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什么是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对日本形成泡沫与泡沫的关系

什么是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对日本形成泡沫与泡沫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0-12-19 23:12:53

① 日本的“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 释义: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② 日本泡沫经济是因为广场协议吗

其实广场协议相当于一个直接诱因,为此日本货币快速升值,这样内就引起了日本出口竞争力容的下降。当时日本的最大出口地就是美国,因为本币快速升值,其在美国的价格优势就下降了。当然,这根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过度依赖是有关系的,日本经济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当影响到本国经济时,美国当然会像一些办法。目前日本已经改变了其对美国的过度依靠,市场已经转向亚洲

③ 后日本“广场协议”时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泡沫经济破裂后, 日本经济也开始陷入衰退。 1991 年, 日本经济增长 3.4%, 增速比上年下降 1.8%。1992 年和 1993 年,经济增长持续减速,分别只有 1%和 0.2%。 早在 80 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已制定相关战略, 推动日本经济增长方式由 “外 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其中,扩大政府公共支出被看作是推动这种 转变的重要手段。当衰退真正来临时,日本政府便根据既有的思维惯性,采取典 型的“凯恩斯主义”疗法,相继实施了多个刺激经济增长的景气对策,如 1992 年投入财政资金 10.7 万亿元,1993 年投入 19.2 万亿日元,1994 年投入 15.3 万 亿日元, 1995 年投入 18.8 万亿日元。 日本中央银行也连续采取降息措施, 1995 到年,再贴现率甚至被压低到 0.5%的超低水平。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积极鼓励 企业到海外投资。在高强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经济自 1994 年起开始缓慢增长。到 1996 年,经济增长率甚至达到了 3.4%,出现了明显的复 苏迹象。 由于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日本政府改变了优先刺激经济的方针,转而 强调提高财政的稳健性。1997 年 4 月,大藏省把消费税率由 3%提高到 5%、大 幅提高医疗费和社会保险费,同时取消了每年约 2 万亿日元的所得税减免、大幅 削减公共投资。 与此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货币相继大幅贬值,经济秩序陷于混乱。为了取得国际机 构的资金援助、稳定金融市场,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东 南亚是日本产品出口和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东南亚经济出现衰退,不可避免 地会对日本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受紧缩政策影响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 日本经济再次掉头向下,日本的经济衰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7 年,经济增 长只有 1.9%,增速较上年下降 1.5%。东证股价指数则报收于 1175.03 点,较上 年下跌了 20.1%,到 1998 年 10 月 15 日,东证股价指数甚至创下了 980.11 点的 新低,仅相当于 1989 年峰值的 34%,较 1996 年底则下跌了 33.4%。自 1997 年 6 月到 12 月,日元汇率也由 114 日元兑 1 美元贬值为 129.9 日元兑 1 美元,到 1998 年 6 月更进一步贬值为 139.95 日元兑 1 美元。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夕 相比,日元分别贬值了 13.9%和 22.8%。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别较 1996 年下降了 4.06%和 7.47%,其中六大都市房地产价格分别下降了 7.5%和 12.3%,其商用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 14%和 22.6%。 经济形势的恶化,使日本经济结构僵化、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受 不良资产拖累严重的问题集中暴露了出来。激发日本经济的活力,使日本经济走 出长期停滞的泥潭,就成为下一阶段日本政府经济改革的目标。金融体系处在市 场机制运作的核心,受股票和房地产泡沫打击也最重,因此,处理不良债权、重 塑银企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成为日本经济改革的重点。 早在 1996 年,桥本首相就提出了激进的、以建立健全稳定、富有竞争性和 创造力的金融体制为目标的、 旨在恢复日本作为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地位的金融改 革设想。但由于政局多 变,该项改革随桥本龙太郎在 1998 年下台而告夭折。 2001 年 4 月,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小泉在竞选时就提出:“没有改 革,就没有日本经济复苏”,从而为他赢得了超高人气。上台后,小泉提出要进 行“没有禁区的改革”。2001 年 6 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今后的经济财政 运作以及经济社会的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将未来的日本经济社会改革归纳为 三大支柱和七项计划[8]。遵照上述改革方略,小泉内阁在 2002 年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举措: --为了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日本政府提出了到 2004 年彻底解决主要银 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的奋斗目标; --为了加快产业重组步伐,日本建立了产业复兴机构。对那些有可能救活的 企业,“产业复兴机构”将以适当的价格从银行手中购买不良债权,或者提供其 他方式的金融援助,以促进企业恢复生机;对于那些不进行重组就不能救活的企 业,该机构则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促其进行跨企业乃至跨行业的重组; --为了鼓励研发和创业活动,日本修改了相关法律,降低了开业最低资本金 标准;对利用独创性技术或发明创办新企业的中小企业,设立无担保融资制度给 予融资上的便利;促进“产、学、官”联合研究成果的开发和转化; --改革税制,从多个环节加强对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如对研究开发和 IT 投资实施减税; 降低遗产税最高税率; 改革金融证券税, 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等。 小泉的改革加快了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的过剩投资也逐步得到消化;再加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华出口大幅 增加;日本经济在多重力量拉动下逐步摆脱困境,再次走向复苏。2003 年,日 本经济摆脱了延续五年的停滞局面, 实现增长 1.78%。 2004 年又延续了这种势头, 增长 2.8%。东证股价指数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探底 770.62 点之后,开展强劲反 弹,在 10 月 20 日曾摸高 1105.59 点,较 3 月 11 日上涨 43.5%。2003 年,东证 股价指数报收于 1043.69 点,较 3 月 11 日上涨 35.4%。2004 年和 2005 年,东京 股市分别报收于 1149.63 点和 1649.76 点,比 2003 年底高出 10.2%和 58.1%!日 元兑美元汇率,也改变了 2000 年以来持续贬值的局面。自 2002 年 2 月到 2003 年 2 月,日元汇率共升值 12%。 2005 年 5 月 15 日,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内阁会议递交年度《经济 财政白皮书》,称:泡沫经济破灭后一直阻碍日本经济恢复的雇佣过剩、设备过 剩、债务过大等问题已经基本消除。这标志着日本已经基本清除了泡沫经济 的负面遗产。

