也博得空前歡迎盛演不衰,甚至被拍成電影。
此劇德文上的「lustig」是《風趣》之意,英文譯為「Merry」是《快樂》的意思。不是中文習慣譯成那種「淫盪」的意思。盡管「風流」一詞又可解釋為「高尚又清雅」但由於是年輕貌美的寡婦,被冠上這形容詞後,就會令人聯想到後者的含義,這對此劇中的主要人物漢娜·格拉麗來說是很冤枉的。
② 敵人還有特雷弗風流他們創造的都市,傳說存在嗎
你好,有關你說的風流,他們創造的都是傳說存在嗎?我在網上幫你查一通,找到你說那,然後到回復你好嗎?
③ 「風流」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一、風流的意思
1、有功績而又有文採的,英俊傑出的。
2、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版
3、指跟男女間情愛有權關的。
4、輕浮放盪。
二、讀音:fēng liú
三、英文:distinguished and admirable
四、引證
1、《漢書·趙充國辛慶忌等傳贊》:「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
譯文:他的名聲風俗自古而然,現在的歌謠慷慨,風流還在罷了。
2、郭小川《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風流的是咱們這一輩。」
五、例子
1、那身穿水墨色衣,頭戴一片氈巾的,生得風流韻致,自然是個才子。
2、因一次赴蘇格蘭公幹而邂逅了愛麗絲,一夜風流後即返港。
(3)風流創造擴展閱讀:
風流的近義詞有風致,風騷,風格,風韻。
1、風致的讀音fēng zhì ,意思是美好的容貌和舉止,風味,風趣。
2、風騷的讀音fēng sāo,意思是才華,文采,指婦女舉止輕佻,不檢點。
3、風格的讀音fēng gé,意思是氣度,作風。
4、風韻的讀音fēng yùn,意思是優美的姿態(多用於女子),指詩文書畫的風格、韻味。
④ 男人風流,是天生的嗎
男人的本性。上帝創造了男人,男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必須要不斷的去找優秀的配偶,才能得到優秀的生命。
呵呵,可能就是這種本能吧
⑤ 我本流氓,無限猖狂 》我本風流,創造潮流,賤歸賤、、賤的要有尊嚴、》騷歸騷、、騷的要有貞操
好一個風流而不下流的傢伙!頂一個......
⑥ 為什麼說蘇軾風流豪放
蘇軾(—1101),北宋大文學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出身於一個有文化修養的家庭,父親蘇洵早有文名,母親能教他讀《漢書》。少年時就十分關注社會的風俗人情和朝廷的政治措施。希望繼承范仲淹、歐陽修的事業,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青年時期才華橫溢,具備了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和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進士。深受歐陽修、梅堯臣等人稱許。宋仁宗末年,向朝廷上制策《辯試館職策問札子》,提出厲法禁、抑僥幸、決壅蔽、教戰守等主張。要求「勵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斷而力行」。表現出要求改革的政治家風度。由於蘇軾生活和地位的局限,他的改革強調「任人」而忽視變更「法制」,尤其反對急進的措施。當神宗初年,王安石實行打擊豪強兼並的新法時,他就上書反對。請求外任,離京任杭州通判。後轉知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元豐二年(1079)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這就是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責授黃州團練副使,為了生計,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闢地耕種,自號東坡居士。黃州位於長江中游險要之處,武漢三鎮即在它的西面,歷史上無數英雄曾經在這里開展政治軍事斗爭。在江山與英雄的激發之下。蘇軾寫出了著名的散文和詞章:《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宋哲宗即位,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舊黨司馬光為相執政,蘇軾被召回京,任翰林學士。