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主体和客体
Ⅰ 保险合同中的主体、客体、内容分别指什么
(一)保险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合同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①保险人。保险人又称承保人,即保险业务的经营人,是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同时约定当发生保险事故时,承担损失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我国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②投保人。投保人又称要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保险合同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投保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必须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
③被保险人。被保险人是指其财产或人身受保险合同保障,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
④受益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即为指定领受保险金的人,故又称保险金受领人。
受益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二是由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所指定或约定并在合同中注明。
(二)保险合同的客体
保险合同的客体为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保险合同的客体就是投保方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是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保险合同的客体是与保险标的联系在—起的,但并不是保险标的本身。
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保险经济保障,即在约定条件下因保险事故发生酿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损失,保险人予以补偿或给付。这种保险保障并非再创造一个相同的标的,而是恢复投保方遭受保险事故前的经济价值水平。
(三)保险合同的内容
保险合同的内容,即保险条款,是指规定保险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的文字条文,是当事人双方履行合同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分为基本条款、附加条款、保证条款。
(1)合同的主体和客体扩展阅读:
一、概念;
合同(也称契约)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以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一致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收取保险费是保险人的基本权利,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是保险人的基本义务;与此相对应的,交付保险费是投保人的基本义务,请求赔偿或给付保险金是被保险人的基本权利。当事人必须严格履行保险合同.
二、保险合同的特征:
有偿合同
有偿合同是指因为享有一定的权利而必须偿付一定对价的合同。
双务合同
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合同。
射幸合同
射幸合同是指合同的效果在订约时不能确定的合同,即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必然履行给付义务,而只有当合同中约定的条件具备或合同约定的事件发生时才履行。
附和合同
附和合同是指内容不是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协商拟定,而是由乙方当事人先拟就,另一方当事人只是做出是否同意的意思表示的一种合同。
诚信合同
由于保险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保险合同对诚信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合同。
三、合同生效
1.保险合同生效的含义
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合同生效”与“保险合同成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保险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协议;保险合同生效,指合同条款对当事人双方已发生法律上的效力,要求当事人双方恪守合同,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保险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关系有两种:一是合同一经成立即生效,双方便开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二是合同成立后不立即生效,而是等到保险合同生效的附条件成立或附期限到达后才生效。
我国采取的是“零时起保制”。即合同成立后的次日零时,或附条件成立或附期限到达后地次日零时起生效。
2.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因而,保险合同若要有效订立,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缔约能力,并在保险合同内容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意思表示真实。
参考资料:保险合同_网络
Ⅱ 什么是经济法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请举例说明
主体就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某个人 单位 组织
客体是指经济活动专中的某个事属项。
内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人对某个事项所规定的具体内容
案例: 江苏金藤影视艺术有限公司与宁波浙汇文化传播中心在南京签订了一份《合同书》,约定宁波浙汇中心将电视剧《热血情恋》在北京、天津、重庆、山东等7大省市的电视播映权独家转让给江苏金藤公司支付了款项。
试分析该经济法律的构成。
分别写出主体、客体、内容
由案例来看,是属于转让电视播映权的合同,构成了买卖合同(《合同法》第174、175条)所以合同双方是买卖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
主体是江苏金藤影视艺术有限公司、宁波浙汇文化传播中心;
客体是电视播映权;
内容是宁波浙汇文化传播中心将电视剧《热血情恋》在北京、天津、重庆、山东等7大省市的电视播映权独家转让给江苏金藤影视艺术有限公司,而江苏金藤影视艺术有限公司支付相应款项。
Ⅲ 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怎么的
合同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版向的对象。合权同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可为人们控制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可以分为动产和不动产、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特定物与种类物等。如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物等都可成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法律意义上的物,可以作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借款合同等。
2.行为法律意义上的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合同法律关系中,行为多表现为完成一定的工作,如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等,这些行为都可以成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通过人的智力活动所创造出的精神成果,包括知识产权、技术秘密及在特定情况下的公知技术。如专利权、计算机软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
Ⅳ 合同的主体与客体的概念是什么
合同的主体是指具有缔约能力的合同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及依法成立的其他非法人组织,都可以成为合同当事人。
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主体,又称为合同当事人,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依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履行义务;而债务人则依据法律和合同负有实施一定的行为的义务。
合同的客体是指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合同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它体现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与关系。
(4)合同的主体和客体扩展阅读:
合同主体人资格:
1、自然人包括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其作为合同主体签订的合同一般情况下有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若其作为合同主体签订合同,须经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后合同才发生效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比如精神病人)。
2、法人包括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
另外,民法总则还规定了特别法人,包括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3、非法人组织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等。
Ⅳ 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就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指向的标的,是一种法律关系,是关系而不是具体的对象物体。比如赠与合同的法律关系的客体就是当事人之间的赠与表示、接受赠与表示和具体实施赠与行为所构成的一系列法律所认可、规范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买卖合同法律关系的标的就是买方、卖方之间形成的出卖物品、买受物品的意思表示和行为所构成的一系列法律。
Ⅵ 求.保险合同中的客体和主体有什么区别
保险合同的主体包括当事人和关系人。 当事人包括投保人和保险人;关系人包括被保险人和版受益人。
保险合权同的客体为保险利益。
免额责任制分为绝对免赔额和相对免赔额两种。
绝对免赔的意思就是假设绝对免赔额为100元,那么发生保险事故损失为200元,即赔付200-100=100元
如果是相对免赔额为100元,那么保险事故发生损失为200元,即赔付200元;如发生保险事故损失为99元,
则赔付0元。
Ⅶ 保险主体和客体有哪些
主体:保险合同所涉及权利义务的合同双方,包括当事人(保险人、投保人),关系人(被保险
人、受益人)
客体:载于保险标的上的保险利益
内容:合同载明的具体事项
Ⅷ 什么是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
1、合同法律关系指由合同法律规范调整的当事人在民事流转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2、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
3、与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相比较,合同有以下特征:
(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下位阶概念,民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如民事行为的生效、无效、可撤销等规定,均适用于合同。
(2)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必须一致,只有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得以成立,如只有一方意思表示,或虽有双方意思表示,但表示不一致,合同则不成立。
(3)合同以发生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即以发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
Ⅸ 合同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呢
合同的主体指的是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机构。
合同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共同的指向。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 ,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
(9)合同的主体和客体扩展阅读:
合同的成立生效:
根据《合同法》 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其中,合同的成立,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照有关法律对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合同成立的判断依据是承诺是否生效。
而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通常合同依法成立之际,就是合同生效之时。两者在时间上是同步的。
但是,《合同法》还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合同经批准、登记后即生效。
Ⅹ 合同法主体、客体是指什么
一般认为,合同的必备要素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项。其中,主体也即是合同当事版人,可以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客体一般认为是合同的标的,如买卖货物或者提供劳务等;内容指合同约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不明白之处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