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原则是什么
① 如何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
1、确定两权分离的基本原则
当投资人既是股东又是经营管理者时,必须从本质上把他们按这两种角色加以严格区别,以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作为股东,他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具有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也就是投资者权益),享有按投资比例分红的权利;作为经营管理者则是受雇于企业,与企业是委托与受托(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享有按劳取酬的权利,这就是两权分离的基本原则。
股东按照投资比例获得企业的投资收益、具有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但是,不应该按照投资比例来分配对企业的管理权力。对企业的管理权力应该是按照每个人实际的管理能力来聘任。因为大股东不一定就具备最好的管理企业的能力;股东们也不一定具备担任其希望担任的职务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投资比例绝对不会成正比。所以对股东担任经营管理人员同样应该实行聘任制。对聘任的经理人员及各级人员都要进行监督、控制、考核。对违反股东意志或者国家法规的经理人员有权利随时罢免。
股东参加企业的工作,不论是当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该等同于企业的一般员工,没有任何特权。一方面要按照个人能力来安排职位或者岗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履行应该履行的义务、获得应该获得的报酬;另一方面,不论是担任总经理职务还是做一般员工,都 与普通员工一样,必须遵守企业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指挥。严格做到服从制度、服从纪律、服从企业权威。不要以所有者自居,在企业内部组织自己的势力群体,以个人利益对抗企业利益。
2、投资者担任经营管理者的规范
投资者担任经营管理者实行聘任制和投资者担任经营管理者的选聘方式,应该以股东大会的形式加以法制化。
股东大会应该明确规定:
首先是投资者内部人员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种类;
其次是,不同职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历,不同的职位必须承担的责任、义务和任职目标任务,不同的职位应该享有的报酬和权利等;
第三是,除董事长外,由内部人员担任副总以上领导职务和财务主管的都要以法律文书的形式,与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签署聘用合同,其他职位按照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规定与企业(总经理)签署聘用合同。
投资者内部人员的聘任依然坚持择优聘用原则。投资者内部人员志愿报名应聘职位,由股东会或董事会委托咨询机构按照不同职位要求,对应聘者进行笔试,其后再由股东会或董事会联合咨询机构对应聘者进行口头答辩,综合两项成绩择优聘用。
得到聘任后的高管人员与董事会签署聘用合同,由董事会签发任命书,聘用的高管人员方能到任,履行职责。
总之,当股东既是股东又是经营管理者时,必须从本质上把他们根据其不同的角色加以区别。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责任和不同的报酬。
为了保证两权分离的法制化,在进行企业管理体制调整的时候要同时对“企业章程”进行修改,把两权分离的原则、投资者担任经营管理者实行聘任制和投资者担任经营管理者的选聘方式等内容写进“企业章程”,以获得法律的保护与支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得到所有投资者的认同与支持.
② 企业所有权性质具体是指哪些
从投资(企业注册资金来源)和所有权角度介定的企业性质。
国营:这回词太老了,现在叫“国答有”。全部由国家财政投资,所有权归国家;
合作:又称合伙,两个以上自然人共同投资,所有权归合伙人按投资比例确认,其企业性为个体;
合资:主要是指中外合资,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分别投资,按各方投资并考虑利益关系协商确定所在权比例;
独资:主要是指国外某一个企业单独投资经营的企业,所有权为该企业主;
集体:一个特定的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或其他的群众性经济组织投资,所有权为该集体经济组织。
私营:中国公民个人投资兴办,所有权归投资人;
股份:这应该不用解释吧?