這時,司馬光等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蘇軾權衡利弊,又主張對新法「校量利害,參用所長」,反對執政大臣一意孤行,招來舊黨程頤一派的攻擊。不得已,外任杭州等地知州。紹聖元年(1094)新黨再度執政,蘇軾先後被再貶到嶺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瓊州做別駕。宋徽宗即位(1100)因大赦,從天涯海角的蠻荒回到內地,次年七月卒於常州(今浙江省常州市)。一生著有《東坡全集》100多卷,遺留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和許多優美的散文。
蘇軾的一生,思想集儒、道、釋於一身。平生傾慕賈誼、陸贄,在政治上從儒家思想出發,排斥道家老莊為異端。然而他又喜讀《莊子》的文章,老莊「無為而治」的思想同他的「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的主張相一致。他又喜歡和僧人交往,向佛修行。在生活上認為「游於物之外」,則「無所往而不樂」。「聽其所為」而「莫與之爭」。表現出佛、道兩家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灑脫人生觀。然而儒家比較現實的生活態度又影響他積極進取地生活著。雖然在政治仕途上受打擊排斥,屢遭貶謫,他始終沒有消極頹廢。力所能及地做善事。在文學、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孜孜不倦地追求進取,雖貧困而不潦倒,雖擠壓而不屈從,雖暮年而「不見老人衰憊之氣」。這種豁達的心胸,表現在文學創作上,便形成了風流倜儻的豪放風格。
蘇軾的散文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政治論文《策略》、《策別》、《策斷》各篇,從儒家政治理想出發,廣引歷史事實加以論證,針對當時封建社會帶有根本性質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對策。他認為:「當今之患。外之可畏者西戎北胡,而內之可畏者天子之民也。西戎北胡不足以為中國大憂,而其動也有以召內之禍。內之民實執存亡之權而不能獨起,其發也必將待外之變。」基於他對當時政治形勢的認識,他主張對內施行寬仁之政,通上下之情;對外主張「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從而爭取對敵斗爭的主動權。他的歷史論文《平王論》、《留侯論》是另一種表現形式。《平王論》反對為避寇遷都,在政治上起到了積極的影響。由於各種局限,蘇軾早年的進策和史論,議論多流於空泛,也看出其政治上的保守態度。《勸親睦》主張恢復小宗來勸導人民親睦;《武王論》以湯武革命為非聖人;《商鞅論》以商鞅變法為破國亡家之術等,皆為書生之見,思想內容方面無甚可取。然而,在寫作方面,善於隨機生發,翻空出奇,對士子的科場考試頗有用處,一直以來,成為應舉士子的敲門磚。當時秀才們的口頭禪是:「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由於蘇軾在政治斗爭的歷練,在元祜、紹聖年間,針對具體政治問題寫的奏議《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奏浙西災傷第一狀》等,議論貼切,從實際出發,改變了空論習氣。
蘇軾的書札、雜記、雜說、小賦等,大都夾敘夾議,隨筆揮灑,不僅袒露出作家的胸懷,也表達出對人生對藝術的見解和追求,成就遠遠超過他的政治論文。《傳神記》寫僧惟真畫曾魯公像,初不甚似,經過細致觀察,於眉後加三紋,就十分逼真,說明細節真實,對傳達人物神情的重要性。《書吳道子畫後》說,畫家要「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就是說,既要掌握藝術的規律,又要有創造性,自出新意而不為規律所束縛。在豪放的筆墨之外,表現一定的思想深度,這就是所謂的「妙理」。雖然講繪畫,其他藝術門類何嘗不是如此,至今仍有啟迪意義。在黃州時寫《答秦太虛書》、《答李端叔書》,在惠州寫《答參寥書》,談生活、談文藝、談謫居時的心境,都很親切有味道。在語言文字上毫無裝腔作勢之嫌。他不僅擺脫了漢魏以來辭賦作者「以艱深文其淺陋」的文風,也避免了韓愈等古文家「力去陳言誇末俗」的矜持習氣。蘇軾的《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談「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的藝術見解的同時,他回顧了與文與可往來唱和的交情,表現出文人之間坦率而富有風趣的性格。