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防渗渠合同

防渗渠合同

发布时间: 2021-02-07 08:41:51

① 防渗渠人工勾缝合同怎么写

同其它的合同格式一样,把内容写成双方谈好的即可。

② 唐王镇的经济发展

唐王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质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唐王镇以木器加工、蔬菜深加工、服装加工、矿泉水灌装等低污染产业为主。唐王镇是济南市著名的特色农业、高新农业、设施农业为一体的高产高效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2005年粮食总产达4750万公斤,生产白菜、西红柿等几十种蔬菜,大棚菜生产已形成规模,蔬菜产量达到2.25亿公斤,而“三鲜”(鲜食花生、玉米、大豆)生产已形成特色,还种植葡萄、李子、苹果等水果,并已经和正在引进一些名、优、特、高新瓜果蔬菜品种,如反常色蔬菜、黑玉米等。由于发达的农业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养有猪、黄牛、奶牛、羊等牲畜。境内的白云湖则为渔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渔业生产红红火火。
唐王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素有“大白菜之乡”的美誉,有耕地4813公顷,是济南市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生产基地。自1996年来,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建立了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三鲜(鲜食花生、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基地、万头良种羊生产繁育基地、千亩水产养殖基地,成立了绿色农业发展中心、胚胎移植中心、猪肉屠宰配送中心、蔬菜配送中心,日交易量100万公斤的蔬菜批发市场,注册了“唐王”牌无公害农产品商标,昔日的大白菜之乡已成为济南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2000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业,到2005年,该镇成立了华达园林、兴华苗圃、唐王林场、周家银杏园、合阳园林等一批有实力、大规模的园林企业,包含300多个品种、建成了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001年依托唐王渔场建成了济南市市第一家平原森林公园,占地2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9.1%。东连白云湖万顷碧波,园内有600余种花卉、31种鸟类、1500亩垂钓水面,全家宴、疗养、淡水产品副食加工等,一应俱全,与镇内龙泉寺、娄家祠堂等文物共同构成了省城后花园东线一道亮丽的风景 。
1995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766万元,财政收入471万元,人均纯收入1923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7.8倍、3.8倍、2.4倍。农业有耕地4842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芦笋、大白菜及常年大棚菜。1995年粮食总产46408吨,比1986年增加14965吨。多年来农业一直沿续旧的生产模式,粮食产量低,效益较差。1986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实施规划。 配套机井2030眼;投资1200万元,铺设防渗渠5万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700公顷,比1986年增加360公顷,高产稳产田达到了3800公顷。 199 3~1995年全镇连续3年保持了亩产吨粮,1995年比1986年亩产增加400公斤。 在南部菜地集中,交通方便,水浇条件好的村庄,发展蔬菜保护地栽培, 有大棚菜田133公顷,对北部土地富余的村庄,发展林果、芦笋种植,粮、果、菜兼作,农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子。唐王道口、老僧口、卢家庄等已成为养殖种植专业村,全镇蔬菜播种面积1967公顷,产菜117206吨。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1202千瓦,比1986年增加14781千瓦。1986年有镇村户工业企业54个, 从业人员2233人,固定资产738万元,实现产值1306万元,利税94万元(镇办工业利税50万元)。自1986年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起了电力辅机厂、真空镀膜厂、微肥厂等企业,成立了宝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茂康美食有限公司、周佳造纸有限公司、唐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4家合资企业。 合同利用外资105万美元,外贸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32%,1995年达到4500万元。村户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从1990年起,逐渐形成小徐家庄、崔家庄等熔炼专业村。 崔家钢砂厂被列入区50家重点企业之一,有5个村相继建起实业公司。1995年底全镇有镇村户工业企业124个(镇办工业5个),实现工业产值42645万元(镇办工业产值3806万元),销售收入45280万元(镇办销售收入3744万元),实现利税1249万元(镇办利润112万元)。

③ 村委会是否有单独解除合同的权利

1,土地承包合同系双方共同签署,如你方没有严重违约,另一方方无权单方解除。
2,你的损失可以向村委会主张赔偿。
3,案件均有风险,每个人及单位均保证不了案件能赢。
4,向法院起诉。

④ 农田与水利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御水旱灾难、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一直处于弱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旧的政策体系被打破,新的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面临更多困难和矛盾。近年来,四川省各地围绕建立新的农田水利政策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近日,我们到四川省仪陇县、大英县、乐至县、游仙区等地进行调查,实地察看了部分已、正和未改造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走访了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和农户,先后召开4次座谈会,同10余个县市区水利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川南充等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的有益做法

