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卫星管理协议

卫星管理协议

发布时间: 2020-12-11 06:59:04

⑴ TCP是什么协议

TCP/IP协议介绍

TCP/IP的通讯协议

这部分简要介绍一下TCP/IP的内部结构,为讨论与互联网有关的安全问题打下基础。TCP/IP协议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各样的信道和底层协议(例如T1和X.25、以太网以及RS-232串行接口)之上。确切地说,TCP/IP协议是一组包括TCP协议和I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协议和其他一些协议的协议组。

TCP/IP整体构架概述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路层、传输层、话路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IP中的协议

以下简单介绍TCP/IP中的协议都具备什么样的功能,都是如何工作的:

1. IP

网际协议IP是TCP/IP的心脏,也是网络层中最重要的协议。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象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 TCP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对于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落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5. TCP和UDP的端口结构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⑵ 新明斯克协议的协议内容

该协议的全文如下:于东欧时间2015年2月15日午夜零点,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实施全面停火;冲突双方撤离所有重型武器并后撤相同距离,以创造至少50公里(31英里)的军事缓冲区。其中,双方的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后撤70公里,而9A52-4旋风-S、BM-27飓风、BM-30龙卷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和圆点-U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系统需后撤140公里;对于乌克兰军队,缓冲区从实际交火点开始计算;对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特定地区的武装团体,缓冲区依据2014年9月19日的“明斯克备忘录”记录的交火点计算。以上重武器的撤离行动必须在停火之后一天之内开始,并于十四天之内结束。欧安组织将联合三方联络小组对撤离行动进行支持。有效的监督和核查停火制度和重型武器撤出欧安组织将在撤军的第一天执行,使用一切必要的技术手段,如卫星,无人驾驶飞机,无线电定位系统等。在停火后的第一天开始,根据乌克兰法律和乌克兰法案的基础上,对地方选举的方式进行对话“关于地方政府自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个别地区临时令”,关于这些地区依据上述法律决定未来。但是从签署本文件之日起不迟于30天决议,必须经乌克兰最高拉达批准,特殊制度下按照法律规定的说明,关于“境内地方自治临时命令属于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个别地区”,该特别制度区采用明斯克备忘录在2014年9月19日中的规定。在乌克兰颁布以法律禁止和追究相关人员的处罚,对于发生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个别地区活动分子的方式提供赦免和特赦。确保释放交换全部人质和非法拘禁的人“所有一切的”原则。从第五天(武器)撤军结束之后这个过程才开始。提供一个国际机制向有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分配的地区可以安全的访问、交付和存储人道物资。全面恢复东部的社会和经济联系,包括支付社会福利金,如支付的退休金和其他款项(收入和财政收入,按时支付公家的账单和水电费,乌克兰法律领域的框架内恢复纳税)的方式。基于这一目的,乌克兰将恢复管理在其银行系统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部分,建立一个国际机制,以解决此类交易。由乌克兰政府恢复国家的边界控制在整个冲突区,开始充分的政治协调(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个别地区地方选举后,地方选举和结束后的第一天州根据法律规定乌克兰宪法改革),在2015年年底前,在乌克兰达成条约下述第11个条件后开始履行-在磋商中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个别地区的代表一致的框架内和在第三方联络小组中达成。在欧安组织的监督下撤离所有外国武装编队、军事装备、雇佣兵于乌克兰的领土,裁军所有非法团体。在乌克兰启动宪法改革,制定一个新的宪法,在2015年的年底之前达成结果,宪法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地方自治分权(考虑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个别地区的特殊性,同意这些地区的领导者代表),也永久立法同意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个别地区的特殊地位自治州,按照附注说明所附的措施[note1]根据乌克兰法律制定“临时地方自治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州的个别地区的”,并以有关地方选举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一致同意在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个别地区的代表在州的框架建立三方联络小组。选举将按照有关欧安组织的标准举行,由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ODIHR监控。加强三方联络小组的工作,包括通过明斯克协议的相关方面的实施建立工作小组。他们将决定第三方联络小组的组成。

⑶ 常用的网络协议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

常用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Telnet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NFS协议、UDP协议等。

⑷ SONET/SDH协议是什么意思

您的问题不是很具体,我按我的理解试着回答一下啊。
一、SONET与SDH的关系
1985年,Bellcore提出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光纤网)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通过 一系列有关SONET标准。1989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接受SONET概念制定了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系列)标准,使之成为不仅适于光纤也适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与SONET有细微差别。
SDH/SONET定义了一组在光纤上传输光信号的速率和格式,通常统称为光同步数字传输网,是宽带综合数字网B-ISDN的基础之一。SDH/SONET采用TDM技术,是同步系统,由主时钟控制,精度10-9。两者都用于骨干网传输。是对沿袭应用的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一次革命。
SONET多用于北美和日本,SDH多用于中国和欧洲。
二、SDH的传输原理
上面说了,SDH定义了一组在光纤上传输光信号的速率和格式.具体如下:
SDH采用的信息结构等级称为同步传送模块STM-N(Synchronous Transport,N=1,4, 16 ,64),最基本的模块为STM-1,四个STM-1同步复用构成STM-4,16个STM-1或四个 STM-4同步复用构成STM-16。

