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ip协议
㈠ 全球已有2858个双边投资协定,其构成网络覆盖世界多少个经济体
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有助于我国话语权的提升 金融危机爆发前,美英德法意日加组成的七国集团(G7),由于囊括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协调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对发达国家,也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分水岭,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为标志,G20逐步取代G7,开始在协调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以前,G7成员国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们坐在一起就可以对全球经济“发号施令”,如今不行了,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传统发达国家的经济地位在相对减弱,新的力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没有这些新兴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很多全球经济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比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机构的一些高级职务由中国人来担任;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股东。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发言权已有较大跃迁,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变。当然,这一过程是比较曲折艰难的,需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继续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大宗产品价格走低有利于我国改革发展 近期,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出现大幅暴跌,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出现了稳中趋跌的态势,这里面固然有国际游资炒作、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元指数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但从基本面来看,刚需不足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暂时告别了高增长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全球经济的低迷,必然造成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价格回落应该是迟早的事儿。由于我们是石油、铁矿石等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东西便宜了,我们进口开支节省了,企业的能源原材料成本随之降低了。 过去几年,新兴经济体出现严重通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当前价格下降也使过去饱受困扰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和。另外,长期以来,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下,我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被压低,虽然在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改革没有到位。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低,国内的通胀也相对温和,为加紧推进这方面改革提供了较好的空间。我国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实推进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外需收缩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冲击我国出口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国际机构一再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包括寄予厚望的美国经济,增速从1.9%下调到1.7%。一直以来,信用卡和与之伴随的借贷消费模式风靡美国,而金融危机则给美国民众的消费理念带来巨大冲击,3年内约有500万个美国家庭关闭了信用卡账户,再加上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人还不敢大笔消费。欧洲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各国财政紧缩,如希腊,过去3年,经济萎缩了1/5,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了1/3,一半的年轻人没有工作。美欧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他们的日子难过了,买我们的东西就少。以前我们出口增长一般都是每年20%多,现在很难保持两位数,去年是7.9%,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增长8%左右就不错了。 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经济增长快,贸易增长也快,经济增长降下来,贸易增长也降下来。2012年全球贸易的增速只有2.5%,低于过去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据WTO预测,2013年全球贸易增长也只有3.3%。最关键的是,每当世界经济处于扩张期,主要发达国家就会积极倡导自由贸易,而当世界经济处于低迷不振的时候,主要发达国家就会祭出贸易保护的大旗。2012年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就比较猛,我国共遭遇21个国家发起的7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市场需求减弱、竞争加剧,各国贸易政策愈加“以自我为中心”,各种贸易投资壁垒明显增多。今年以来,我国遭遇的贸易保护更是由传统制造品扩大到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使得我国新能源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贸易摩擦将贯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全过程,应对贸易摩擦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四、热钱大进大出加大我国金融风险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是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热钱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牟取暴利,它在国际市场上兴风作浪,翻云覆雨,快速进出市场,制造狂热气氛,然后在高价位时悄然出货套利而走,掠夺巨额财富,甚至引发金融乃至经济危机。 