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离职后的保密协议
㈠ 与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在离职后多少年内有效!!
一、目前没有法律规定保密期限,保密费需要劳资双方协商。约定保密期限为无限期、保密费为0并不违法。
二、协议中竞业禁止条款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24条,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10年的竞业限制期限条款明显是无效的。
三、根据你所述的情况,如果你签署了该协议,表示你同意竞业限制,虽然10年期限无效,但2年的竞业限制期限还是要遵守的。
三、在你离职后的竞业限制期内,甲方必须按月发放竞业禁止补偿金。
1、补偿金按你离职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30%支付,如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支付。
2、如果甲方没有支付补偿金,你就不受竞业限制约束。
四、相关法律依据:
1、《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①、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②、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①、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②、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1)关于离职后的保密协议扩展阅读
一、协议、合同无效或失效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二、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㈡ 离职保密协议在辞职后签的有效吗
抄这个协议是无效的,不要理他就是。因为:这个协议是违法的,违法的协议无效。并且保密协议从签订公司就没有履行,所以你也不需要履行。这个纯粹是吓唬人的。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㈢ 关于离职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问题
签不签保密协议,对公司的商业秘密都负有保密义务。
签不签保密协议,离职时,公司都要和你结清之前的工资。
㈣ 离职后需遵守《保密协议》吗
案情简介: 读者常先生来信问:我所在的公司要求离职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其中包括:离职后保守公司商业秘密;18个月不得从事同行业或者与公司经营范围有竞争的相关行业和工作;放弃申诉权等一些条款。请问,在职时保守公司商业秘密属于员工义务,离职后,保守原公司商业秘密是否仍然是该员工的法定义务?员工是否有权向公司要求支付一定的保密费用?18个月不得从事相关行业的要求是否构成《竞业禁止协议》的条款?若构成,该条款在《保密协议》中签订,离职人员是否可以遵照《竞业禁止协议》的相关法律法规得到经济补偿?我国法律或北京的地方性法规中是否有关于补偿金额的规定?公司要求离职员工放弃申诉权条款是否合法、有效?公司发放的员工工资当中,有一项比例较大的部分是“保密费”。请问,所包含的“保密费”是否可划归员工工资组成?“保密费”是否可以作为“竞业禁止”的补偿? 案件分析: 常先生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包括保守商业秘密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两个内容。两个条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守单位商业秘密,但比较而言,竞业禁止条款的要求更为严格,劳动者要承担一定时期内不能在熟悉的特定行业内任职的义务,同时单位必须要给予充分适当的补偿,否则协议无效。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成为商业秘密须具备三个要件: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是不能通过公开渠道直接获取到的;该信息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权利人对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管理方案、货源情报、营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和标书、客户名单、产品配方、设计构思以及程序等都有可能成为商业秘密。 其次,《劳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因此,用人单位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或者单独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员工在职和离职后传播、泄漏单位商业秘密。在做出保守商业秘密约定后,按约保守商业秘密就成为劳动者的义务,违约就要承担约定的违约责任。 再次,如果单位认为通过保守商业秘密条款禁止员工在职和离职后传播、泄漏商业秘密还不足以保障商业秘密的安全,可以按照法律规定,与本单位在业务上可能知悉商业秘密的人员约定竞业禁止,要求这些人员在离开单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或者不得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如果与竞业限制内容有关的信息已经不是商业秘密而为公众所知悉,或用人单位没有约定或按约给付补偿费的,就会使竞业禁止条款自动失效。 竞业禁止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而且单位还应当根据竞业禁止的期限长短向劳动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补偿金的数额应当和劳动者因承担竞业禁止义务而失去的就业机会和可能获得的收入相匹配。因此,用人单位不要滥用竞业禁止条款,而应当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劳动者工作岗位来确定应当签订竞业禁止条款的职工范围和保守商业秘密的期限。比如来信中所讲的单位单方面要求“18个月不得从事同行业或者与公司经营范围有竞争的相关行业和工作;放弃申诉权”等条款就应当属于无效约定。
㈤ 关于辞职后保密协议的问题
签订的协议中条款与劳动法有抵触,此条款是“无效”条款,可以不版予理睬。
如果是权有效的,保密协议要有单列的保密费,没有发保密费是不存在保密义务的。设计理念是不存在保密的,但是技术决窍是在保密范围的,也就是违反保密协议是要能举证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没法举证的。
保密协议中如有竞业限制条款,一般不超过两年。但离职后必须按月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虽然法律没有规定经济补偿金的金额,但我理解至少是当地的最低的生活水平,如果没有按月付员工经济补偿金,那竞业限制条款是不需要去理睬的。
需要注意的是竞业限制是有范围的,一般是与原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它用工单位。
违反竞业协议的补偿金如果从来没有签过,那是对员工有利的。但是就算没有保密和竞业协议,因为员工泄密造成原单位实际损失的,原单位还是能要求你赔付单位造成的实际损失,这是法定义务,不订也要遵守。
㈥ 关于离职后保密协议 和保密金
保密协议约定了禁业限制的,离职后限制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秘密事项,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禁业限制,是指劳动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竞业限制期限和经济补偿标准双方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
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禁业限制期未满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附:《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法释〔2013〕4号
第六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七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㈦ 离职后,关于保密协议和就业限制的问题
用人单位可以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订立保密协议,约定禁业限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秘密事项,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禁业限制期和经济补偿标准有双方约定,但禁业限制期不超过2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法释〔2013〕4号)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月支付经济补偿金。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禁业限制期未满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㈧ 主动离职后,保密协议是否还有效
你好
只要你提前30天书面申请辞职,那就是依法辞职,单位应当开离职证明,你只需保留好提前了30天申请离职的证据即可;
如果公司未按未规定支付你竞业限制补偿,那你也无义务再遵守相关规定,是对方违约在先。
保密义务是有效的,单位也应当支付竞业限制补偿!扣离职证明,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采纳回答!
㈨ 保密协议离职后还需遵守吗
这个是必须要遵守的,因为保密协议主要是为了在一段时间内你到版竞争对手哪里从事同样的权工作,那么你就可能把以前公司的一些机密泄露出去,公司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利益关系方的利益,如果你违反规定而且泄露了公司的机密,那么如果公司追究起来,你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