报关:外国企业在华的分支机构;
其他:以上未列入者。如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③ 为什么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分离
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是 公司所有权者未必有企业经营能力,所以要委托经营能力高强者代己经营,由此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中国民营企业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就是私营企业老板把着经营权,舍不得交由他人(职业经理人)打理,而是近亲繁殖(父传子、子传孙),优势递减,导致家业衰败。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使企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员达到最优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所有者带来最大的利润。因为,所有者不一定懂经营,而资产只有运动起来才可能增值,那么谁能来完成这个滚动资产增值的任务呢,那就是经营者——也就是所有者(股东)聘用的经理(总裁),或者说我们常常听说的CEO,这些经营人员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营销能力,但却不掌握资产,公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为那些不懂经营却想为自己掌握的资产寻找增值机会的人以及懂经营却没有资产的人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契机,从而解决了这个矛盾,实现资源、人力的最优化配置。至于缺点自然是经营者有可能利用其经营管理有关资产的有利地位谋私利,从而损害所有者的权益。但从总体上来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最优模式,利大于弊。
④ 企业所有权结构或企业所有权安排,主要就是指下面哪些权益的配置与安排
古典企业是指独资经营的私人业主制企业和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回、共同经营的合伙制企业,答属于自然人企业。古典企业最初出现于一四—一5世纪,到一9世纪,它们一直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古典企业最初的形式是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即一个投资人作为业主雇佣若干工人生产某种商品,投资者个人出资、经营和控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在业主制企业基础上扩张形成的,它是几个人共同出资成立的企业。 单一的融资结构限制了企业对内部分工协作效率和对实现规模经济的追求。合伙制企业虽然比独资企业更有利于规模化经营,但它仍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进行筹资。由于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和经营,企业经营决策必须在全体合伙人之间进行协商。人数越多,企业内部的协商决策成本就越高,这就决定了合伙制企业的投资人不可能很多。同时,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都是自然人企业,对债务清偿负无限责任。这对合伙参与人造成很大的风险压力,规模越大,风险压力也越大。这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夜之问倾家荡产的命运,从而使各个投资人在资金投入上会有所保留。因此,相对于对资金需求量大的新技术和新行业来说,合伙制企业所能筹集的资金量仍显不足
⑤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董事会负责。企业所有者通内过董事会制定企业规容划制定责任目标,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组建管理团队对企业按照董事会的规划进行日常的经营。职业经理人团队对董事会负责,享有在于董事会签订的聘任责任书责任范围内的战略制定、人事任命、财务运作权。
⑥ “公司所有权结构”是什么
公司所有权结构就是股权结构。公司的所有者就是公司股东,即公司出资者。公内司成立后容,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是指股东所持股份之间的比例关系。
现代企业理论学者认为 ,“企业所有权”是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它由谁拥有依存于企业经营的不同状态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实质是企业中存在的产权而不是真正的企业所有权 ;真正的企业所有权是指企业出资者的所有权
(6)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原则是什么扩展阅读:
所有权决定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因此公司的重大问题需要股东大会决议,按票数原则来通过。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公司法规定修改章程存续发展的有限公司如果有1/3以上票数的股东不同意,就不能通过;上市公司股改中如果1/3以上票数的股东不同意,股改方案也不能通过。
参考资料:企业所有权理论_网络
⑦ 一句话: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
企业是指公司抄所有的资产,包括有形袭资产和无形资产,
所有权是指这些资产的所有者,他们具有处置资产的权利,
经营权是指管理者通过管理公司资产,使资产升值。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指公司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不是同一批人,他们分别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是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⑧ 什么是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请举例
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董事会负责。企业所有者通过董事会制定企业规划制定责任目标,并不直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组建管理团队对企业按照董事会的规划进行日常的经营。职业经理人团队对董事会负责,享有在于董事会签订的聘任责任书责任范围内的战略制定、人事任命、财务运作权。
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的典型特症,可惜现在的民营企业多半还不理解,因此凡事还是老板说了算,有些本身资方就是CEO,有些虽然聘请了CEO,但真正的管理经营权还是老板。
一个企业如果出现严重的违法情况,CEO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抓起来判刑,但所有者是不要承担责任的,最多是该企业破产,他的投资收不回而已。
所以经营权属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CEO;而所有权属于出资人。这就叫两权分离。
⑨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了。企业资本和经营规模非常大,无法有企业所有者来直接经营企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东的数量非常多,不可能股东都来参与经营。所以只好委托信任的管理层直接管理企业,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等很多方式来了解经营情况,分享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