④ 为什么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经济泡沫 英法德没事

广场协议作用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还有好几个国家都签订了协议的,升值最大最厉害的也不是日元,签订协议一段时间内,日本贸易也没有恶化,后来造成所谓的失去30年,其根本原因都是在于日本自身决策错误。日本吃亏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本应在1987年或1988年,更早地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和限制贷款与估值比率等有力的监管措施,却因初期的盲目自信和后期的犹犹豫豫,错失了良机。
说到汇率战,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25年前的“广场协议”。其实,广场协议并非是日本一家被迫与美国签订城下之盟,而是诸多国家都与美国签署了这个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斯托登伯、法国财长贝格伯、英国财长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的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盘于240.10,而9月底则收盘在216.5,到了1985年12月31日,则收盘在200.25。到了1988年1月底,美元兑日元最低到过120.18。1995年,美元兑日元创造了79.70的历史低点。广场协议2年多后,日元第一轮升值结束,最大升值99.78%,而10年后,日元已升值了201.26%。

不少人根据以上的数据,一口咬定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后的经济困境是广场协议导致的。这种认识非常肤浅,完全是搞错了日本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应该看到,在广场协议以后,当时的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以及英镑,兑美元同样有幅度非常大的升值。广场协议前后,从1985年1月至1987年年底,马克升值了101.27%,法郎最大升值了100.55%,英镑升值了66.98%。而瑞士法郎、意大利里拉等许多货币在这期间都兑美元有大幅度升值。这些国家都没有发生日本失去十年、再失去二十年的遭遇。这说明日本的问题不具有共性。

从GDP的季率来看,广场协议签署以后,日本经济增速只稍微回落了两个季度,而后反而加速上升,并在随后总体上保持了五年的扩张期。只是在1990年年底以后,日本泡沫经济膨胀并破灭后,GDP增速才迟缓起来。在签署广场协议后,日本贸易顺差总体上保持稳定,只在个别月份有过迅速下降的记录,但很快又恢复。马克大幅度升值以后,德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只是在1990年7月以后,才突然快速下降,但也仅在1991年5月前后出现过短暂的贸易逆差,而后迅速回复到顺差状态,且顺差数额节节攀升。在法郎大幅度升值后的4年多里,法国的贸易顺差也是上涨的。过了12年之后,法国的贸易状况才出现倾向性的恶化。虽然英国贸易逆差在广场协议以后上升过,但在九十年代又开始缩小。直到接近2000年以后,贸易逆差才单向扩大。因此,广场协议虽然导致日元、马克、法郎和英镑对于美元快速、长期、大幅度升值,但并没有导致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贸易状况恶化。

现在足以得出结论,日本的困境,是其国内其他经济政策失误导致的。日本政府没有尽早从依赖外部市场的思维中走出来,重视外部因素而轻视内部因素,政策的重点瞄准了广场协议可能给予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上。根据学者的研究,日本因担心“升值萧条”,为避免其持有的大量美国资产贬值和支持美元发行,减轻日元升值可能出现的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在日元大幅升值后,仍采取了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特别是超低利率政策。利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大量增加,导致了1988年至1990年资产泡沫的产生。大量过剩资金开始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引起了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暴涨,酿成了泡沫经济。

德国等国却眼睛向内,其央行以稳定物价为己任,没有实行超低利率和超量货币发行的政策,因此在这些国家没有爆发楼市和股市泡沫,当然也就没有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衰退或者是萧条。

广场协议的全面真实的分析说明,比起汇率战,国内政策的失误将对国民经济造成更重大的损害。这个道理,蒙代尔在不可能三角理论中已有揭示。这一理论揭示:独立货币政策、资本自由流动和固定汇率三者不可能同时满足,而三者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只是蒙代尔后来为了固守其“最优货币区”的教条理论而走上了反对自己这一理论的道路,片面地、不恰当地强调固定汇率而忽视独立的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日本在广场协议以后,依然认为汇率政策是最重要的,为了弥补日元升值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大推泡沫经济,丧失了根据国内情况制订因地制宜政策的独立性,终于酿成大错。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G20首尔峰会上,各经济体最好能在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即使达不成协议,爆发汇率战,也应把政策重点放在国内,应牢牢记取日本倚重汇率政策而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教训,切勿重蹈覆辙。

⑤ 什么是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议。

广场协议的签订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经融财政的部门)的强力推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

(5)什么是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对日本形成泡沫与泡沫的关系扩展阅读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3.6%。

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

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⑥ 广场协议对日本的影响有那么大么

1 日本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 几乎无资源 农产品也不能自给 币值上升 意味着出口乏力 进口增多 同时相当于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 美元外债缩水 这不是把日本熬干了吗?

