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赔偿计算
Ⅰ 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案例 关于被抚养人生活费的赔偿 在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中如何计算
并未取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回知规定,人答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根据这一司法解释,只是将被扶养人生活费归入死亡或伤残赔偿金项目中,但并未取消该赔偿项目。
如有帮助请采纳。
Ⅱ 有关物品损坏赔偿法律
损坏他人物品的,要照价赔偿,物品损坏赔偿法律可参照《侵权责任法》版。
根据权《侵权责任法》第二章 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2)侵权责任法赔偿计算扩展阅读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二)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三)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Ⅲ 侵权责任法有没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民法上的赔偿以填补损害为原则,使受害人恢复到损害发生之前的状态,因此,对于超出损害部分的请求数额是不予支持的。但是,对于某些情形,法律规定了加重的惩罚性赔偿,对侵权人进行惩罚。在《侵权责任法》引入惩罚性赔偿前,我国惩罚性赔偿主要存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商品房买卖领域。《侵权责任法》第47条规定:“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故,对于存在缺陷的产品,被侵权人有权向明知该缺陷并生产、销售的侵权人主张惩罚性赔偿,对于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标准,《侵权责任法》并未规定,实践中由法官根据具体案情确定赔偿数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Ⅳ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是怎么规定的
《最高抄人民法院关于适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侵权责任法审理民事纠纷案件,如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当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将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注意:是计入,并非免除或不予支持)
Ⅳ 侵权责任法赔偿的内容是什么
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内、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十八条 被侵权人死亡的,其近亲属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为单位,该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权利的单位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被侵权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权人医疗费、丧葬费等合理费用的人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费用,但侵权人已支付该费用的除外。
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
第二十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的,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赔偿;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Ⅵ 侵权责任法对死亡赔偿金规定了哪些标准
您好!
死亡赔偿金,又称死亡补偿费,是死者因他人致害死亡后由加害人给其近亲属所造成的物质性收入损失的一种补偿。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这既体现了人身损害赔偿计算的历史连续性,也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一致。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Ⅶ 侵权责任法 死亡赔偿金如何计算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交通事故死亡赔偿大致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有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无收入的,可暂按同等级别的护工费用计)+交通费+伙食补助费(15元/天)+死亡赔偿金(约373600元)+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赔偿(3~5万)=
赔偿额-6万
以(赔偿额-6万)*50%
其中被扶养人生活费应根据实际人数,年龄,是否还有其他义务人等确定
Ⅷ 侵权责任法中的无赔偿能力如何认定
过错能力的有无是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处理此类特殊主体侵权案件时,须首先认定其过错能力,而对行为人过错能力的判定,则应当以其在行为时的辨别能力为核心要素进行审查。当然辨别能力与行为人的年龄、智力、精神状况等有着密切关联,只有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观察才能准确判定行为人在行为时是否违反了理性人所具备的注意义务,从而最终决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分担。
过错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因过错实施的加害行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资格或条件。只有在确定加害人具有过错能力之后,才需要进一步考察他的行为是否有过错,即他的行为是否处于故意或者过失。只有当行为人因其过错而应当受到谴责时,才可能使他承受侵权责任的法律后果。这种对加害人的可谴责性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智力能力为前提,并从这种能力中,我们能够推导出加害人的个人责任。我们将加害人的这种特质称为过错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不承担责任。
年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法律上采用的年龄一般是周岁年龄,其又称为实足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当然,一般情况下智力发育水平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地增长的。年龄就被作为区别人的辨别能力的重要因素,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因被视为缺乏辨别能力者,故对自己的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负担损害赔偿责任。
精神状况,乃是人的思想意识的临时定位,即人在某一时间的心理思维情况。人的精神状况不会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人所处的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法律上对于精神状况的判断是以某人在行为时的情况来考察的。
辨别能力是我们认定过错能力标准的核心要素。由于一些人的年龄、精神残障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对侵权行为引致的损害及其责任可能没有辨别能力,因而,在道义上可能没有主观上的可归责性,法律上也有可能免于责任承担。他们一般是:儿童、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或者临时欠缺意识的人(如吸毒者、醉酒者、癫痫病发作者)等。
理性人标准之意义在于衡量行为人行为时是否尽到了谨慎义务(注意义务)。何谓理性人标准?简言之,即社会一般人(正常人)的认识、行为的标准。所谓的理性谨慎义务,基本上就是一种普通的谨慎,它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行为参照并在我们行为时进行对比,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知道什么行为可以为,什么必须为,什么不能为。
Ⅸ 侵权责任法赔偿标准是怎么样的
财产权侵权赔偿原则的确定,以利益平衡为中心。全面赔偿原则对间接损失与纯粹经济版损失赔偿权的认知 财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以填补为原则,以财产损失程度为基础,实现对财产损失的全面赔偿,是侵权赔偿之基本准则。[2]全面赔偿(填补损害)不仅包括侵害他人财产所造成的直接损害损失,而且还包括可能产生的间接损失,即除了积极损害之外还应赔偿本应获得但因侵权损害导致而没有获得的财产利益。《民法通则》第117条已对间接损失的赔偿有所规定,只要在侵权行为实施时财产的取得具有可能性,即便损失的并非现实的利益,间接损失也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