全文不過700字,有詩、有賦、有書札、有敘事、有議論,似乎隨筆漫遊,不著邊際,然而,表現作者和文與可親密深厚的交情以及對亡友的深沉悼念這一主旨,貫穿全篇,形散而意不散。他所作的名篇《赤壁賦》用詩的語言,抒寫江山風月的清奇怡人,感慨赤壁之戰的歷史英雄人物。其實,周瑜擊敗曹操的赤壁在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和蘇軾所游的「赤鼻磯」不是一個地方。蘇軾泛遊長江,浮想聯翩,借題發揮,通過主客對答,水與月的譬喻,探討宇宙與人生的哲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表現出蘇軾在政治上受到挫折時的矛盾和苦悶心情。然而,當他用老莊和佛家的思想來觀察宇宙人生時,又豁然開朗,表現出曠達灑脫的人生態度。賦中的主客,實際上代表蘇軾思想的兩個側面,他雖沿用漢賦以來「抑客伸主」的作法,但是,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更像一首美妙的散文詩,盡脫漢賦刻板的句法和齊梁駢儷的作風。《後赤壁賦》與《赤壁賦》同為蘇軾的名篇。前一次游赤壁是元豐五年初秋七月。後一次游赤壁是在同年初冬十月。前一次游赤壁,活動僅限於船中,《赤壁賦》雖然也描繪江上景色,主要內容還是談玄說理。後一次游赤壁,主要活動在江岸,《後赤壁賦》以敘事寫景為主。「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天然句法,景語不俗。文末夢境,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為景物又平添了朦朧的浪漫色彩。
《石鍾山記》是蘇軾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石鍾山,在今江西省湖口縣鄱陽湖的東岸。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在縣城的南邊,叫「上鍾山」;一部分在縣城的北邊,叫「下鍾山」。各距縣城約1里,高600尺左右,方圓10里左右。蘇軾這篇文章,重點辨明「石鍾山」名稱的由來。先提出酈道元、李渤的說法,認為他們的說法讓人懷疑,同時加以辯駁。然後寫親自月夜實地考察,發現石鍾山附近水中有許多石穴罅,中流又有「空中而多竅」的巨石,波浪沖進石穴里,就像鍾鳴一樣發出響聲。蘇軾認為,這才是石鍾山「獨以鍾名」的真正原因。並引申議論,強調對任何事物作出判斷,必須「目見耳聞」,必須作深入的調查之後,才能得出結論。這是正確的。
蘇軾的詩歌,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他歷經從仁宗到徽宗五朝皇帝,足跡幾乎遍及當時中國的重要州郡,遠至大西北、海南儋耳。一生順境、逆境,榮辱、禍福,窮達、得失集於一身,他把寫詩當成日常功課,無論何時何地都堅持寫作,一直到老。而關心國計民生、同情民間百姓疾苦是蘇詩的重要內容。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主張「詩歌要有為而作」,因此,創作了許多為黎民的悲歌。《許州西湖》譴責地方官吏役民開湖為游春,不顧連年飢荒,視百姓如草芥的貪鄙嘴臉。《送黃師是赴兩浙憲》:「哀哉吳越人,久為江湖吞。官自倒帑廩,飽不及黎元。」抨擊官府揮霍錢糧,百姓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黑暗現實。在鳳翔時作《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揭露朝廷攤派徭役給百姓造成的災難。在杭州時作《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詩,對為糊口奔走販鹽,身陷囹圄的窮苦百姓表示同情。被貶黃州時作《五禽言》、《魚蠻子》借渡河農夫和漁民之口,控訴地租剝削的殘酷性。被貶惠州時所作《荔枝嘆》借控訴唐玄宗、楊貴妃的罪惡,抨擊用人民血汗來「爭新買寵」的當朝權貴。
蘇軾有些政治諷刺詩,針砭時弊,同情人民疾苦,往往和不滿王安石新法的情緒交織在一起,以致得罪權臣。《山村五絕》皆針對鹽法、青苗法等,譏誚朝政:
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但教黃犢無人佩,布穀何勞也勸耕。
當時販私鹽者多帶刀杖,故該詩取西漢龔遂令人賣劍買牛、賣刀買犢之事,譏諷鹽法太急。有些詩誇大了新法之弊,有失偏頗。但他寫《石炭》、《答呂梁仲屯田》等詩,涉及社會問題,表現出他關心國事、民事,也是難能可貴的。