SDH采用块状的帧结构来承载信息,每帧由纵向9行和横向 270×N列字节组成,每个字节含8bit,整个帧结构分成段开销(Section OverHead,SOH)区、STM-N净负荷区和管理单元指针(AU PTR)区三个区域,其中段开销区主要用于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及指配以保证信息能够正常灵活地传送,它又分为再生段开销(Rege nerator Section OverHead,RSOH)和复用段开销(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 MSOH);净负荷区用于存放真正用于信息业务的比特和少量的用于通道维护管理的通道开销字节;管理单元指针用来指示净负荷区内的信息首字节在STM-N帧内的准确位置以便接收时能正确分离净负荷。

SDH的帧传输时按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排成串型码流依次传输,每帧传输时间为125μs,每秒传输1/125×1000000帧,对STM-1而言每帧字节为8bit×(9×270×1)=19440bit,则STM-1的传输速率为19440×8000=155.520Mbit/s;而STM-4的传输速率为4×155.520Mbit/s=622.080Mbit/s;STM-16的传输速率为16×155.520(或4×622.080)=2488.320Mbit/s。
SDH传输业务信号时各种业务信号要进入SDH的帧都要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步骤:映射是将各种速率的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装入相应的标准容器(C),再加入通道开销 (POH)形成虚容器(VC)的过程,帧相位发生偏差称为帧偏移;定位即是将帧偏移信息收进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的过程,它通过支路单元指针(TU PTR)或管理单元指针(AU PTR)的功能来实现;复用则是将多个低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高价通道或将多个高价通道层信号通过码速调整使之进入复用层的过程。

⑸ 通讯协议与通讯方式的区别

第一个问题可以帮你,简单的说485总线是一种通讯总线(方式),它知负责回传递信息,至于信息的答收到方怎样来利用这些信息,就是协议的事了。当然,协议还包含其他内容,但是,对于一般的现场调试来讲意义不大(个人见解)。调试时只要主机(电脑或矩阵或硬盘录像机网络编码器等)和云台的协议一致即可。因为有了协议,才使485总线的功能更丰富,更具个性。这里有485总线的介绍http://ke..com/view/1154433.htm
第二个问题,我也不明白,矩阵用的少。

⑹ 美俄签署航天合作协议的内容是什么

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和前苏联的解体以及西方经济的衰退,为国际合作创造了从来没有过的良好环境。1993年9月2日,美俄之间签署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有三个:一是同意在它们现有的“自由”号和“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国际空间站;二是美国向俄罗斯开放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在2000年12月31日之前允许俄罗斯发射8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分4次发射)和21颗低轨道卫星(为美国“铱”系统计划发射3次,每次发射7颗),并规定其发射服务价格不得低于西方最低发射价格的92.5%;三是在航空领域联合进行科学研究,相互利用试验设备和试验结果。前美国副总统戈尔说,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已开始“分享高技术,以降低成本和避免重复”。“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签署的协议代表了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前沿”。

美俄联合建造空间站的计划预计为10年,分3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为美俄扩大联合载人航天活动期。从1994年开始,美国将宇航员送上目前在轨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以训练他们长期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的适应能力。美国航天飞机还将给这个空间站运送新的太阳能电池板,缓解该站严重缺电的状况。俄罗斯方面将为“和平”号空间站增加两个分别装有美俄航天设备的实验舱,使美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获取更多的轨道交会和对接以及有关生命科学、微重力、地球资源等方面的研究经验。在此阶段,美国将向俄罗斯支付大约4亿美元的经费。

第二阶段从1997年开始,首先俄罗斯发射一个与“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类似的大型舱体,作为联合空间站的基稍,为空间站提供导航和轨道控制等功能,然后发射美国制造的实验舱和两艘俄罗斯的“联盟”号载人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构成一个过渡性空间站。“联盟”号则作为宇航员返回地面的紧急救援舱。在这个阶段将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和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运送宇航员和货物,以获得使用两种不同运载工具的实践经验,并试验最终要建造的多国合作空间站的结构和在轨道上进行组装的能力。在美俄签署的文件中指出:“成功地完成这一阶段工作,将成为今后统一的国际空间站的关键组成部分。”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结束。这期间要将美国的居住舱、欧洲空间局和日本的实验舱以及加拿大的遥控机械装置送上轨道,最终完成空间站的组装。联合空间站的轨道倾角为51.6度,将运行10年。

美俄两国还商定,美国的地面控制人员将逐步参与莫斯科附近的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活动,并最终接管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指挥工作。

这项10年计划的实施还取决于美国国会和“自由”号空间站国际伙伴的态度,要使他们相信这项计划从财政和技术两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

德国研究技术部长克鲁依杰说,美国的这个行动“基本上是正确的,看来今后对研究工作的长期投资只能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实现”。但是,他认为由于俄罗斯的参加,欧洲就要改变其空间站计划。他要求美国政府尽快组织所有参加空间站计划的国家召开高级会议。欧洲和日本的政府官员私下担心地说,美俄协议将使他们还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来改进各自的空间实验室,并且这些硬件的发射时间也要拖上好几年。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对其实验舱总共已投入大约30亿美元,按原计划,将由美国航天飞机于1999年发射。一名欧洲空间局官员说:“如果俄罗斯参加空间站,那么它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设施。我们再也不能谈论‘自由’号空间站了。轨道、时间表和任务等都要改变。”负责空间站计划的官员说,适于用美国航天飞机和俄罗斯“质子”号火箭运送人员和货物的空间站轨道倾角是51.6度,与原来“自由”号空间站采用的倾角为28.5度的轨道之间差别是很大的。这种变化会降低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并且可能使装在实验舱里的有效载荷不得不做变动。已选好的实验装置都是以事先装在实验舱内的方式由航天飞机一次发射人轨;如果改变了空间站的轨道倾角,那么航天飞执携带一个满载的实验舱是不可能的了,科学家可能还要重新选择适合新的轨道倾角的实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驻法国巴黎办事处负责人说:“我们是乐于作改变的,但是要做如此大的变动实在令人吃惊。这意味着要对日本实验舱的设计做很大的改动。推迟发射时间又要增加费用。”