现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都在想方设法救助经济,推出量化宽松甚至超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的货币在全球大规模流动。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一改2012年相对平稳的态势,出现急剧攀升,其背后有大量国际热钱流动的因素,特别是造成短期内人民币快速升值,给我国出口行业等带来巨大压力。2013年1至5月,我国有4000亿元左右来自于境外热钱流入。热钱大规模流入使得我国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压力大增,前五个月我国外汇占款投放高达1.58万亿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热钱主要为追逐利差、汇差,人民币1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大大高于近乎零利率的美元,或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近2%,特别是前5个月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高达5.6%。 热钱“有进就有出”,近来对美国提前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逐渐增强,热钱开始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撤退。这意味着投放到市场上的人民币规模相应减少,6月底所谓的“钱荒”,与此也有很大关系。热钱的快进快出,不仅造成较大金融风险,而且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造成了很大压力。热钱来时有冲击,走时也有风险。 五、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带来严峻挑战 在WTO的日程表中,多哈回合谈判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但原定3年的谈判期限一拖再拖,如今已进入第12个年头,而且由于各方不愿妥协退让,多哈回合几乎成为“鸡肋”,谈判前景不被看好。 与多边谈判陷入僵局相比,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双边谈判大有取代多边之势。奥巴马政府已经在全面推动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近期又启动了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谈判。无论TPP,还是TTIP,其目的是重塑新的贸易规则,重掌国际贸易领导权,谈判排除的都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其咄咄逼人之势溢于言表。TPP协定对我国经贸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如果欧美之间达成协议,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将被彻底边缘化。这样对我们来说,在制定新的投资、贸易等规则的时候,我们无法参与,欧美贸易和投资标准的提高,促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得不进一步进行新一轮改革。 六、创新竞争力有被拉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措施。然而,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面临再次被拉大的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带来了大量中低端技术,促进了我国技术进步。由于当前我们制造业的一些传统比较优势在丧失,比如,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呈显着上升趋势;随着房价的飙升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推进,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近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30%以上,我国出口价格优势不再;雾霾天气等使得老百姓对环保的要求日益提高,制造业环保成本大幅增加等等,一些跨国企业开始从我国回流到本土,或转战东南亚等地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外资流入我国速度开始放缓,技术引进步伐也相应放慢。当然,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中低端技术,需要更多的高端技术,而高端技术欧美国家从来都是严格封锁的,我们引进不了,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
㈡ TTlP协议是什么
TTlP协议是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例如,网络中一个微机用户和一个大型主机的操作员进行通信,由于这两个数据终端所用字符集不同,因此操作员所输入的命令彼此不认识。
㈢ 如何看待TPP谈判达成协议
弧度度: 许多国内的经济专家们天真地认为:和TTIP对中国的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谁也无法将其排除在外。要不怎么说国内的专家们大多短视呢?他们似乎永远都只盯着眼前,头痛医嘴,脚痛也医嘴——擅长打嘴仗,尤其爱捡主子喜欢听的悦耳音调唱,却似乎永远也无法纵览与把握世界全局。
判定一项游戏规则是否能玩得转,首先要看他玩的是不是互利共赢,能否吸引越来越多的票友参与。当然,TPP和TTIP尚处在初创阶段,其真正的威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未来三、五年内,一旦TPP和TTIP的游戏正式步入正轨,那才是见证奇迹的真正时刻!
TPP和TTIP的贸易规则最重要的有四点:一、所有参与国都必须是自由市场经济体,这一点就彻底限制住了某些国家依靠国有垄断型经济体的自身优势再次改写世界贸易规则的可能,避免了某些国家再次钻世贸规则的漏洞给其他国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不正当竞争的麻烦;二、所有参与国都必须实行零关税,这一点就彻底打破了某些国家人为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更容易建立起一种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大经济体与弱小经济体之间的公平贸易关系;三、所有参与国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加工都必须在该贸易体系内进行,这一点就彻底杜绝了那些妄想借助新的游戏规则继续搭便车的国家参与进来的可能,让新的贸易规则进入一个不带病灶的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四、所有参与国都必须以通过设立工会等形式保障劳工的权益,这一点就彻底地让那些妄图通过加班加点继续剥削劳工剩余价值的经济体视觉短路,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成为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受益人。
所以,综上所述,TPP和TTIP正是建立在一套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大潮为己任的贸易体系,它所制定的各项规则无不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你想又有几个国家愿意拒绝加入呢?