四川省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量占全省水利工程总数的99.6%,控制浇灌面积占全省有效浇灌面积的52.3%,小型灌区生产的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40%,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对于确保四川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四川省各级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治理,尤其2005年以来,他们结合中心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益做法,在全国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南充模式。近年来,南充市各地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治理的有效办法,逐步形成了“竞争立项,招标建设,以奖代补”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以“竞争立项”核心,将竞争机制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全过程参与,谁的积极性高就先支持谁。如:高坪区坚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顺庆区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在竞争立项中,对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优先支持、用水户协会健全的村优先支持。这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一事一议”中存在的“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南充市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示范村14个。在这些示范村的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市已投入资金4634万元、工日617.3万个,整治病险水库37座,新修山平塘79口、石河堰67处、渠道42.8公里,渠道防渗76.2公里,新增蓄水能力172.5万方,新增有效浇灌面积2.16万亩。由于干的都是群众愿意干的工程,且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群众全过程参与,所有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了建一处成一处,群众十分满足。

(二)“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遂宁模式。“群众点菜,政府买单”是遂宁市大英县、船山区等地结合中心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和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组织方式。其做法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广大村民提出,通过村、组向乡镇提出建设申请,乡镇经过筛选汇总后再上报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再根据规划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该项目。假如同意实施,水行政主管部门将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地点进行调研勘测,确定建设方案并核定工程量,由乡镇或村组织实施。工程竣工后,先由乡镇进行初步验收,最后再由县(市、区)水利和财政部门进行综合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标准为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材料费、技工工资总和的40-50%。

2005年,大英县利用“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组织方式,把中心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试点项目选在人民渠灌区通仙乡和蓬莱镇的普陀村、洋溪村、登荣村、北斗村、高桐村、余粮村,共维修和新建渠道30.3公里、山平塘7口、小型建筑物25处;完成工程总投资400万元,其中:中心补助6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0万元,捆绑使用水保、农开发资金10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投资100万元;新增蓄水0.8万方,新增改善浇灌面积1.07万亩,同时解决了1200人、1360头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船山区利用这种组织方式,已基本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唐家三坝新农村示范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这种组织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群众意愿,又保证了工程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节约了资金。同时,财政补助政策也得到了很好落实,激发了基础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遂宁等地在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实施中,还针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难以组织的实际,采取了适当延长工程建设时限、请亲戚朋友帮忙“工换工”、以资折劳等措施,较好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

(三)“四方合作”的资阳模式。水利“四方合作”机制是资阳市部分地区借鉴畜牧业“六方合作”机制的成功经验,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短缺、治理薄弱的现状提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治理的组织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以市农业担保公司为纽带,担保公司为村、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担保,到金融机构贷款,协会利用信贷资金整治、改造小微型水利工程,再将整治改造后的工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经营业主,用经营承包费偿还贷款,不足部分利用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以补助。水利“四方合作”是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工程承包经营者四方的合作,是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引导下,以诚信为基础、协会为平台、利益为纽带形成的四方共赢机制,是集金融支持、政策保障、合同承包、风险防范为一体的系统工程。这种新的机制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小微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修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又同时解决了治理主体缺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较好解决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一卖了之”“承包租赁费一花了之”的问题。目前,资阳市燕山区已运用这种新的机制改造山平塘近10口,均取得了较好效果。资阳市水利局拟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

(四)“以用水户协会为载体,一事一议”的绵阳模式。绵阳市是探索末级渠系建设治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比较早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用水户协会890个,由协会治理的灌区面积达65万亩,占全市浇灌面积的20%。绵阳市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中,充分发挥用水户协会作为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的载体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工投劳,有力地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去年以来,绵阳市各用水户协会有的在政府财政补助资金的带动下,有的不等不靠,自发建设,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梓潼县卧龙镇五一农渠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在遭受严重旱灾后,通过协会代表大会“一事一议”,人均投工5个、亩平集资50元,对管辖的部分农、毛渠进行节水改造。在市、县武引灌区治理单位的支持下,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农、毛渠节水改造9.6公里,兴建计量治理设施5处。游仙区魏城镇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照群管自治组织原则,由协会牵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自2004年以来,全镇共开挖农、毛渠35条115.2公里,硬化农渠36.2公里。都江堰人民渠二处灌区的涪城区金峰、新皂两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动群众投工3万多个、集资140余万元,配套建设末级渠系35公里,建设防渗渠24公里,改建闸口98处,新建测流点127个。去年以来,涪城区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开展“一事一议”,筹集资金576万余元,维修小型水库3座,整治塘堰189口,新修渠道130.8公里,维修渠道81.5公里。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