欧洲空间局局长路顿在1993年7月未曾说,欧洲“哥伦布”实验室的发射人轨时间要推迟3年。欧洲政府的一些官员说,欧洲的财政困难使这种推迟更容易接受。这也说明昂贵的研制工作也要推迟。但是为了保持这批设计队伍更长的时间,以适应新的时间表也将造成更高的总费用。德国研究技术部长说:“德国一直是提倡与俄罗斯合作的。”“目前,为了保持一个重要合作伙伴的地位,在这种新的国际合作形势下寻求欧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美国航宇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两名高级官员认为,如果不首先解决联合空间站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那么俄罗斯参加空间站工作就会损害机组人员的安全和增加美国的费用。他们还指出,美国人对“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设备于解甚少,例如,美国的电源和数据管理系统是否能与俄罗斯的相应系统兼容;俄罗斯的制导、导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发生紧急情况,为机组人员采用什么样的逃逸手段等等都需要了解。

⑺ 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

遥感卫星地面站是跟踪、接收、记录、处理遥感卫星数据的地面系统。一般由地面接收站和地面处理站两部分组成。前者由大型抛物面的主、副反射面天线和磁带机组成,主要任务是搜索、跟踪卫星,接收并记录卫星遥感数据、遥测数据及卫星姿态数据。天线具有若干波段 ( 一般是 X 波段或 S 波段) 、全半球跟踪能力,安装方式为方位—俯仰,并设有自动倾斜机构,以解决卫星过顶的跟踪问题。接收记录的数据通常通过若干磁带机记录在高密度数字磁带 ( HDDT) 上。后者由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光学图像处理系统组成。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地面接收站接收记录的数据进行回放输入,分幅并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处理,最后获得卫星数据的计算机兼容磁带 ( CCT) 和图像产品。光学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对数据处理后生成的潜影胶片进行冲洗、放大、合成、分割,从而产生各种类型和规格的正负胶片和像片等产品。

目前世界上有一定规模的遥感卫星地面站约有 25 个 ( 表 3-2) ,其中有 18 个是由接收美国陆地卫星数据开始发展壮大并形成较大规模的。为了进行全球范围的研究,美国在全世界设置覆盖大陆的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目前运行的地面站已经达 21 个。全球陆地仅剩南极洲、中亚、西伯利亚等少数空白区。各国的接收站每接收一幅图,都要在当天用微波回送到美国的地球资源观测数据中心 ( EROS-Data) 。覆盖全球的卫星系统,遍布全世界的地面站,使美国优先获得全球性的地球资源信息,为进行全球研究提供了可能。

表 3-2 世界主要遥感卫星地面站隶属机构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于 1986 年底在北京建成并投入使用,它面向全国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及空间遥感信息服务,是我国大陆唯一的国家级民用多种资源卫星接收与处理基础设施。20 多年来,我国遥感地面站在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各类对地观测卫星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接收与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从建成时只能够接收处理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发展到现在能接收处理十多颗卫星,谱段涵盖光学与微波,分辨率从 1000m 到 2. 5m,同时代理分发 0. 61m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目前,中国遥感地面站是国际资源卫星地面站网成员,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分别与美国、欧空局、加拿大、法国、印度等国家和组织的卫星管理机构签订了卫星数据接收协议。正在接收美国 LANDSAT-5,7,法国 SPOT-2,4,5,加拿大 RADARSAT-1,欧空局 ENVISAT-1 和 ERS-1/2,印度 RESOURCESAT-1,美国 Terra 和Aqua,以及中巴合作的 CBERS-02B 等 11 颗卫星数据,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

⑻ 在 i-mode下使用什么类型的传输控制协议

这是采用了不同的网络协议:比如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员能够在已知的路由策略上配置路由加权,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无级内部域名路由(CIDR),它是一种在网络中可以容纳更多地址的机制,它比外部网关协议(EGP)更新。BGP4经常用于网关主机之间,主机中的路由表包括了已知路由的列表,可达的地址和路由加权,这样就可以在路由中选择最好的通路了。BGP在局域网中通信时使用内部BGP(IBGP),因为IBGP不能很好工作。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它是在TCP/IP网络上使客户机获得配置信息的协议,它是基于BOOTP协议,并在BOOTP协议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动分配可用网络地址等功能。这两个协议可以通过一些机制互操作。DHCP协议在安装TCP/IP协议和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迅时,必须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缺省网关三个参数,这三个参数可以手动配置,也可以使用DHCP自动配置。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它是一个标准协议,是在计算机和网络之间交换文件的最简单的方法。象传送可显示文件的HTTP和电子邮件的SMTP一样,FTP也是应用TCP/IP协议的应用协议标准。FTP通常用于将网页从创作者上传到服务器上供人使用,而从服务器上下传文件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使用方式。作为用户,您可以用非常简单的DOS界面来使用FTP,也可以使用由第三方提供的图形界面的FTP来更新(删除,重命名,移动和复制)服务器上的文件。现在有许多服务器支持匿名登录,允许用户使用FTP和ANONYMOUS作为用户名进行登录,通常可使用任何口令或只按回车键。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层数据链路协议

