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①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是怎样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和大量生
制定《土地改革法》。
实施全新的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
根据地实施了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等各种土地政策,但大规模根本改变土地制度是抗战胜利后在各解放区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以获得土地.1950—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开展新人土地改革运动.
1950年夏,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土地改革的方针是: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对待富农政策的问题上,为了减少土地改革运动的阻力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和政治上孤立富农的政策.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通过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连同老解放区全国大约三亿农民分得了大约七亿亩土地,由此每年免除地租3000万吨粮食.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左右,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棉花等工业原料作物的产量1951年即已超过历史最高年产量.通过土地改革.新政权获得了农民的高度信任,使他们成为其稳定的社会基础.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最终在中国土地上结束,它打破了旧中国农村土地兼并、农民遭受沉重地租和高利贷盘剥的怪圈,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② 设立"农民节"关键是要让农民得到什么
设立“农民节”,关键是要让农民真正享受到福利。
要让“农民丰收节”真正有意义,关键要让农民真正参与进来,成为这个节日的最重要主体。
来源:网易新闻
③ 1947和1950年,中国共产党为了使农民获得土地采取的农业政策是什么它为什么能顺利
土地改革啊,私有制办成公有制了,为什那顺利,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的国情,农民只要上交一定的公粮,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才会顺利的,希望得到你的采纳,手机打的
④ 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得到了哪些实惠
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亿万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进行了有效的战争动员,将保卫土改胜利果实与打倒蒋介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参军、支前成为解放区农民的自觉行动。仅1946 年的8 月、9 月、10 月三个月,全解放区就有30 万名翻身农民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为了支援前线,翻身农民踊跃交纳公粮,参加战勤,以各种方式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他们用非常原始的运输工具——牛车、毛驴、扁担和背架,以至两手和双肩,保证了规模巨大的战争供给。单是战争最初的8 个月中,冀鲁豫解放区就出动120 万民工,用了3320.8 万个工来支援前线。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山东解放区共动员58 万人入伍。淮海战役期间,各相关解放区前后方共动员民工500 多万人。解放区农民为什么能踊跃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正是因为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使他们得到了土地,实现了中国农民期望几千年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他们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胜负与能否保住手中的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学者易劳逸在他的《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中写道:“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是由于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所持有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的经常性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及其合法行动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难,就是躲避征税和征兵官员。”“与之相比,在共产党地区,可能大多数农民仍然是完全不关心政治的,但他们倾向于与这个政权合作。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则积极地支持共产党人。”这恰是对土地改革运动意义的一个旁解。
土地改革运动,从经济基础上彻底摧毁了地主阶级,同时也削弱了富农阶级。没收或征收的土地、财产全部分给了贫雇农和部分下中农,使农民所得到的土地占到总面积的95%,基本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又通过土改后期的复查运动,对错划成分的中农以及对某些地主照顾过多的偏向作了纠正,从而确立了政策界线,极大地孤立了地主阶级,争取和团结了中农。
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从而最深入、最广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土地改革还确立了贫雇农在农村中的优势地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引导亿万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什么权力
⑥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什么权求答案
主要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给予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再依附于地主。版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权时期,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意义:1.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⑦ 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了吗
没有获得土地所有权。
农奴制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1/5以上,有些省份甚至达40%以上。同时,地主霸占良田和整块的土地,将零星土地和沙地分给农民,地主的土地还像楔子一样楔入农民土地之中,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的这种楔形土地。
其次,工役制农奴经济是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另一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中叶,在欧洲43省中,17个省是工役制农奴经济占优势,7个省是混合制经济占优势,另有19省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可见,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制剥削。
工役制剥削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它的基础不是私有主的资本,而是土地;不是自由雇工,而是带有高利贷性质的盘剥。工役制是徭役制的直接残余,是从徭役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形态。列宁在分析工役制时指出:“工役制的实质就是农民用自己的农具和牲口耕种地主的土地,从而得到一部分货币报酬和一部分实物报酬。”
封建农奴制残余,使农民在改革后仍然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他们政治上仍然受压迫,经济上照旧依附于地主。他们承担着赎金、贷款利息和赎买手续费的盘剥以及土地税、自治税和村社捐税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的重压。因此,广大农民仍然常年在饥饿线上挣扎。
尽管如此,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⑧ 为什么说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1.1952年底,复全国土改基本完成,制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2.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3.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4.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5.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6.摧毁了美蒋反动集团的社会基础。
⑨ 农网改造让农民获得了哪些好处
据报道,为了保障农民的利益,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农网改造,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已经累计投入1630亿元,开展了“井井通电、小城镇电网改造和村村通动力电”三大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希望农网的改造可以让农村经济发展起来!
⑩ 建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什么权
应该是所有权,后来成立了人们公社,土地又归集体所有。包产到户后又分给农民使用,这时的所有权应该归集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