蘇軾的寫景詩以及由此生發的哲理詩,最是膾炙人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些詩亦來自「江山之助」,他漂泊所到之處,飽覽山川奇景,三峽的奇絕、長江的壯闊、西湖的嫵媚、錢塘的怒潮、北國海棠、南嶺荔枝、儋州黎寨、草木人情,無不盡收筆下,寫入詩中。構成了獨特而新穎的意象和境界。《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寫西湖晴雨,好景奇景。用擬人化手法,把西湖比做西施,意境深遠。於是,後人遂稱西湖為西子湖。蘇軾兩度任職杭州,每覽江南山水,必要寫詩,《游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等詩,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在蘇軾筆端,都留下了美麗動人的形象。在密州、彭城、膠東,他寫的《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詩,描繪江北名勝和地方風物令人過目不忘。遠放惠州、儋州時,不但以濃厚的興致再現嶺南風情,而且能寓情於景,表達自己的哲思理趣。《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惟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
詩篇以荷、菊、橙、桔4種花木的不同形象和色彩。概括秋去冬來的時空變化,暗示時間和人生之寶貴,告誡人們要珍惜美好年華。曲盡其妙,寓意委婉,清新可愛。《題西林壁》哲理詩更是意象豐富,議論精闢自然,飽含理趣:
四川眉山縣蘇軾塑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通過寫游山觀景的感受,說明只有超脫局外。才能看清事物全部真相的道理。《琴詩》、《泗州僧伽塔》、《洗兒》諸詩或暗喻滿意的成果有賴於主客觀的統一,或指明大自然的變化並非由於神靈的主宰。寓深刻的人生哲理於意象之中,以奇趣哲理取勝。《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像這種「人生恰似燕爪泥」的詩,即景寓意,因物寓理,情理交融,意在不言中,情、景、理三者有機統一,意蘊無窮。蘇軾的創作,開拓了哲理詩的新時代。
蘇軾以文為詩,以超乎尋常的藝術創造力作詩,想像豐富,比喻新穎貼切。奇趣橫生。他各體皆工,尤擅長七言。《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
春來何處不歸鴻,非復贏牛踏舊蹤。但願老師真似月,誰家瓮里不相逢。
詩人用春來歸鴻、贏牛舊蹤的形象,比喻人生飄忽不定,生動深刻而又明白通俗。以皎月祝願老師把清輝灑滿人間,人們在水瓮前與老師相逢。這里人、月、水互相轉換映照,通過人與物空間位置的循環切換過程,產生聯想、形成比喻。從而寄託對法芝老師的深情厚誼,既出入意外,又合乎常理。真是別開生面,令人拍案叫絕。
蘇軾不僅詩、文寫得卓有藝術成就,他的詞作也表現出了精湛的藝術創造性。他沖破了詞專寫男女戀情、寫離愁別緒的框框,擴大了詞的題材,提高了詞的意境。凡是懷古、感舊、記游、說理、寫景、狀物等題材,都可以用詞來表達。蘇軾「以詩為詞」的創作實績。使詞擺脫了僅僅作為樂曲的歌詞而存在的狀態,成為一種獨立的新詩體。《江城子·密州出獵》寫他在射獵中所激發出來的要為國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不滿彌漫詞苑的浮艷柔媚之氣,於柳永和婉約詞派之外,另立門戶,成為宋詞豪放派的卓越開創者。最能代表豪放詞風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面對長江,暢想古代英雄人物,感嘆自身失意之情,雄奇闊大,豪放恢弘。上片詠赤壁,即景狀物,極盡江山之勝。下片緬懷周瑜,因景生情,愛江山更愛美人,突出英雄本色。襯托自我,抒發身世之嘆。結尾「人生如夢」貌似頹廢,實乃不平之鳴,激憤之詞。同樣表現豪放詞風的名篇還有《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幻想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浮想聯翩,筆勢奇轉,由天上到人間,逸興灑脫,面對現實,理解人生,熱愛生活。有理想色彩。又不乏現實根基,不愧為「中秋詞」的千古絕唱。