它是一组用于在网络结点间传送数据的协议。在HDLC中,数据被组成一个个的单元(称为帧)通过网络发送,并由接收方确认收到。HDLC协议也管理数据流和数据发送的间隔时间。HDLC是在数据链路层中最广泛最使用的协议之一。现在作为ISO的标准,HDLC是基于IBM的SDLC协议的,SDLC被广泛用于IBM的大型机环境之中。在HDLC中,属于SDLC的被称为通响应模式(NRM)。在通常响应模式中,基站(通常是大型机)发送数据给本地或远程的二级站。不同类型的HDLC被用于使用X.25协议的网络和帧中继网络,这种协议可以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中使用,无论此网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

HTTP1.1(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Vertion 1.1)超文本传输协议-版本1.1

它是用来在Internet上传送超文本的传送协议。它是运行在TCP/IP协议族之上的HTTP应用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任何服务器除了包括HTML文件以外,还有一个HTTP驻留程序,用于响应用用户请求。您的浏览器是HTTP客户,向服务器发送请求,当浏览器中输入了一个开始文件或点击了一个超级链接时,浏览器就向服务器发送了HTTP请求,此请求被送往由IP地址指定的URL。驻留程序接收到请求,在进行必要的操作后回送所要求的文件。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并返回网络上传送回的结果。HTTPS实际上应用了Netscape的完全套接字层(SSL)作为HTTP应用层的子层。(HTTPS使用端口443,而不是象HTTP那样使用端口80来和TCP/IP进行通信。)SSL使用40 位关键字作为RC4流加密算法,这对于商业信息的加密是合适的。HTTPS和SSL支持使用X.509数字认证,如果需要的话用户可以确认发送者是谁。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

它是一个在主机和网关之间消息控制和差错报告协议。ICMP使用IP数据报,但消息由TCP/IP软件处理,对于应用程序使用者是不可见的。在被称为Catenet的系统中,IP协议被用作主机到主机的数据报服务。网络连接设备称为网关。这些网关通过网关到网关协议(GGP)相互交换用于控制的信息。通常,赡养或目的主机将和源主机通信,例如,为报告在数据报过程中的错误。为了这个目的才使用了ICMP,它使用IP做于底层支持,好象它是一个高层协议,而实际上它是IP的一部分,必须由其它IP模块实现。ICMP消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送:当数据报不能到达目的地时,当网关的已经失去缓存功能,当网关能够引导主机在更短路由上发送。IP并非设计为设计为绝对可靠,这个协议的目的是为了当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返回控制信息,而不是使IP协议变得绝对可靠,并不保证数据报或控制信息能够返回。一些数据报仍将在没有任何报告的情况下丢失。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nternet协议-版本6

它是Internet协议的最新版本,已作为IP的一部分并被许多主要的操作系统所支持。IPv6也被称为逗Ipng地(下一代IP),它对现行的IP(版本4)进行重大的改进。使用IPv4和IPv6的网络主机和中间结点可以处理IP协议中任何一层的包。用户和服务商可以直接安装IPv6而不用对系统进行什么重大的修改。相对于版本4新版本的最大改进在于将IP地址从32位改为128位,这一改进是为了适应网络快速的发展对IP地址的需求,也从根本上改变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简化IPv4首部字段被删除或者成为可选字段,减少了一般情况下包的处理开销以及IPv6首部占用的带宽。改进IP 首部选项编码方式的修改导致更加高效的传输,在选项长度方面更少的限制,以及将来引入新的选项时更强的适应性。加入一个新的能力,使得那些发送者要求特殊处理的属于特别的传输流的包能够贴上标签,比如非缺省质量的服务或者实时服务。为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以及(可选的)数据保密的扩展都在IPv6中说明。本文描述IPv6基本首部以及最初定义的IPv6 扩展首部和选项。还将讨论包的大小问题,数据流标签和传输类别的语法,以及IPv6对上层协议的影响。IPv6 地址的格式和语法在其它文章中单独说明。IPv6版的 ICMP 是所有IPv6应用都需要包含的。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优先

OSPF是用于大型自主网络中替代路由信息协议的协议标准。象RIP一样,OSPF也是由IETF设计用作内部网关协议族中的一个标准。在使用OSPF时网络拓朴结构的变化可以立即在路由器上反映出来。不象RIP,OSPF不是全部当前结点保存的路由表,而是通过最短路优先算法计算得到最短路,这样可以降低网络通信量。如果您熟悉最短路优先算法就会知道,它是一种只关心网络拓朴结构的算法,而不关心其它情况,如优先权的问题,对于这一点,OSPF改变了算法使它根据不同的情况给某些通路以优先权。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邮局协议-版本3

它是一个关于接收电子邮件的客户/服务器协议。电子邮件由服务器接收并保存,在一定时间之后,由客户电子邮件接收程序检查邮箱并下载邮件。POP3它内置于IE和Netscape浏览器中。另一个替代协议是交互邮件访问协议(IMAP)。使用IMAP您可以将服务器上的邮件视为本地客户机上的邮件。在本地机上删除的邮件还可以从服务器上找到。E-mail 可以被保存在服务器上,并且可以从服务器上找回。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

它是用于串行接口的两台计算机的通信协议,是为通过电话线连接计算机和服务器而彼此通信而制定的协议。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您点对点连接,这样提供商的服务器就可以响应您的请求,将您的请求接收并发送到网络上,然后将网络上的响应送回。PPP是使用IP协议,有时它被认为是TCP/IP协议族的一员。PPP协议可用于不同介质上包括双绞线,光纤和卫星传输的全双工协议,它使用HDLC进行包的装入。PPP协议既可以处理同步通信也可以处理异步通信,可以允许多个用户共享一个线路,又可发进行SLIP协议所没有的差错控制。

