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权所有权转化
① 继承所有权转移的时间问题
物权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回受遗赠开始时答发生效力。”遗赠,是指遗嘱人采取遗嘱的形式将其财产权利的一部或全部,无偿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于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赠虽然是遗赠人生前作出的意思表示,于死亡后才发生法律效力,但一般认为,因遗赠发生的物权变动,同样适用继承的规则,物权不经公示而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继受取得里面说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是登记或者交付”,是指一般情况下,物权变动应经公示(动产以交付为法定公示方式,不动产以登记为法定公示方式)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② 房屋继承时房屋所有权改变了吗
房产继承从房屋所有权人死亡之日起即可办理,原则上没有时间限内制,这样继容承所得的房屋自继承之日起所有权转移。因继承取得物权,继承人获得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办理程序:先到房屋所在地的县级房管局办理房产证的名称变更的登记,然后再到房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
③ 通过房屋遗产继承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吗
房产继承从房屋所有权人死亡之日起即可办理,原则上没有时间限制,这样继承所得的房屋自继承之日起所有权转移。因继承取得物权,继承人获得所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办理程序:先到房屋所在地的县级房管局办理房产证的名称变更的登记,然后再到房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部门办理土地使用证。
④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对吗
公民来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财产源的继承权规定在宪法总纲部分,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总纲之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003年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修改宪法建议中,明确地提出了“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条款。2004年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经过正当法律程序,“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正式成为宪法条文。
这一规定和进一步明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无疑是2004年修宪最具现实意义的内容,它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对待私有财产态度的重要转变,表明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经济改革,继续稳步推进。
⑤ 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
财产所有抄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两种含义:(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
继承权必需具备(1)必需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财产。(2)必需是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
⑥ 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与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区别
1、所有权是一种物权,继承权是一种身份权和财产权的统一。二者在权利的对世性质回上都是绝对答权,即权利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是义务人。
2、所有权体现的是一种支配权,继承权可以分为期待继承权和既得继承权。所有权是对权利标的现实支配的权利。继承权类似于一种获取权利的途径,最终是要转化为对其他财产的控制权。
3、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通过行使继承权可以获得所有权,但是这种所有权是继受取得的,这个所有权上如果在继承发生前存在负担,那么继承之后负担依然存续。如果是原始取得,比如善意取得,就不会有权利负担的延续。
这两个概念其实很难做比较,每个概念都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
⑦ 只有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子能继承吗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房屋所有权证是房屋所有人享有房屋所有权的唯一证明。如专果没有其他相反的证据属证明,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你们既然拥有房屋所有权证,那么土地使用权也就是你们的,没有土地使用权证不影响房屋的买卖过户。
你爸爸去世之后,你同样享有继承权,可以一直住下去,从你爸爸死亡的那刻起,那套房子就属于你爸爸的继承人共有,当然里面也有可能会涉及一个你爸爸和妈妈夫妻共同财产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物权法》第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⑧ 继承中房屋所有权转移
继承所得不同于买卖所得,房屋买卖的话,要登记才转移所有权。继承的话,事后及时变更房屋登记即可
⑨ 继承权是所有权人必须去世才叫继承吗
继承权包括两种涵义: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即享有客观意义上的可能性继承权。
(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即一定的法律事实)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继承权的特征
(一)继承权是自然人基于一定的身份关系享有的权利
(二)继承权是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遗嘱而享有的权利
(三)继承权的标的是遗产
(四)继承权是继承人于被继承人死亡时才可行使的权利的效力。
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
继承权的接受,是指享有继承权的继承人参与继承、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表示。
自继承开始,客观意义的继承权也就转化为主观意义的继承权,继承人得自主决定是行使继承权、接受继承,还是放弃继承权。依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权的,视为接受继承。
继承的放弃,是指继承人作出的放弃其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的意思表示。
继承权的放弃,是继承人对其继承权的一种处分。
继承权的放弃,须以明示的方式作出。
继承权的放弃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
继承权的放弃不能附加任何条件,
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的丧失,又 称继承权的剥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法定事由时取消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的丧失可分为绝对丧失与相对丧失。继承权的绝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终局的丧失,该继承人绝对不得也不能享有继承权。继承权的相对丧失,又称继承权的非终局丧失,是指因发生某种法定事由继承人的继承权丧失,但在具备一定条件时继承人的继承权最终也可不丧失。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事由
1.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绝对丧失)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绝对丧失)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继承人因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而丧失继承权的,属于继承权的相对丧失。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绝对丧失)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当然丧失继承权。
我国关于继承权的原则
一、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继承权的原则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主要有以下表现:
第一,凡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均为遗产,全得由其继承人继承。
第二,继承人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
第三,继承权为绝对权,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
二、继承权平等原则
(一) 继承权男女平等
(二)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继承权平等
(三) 在遗嘱继承和遗赠中保护老、幼、残疾人的利益
依《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以遗嘱处分其财产时,遗嘱中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份额。
(四) 遗产分割不能侵害未出生人的利益
按照《继承法》的要求,在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以保护被继承人死亡后出生的子女和利益。
(五) 承认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
我国《继承法》中特别规定了遗赠扶养协议。公民可以与无法定扶养义务的自然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以保障受扶养人的生养死葬。
三、互谅互让、团结和睦原则
(一)继承人的继承权受法律的平等保护
(二)法定继承人有平等的继承权
(三)继承人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还有其它不清楚的,可登陆——http://tieba..com/f?kw=%C2%C9%CA%A6%D7%C9%D1%AF&fr=index提问律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