蘇軾的詞,風格多樣化,也不乏纏綿嫵媚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是宋代詞壇上第一首悼亡之作。蘇軾這首詞是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感情沉摯婉曲,思念之意令人回腸盪氣。兒女情長盡在字里行間。而所作《蝶戀花》則又是清雅綺麗,色彩紛呈: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寫佳人嬉戲歡笑,無意中勾起了牆外行人的春思,駐足傳情,卻惹惱了本來無情的佳人。風情嫵媚動人,於曲折細膩之中獨具凝重淳厚之筆。正如清人賀裳所言:「如此風調,令十七八女郎歌之,豈在『曉風殘月』之下!」
⑦ 風流創世神 風流創世神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創世神創造了
啊三大市場上淡淡的淡淡的淡淡
⑧ 日本的藝術表演「風流」是如何產生的
幾乎與木偶凈琉璃產生的時期差不多,歌舞伎這種日本民族特有的藝術形式也露回出了端倪。歌舞伎直接承傳的答淵源,是一種名叫「風流」的狂熱舞蹈。
在江戶初期,出雲地方出現了一個叫阿國的巫女,她很善於跳舞,並且創作了一種叫作「念佛踴」的舞蹈。她的丈夫名叫名古屋山三郎,很善於唱俗歌,兩人琴瑟相諧,成立了劇班,到京都一帶去演出。1604年,豐國神社舉辦祭祀歌舞盛會,與會者達500多人,阿國應邀前去演出她的歌舞伎,在她的狂熱舞蹈的感召下,所有人都拍手擊掌,隨節拍一起扭動身體,創造了一種狂歡節般的氣氛,阿國出盡了風頭,也從此確立了歌舞伎在日本的社會地位。
阿國演出的歌舞伎,有一個特點是女扮男裝,她往往穿上黑色的僧衣,頭上包著黑布,用紅絲帶在身上掛一個銅鉦,起舞時擊鉦,發出有節奏的響聲。阿國歌舞伎的演員中男女混雜,也有兒童參演,在歌舞之間,還要做出種種滑稽可笑的表演,演唱當時流行的時調。這就有效地打破了能和狂言中涇渭分明的悲劇與喜劇,崇高與滑稽的界限。由於這種演出生動靈活,故廣受人們的歡迎。其他的藝人都來仿效,結果,能和狂言等各種演藝成分滲透進來,甚至木偶凈琉璃中的三味線也被用於歌舞伎的伴奏了。
⑨ 風流啊風流,這就是風流是哪首詩里的句子
這是紀宇的《風流歌》中的句子。
《風流歌》,長篇抒情詩,一九八零年四月二十八日晨寫於青島,發表在《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配樂朗誦,並作為交換節目與各省、市廣播電台交流,舉國傳播,廣泛流傳,在群眾中特別是青年中產生了較好的影響。198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詩集《風流歌》。
後來,紀宇續寫了《風流歌》之二和之三,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大中學生們爭相傳抄、朗誦,在八十年代的大學里,無人不知《風流歌》。三首《風流歌》被作成盒式磁帶,由瞿弦和、張筠英朗誦;匯編成《紀宇朗誦詩》,賀敬之題寫書名,作家出版社第一版印刷37000冊,由新華書店發行7000冊,其餘全部由作者郵售一空。
《風流歌》 -《風流歌》之一
什麼是風流
風流喲,風流,什麼是風流?
我心中的情絲象三春的綠柳;
風流喲,風流,誰不愛風流?
我思索的果實象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個人,有肉,有血,
我有一顆心,會喜,會愁;
我要人的尊嚴,要心的穎秀,
不願象丑類一般鼠竊狗偷!
我愛松的高潔,愛蘭的清幽,
決不學蒼蠅一樣追腥逐臭;
我希望生活過得轟轟烈烈,
我期待事業終能有所成就。
我年輕,旺盛的精力象風在吼,
我熱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風流呵,該怎樣把你理解?
風流呵,我發誓將你追求;
清晨——我詢問朝陽,
夜晚——我凝視北斗……
遐想時,我變成一隻彩蝶:
「呵,風流莫非指在春光里嬉遊?」
蒙朧中, 我化為一隻蜜蜂:
「呵,風流好似是在花叢中奔走。」
我飄忽的思潮匯成大海,
大海說:「風流是浪上一隻白鷗。」
我幻想的羽翼飛向明月,
明月說:「風流是花下一壺美酒。」
於是,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夢,
夢見人生中的許多朋友——
他們都來回答我的問題,
爭辯著,在八十年代誰最風流。
理想說:「風流和成功並肩攜手。」
青春說:「風流與品貌不離左右。」
友誼說:「風流是合歡花蕊的柱頭。」
愛情說:「風流是並蒂蓮下的嫩藕。」
道德說:「風流是我心田的莊稼。」
時代說:「風流是我腦海的金秋」……
風流喲,風流,請你回答:
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淺陋?