RIP(Routing Info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RIP是最早的路由协议之一,而且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它从类别上应该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类,它是距离向量路由式协议,这种协议在计算两个地方的距离时只计算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如果到相同目标有两个不等速或带宽不同的路由器,但是经过的路由器的个数一样,RIP认为两者距离一样,而实际传送数据时,很明显一个快一个慢,这就是RIP协议的不足之处,而OSPF在它的基础上克服了RIP的缺点。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它是用来发送电子邮件的TCP/IP协议。它的内容由IETF的RFC 821定义。另外一个和SMTP相同功能的协议是X.400。SMTP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在传送中接力传送邮件,传送服务提供了进程间通信环境(IPCE),此环境可以包括一个网络,几个网络或一个网络的子网。理解到传送系统(或IPCE)不是一对一的是很重要的。进程可能直接和其它进程通过已知的IPCE通信。邮件是一个应用程序或进程间通信。邮件可以通过连接在不同IPCE上的进程跨网络进行邮件传送。更特别的是,邮件可以通过不同网络上的主机接力式传送。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

TCP/IP协议起源于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称为传输控制协议TCP,好比货物装箱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提供无连接数据报服务的协议称为网络协议IP,好比收发货人的地址和姓名,保证数据到达指定的地点。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协议,使用TCP/IP协议的因特网等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有:电子邮件、文件传送、远程登录、网络文件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和万维网。它是Interent的基础,它提供了在广域网内的路由功能,而且使Internet上的不同主机可以互联。从概念上,它可以映射到四层:网络接口层,这一层负责在线路上传输帧并从线路上接收帧;Internet层,这一层中包括了IP协议,IP协议生成Internet数据报,进行必要的路由算法,IP协议实际上可以分为四部分:ARP,ICMP,IGMP和IP;再上向就是传输层,这一层负责管理计算机间的会话,这一层包括两个协议TCP和UDP,由应用程序的要求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进行通信;最后一层是应用层,就是我们熟悉的FTP,DNS,TELNET等。熟悉TCP/IP是熟悉Internet的必由之路。

TELNET Protocol虚拟终端协议

TELNET协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相对通用的,双向的,面向八位字节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的目标是允许接口终端设备的标准方法和面向终端的相互作用。是让用户在远程计算机登录,并使用远程计算机上对外开放的所有资源。

Time Protocol时间协议

该协议提供了一个独立于站点的,机器可读的日期和时间信息。时间服务返回的是以秒数,是从1900年1月1日午夜到现在的秒数。设计这个协议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网络上的许多主机并没有时间的观念,在分布式的系统上,我们可以想一想,北京的时间和东京的时间如何分呢主机的时间往往可以人为改变,而且因为机器时钟内的误差而变得不一致,因此需要使用时间服务器通过选举方式得到网络时间,让服务器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观念。不要小看时间,这对于一些以时间为标准的分布运行的程序简单是太重要了。这个协议可以工作在TCP和UDP协议下。时间是由32位表示的,是自1900年1月1日0时到当前的秒数,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个协议只能表示到2036年就不能用了,但是我们也知道计算机发展速度这么快,到时候可能就会有更好的协议代替这个协议。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小文件传输协议

它是一个网络应用程序,它比FTP简单也比FTP功能少。它在不需要用户权限或目录可见的情况下使用,它使用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它是定义用来在互连网络环境中提供包交换的计算机通信的协议,此协议默认认为网路协议(IP)是其下层协议。UDP是TCP的另外一种方法,象TCP一样,UDP使用IP协议来获得数据单元(叫做数据报),不象TCP的是,它不提供包(数据报)的分组和组装服务。而且,它还不提供对包的排序,这意味着,程序程序必须自己确定信息是否完全地正确地到达目的地。如果网络程序要加快处理速度,那使用UPD就比TCP要好。UDP提供两种不由IP层提供的服务,它提供端口号来区别不同用户的请求,而且可以提供奇偶校验。在OSI模式中,UDP和TCP一样处于第四层,传输层。
追问:
谢谢。可是怎么解决阿看

⑼ 什么是ETSI协议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是由欧共体委
员会1988年批准建立的一个非赢利性的电信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法国南部的尼斯。ETSI的标准化领域主要是电信业,并涉及与其他组织合作的信息及广播
技术领域。ETSI作为一个被CEN(欧洲标准化协会)和CEPT(欧洲邮电主管部门会议)认可的电信标准协会,其制定的推荐性标准常被欧共体作为欧洲法
规的技术基础而采用并被要求执行。
——ETSI下设13个技术委员会,他们的代号、名称、及分工如下:

TC EE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技术委员会 定义那些(包含安装在用户端的)电信设备的关于环境和基础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和环境测试、 供电问题和机械结构三个领域。

TC ERM (EMC and Radio)无线及电磁兼容技术委员会 直接负责ETSI关于无线频谱和电磁兼容方面的技术工作,包括研究EMC参数及测试方法,协调无线频谱的利用和分配,为相关无线及电磁设备的标准提供关于EMC和无线频率方面的专家意见。

JTC Broadcasting ( EBU/CENELEC/ETSI Joint Technical
Commission) 播送联合技术委员会
为电视、无线电、数据及其他小卫星提供的新业务、有线电视、交互型传输的播送系统提供标准,为实现统一技术模型框架而与DVD、EBU、CENELEC组
织进行合作。

