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著作权抗辩
你好。1、原告的诉讼主体不适格抗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商标侵权诉讼的原告应当是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因此,原告的主体应当符合上述规定,如果原告不符合上述规定,被告可以提出原告诉讼主体不适格的抗辩。
2、不相同以及不相近似抗辩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上述行为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被告抗辩时应当根据原告的具体主张进行抗辩。此处仅以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主张为例进行抗辩。
首先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应当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而不能以注册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的商标和该商标实际使用的商品为准。然后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一是被控侵权的商标,二是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接下来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者相类似。判断近似商标时所称的近似需要达到了易造成混淆的程度,即将该商标使用在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普通消费者可能会对商品的来源产生错误的认识。比较时应当采用隔离观察、整体观察和要部观察的具体比较方法。经过上述比较如果得出商标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或者产品不属于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就可认定不构成侵权。
3、在先权利抗辩
《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如果注册商标与被控侵权人的合法权利(如企业名称)相冲突,就可以以在先权利进行抗辩,主张自己不构成侵权。
4、通用名抗辩
《商标法》规定,以本商品的通用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不予注册(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除外)。因此,如果某商标是商品的通用名称,即使经过注册,只要符合以下特征,仍然可以考虑通用名抗辩:注册商标是约定俗成的商品通用名称,且使用地域范围广泛;通用名称作为商标在使用中没有获得显著性;通用名称仅仅作为注册商标的一部分,不能限制他人对该商品通用名称的使用;含通用名称的商标权人无权阻止其他人也将通用名称作为商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
5、合理使用抗辩
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根据上述规定,含有县级以上地名的商标,在允许注册的同时又限制了商标权人的部分权利,即不能限制他人对地名的合理使用,只要不会造成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就不构成侵权。
6、销售商品合法来源抗辩
《商标法》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7、诉讼时效抗辩
如果原告的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的规定,就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主张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8、撤销注册商标抗辩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该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该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因此,如果原告的商标符合上述情况,被告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申请,以否定原告的商标权。一旦商标评审委员会受理撤销申请,被告可以据此向法院提出中止审理的申请,并附撤销申请的副本及证据。法院将根据撤销申请的理由和证据来决定是否中止审理。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⑵ 淘宝怎样投诉外观专利
官网给的便是这样。
投诉入口: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注册
步骤如下:
1、注册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会员
(2)商标侵权著作权抗辩扩展阅读
原因如下:
1、应该是对方将产品申请了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并在淘宝上投诉侵权;
2、实用新型和外观是不经过实质审查就能授权,所以对方完全有可能用产品申请专利反而告你侵权;
3、这种行为涉嫌恶意申请专利维权,应该不受法律保护,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寻求法律援助;
4、建议对自己的产品设计及早申请专利保护,避免再出现类似情况。
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不受理情况:
1、未授权销售
投诉方以淘宝网卖家未经授权经销其产品的问题(反映淘宝网卖家销售其产品低于其的定价问题),根据法律规定不属于违法侵权行为。
2、商标受理中
如果投诉方的商标还在受理中,并未取得商标专有权,故投诉方现在并不享有禁止他人使用与贵方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的权利。
3、商标合理使用
如果淘宝网卖家发布的商品信息是权利人的产品,则该卖家发布商品的图片上出现的贵方产品原有的标识以及卖家在文字描述上对商品的呼叫均不是相关法律、法规所定义的商标侵权。
淘宝知识产权被投诉一件商品扣2分,可以先和投诉你的公司去做沟通,让他们取消投诉,把东西下架不卖了,另外如果是你提交一些证据,当然是你没侵权的情况下,可以免除处罚的,如果是提交了证据,在72小时之内没有提供进一步你侵权的证据情况下也可以免除扣分处罚的。
同时4款产品被投诉,扣8分。知识产权侵权从信息层面判定的,每次扣2分;情节严重的每次扣24分;特别严重的每次扣48分
严重违规:
知识产权被投诉后,至于淘宝知识产权被投诉侵权扣几分例子如下:如您的宝贝涉嫌假冒/盗版商品的,每款商品将扣严重违规2分,3天内同一投诉方的投诉淘宝知识产权,最多扣12分。如情节严重,淘宝知识产权被投诉扣分将有可能会增加。
一般违规:
除假冒以外的商标侵权,除盗版以外的著作权侵权,以及专利侵权。属于不当使用他人权利,后续每次处罚将扣2分。属于一般违规。同时,同一权利人在三天内对同一卖家的同一类型的侵权投诉(包括但不仅限于:专利权,版权,商标权)视为一次投诉。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会因为一个权利人的单次投诉,而被扣除过多的分数。
⑶ 如何理解商标侵权诉讼中的合法来源抗辩
判断销售者是否知情应结合案情进行分析,如出现如下情况应可认定销售者明知侵权:
第一、商标权人已有效证明发过警告信函,但销售者仍然坚持销售被控侵权产品;
第二、商标权人未发过警告信函,但销售者曾因销售被控侵权产品而被司法、行政机关处理过;
第三、商标权人持有的商标显著的知名度;
第四、被控侵权产品和合法产品相比,价格明显偏低。
综上,商标侵权诉讼中,销售者的合法来源抗辩不仅需要满足证据关联性统一的要求,还应当根据具体案情分析商标权人能否成功指控销售者对侵权知情。实际上,这些条件对于专利诉讼中销售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条行使类似的合法来源抗辩,是同样适用的。
