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合同管理
『壹』 到国企做招标合同管理有前途吗
很有油水的一个岗位,东西很简单,主要是程序问题,如果有技术部门做支专持很容易,灰色收属入比公司多,经常去酒店开会,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有风险,属于敏感岗位,没有现管的硬关系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容易被人家推出去顶缸!
我们公司叫技经管理,其他公司有叫合同管理的,做两年什么都会了,主要心细,
『贰』 国企管理层是劳动法里的劳动者吗
你好,国企管理层属于劳动法里面的劳动者,劳动合同法第2条的适用范围版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权境内的企业,当然国企也当然在境内企业的范畴之中。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可见,国企的员工属于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法中的劳动者。
『叁』 在国企中,什么叫二类员工,什么叫三类员工,怎么分的
这个是国企的复一种劳动用工管理制制度。
一类是指:老一代,具有历史意义的员工。例如邮政企业里面的,在邮政成立之初或者邮电分营前的员工。这类员工一般是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就工作的老员工。
二类是指:进入全员劳动合同制之后,单位招聘的员工,实行劳动合同管理,适用劳动合同法。
三类是指:劳务派遣工或者是岗位比较低端,不能担任中高职别的员工。
三类员工的差别主要是:
1、职业晋升。一般二类以上员工才能当中高层。
2、福利待遇。例如住房公积金购买比例,购买基数,住房补贴等。
(3)国企合同管理扩展阅读:
职工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享有同等的工作、学习,参加民主管理,获得劳动报酬、政治荣誉、物质鼓励及享受劳动保险福利的待遇。
义务:
1、努力学习政治文化技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
2、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分配,努力完成生产工作任务。
3、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和有关政策及厂内各项规章制度。
4、爱护公共财产、机械设备、生产工具,节约原材料、能源。
『肆』 国企强制合同性质管理岗转操作岗,对员工利弊明天定,急需
属于降级。精简人员。
『伍』 国企合同工,但没有交社保,一般干部,受不受国家公职人员纪律管理条例的制约
公职复人员是指由政府任制命的工作人员,国有企业的领导,一般是由政府任命的,所以是公职人员,职工不是政府任命的,所以不是公职人员,只是企业工作人员。1981年参加国企工作的人员,属于国企固定工,当时没有社保,1982年开始进入国企工作的人员,属于合同制工人或者合同制企业干部,这时已经实行社保了,这时参加工作的人员是需要购买社保的,你83年参加工作,是属于合同制工人,需要缴纳社保,1993年开始,企业的所有人员都需要参加社保缴费,你的情况可能是83年到93年单位没有缴费,93年开始,单位全体缴费的时候才参加,属于83到93年为中断时间。开除公职与养老保险没有关系,开除之前已经发生的缴费单位是不能退的,已经在你的名下的缴费还是你的。退休金是按照缴费年限计算的,如果是按83年计算是缴费30年,因为你中断10年,就是20年,像你的情况,你可以要求原单位给你补83到93年的养老保险的,因为那时你实实在在在那里上班。
『陆』 求:合同档案管理软件,某国企法务部用的!不怕花钱!要求好用!!
智信合同管理软件,是目前国内性价比最高、最好用的合同管理软件。功能内强大稳定,操作也非容常简单,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简单自学即可上手。智信合同管理软件强大的自定义功能是其它软件所没有的,所以LZ真的需要的话可以先去下一个试用版的先试用看看。
『柒』 被国企录用了,说是合同工,是正式的吗
并不算是正式的,不过就是工作期限的问题,这个是根据你合同决定的,有的是有期限的,而有的则是没有期限,最起码在你的合同期内,如果不是有违背原则性的错误,那也是不会被随意开除的,还是稍微有点儿保证的。
先别管是不是正式的,不要想那么多,毕竟是签过合同的,自己踏踏实实的干,以后还是有很多机会。
『捌』 国企改制后,员工干部身份变成了合同制,那么员工档案如何管理行政介绍信如何开具
合同制抄是一种用工形式.原来干部身份也不完全相同(聘用制和国家干部),现在都是单位聘用或竞争上岗,你如果在管理岗,既是干部,如果是在非管理岗位就是工人身份.国企机制存在用人上的弊端,能体现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不完全是靠能力和机遇,很大部分的因素是人为因素.我是国企单位的人力资源干部,在此说点实话.关于档案问题,不会有什麽变化,在管理岗位干足15年,退休时视为干部.(就是牵扯一个退休年龄,女工人50,女干部55;男的都是60),退休年龄问题,这只是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至尽没有国家的新规定.介绍信也还是组织人事部门开具,如果是工人,则是劳工部门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