ECMA TC32 (Communication , Networks &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通信网络和系统的交互型连接技术委员会
是一个ETSI和ECMC合作的机构,为专业电信网领域提供全面观点,并在该领域起草ECMA标准和技术报告。该领域包括专业电信网的结构、业务、管理、窄带或宽带专用综合业务网的协议、用于通信的计算机等。

TC HF (Human Factors)人机因素技术委员会 为电信设备及电信业务提供关于人机接口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年长者和残疾人)。

TC MTS (Methods for Testing & Specification)测试方法和指标技术委员会 为测试方法和测试参数的准确一致性制定标准,为评价性能指标的提供可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支持ETSI关于实验一致性所做的研究。

TC NA (Network Aspects)网络总体技术委员会 为所有现存网及新网提供通用的网络特性,包括定义网络模型、网络结构,定义网络功能和用户网络接口的基本结构。

TC SEC (SECuiry) 安全技术委员会 为使ETSI的技术工作能考虑到安全问题,ETSI设立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提供关于安全方面的ETSI技术报告和标准,向其他技术委员会提供关于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援助。

TC SES (Satellites Earth Stations & System)
卫星地面站及系统技术委员会
负责所有与卫星通信相关的技术工作,包含各类卫星通信系统(移动的和广播式的)、地面站及设备的无线频率接口和网络用户接口,卫星及地面系统的协议。

TC SPS (Signalling Protocol & Switching) 信令协议及交换技术委员会 负责定义信息流、公众网的呼叫处理序列和信令,包括传送用户到用户信息的技术、用户到节点以及节点间的通信。

TC STQ (Speech Processing , Transmission &
Quality) 语音处理传输质量技术委员会
确保协调相关设备的端到端语音质量的生产和维护,促进开发适时且经济的设备为网络运营商利用现有的和将来的固定或移动网提供通信业务。

TC TM (Telecommunication Multiplexing) 传输和复用技术委员会
负责传送网及其组成部分(包含无线中继不包括卫星系统)的全方面标准化工作以及传送网接口的传输特性,定义传送网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实现规范,例如传送路
由、路由器、分段、系统、功能命名、天线、电缆光纤等。
TC TMN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Networks) 电信管理网技术委员会 TMN技术委员会的目的是使得分散在很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关于电信网络管理的工作更有组织化,能更快地进行关于电信管理网的要求和规范的交流和统一。

⑽ TCP/IP 协议的具体描述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 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
从协议分层模型方面来讲,TCP/IP由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IP协议并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层参考模型。OSI是传统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种通信协议的7层抽象的参考模型,其中每一层执行某一特定任务。该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种硬件在相同的层次上相互通信。这7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通信子网(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
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子特性。 3、功能特性。 4、规程特性。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常见的接口层协议有: Ethernet 802.3、Token Ring 802.5、X.25、Frame relay、HDLC、PPP ATM等。
网络层
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一、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网络层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跳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 ICMP是网络层的补充,可以回送报文。用来检测网络是否通畅。 Ping命令就是发送ICMP的echo包,通过回送的echo relay进行网络测试。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和DHCP服务。
传输层
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应用层一般是面向用户的服务。如FTP、TELNET、DNS、SMTP、POP3。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用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H,控制端口是21H。 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使用23H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简单方便。 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网络层中的协议主要有IP,ICMP,IGMP等,由于它包含了IP协议模块,所以它是所有基于TCP/IP协议网络的核心。在网络层中,IP模块完成大部分功能。ICMP和IGMP以及其他支持IP的协议帮助IP完成特定的任务,如传输差错控制信息以及主机/路由器之间的控制电文等。网络层掌管着网络中主机间的信息传输。 传输层上的主要协议是TCP和UDP。正如网络层控制着主机之间的数据传递,传输层控制着那些将要进入网络层的数据。两个协议就是它管理这些数据的两种方式:TCP是一个基于连接的协议;UDP则是面向无连接服务的管理方式的协议。 TCP/IP模型的主要缺点有: 首先,该模型没有清楚地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其次,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和接口层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TCP/IP模型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
数据格式
数据帧:帧头+IP数据包+帧尾 (帧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MAC地址及类型,帧尾是校验字) IP数据包:IP头部+TCP数据信息(I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IP地址、类型、生存期等) TCP数据信息:TCP头部+实际数据 (TCP头包括源和目标主机端口号、顺序号、确认号、校验字等)

