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版权产权 » 夏商西周的土地所有权

夏商西周的土地所有权

发布时间: 2020-12-24 08:27:35

『壹』 给我夏商西周的土地是私有制的答案(老师要我们开辩论会急!!!!!!!!!!)

夏商西周时代是奴隶社会,因此,其土地所有制是奴隶主国家所有制。《诗经·小雅·北山》中所说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一时期土地制度的本质特征。
夏商西周时代的“井田制度”,是把土地分配给单个家庭,并定期实行重新分配的制度。“井田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这种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形式犹存,而性质已变。

夏商西周时期实行的“井田制”

夏商西周时期之所以要实行“井田制”,是因为奴隶制国家为了在分配土地、计算封地大小时保持均平,避免纷争,同时也是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而把土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方田,由于这种由许多“豆腐方块”组成的田地形状很像井字,故称“井田”。
商代的甲骨文中,有许多田块整齐的象形文字,这种象形文字,证明了“井田制度”的存在。现将甲骨文中各种“田”字的象形文字录之如下:

夏商西周时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井田”的划分形式是不一样的。现分述如下:
(1)十夫为井:出自《周礼·遂人》的“十夫有沟”。这就是说,在王畿的“遂”内,由十夫构成一个耕作单位,从“沟洫制度”来说,是“十夫有沟”。从“井田制度”来说,就是“十夫为井”,井间有沟了。
按照这种形制划分的“井田”,并没有公田和私田之分。这是因为王室的“籍田”就设在靠近“遂”的甸内。遂内之人的住处处籍田相距不远,除了在平时耕种遂内之田,被“征敛其财赋”以处,农忙时被临时抽调到王室公邑的“籍田”上去助耕。由于“籍田”就是王室管理的大公田,所以对周王直接领地上的遂内之人,就无需再设十家共耕的小公田了。据《考工记》郑注:“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税夫,无公田”。
(2)九夫为井:出自《周礼·考工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以上则是逢十递进,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周礼·地官·小司徒》中说:“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并以上是四进制。
(3)十夫有沟:十夫有沟是乡遂制,而九夫为井则是都鄙制。十夫为井仅行于王畿的六遂之内;而九夫为井则行于王畿公邑、六遂以外的余地和诸侯国内。乡遂制,无公田;都鄙制,则有公田。
(4)八夫为井:商制是八夫为井,齐承商制,也是八夫为井。而周、鲁、卫,则是九夫为井的地区。齐国在西周初期产行八夫为井的商代旧制,井以上都实行四进制,这种井田是有公田的。
春秋时期,无人肯尽力于公田,这种制度就维持不下去了。于是统治者不得不把公田分给农户去种,在管仲的建议下,实行“相地而衰征”,这样有公田的井田就变成无公田的井田了,八夫为井就变成九夫为井了。
总之,井田制的形式并非整齐划一的,而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有不同的形式。

井田制的土地分配

1、井田制的土地所有权和分封制
奴隶制的土地所有权为奴隶主阶级所有。奴隶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国王,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国王凭借政治上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卿大夫等各级贵族。各级贵族是封国和采邑、土地和臣民的实际占有者。奴隶主阶级把他们统治的国家,叫做“公”,因此,土地被称作“公田”,而“私田”则是分配给“庶人”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份地,是维持“庶人”生命活动和人口生产的最起码的生产资料。

2、井田制土地的定期分配
根据《周礼·地官》有关条文的记载,当时分配份地有两种办法:
(1)遂人法:《周礼·地官·遂人》中说:“辨其野之士,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五十亩,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余夫亦如之。”这里所说的“夫”是正夫,即一户之长。假如这个家是五口之家,这个夫就是有父母妻子的,夫自身则是一家的主要劳动力。这里所说的“余夫”是和“正夫”相对而言的,意思是剩余的劳动力。正夫的子弟,已娶妻,但并未分居的,亦称作余夫。这里所说的“廛”,指的是房屋,“夫—廛”表明井田制中的土地分配还包括房屋的更换。这里所说的“莱”,指的是撂荒地,在土地分配中“莱”的亩数不同,正是用以调剂土地质量的不同。这里所说的“余夫亦如之”,是说“正夫”分得的田是百亩,而“余夫”则是二十五亩,这个“余夫亦如之”,指的是“余夫”所分得的田和莱的比例和正夫相同。即“余夫”上地得三十七点五亩,以二十五亩为田,十二点五亩为莱。中地得五十亩,半田半莱。下地得七十五亩,二十五亩为田,五十为为莱。
(2)大司徒法:《周礼·地官·大司徒》中说:“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郑众解释说:“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这是适用于都鄙的土地分配制度。所谓都鄙,也就是“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这种分配土地的办法,是以受田亩数的多寡来调剂土地的好坏。这种土地分配制度,要实行定期的重新分配,其重新分配的时间,按照《公羊传》何休的注解,也就是“三年一换土易居”。其目的是“肥饶不得独乐,硗角不得独苦。”

http://www.icac.e.cn/historytype.asp?id=155

『贰』 夏商西周时期 土地为什么属于国家

夏商周都是实行的井田制。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夏商周即中国夏朝、商朝、周朝三个朝代的简称。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叁』 中国'自夏商西周起,土地制度,改革,所有制变化,时间顺序

夏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公有制
春秋战国:井田制向封建主义私有制过渡
秦汉隋唐元明清:封建主义土地所有制

『肆』 夏商西周和中国古代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