風流喲,風流,請你開口:
你有沒有不變的標准讓我恪守?
⑩ 風流啊 風流 我就是風流.---這句話我忘記出自哪首詩了,請指點
《風流歌》
作者:紀宇
原文:
風流喲,風流,什麼是風流?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春的綠柳;風流喲,風流,誰不愛風流?我思索的果實像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個人,有血,有肉,我有一顆心,會喜,會愁;我要人的尊嚴,要心的穎秀,不願像丑類一般鼠竊狗偷!
我愛松的高潔,愛蘭的清幽,決不學蒼蠅一樣追腥逐臭;我希望生活過得轟轟烈烈,我期待事業終能有所成就。
我年輕,旺盛的精力像風在吼,我熱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風流呵,該怎樣把你理解?風流呵,我發誓把你追求;
清晨--我詢問朝陽,夜晚--我凝視北斗……
遐想時,我變成一隻彩蝶:"呵,風流莫非指在春光里嬉遊?"
朦朧中,我化為一隻蜜蜂:"呵,風流好似是在花叢中奔走。"
我飄忽的思潮匯成大海,大海說:"風流是浪上一隻白鷗。"
我幻想的羽翼飛向明月,明月說:"風流是花下一壺美酒。"
於是,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夢,夢見人生中的許多朋友。
他們都來回答我的問題,爭辯著,在八十年代誰最風流。
理想說:"風流和成功並肩攜手。"
青春說:"風流和品貌不離左右。"
友誼說:"風流是合歡花蕊的柱頭。"
愛情說:"風流是並蒂蓮下的嫩藕。"
道德說:"風流是我心田的莊稼。"
時代說:"風流是我腦海的金秋。"……
風流喲,風流,請你回答:這樣的理解是不是淺陋?
風流喲,風流,請你開口:你有沒有不變的標准讓我恪守?
《風流歌》由四部分組成。一、什麼是風流;二、風流的自 述;三、我和風流;四、真正的風流。
無疑,它是一個境界深 邃、音域寬廣的協奏曲。《風流歌》是頌歌,《風流歌》是放歌。
《風流歌》好比是遼闊無垠、波濤洶涌的大海,其內涵相當豐 富、深奧,需要認真品味、解讀。
「風流」一詞有著豐富的內涵。一般指有功績、有才華, 不拘禮法的人的行為,又指男女間行為放盪的苟且之事。
由 於受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往往視風流為輕佻、放盪、不 正道,而無視其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閃光點。紀宇不為傳
又將風流與理想、青春、友誼、愛情、道德、時代等進行比照, 從正面強調了風流的美好、閃光的本質。
詩人詮釋了風流的內涵後,又謙恭地說「:風流呦,風流,請你回答:這樣的理解 是不是淺陋?」應當說,詩人對風流的理解是深刻的,既解讀 了風流的本質,又發現了風流的美,以及風流在隨著人們的 審美情趣變化而變化。
詩人對風流的尋求,不在於他是否發 現了大千世界的全部風流,而在於對風流的執著追求「:風流 呵,我發誓將你追求」。
假如炎黃子孫都有這種追求精神,中 國將會成為「風流」之國,人民將成為「風流」之人。在華夏大 地上,多一點風流」詩、「風流」歌、「風流」舞,那該是多麼令 人振奮的事啊!
1982年,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詩集《風流歌》。
(10)風流創造擴展閱讀:
紀宇,原名蘇積玉。
山東青島人。中共黨員。
1967年畢業於青島市第九中學。歷任青島卷煙廠工人,青島市文化局編輯、編劇及戲曲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青島市藝術研究所所長、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編劇。
青島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年聯合會第四、五屆常委及副秘書長。青島市、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山東作家協會副主席紀宇
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詩集《金色的航線》、《船台濤聲》、《五色草》、《風流歌》、《紀宇朗誦詩》、《紀宇自選詩集》、《山海魂》、《追求六重奏》、《紀宇抒情詩》、《紀宇兒童詩選》、《紀宇愛情詩》,長詩《97詩韻》。
散文集《美的遐想》,報告文學集《紀宇報告文學選》,長篇傳記《喜劇人生》,詩論集《詩之夢》等,都說明著他對各種文體的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的句子好像就可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