作者:小转转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36189603/answer/879920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㈣ 特朗普为什么反对TPP协议
TPP协议主张各国自由贸易,美国制造业人工成本高,工业品没有市场竞争力,自由贸易的话,美国贸易逆差大,不利于美国制造业就业和美国整体经济。
㈤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是什么意思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美欧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议题涉及服务贸易、政府采购、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业、海关和贸易便利化等。
㈥ 如何理解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军事上的小北约,经济上的经济北约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在2011年正式推出的。当年,美在基本搞定中东之后,宣布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美国在“巧实力”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奥巴马在美国主办的夏威夷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高调宣布美国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2012年6月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全面阐述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规划,指出美国调整全球军力部署,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海空力量,将在2020年前将60%的美国海空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军方高官(帕内塔、哈格尔、阿什顿·卡特等)都一再声称,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是针对中国。但是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只有傻瓜才会相信。就连美国的舆论界也认为,美国新版军事方针具有强烈的冷战遗风,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空海一体战”将把美国推入针对中国的危险挑衅性战争规划。更有西方学者质疑,美国承诺向某些东南亚国家提供军事能力的许诺,可能会鼓励这些国家大胆同中国对抗,从而增加地区内的冲突和对抗,美国将如何平衡这两者间的关系?
自二战把美国成就为世界的霸主以后,美国就十分警惕任何一个在军事上或者经济上靠近美国的国家发展。美国一定要和大家拉开相当的距离,才能确保美国稳固的世界霸主地位。无论哪一个国家靠近美国,美国都会千方百计采取一切手段进行打压。而且这和意识形态无关,除了前苏联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对立,被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外,以后美国强迫日本签订城下之盟,通过《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美国对欧盟欧元的打压,让欧元区国家深深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乃至今天通过乌克兰危机和石油价格围剿俄罗斯,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都和美国一脉相承。但是美国也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威胁。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持续高速发展几十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美国对中国自然不放心。因此,亚太舆论普遍不相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是针对中国,现实是明摆着的:美国口头上否认遏制中国崛起,但构建亚太安全新格局时往往又将中国当成“靶子”。有专家指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具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是可以将美国之前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军事同盟,打造亚太“小北约”,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秩序;二是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三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同时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美国坐山观虎斗,笑看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具体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要在亚太地区,打造一个军事上的“小北约”和经济上的“经济北约”,制约中国的发展。
军事上,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要打造亚太“小北约”。以前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封堵,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岛链。但是随着中国的海军走向深蓝,逐步发展成蓝色海军,这些岛链对于中国来说基本形同虚设。美国的亚太新战略就是要以美国、日本、菲律宾为核心,拉拢韩国、台湾、越南、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印度、泰国等形成军事同盟。在欧洲,以北约抗衡制约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利用小北约制衡中国。所以美国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在南海问题上,极尽两面派、出尔反尔,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之能事,制造紧张气氛和热点。现在看来,美国这一着的确太阴毒,基本上捆绑住了中国的手脚,这就是中国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非常被动,被群狼撕咬,被小国欺负的真实原因所在。
在经济上,美国致力于建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有人给它一个更形象的名称:经济北约。其实,这个组织最早发起国并不是美国,美国一开始对它也并不关心。2002年,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个小国发起一个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后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新战略,就逐步演变成了今天有美国主导的“TPP”。目前环太平洋的亚洲和美洲已经有21个国家参加。但是主要成员美国和日本以种种借口排斥中国参加。实际上就是要把中国排斥在环太平洋朋友圈外。奥巴马在2015年的国情咨文中露骨地说,“美国必须通过TPP设立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否则就会被中国捷足先登”。奥巴马说的“捷足先登”,指的是中国也在建立各种朋友圈,比如“亚太自贸区”、“一路一带”、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银行等。
美国就是要通过TPP,跟中国争夺亚太地区的经济领导权。谁获得了领导权,就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把对方置于不利的地位。美国还主导一个跨大西洋朋友圈,名叫“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这个朋友圈,主要是美国跟欧洲建立的,同样排斥中国的参与。如果美国通过TPP和TTIP两个朋友圈,把占全球经济总量60%的国家拉了进来。不仅可以取代WTO,还可以将中国和俄罗斯排除在外。这才是美国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