产生背景
在阿帕网(ARPA)产生运作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的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在一台电脑上完成的工作,很难拿到另一台电脑上去用,想让硬件和软件都不一样的电脑联网,也有很多困难。当时美国的状况是,陆军用的电脑是DEC系列产品,海军用的电脑是Honeywell中标机器,空军用的是IBM公司中标的电脑,每一个军种的电脑在各自的系里都运行良好,但却有一个大弊病:不能共享资源。 当时科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在确定今天因特网各个电脑之间“谈判规则”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物当数瑟夫(Vinton G.Cerf)。正是他的努力,才使今天各种不同的电脑能按照协议上网互联。瑟夫也因此获得了与克莱因罗克(“因特网之父”)一样的美称“互联网之父”。 瑟夫从小喜欢标新立异,坚强而又热情。中学读书时,就被允许使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脑,他认为“为电脑编程序是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只要把程序编好,就可以让电脑做任何事情。”1965年,瑟夫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到IBM的一家公司当系统工程师,工作没多久,瑟夫就觉得知识不够用,于是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那时,正逢阿帕网的建立,“接口信号处理机”(IMP)的研试及网络测评中心的建立,瑟夫也成了著名科学家克莱因罗克手下的一位学生。瑟夫与另外三位年轻人(温菲尔德、克罗克、布雷登)参与了阿帕网的第一个节点的联接。此后不久,BBN公司对工作中各种情况发展有很强判断能力、被公认阿帕网建成作出巨大贡献的鲍伯·卡恩(Bob Kahn)也来到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那段日子里,往往是卡恩提出需要什么软件,而瑟夫则通宵达旦地把符合要求的软件给编出来,然后他们一起测试这些软件,直至能正常运行。 当时的主要格局是这样的,罗伯茨提出网络思想设计网络布局,卡恩设计阿帕网总体结构,克莱因罗克负责网络测评系统,还有众多的科学家、研究生参与研究、试验。69年9月阿帕网诞生、运行后,才发现各个IMP连接的时候,需要考虑用各种电脑都认可的信号来打开通信管道,数据通过后还要关闭通道。否则这些IMP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接收信号,什么时候该结束,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信“协议”的概念。70年12月制定出来了最初的通信协议由卡恩开发、瑟夫参与的“网络控制协议”(NCP),但要真正建立一个共同的标准很不容易,72年10月国际电脑通信大会结束后,科学家们都在为此而努力。 “包切换”理论为网络之间的联接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卡恩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到只有深入理解各种操作系统的细节才能建立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的协议,73年卡恩请瑟夫一起考虑这个协议的各个细节,他们这次合作的结果产生了目前在开放系统下的所有网民和网管人员都在使用的“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和“因特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即TCP/IP协议。 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1974年12月,卡恩、瑟夫的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的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的小组捷足先登,首先制定出了通过详细定义的TCP/IP协议标准。当时作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的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再通过卫星网络,再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的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的成功。 1983年1月1日,运行较长时期曾被人们习惯了的NCP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因特网上所有主机间的共同协议,从此以后被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被肯定和应用。
开发过程
在构建了阿帕网先驱之后,DARPA开始了其他数据传输技术的研究。NCP诞生后两年,1972年,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被DARPA的信息技术处理办公室雇佣,在那里他研究卫星数据包网络和地面无线数据包网络,并且意识到能够在它们之间沟通的价值。在1973年春天,已有的ARPANET网络控制程序(NCP)协议的开发者文顿·瑟夫(Vinton Cerf)加入到卡恩为ARPANET设计下一代协议而开发开放互连模型的工作中。 到了1973年夏天,卡恩和瑟夫很快就开发出了一个基本的改进形式,其中网络协议之间的不同通过使用一个公用互联网络协议而隐藏起来,并且可靠性由主机保证而不是像ARPANET那样由网络保证。(瑟夫称赞Hubert Zimmerman和Louis Pouzin(CYCLADES网络的设计者)在这个设计上发挥了重要影响。) 由于网络的作用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就有可能将任何网络连接到一起,而不用管它们不同的特点,这样就解决了卡恩最初的问题。(一个流行的说法提到瑟夫和卡恩工作的最终产品TCP/IP将在运行“两个罐子和一根弦”上,实际上它已经用在信鸽上。一个称为网关(后来改为路由器以免与网关混淆)的计算机为每个网络提供一个接口并且在它们之间来回传输数据包。 这个设计思想更细的形式由瑟夫在斯坦福的网络研究组的1973年–1974年期间开发出来。(处于同一时期的诞生了PARC通用包协议组的施乐PARC早期网络研究工作也有重要的技术影响;人们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DARPA于是与BBN、斯坦福和伦敦大学签署了协议开发不同硬件平台上协议的运行版本。有四个版本被开发出来——TCP v1、TCP v2、在1978年春天分成TCP v3和IP v3的版本,后来就是稳定的TCP/IP v4——目前因特网仍然使用的标准协议。 1975年,两个网络之间的TCP/IP通信在斯坦福和伦敦大学(UCL)之间进行了测试。1977年11月,三个网络之间的TCP/IP测试在美国、英国和挪威之间进行。在1978年到1983年间,其他一些TCP/IP原型在多个研究中心之间开发出来。ARPANET完全转换到TCP/IP在1983年1月1日发生。[1] 1984年,美国国防部将TCP/IP作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1985年,因特网架构理事会举行了一个三天有250家厂商代表参加的关于计算产业使用TCP/IP的工作会议,帮助协议的推广并且引领它日渐增长的商业应用。 2005年9月9日卡恩和瑟夫由于他们对于美国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运作机制
1.IP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以太网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作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2.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3.UDP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在程序员编程验证。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4.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通讯端口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IP地址
在Internet上连接的所有计算机,从大型机到微型计算机都是以独立的身份出现,我们称它为主机。为了实现各主机间的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就好像每一个住宅都有唯一的门牌一样,才不至于在传输资料时出现混乱。 Internet的网络地址是指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的地址编号。所以,在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 我们都已经知道,Internet是由几千万台计算机互相连接而成的。而我们要确认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靠的就是能唯一标识该计算机的网络地址,这个地址就叫做IP(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 目前,在Internet里,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四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202.116.0.1,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
