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约起诉
1. 合同违约起诉流程
合同违约产生纠纷后选择到哪里起诉,可以分成两大类情况,一种是专合同中没有约定管属辖法院,这种情况下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保险合同纠纷则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是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再以合同纠纷涉及的金额大小、影响大小、是否涉外选择法院的层级进行管辖。另一种情况是在合同中约定了争议解决的条款,有可能选择仲裁或者是诉讼,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在争议解决的条款中只能选择一种争议解决方式和唯一的争议解决机构,在选择管辖法院时必须选择符合前述法律规定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管辖。
2. 合同违约被起诉了法院会怎么判刑
根据《合同来法》第一百一自十条相关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上述三种情况中的第(三)项“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指:债权人应在合理期限内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要求债权人从合同订立后合同履行存在一定的“履行时效性”角度,在合理期限内向债务人及时主张“继续履行”,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否则,此权利不再受合同法保护。
由此可见,只有在以上“非金钱给付”债务履行过程发生情形(之一)的,合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拒绝按约定履行,由于履行“不能”、“代价过高”或“不适合”等原因,合同非违约方主张“继续履行”的,法律将不支持;即非违约方要求“继续履行”的权利不再受保护。
3. 合同违约的起诉期法律怎么规定
在合同违约后,起诉时间是当事人自己决定的,这个法律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只是在不同的时间起诉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当然这个法律效果直接影响但是人的权利义务。《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是一般的诉讼时效规定,如果合同法中没有特别规定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就是三年。超过诉讼时效以后可以起诉,但是如果被告以诉讼时效进行抗辩,法院查明以后,原告便丧失胜诉权,当然在被告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况下,法院是不能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所以合同违约后起诉的时间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但是建议最好在诉讼时效内进行诉讼,最大化的保护自己的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