2 继续前面的说法 日元升值确实意味着能换更多的美元 但很遗憾 国际贸易是以美元而不是日元结算 也就是说 是日本人赚到的美元能够换的日元越来越少 同样一笔出口贸易 日本并没有少出口东西 但其盈利在日本国内能够买到的东西更少了

3 支撑货币的是硬通货 也就是实物 如果你的国家没有什么商品 也没有黄金储备担保 货币就是废纸 之所以说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是一种优势 就是在于美国可以用废纸买日本的商品 而当日本积累了一大批废纸之后 美国人再逼日元升值(也就是美元贬值)这就意味着日本人撅着屁股赚来的一部分废纸变成了飞灰 你觉得 这还不算掠夺财富吗?

4 这个问题就更简单了 还是开头说的 日本没有资源 只靠进口原料 出口商品 赚取差价 也就是剪刀差 也许其生产能力比中国强 但是其硬通货不比中国多 同时 日本是靠延续这种出口活着的 因此如果日元坚挺起来 日本经济马上就会形成压力 所以 无论从客观还是政策上 日元都只能这样

PS:其实日元升值本身未必就一定造成灾难 问题是 日本经济之前就已经过热了 存在结构性问题 自然也有大堆的泡沫 币值上升相当于踩了出口的急刹车 日本金融泡沫破裂 经济硬着陆 这基本就是坠毁了

这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日本经济本来过热 美国人还步步紧逼 造成崩溃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中国也有 但中国有两个条件日本没有 一是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 前者保证了人民币的稳定 使过热经济产生的泡沫有了一个较宽松的散发时间 后者基本是直接给过热的经济泼冷水散热 导致防过热直接跨越到保增长……(莫非是天意?)

⑦ 什么是广场协议

什么是“广场协议”

问:美国炒作人民币升值时,曾有人将其比作当年的“广场协议”。请问“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

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代表的美国当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当时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金融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

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有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也有专家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

⑧ 日本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

日本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社会、经济出现的现象如下:
1、日元大幅度升值。
2、产生大量经济泡沫。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
3、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
4、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⑨ 广岛协议和广场协议是什么关系

广岛协议和广场协议都是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签订的协议。这两个协议直接或间接引起了日本经济的停滞。

广岛协议: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政府由于国防安全上依赖美国保护不敢公然违背美国,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广岛协议”,主要内容是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升至120:1。

随后,日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也在银行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了巨大的泡沫,日本经济呈现出了虚假的繁荣,股市直冲四万点。这时华尔街觉得时机已到,便倾巢而出,大肆卖空日本股市,经济自此一蹶不振。

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9)什么是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对日本形成泡沫与泡沫的关系扩展阅读:

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即“失落十年”(The Lost Decade)。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历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起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活教材。

作为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一局面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极为相似。

⑩ 给我解释一下广场协议为什么获利的不是日本

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但我认为,日元大幅升值为日本企业走向世界、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扩张提供了良机,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最终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不应该全部归罪于日元升值。 纵观日本经济近三十年来的发展,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一个转折点。有分析指出,广场协议后,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经济一蹶不振了十几年。甚至在经济学界,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为整垮日本而布下的一个惊天大阴谋。 汇率变动带来的最大影响并非是产品的输出、输入,而是资本的流动和与之相应的财富效应。日本经济从“广场协议”中受到最大的影响,也来自于后者。 “广场协议”后,美元急速下跌。大量市场参与者因为恐惧非理性地抛售美元,这也正是卢浮会议上各国首脑不得不朝另一半脸也打上一耳光的原因。 影响; 1 日本是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国家 几乎无资源 农产品也不能自给 币值上升 意味着出口乏力 进口增多 同时相当于美元相对于日元贬值 美元外债缩水 这不是把日本熬干了吗?

2 继续前面的说法 日元升值确实意味着能换更多的美元 但很遗憾 国际贸易是以美元而不是日元结算 也就是说 是日本人赚到的美元能够换的日元越来越少 同样一笔出口贸易 日本并没有少出口东西 但其盈利在日本国内能够买到的东西更少了
这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日本经济本来过热 美国人还步步紧逼 造成崩溃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类似的情况中国也有 但中国有两个条件日本没有 一是独立自主的金融政策 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 前者保证了人民币的稳定 使过热经济产生的泡沫有了一个较宽松的散发时间 后者基本是直接给过热的经济泼冷水散热 导致防过热直接跨越到保增长……(莫非是天意?) 就说到这里咯! 谢谢了!采纳吧~ 我等我哦!`~hh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