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的版权
『壹』 闯关东是什么年代的事啊
闯关东是明清到民国期间的事。
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关内中原大地,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公元1855年,一场罕见的水灾袭击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大水冲垮了大运河,漕运不得不改道海上。依靠漕运生存的人们不得不面临严重的生计困难,加上晚清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进入土地相对辽阔,人烟相对稀少的关外地区,成了当时破产农民的一个自我救赎的主要途径。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从清初到民国年间,内地闯关东的人数达到了3000万人次,多数是因自然灾害和战乱而迫于生计的人们。他们从内地到关东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不是飘洋过海,就是跋山涉水。他们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突破重重险阻,最终来到关东大地上为了生存而谋生。
(1)闯关东的版权扩展阅读
闯关东,一个“闯”字突出了这条路线的艰辛。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汉人的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的习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后的措施越来越严厉,从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从验关封海到驱逐流民。
尽管禁令日见严厉,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和河北省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故称之为“闯关东”。
『贰』 闯关东是哪年的事情
闯关东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政府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
闯关东的人以山东人和河北人居多,多数是因自然灾害和战乱而迫于生计的人们。他们从内地到关东需要克服种种困难,不是飘洋过海,就是跋山涉水。他们钻山林、涉河流、挨饥饿、斗野兽、避土匪,突破重重险阻,最终来到关东大地上为了生存而谋生。
由此延伸出“闯关东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无畏于牺牲生命,不屈不挠地与天、地、人英勇奋斗的进取精神;
二、是敢于与人生命运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
三、是敢于为改变贫穷落后与自身的种种不良品性而进行抗争,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准则,扶危济困、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2)闯关东的版权扩展阅读:
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 。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关东,这种遣犯史称“流人”。
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满清政府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 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
闯关东,关东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吉林省浑江市《湾沟公社志》记载:“1921年间有一名叫王振邦的农民,原籍山东,因逃荒携妻及长女一家流落于西川一带。1931年日军侵占关东,王振邦与山东老乡聚义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们与日军大小战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战绩最佳,日军死伤惨重,义军为日军所胆寒。”
『叁』 闯关东是真实发生过的么
历史中真的有闯关东的事实!
1861至1911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回日益削弱,沙俄不断答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打开虚掩的大门,正式向流民敞开,“东三省之开放设治,遂如怒箭在弦,有不得不发之势矣”。伴随着关东地区的逐渐开放,流民“出关谋生者,日以众多”,年增年长,蔚成大观,山东、直隶流民更是“闻风踵至”,“终年联属于道”,使东北终于成为一个“移民社会”。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由此推断,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人之间”。规模之巨,可以想见。
进入民国时期,山东人闯关东迭起高潮,历年进入关东地区的人数多寡不一,但至少也在20万人以上,而超过百万人的年份有四年。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按历史学家路遇先生的研究,除去回返的人员,光在民国年间留住东北的山东人就达到792万之多。
『肆』 请问《闯关东》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吗
是在闯关东的背景下,把许多人的经历融合在朱开山一个人的身上的。
『伍』 一部电视剧的剧本版权能卖多少钱例如闯关东,康熙王朝
剧本版权
『陆』 关于《闯关东》的几个问题
1、秀儿她爹和朱开山复的恩怨一直都没制了结,胡子的那一嘬头发的意思是“我朱开山不是斗不过你,我是觉得理亏,一直忍让着。”
2、张垛爷有心脏病,他叫传杰去他家喝酒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行了。
3、一郎回山东菜馆我也想不起来是第几集了,好像是第三十几集。
4、一郎回来就一直向秀儿表达爱意,后来让玉书知道了,又让那文知道了,后来玉书提出来让他们俩在一起,毕竟传武从来就没跟秀儿好过。他们俩结婚是全家人的意思。
5、震三江为了保护传杰走垛,跟天外天的胡子打起来了,就被天外天的胡子打死了。他就是为了报答朱家的救命之恩。指使天外天胡子抢传杰货的是潘老爷,他不是跟朱开山打赌嘛,赌了全部家当。
这部戏真挺好看的,我跟朱开山是一个地方的。
『柒』 《闯关东》这部电视剧是谁写的
片名:《闯关东》 总导演:张新建 导演:孔笙王滨 编剧:高满堂 孙建业 主演: 李幼斌--饰朱开山小宋佳--饰鲜儿 萨日娜--饰文他娘牛莉--饰那文 马恩然--饰韩老海高明--饰森田
领衔主演: 朱亚文刘向京梁琳琳齐奎黄小蕾 鲍国安毕彦军丁嘉丽王绘春毕彦军 丁嘉丽王绘春
故事梗概:2008年央视一套开年大戏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炯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剧本策划阶段就将其创作定位为: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故事。
“闯关东”这种民族行为是中华民族特定历史背景下被迫进行的民族大迁移,关东路上的闯荡需要经历一次次的波折磨难,包括土匪、官兵、土豪、乡霸、流氓、流民、善人、妓女、瘾君子、矿工等等各色人物将陆续登场,给山东大汉制造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苦难之下,朱家父子、兄弟、夫妻之间所产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一故事设计与好莱坞大片《指环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又与中国古典文学《西游记》相似,由此可见中西影视文化在人性的本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认识是相同的,所谓高手过招,点到为止,摘花飞叶看似相似,其内功也自有独得之妙。
『捌』 《闯关东》是根据什么改编的
是山来东影视中心巨资自打造的 闯关东个集剧情介绍
第一集 1904年,山东大旱,章丘朱家峪的一户朱姓人家因为凑不出一石小米做彩礼而使大儿子朱传文和谭家闺女谭鲜儿的婚事一拖再拖。 好不容易凑齐的一石小米又在去娶亲的路上被土匪劫了。 朱家母亲文他娘带着三个儿子娶亲不成,却得知离家在外四年的丈夫朱开山,因义和团兵败已被处死。万念俱灰的文他娘本想一死了之,却得之朱开山正在关东等着和一家老小团员的消息,于是决定带着三个儿子闯关东去找朱开山。 一心想和传文在一起的鲜儿,不顾家人反对偷偷离家,但和朱家人擦肩而过。 朱家人来到山东龙口港准备走水路去关东,没想到大批难民滞留,饥寒交迫,疟疾横行,生死未卜……
『玖』 闯关东最早的版本是哪年拍的
出品时间
2006年10月
出品公司
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大连电视
『拾』 闯关东哪一年拍的
李幼斌版的《闯关东》是2006年10月开拍,2008年1月2日开播的。
《闯关东》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大连电视台投资近3000万联合拍摄的电视剧。由王敏总策划,张新建、孔笙执导,高满堂、孙建业编剧,李幼斌,萨日娜,小宋佳,朱亚文领衔主演。
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10)闯关东的版权扩展阅读:
《闯关东》自2006年开机以来,经历了148天时间,分AB两个摄制组,3台摄像机,完成拍摄1669场戏、683页剧本,拍摄素材共计14000分钟,拍摄条件艰难。
摄制组辗转黑龙江黑河、雪乡、海林、苇河、哈尔滨;山东朱家峪、柳埠、周村、胶南;上海松江;无锡等地,转场达16次之多。据主创人员回忆,拍摄地大多在无人的山间旷野,距最近的一个小镇也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吃住行条件都异常艰苦,连车辆用油都要专车供给。
在拍摄东北雪原的剧情时,剧组所有演职员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和漫天的大雪拍摄长达两个月之久。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演员,都克服了周期短、行程长、天气寒冷、人员安全保障等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无人叫苦,十分配合,最终圆满完成拍摄,呈现了这部史诗般的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