[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六条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条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许诺销售或者销售不知道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并售出的专利侵权产品,能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⑷ 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包括哪些
一般人想要使用商标的,首先就要经过商标权利人的同意,可是一个商标里面往往包含较多东西,有些人在使用他人商标的时候就会被认定为商标侵权。那么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包括哪些呢?接下来八戒知识产权就带您了解下相关知识。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一、正当使用抗辩1、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的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2、三维标志注册商标中含有的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要的商品形状或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3、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二、侵权不赔偿抗辩1、注册商标未使用抗辩注册商标专用权人不能证明此前三年内实际使用过该注册商标,也不能证明因侵权行为受到其他损失的,被诉侵权人不承担赔偿责任。2、合法来源抗辩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⑸ 在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中,被告提出原告主体不适格的常见抗辩理由有哪些
您好,首先,原告必须是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享有人,否则无权提起著作权侵权之诉。在这个问题的解析上,著作权侵权案件比合同案件复杂得多,具体分析如下:
1.作者
作者通常是著作权人,有权提起侵权之诉。但是,作者与著作权人身份发生背离的情形也不少见。在这些情形下,如遇著作权侵权发生,作者无权起诉。比如:
(1)委托作品、职务作品等特殊作品。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由委托人或者作者所在单位享有权利的,作者不是著作权人。
(2)著作权转让。著作权人依法转让著作权后,其著作权依法由受让著作权的人享有。如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在转让前,则由原著作权人起诉;如著作权侵权行为发生在转让后,则由受让人起诉。值得一提的是,司法实践中遇到一些未转让著作权、只转让诉权或维权权利的情形。大陆法系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一般认为,诉权是派生于实体权利的,不转让实体权利,只转让诉权或维权权利是无效的。
(3)著作权许可使用。根据许可使用的类型不同,有权起诉人的身份相应不同。
《商标司法解释》第3 条规定,《商标法》第40 条规定的商标使用许可包括以下3类:①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②排他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该注册商标仅许可一个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注册人依约定可以使用该注册商标,但不得另行许可他人使用该注册商标;③普通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注册人在约定的期间、地域和以约定的方式,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并可自行使用该注册商标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
第4 条规定,《商标法》第53 条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
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
2.著作权人授权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中国音乐 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中国电影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等,根据《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著作权人的授权,以信托方式管理著作权人的权利,有权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3.著作权人的继承人或受遗赠取得著作权的人
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其中的财产权部分可以继承或者遗赠。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著作权的人有权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提起诉讼。
⑹ 以商标的先用权抗辩,能否继续在原范围制造该商标法条中的“继续使用”,应该如何理解
侵权
一、侵权损害赔偿
(一)财产损害赔偿
1、财产损害赔偿的定义
财产损害赔偿,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并造成财产损失的,侵权人应当向被侵权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财产损害赔偿,既可能是因为侵害财产权益所致,如砸坏他人电脑导致的电脑价值的赔付,也可能是由于侵害人身权益所引起,如打伤他人导致的医疗费用的赔付。
2、财产损害赔偿的分类
依据被侵害的民事权益的类型,财产损害赔偿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侵害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侵害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侵害其他人身权益的财产损害赔偿);侵害财产的财产损害赔偿。
3、人身伤亡在可能引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财产损害赔偿。关于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结合《侵权责任法》第20条和第16条的规定可知,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进一步而言,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在赔偿范围上一般包括积极的一般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前者包括上述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丧葬费等,而后者则包括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另须注意的是,如果侵权行为造成被侵权人死亡的,请求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的主体就将是被侵权人之外的人,按照《侵权责任法》第18条的规定,包括被侵权人的近亲属以及为被侵权人支付了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同时,如果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如交通事故、矿难事故等各种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的情形,依据《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规定,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4、侵害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能够被商业化利用的人身权益时,有可能会造成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例如某企业未经某明星的允许在其商品包装上使用该明星的肖像。