地址分类
IP地址可确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计算机,而要识别其它网络或其中的计算机,则是根据这些IP地址的分类来确定的。一般将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A,B,C三类,默认的网络屏蔽是根据IP地址中的第一个字段确定的。 1. A类地址 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0.0.1~126.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0.0.0;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直接个人用户)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大型网络。例如IBM公司的网络。 127.0.0.0到127.255.255.255是保留地址,用做循环测试用的。 0.0.0.0到0.255.255.255也是保留地址,用做表示所有的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每个字节是8位)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7。每个A类地址理论上可连接16777214<256*256*256-2>台主机(-2是因为主机中要用去一个网络号和一个广播号),Internet有126个可用的A类地址。A类地址适用于有大量主机的大型网络。 2. B类地址 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28.0.0.1~191.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255.0.0;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B类网络用第一、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169.254.0.0到169.254.255.255是保留地址。如果你的IP地址是自动获取IP地址,而你在网络上又没有找到可用的DHCP服务器,这时你将会从169.254.0.0到169.254.255.255中临时获得一个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5534(2^16-2, 因为主机号的各位不能同时为0,1)台主机,Internet有16383(2^14-1)个B类地址(因为B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而可以指派的最小地址为128.1.0.0[COME06])。 3. C类地址 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92.0.0.1~223.255.255.255,默认网络屏蔽为:255.255.255.0;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采用把所属的用户分为若干的网段进行管理。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一个C类地址是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有2097152个C类地址段(32*256*256),有532676608个地址(32*256*256*254)。 RFC 1918留出了3块IP地址空间(1个A类地址段,16个B类地址段,256个C类地址段)作为私有的内部使用的地址。在这个范围内的IP地址不能被路由到Internet骨干网上;Internet路由器将丢弃该私有地址。 IP地址类别RFC 1918内部地址范围 A类10.0.0.0到10.255.255.255 B类172.16.0.0到172.31.255.255 C类192.168.0.0到192.168.255.255 使用私有地址将网络连至Internet,需要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这个转换过程称为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通常使用路由器来执行NAT转换。 实际上,还存在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但这两类地址用途比较特殊,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D类地址范围:224.0.0.1到239.255.255.254 。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D类地址称为广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 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连接到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不论其IP地址属于哪类都与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处于平等地位,因为只有IP地址才是区别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所以,以上IP地址的分类只适用于网络分类。 在Internet中,一台计算机可以有一个或多个IP地址,就像一个人可以有多个通信地址一样,但两台或多台计算机却不能共享一个IP地址。如果有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相同,则会引起异常现象,无论哪台计算机都将无法正常工作。 顺便提一下几类特殊的IP地址: 1. 广播地址目的端为给定网络上的所有主机,一般主机段为全1 2. 单播地址目的端为指定网络上的单个主机地址 3. 组播地址目的端为同一组内的所有主机地址 4. 环回地址127.0.0.1在环回测试和广播测试时会使用
网关地址
若要使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异构网)连接在一起,一般使用网关,在Internet中两个网络也要通过一台称为网关的计算机实现互联。这台计算机能根据用户通信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决定是否将用户发出的信息送出本地网络,同时,它还将外界发送给属于本地网络计算机的信息接收过来,它是一个网络与另一个网络相联的通道。为了使TCP/IP协议能够寻址,该通道被赋予一个IP地址,这个IP地址称为网关地址。
注意事项
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在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中,并没有区别,都可以使用。 在局域网的IP地址分配中,子网屏蔽的“1”部分只要和对应的IP地址分类规定的前几个二进制数一致即可。
子网划分
若公司不上Internet,那一定不会烦恼IP地址的问题,因为可以任意使用所有的IP地址,不管是A类或是B类,这个时候不会想到要用子网,但若是上Internet那IP地址便弥足珍贵了,目前全球一阵Internet热,IP地址已经愈来愈少了,而所申请的IP地址目前也趋饱和,而且只有经申请的IP地址能在Internet使用,但对某些公司只能申请到一个C类的IP地址,但又有多个点需要使用,那这时便需要使用到子网,这就需要考虑子网的划分,下面简介子网的原理及如何规划。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内网搭建的术语
网络编码(网络号):经过子网划分后,子网掩码序列中“1”对应的IP地址部分。一个网络编码,对应一个网域(或网段)。包括申请到的网络地址的全部和主机地址的部分。 主机编码(主机号):经过子网划分后,子网掩码序列中“0”对应的IP地址部分。一个主机编码,对应一个网域(或网段)的一台计算机。包括申请到主机地址的部分。 子网掩码:用于子网划分,它将能够改变的主机地址分为主机编码和网络编码的一部分。同时,它将网络地址全部确定为网络编码
主要特点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协议优势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IP逐渐取代其他网络。这里是一个简单的解释。IP传输通用数据。数据能够用于任何目的,并且能够很轻易地取代以前由专有数据网络传输的数据。下面是一个普通的过程: 一个专有的网络开发出来用于特定目的。如果它工作很好,用户将接受它。 为了便利提供IP服务,经常用于访问电子邮件或者聊天,通常以某种方式通过专有网络隧道实现。隧道方式最初可能非常没有效率,因为电子邮件和聊天只需要很低的带宽。 通过一点点的投资IP 基础设施逐渐在专有数据网络周边出现。 用IP取代专有服务的需求出现,经常是一个用户要求。 IP替代品过程遍布整个因特网,这使IP替代品比最初的专有网络更加有价值(由于网络效应)。 专有网络受到压制。许多用户开始维护使用IP替代品的复制品。 IP包的间接开销很小,少于1%,这样在成本上非常有竞争性。人们开发了一种能够将IP带到专有网络上的大部分用户的不昂贵的传输媒介。 大多数用户为了削减开销,专有网络被取消。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