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0条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例如,某企业未经某明星的允许在其商品包装上使用该明星的肖像,因而节省了一笔本应支付的代言费,这笔代言费就可以视为该企业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5、至于侵害财产的财产损害赔偿,依据《侵权责任法》第19条规定,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害包括直接损害(财产的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应得利益损害)。在这其中,直接损害包括积极财产的减少,如物品毁损灭失或者物品损坏带来的技术性贬值和交易性贬值,和消极财产的增加,如甲损坏了乙的电脑,乙因送电脑维修而产生的交通费用;而间接损害不是现有财产的减少,而是被侵权人基于财产而可能产生的利益的减少。例如,的士被人撞坏后,在维修期间,该的士的司机没办法载客赚钱。
(二)精神损害赔偿
1、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因侵害他人的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侵权人应当向被侵权人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2条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处的“他人”只包括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根据《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4条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
①侵害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②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
③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
④自然人死亡后,侵权人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侵权人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侵权人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等,导致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痛苦;
⑤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
3、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当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来进行综合考量后确定。
(三)赔偿费用的支付
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5条的规定,损害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协商不一致的,赔偿费用应当一次性支付;一次性支付确有困难的,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
⑺ 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包括哪些
您好!主要包括以下事由:
1、原告的诉讼主体不适格抗辩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商标侵权诉讼的原告应当是注册商标的所有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注册商标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在发生注册商标专用权被侵害时,独占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排他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和商标注册人共同起诉,也可以在商标注册人不起诉的情况下,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经商标注册人明确授权,可以提起诉讼。因此,原告的主体应当符合上述规定,如果原告不符合上述规定,被告可以提出原告诉讼主体不适格的抗辩。
2、不相同以及不相近似抗辩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上述行为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被告抗辩时应当根据原告的具体主张进行抗辩。此处仅以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主张为例进行抗辩。
首先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权利范围,应当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而不能以注册商标所有人实际使用的商标和该商标实际使用的商品为准。然后确定被控侵权的具体对象,一是被控侵权的商标,二是被控侵权的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接下来将被控侵权对象与注册商标和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进行比较,认定被控侵权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者近似,以及被控侵权商标所使用的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的商品是否属于同一种类或者相类似。判断近似商标时所称的近似需要达到了易造成混淆的程度,即将该商标使用在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上,普通消费者可能会对商品的来源产生错误的认识。比较时应当采用隔离观察、整体观察和要部观察的具体比较方法。经过上述比较如果得出商标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或者产品不属于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就可认定不构成侵权。
3、在先权利抗辩
《商标法》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因此,如果注册商标与被控侵权人的合法权利(如企业名称)相冲突,就可以以在先权利进行抗辩,主张自己不构成侵权。
4、通用名抗辩
《商标法》规定,以本商品的通用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不予注册(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的除外)。因此,如果某商标是商品的通用名称,即使经过注册,只要符合以下特征,仍然可以考虑通用名抗辩:注册商标是约定俗成的商品通用名称,且使用地域范围广泛;通用名称作为商标在使用中没有获得显著性;通用名称仅仅作为注册商标的一部分,不能限制他人对该商品通用名称的使用;含通用名称的商标权人无权阻止其他人也将通用名称作为商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
5、合理使用抗辩
商标法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根据上述规定,含有县级以上地名的商标,在允许注册的同时又限制了商标权人的部分权利,即不能限制他人对地名的合理使用,只要不会造成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就不构成侵权。
6、销售商品合法来源抗辩
《商标法》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7、诉讼时效抗辩
如果原告的诉讼超过了诉讼时效的规定,就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主张原告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
8、撤销注册商标抗辩
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该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该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自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商标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对恶意注册的,驰名商标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时间限制。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⑻ 商标侵权的抗辩事由有哪些
1、原告诉讼主体适格抗辩 根据《高民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律若干问题解释》规定商标侵权诉讼原告应注册商标所权或者利害关系利害关系包括注册商标使用许合同许、注册商标财产权利合继承等发注册商标专用权侵害独占使用许合同许向民院提起诉讼;排使用许合同许商标注册共同起诉商标注册起诉情况自行提起诉讼;普通使用许合同许经商标注册明确授权提起诉讼原告主体应符合述规定原告符合述规定告提原告诉讼主体适格抗辩 2、相同及相近似抗辩 根据商标规定未经商标注册许同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未经商标注册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该更换商标商品投入市场;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给注册商标专用权造其损害;述行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告抗辩应根据原告具体主张进行抗辩处仅未经商标注册许同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商标主张例进行抗辩 首先确定注册商标专用权权利范围应核准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限能注册商标所实际使用商标该商标实际使用商品准确定控侵权具体象控侵权商标二控侵权商标所使用商品接控侵权象与注册商标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商品进行比较认定控侵权商标与注册商标否相同或者近似及控侵权商标所使用商品与该注册商标所核定使用商品否属于同种类或者相类似判断近似商标所称近似需要达易造混淆程度即该商标使用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普通消费者能商品源产错误认识比较应采用隔离观察、整体观察要部观察具体比较经述比较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或者产品属于同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认定构侵权 3、先权利抗辩 《商标》规定申请商标注册损害现先权利手段抢先注册已经使用并定影响商标注册商标与控侵权合权利(企业名称)相冲突先权利进行抗辩主张自构侵权 4、通用名抗辩 《商标》规定本商品通用名称进行商标注册予注册(经使用取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除外)某商标商品通用名称即使经注册要符合特征仍考虑通用名抗辩:注册商标约定俗商品通用名称且使用域范围广泛;通用名称作商标使用没获显著性;通用名称仅仅作注册商标部能限制该商品通用名称使用;含通用名称商标权权阻止其通用名称作商标组部使用 5、合理使用抗辩 商标规定县级行政区划名或者公众知晓外名作商标名具其含义或者作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部除外;已经注册使用名商标继续效根据述规定含县级名商标允许注册同限制商标权部权利即能限制名合理使用要造相关公众混淆或误认构侵权 6、销售商品合源抗辩 《商标》规定销售知道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能证明该商品自合取并说明提供者承担赔偿责任 7、诉讼效抗辩 原告诉讼超诉讼效规定提诉讼效抗辩主张原告诉讼请求应支持 8、撤销注册商标抗辩 根据商标规定已经注册商标违反该第十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或者欺骗手段或者其手段取注册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单位或者请求商标评审委员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已经注册商标违反该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自商标注册起五内商标所或者利害关系请求商标评审委员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恶意注册驰名商标所受五间限制 原告商标符合述情况告向商标评审委员提撤销申请否定原告商标权旦商标评审委员受理撤销申请告据向院提止审理申请并附撤销申请副本及证据院根据撤销申请理由证据决定否止审理希望能帮助望采纳
⑼ 什么是商标合理使用,商标合理使用的侵权抗辩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不侵权抗辩事由包括商标合理使用抗辩事由。其中,商标侵权商标的合理使用是指商标权人以外的人在一定条件下,以叙述性使用、指示性使用等方式善意使用商标权人的商标而不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同专利权和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一样,商标合理使用是一种重要的侵权抗辩事由。
《TRIPS协议》第十七条规定,成员可规定商标权的有限例外,诸如对说明性词汇的合理使用之类,只要这种例外顾及了商标所有人及第三方的合法利益。该条是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原则性规定。很多国家均对商标的合理使用做出了规定:美国《兰哈姆法令》的第33条规定了商标的合理使用,将并非作为商标、而是对有关当事人自己的商业上的个人名称的使用,或对该当事人的产地有合法利益关系的任何的个人名称的使用,或对该当事人的商品或服务,或其地理产地有叙述性的名词或图形的使用,作为合理使用。法国《知识产权法典》第L713-6条规定,商标注册不妨碍在下列情况下使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标记:(1)作为公司名称、商号名或者牌匾,条件是该使用于商标注册之前,或是第三人善意使用其姓氏;(2)说明商品或者服务用途,特别是作为附件或者零件的用途所必须的附件,以便不致混淆其出处。 此外,德国商标法第23条、日本商标法第26条等都对商标合理使用作出明确规定。商标合理使用
我国对商标合理使用的规定体现在2002年9月实施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该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